红色王庄有个英雄群体孙家军(作者 王以太)

红色王庄有个英雄群体孙家军(作者 王以太)

​邳州八义集镇王庄村由东、西两个自然村组成,村里绝大多数为王氏家族聚居,故称王庄村。也有吴、马、孙、陈等少数族人居住。许多人都知道,王庄村在轰轰烈烈的革命武装斗争年代里,王氏家族走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儿女,为革命事业出生入死、流血牺牲,做出了很大贡献;也许有人并不了解在王庄村里,即使为数不多的孙氐家族也同样为革命南征北战,赴汤蹈火,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建立了功勋。当你来到山青水秀的王庄村,翻开硝烟迷漫的历史画卷,你会惊讶发现 : 孙养真、孙洪英、孙红云、孙洪勋、孙成德……,一连串闪亮的名字,组成的一支威武雄壮的孙家军;你会高兴地听到一组战斗的音符,奏响了一曲辽亮悲壮的英雄战歌……

孙养真,是王庄村的一位教书育人的地方乡贤,他是人民教师,他是学校校长,一腔热血、满腹经论,怀揣家国情怀,登上杏坛纵论天下,手握教鞭指点江山。蓄鸿鸪之志,怀民主之心,衔马列之命,走革命道路;教化乡风民俗,培育国家人才。在他的教鞭下,走出了时代精英,锻造了国家栋梁,抨击了封建社会,开创了文明新风。

真金在哪里都闪光,孙养真作为占城小学校长,虽身无刀枪剑砲,但一身正气犹如一道彩虹,那就是乡贤的力量!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同样为革命事业出力,为教育后代运筹,为人民大众服务,为家乡树立楷模,为子孙做出了榜样。这位教书育人的方家,虽然没有屹立于血与火的战场上,但他的正义、他的教诲、他的执著、他的坚持,东风化雨般的滋润着这片热土,为王庄、为人民做出了贡献,为革命立下了功劳。翻开《邳州市政协志》,孙养真的名字赫然在列。概由于他坚持党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坚决执行党的教方方针,教学成绩突出、育人有方,才被推举为邳州市政协会议代表,并被选为邳州政协第一、二、三、四、五届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四、五届政协付主席,在新中国的和平建设年代里,不遗余力地做出了自已的贡献。

孙洪英、孙洪云是胞兄弟俩,从小就相依为命,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饥寒交迫的日子,在兵荒马乱、走头无路的窘境里,又遇上了抓壮丁这样的倒楣事。蒋介石失道寡助,无人愿去当国军,气急败坏的反动派只好强拉硬拽年轻人去当砲灰,这就上演了臭名昭著的”抓壮丁”闹剧。抓壮丁也有学问,豪门富户是不会被抓的,被抓对象都是无权无势穷苦的劳动大众。孙家人少,势单力薄,向来被人欺凌,国民党的地方势力,便把抓壮丁的目标集中到年轻的孙洪英、孙洪云身上。兄弟俩闻到风声,哪敢呆在家里,便离家出走,意欲远走高飞消災避祸。天下乌鸦一般黑,走到哪里都一样,万般无奈之下,兄弟俩毅然走向了自已的队伍,投进了革命怀抱,为王庄地区的革命斗争增添了新的力量。这就叫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兄弟俩参加了自已的队伍,接受革命教育,武装自己的头恼,不怕吃苦耐劳、不惧流血牺牲,为人民革命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九四六年,国民党撕毁和平协定,大举向解放区进攻,我睢邳铜老解放区为保存实力、避其锋芒,便”东撤”北上山东,以便集中力量,寻机各个击破、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再图发展,夺取全国的革命胜利。孙洪英、孙洪云兄弟在革命受挫时,没有退缩、没有动摇,抱着不怕牺牲、决死必胜的信心,毫不犹豫地踏上了”东撤”之路。一路餐风饮露,日夜兼程,突破敌人阻挠,闯过层层关卡,克服种种困难,东渡运河,越过陇海,向着山东老解放区赶去,最后来到黄河口、滨海地区,在那里休整补充,积蓄力量,不久就又打了回来,建立了人民政权。孙洪英同志时任八集区公安特派员,为剿灭敌特残余势力、镇压反革命份子,巩固新生的红色政权,不怕流血俩性、艰苦卓绝地战斗在第一线,不计报酬,不讲价钱,以后又到薛集等基层单位任书记等职务,犹如一头奋进不息的黄牛,为革命不怕牺牲,为人民出力流汗。

