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木石前盟”派与“金玉良缘”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为什么?

春日之虎


一、“木石前盟”派:代表人物是贾母。因为贾母是林黛玉的外祖母,对自己女儿去世有愧疚之心,林黛玉从容貌到才学都很不错,一直是很看中黛玉,小时候让她和宝玉跟自己睡,从后来发展可以看出,贾母对宝玉和黛玉的感情心里是很清楚的,至于后面高鹗续写部分贾母对黛玉态度转变太快,让人不好理解的。有人认为贾政也是支持木石前盟的。林如海举荐贾雨村直接联系的贾政,妹夫舅哥关系不错。贾政对贾雨村青睐有加,贾雨村进士出身读书人至关重要。第十七回,贾政对后来更名为潇湘馆的林黛玉住处大加赞赏,认为在这里月下读书,不枉虚此一生,暗示对林黛玉的满意。而他主动与国子监祭酒李家联姻,迎娶李纨,更代表他选择儿媳妇的标准。

二、“金玉良缘”派:代表人物是贾元春。王夫人、薛姨妈甚至是王家都属于这一派。元春支持金玉良姻是从为贾宝玉后半生富贵的角度考虑,出于私心。有了元春省亲后赐礼物一事,表明态度支持薛宝钗,王夫人、薛姨妈本身就是一家,来贾府本来是宝钗来选入宫的,后来可能没选上就没再说。有一次宝玉提了一句相关的,宝钗还真生气了。后来,一家人就大力为金玉良缘造势要把宝钗嫁给宝玉了。宝钗则处处都在打探贾府的状况,收买人心。应该说像晴雯、黛玉这样的不好掌控、伺候的主,袭人也是和宝钗带了一个配合的,向王夫人告状暗示,晴雯身死,黛玉身死!有王夫人在,最后王熙凤也会支持薛家的。

三、另外一种理解:有人认为,木石前盟和金玉良姻支持者的分歧,就是选择书香的清贵还是名利的财富。金玉是金银黄白之物,高官厚禄象征。“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而诗书翰墨都是“木石”属性,文房四宝也是“木石”属性。林黛玉是木,贾宝玉是石,他们的结合代表了文化传承,书香传家。薛宝钗是金,贾宝玉是玉,他们的结合代表了名利传承,财富传家。

综上,“木石前盟”派与“金玉良缘”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贾母和元春。





秋阳读线装经典


千古一红楼!万人各不同!

木石前盟也罢,金玉良缘也好,终究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怎么不令睹者情伤,闻者落泪呢?

有人或许说贾母是木石前盟的坚定支持者,可是贾母自己本身也是一根“没有了性力的老人参”罢了。有人说王夫人是金玉良缘的代表人物,可是只不过是一个不解风情的“闷葫芦”而已!

林黛玉本为还泪而来,设若如果和贾宝玉喜结良缘了还如何有泪可还?

金玉本是无情物,薛宝钗又如何是一片单纯的喜欢一个天生的“蠢物皮囊”呢?

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是缘?!是命?!是因果?!面对木石前盟或是金玉良缘哪里又有什么代表人物呢?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何止红楼一梦,你我谁又能真正做的了自己的主呢?你我谁又能代表了谁能?

南无阿弥陀佛!


万境自如


支持木石前盟的主要是林黛玉,贾宝玉,贾母,王熙凤,紫鹃。因为林黛玉没有娘家人,贾母血缘关系最近的就是林黛玉,嫁到自己眼皮底下放心。冤家,木石前盟的舆论,早就传遍贾府了。王熙凤顺着老太太说,宝黛的窗户纸就是王熙凤捅破的。

金玉的支持者,元春,王夫人,袭人。薛宝钗比林黛玉成熟世故,符合世人眼光。元春赐物实际可看作指婚,看重宝钗。宝钗与贾母性格不合,贾母并不喜欢他,所以说贾宝玉不宜早娶。王夫人喜欢宝钗的性格,讨厌林黛玉和宝玉过分亲昵,显得轻狂不尊重。袭人劝王夫人让宝玉搬出大观园,就是为了怕宝黛擦枪走火。在袭人心中,林或也是个轻薄人。宝钗心气高,待定。

大概如此。


王志伟216013842


我觉得《红楼梦》里不单只有“木石姻缘派”和“金玉良缘派”,另外有些人出于各种原因“自成一派”

“木石姻缘派”是贾母,黛玉,宝玉。

“金玉良缘派”是元春,王夫人,薛姨妈,宝钗。

另外还有几个派别,他们是:“骑墙派”凤姐,“矛盾派”贾政,“佛系派”李纨。

一,木石姻缘派。

在前八十回,有关贾母对宝玉婚姻的态度有明确示意的文字有两处。一处在第五十回,贾母向薛姨妈询问宝琴的八字并家里的境况,文中道:“薛姨妈度其意思,大约是要与宝玉求配”。

另一处在第六十六回,兴儿对尤二姐和尤三姐说到:“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则都还小,故尚未及此。再过三二年,老太太再一开言,那是再无不准的了。”

贾母从见到宝琴的第一眼,就非常喜欢,把宝琴留在身边,还逼着王夫人认作干女儿;贾母有两件名贵斗篷,分别给了宝玉和宝琴;贾母见宝玉和宝琴雪下折梅觉得比仇十洲的《双艳图》还好看;贾母向薛姨妈打听宝琴的八字及家庭状况。贾母对宝琴的偏爱,一直都是红迷们心中的一个谜,引起了各种猜测。有人认为贾母就是有心为宝玉求配宝琴,有人认为这是贾母有意做给薛姨妈看的,意在拒绝宝钗的“金玉良缘”。在这里我不想深究贾母的真实意图,只想说明,通过这件事,起码能证明贾母不是“金玉良缘派”。

兴儿对尤二姐和尤三姐说的那些话,是前八十回当中贾母支持“木石姻缘”最有力的证据。这既像是贾府里的仆人们对贾母的意图的揣摩,又像是作者借兴儿之口向读者透露的一个信息。仆人们不会无端猜测,作者也不可能轻易透露,不管是出于哪一种可能,兴儿的话都该当做贾母的真实意图来看。

既有贾母非“金玉良缘派”的证据,又有贾母是“木石姻缘派”的证据,那么贾母就只能是“木石姻缘派”了。

宝玉和黛玉是带着前盟下世投胎的,他们两个是最坚定的“木石姻缘派”,和贾母组成了“木石姻缘派”的“铁三角”。

二,金玉良缘派

宝钗和薛姨妈刚到贾府,就散发出“金玉良缘”的意图。王夫人和薛姨妈是亲姐妹,而宝钗随时从分藏拙守愚的个性颇得王夫人欣赏,王夫人毫无争议是“金玉良缘派”。元春在端午节赏赐时,宝玉和宝钗的赏赐是一样的,明显表露出对金玉良缘的支持。

三,骑墙派。

凤姐能在贾府风生水起,全凭贾母和王夫人对她的喜爱。贾母代表贾府里的最高话语权,王夫人代表贾府里的最高经济权。凤姐要想在贾府一直风光下去,必须是两边都不得罪。

从私心来说,她应该更支持木石姻缘。一来她对宝钗的评价并不高,认为宝钗太圆熟。二来黛玉性格简单直率,言语风趣幽默,相处起