孙供云同志东撤返回后,服从组织分配,叫干什么就干什么,指到哪里就打到哪里,为革命贡献了自已的青春,为人民建立了功勋。像一棵革命的锣丝订,放在哪里都闪光,为了工作须要,曾任沛县宣传部长,公社书记,而后又调回邳州任农业局局长,退二线后仍不休息,来到邳县棉花办公室工作,继续为人民发挥余热。像一只不老的春蚕,永远为革命吐丝织锦,为人民建功立业。

再说孙家军中的孙成德、孙洪勋两位老革命,也同样有着革命的人生,有着传奇的故事,至今说起来,王庄人民仍津津乐道。他们把最好的青春献给了革命,为人民立下了不朽的功劳,也为孙家争得了无尚荣耀。

孙成德同志,住在村子最北头的三间草屋里,因家里贫穷没有上过学,但这位大“老粗”很早就参加了革命,做党的地下交通工作,负责睢邳铜地下工委和洪泽湖上级党组织之间的联略工作,整天穿棱于解放区与敌占区之间,他胆大心细、满腔革命热情,没有他送不到的情报,也没有他完不成的任务。看上去他是一个朴实的农民,一身破旧的衣服,肩膀上挎着个粪箕子,就是这身装束,就是这个粪箕子,邦助他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一次他要把一份十分机密的信件送给上级党组织,藏在哪里才能带出去呢?口袋里是不行的,过关越卡会被翻个底朝天;放在帽子里也不行,目标太大!怎么办?突然看到了他的粪箕子,这不是一个极好的道具吗?他立即行动起来,拾来半粪箕子驴屎粪,掰开其中一个粪蛋子,将信件裹了几层藏于其中,外表看根本没人怀疑这是一个驴屎蛋。经过关卡时,敌人也绝不会一个个去掰开驴屎蛋检查的,用这种办法,完成了许多次送信任务;有一回连子弹军火都被藏于驴屎粪中间闯过了关卡呢。

由于孙成德同志机智勇敢,出色完成了各项任务,为革命做出了贡献,组织上提升他为铜山县芭湖乡乡长。但是他没有文化,是大老粗,一次乡里开群众大会,要他当乡长的讲话,他又不会念稿子,竞然不敢上台,不过他也有办法,拉上是当地人的饮事员,要他上台邦助自已讲话,一时传为笑活,这就是我们可爱可敬的孙成德同志。解放后他的儿子孙茂军小学毕业后,积极服兵役,成了第一批义务兵战士,退伍后在煤矿工作,已经退休,是一个光荣的革命家庭。

孙洪勋也是我地下党员,一位老革命,刚解放我很小的时候就见过他,高大的身材,在村里忙忙录录的,为建设巩固基层政权努力工作,农业合作化时,他是爱民四社第一任社长,积极领导村里农民组织起来,走上农业合作化道路,邦助农民捞好生产、发展经济,在村里建立学校,搞好教育,为国家培养人材,扶助贫穷学生。1955年吧,正在八集中学上初中的王毅同学生活遇到了困难,他因父母双亡,哥嫂也生活困难,有心无力助其解决学杂费等问题,无奈之下便向合作社求助,社长孙洪勋急群众所急,破天荒的第一次批准救助5元,邦助解决了学习困难。那时的5元可不是个小数目,对学生王毅来说可是雪里送炭了,直到现在仍念念不忘呢。

是的,怎么能忘呢!滴水之恩,自当涌泉相报。为革命流了血,为人民出了力,人民群众自然不会忘记的,你看群众嘴里说的、村里传的、县志里记的,那可是千金买不到的颂歌呀,正所谓”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杯”!王庄村孙家军的革命人生和英雄事迹,将永远铭记在王庄村的土地上,永远镌刻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丰碑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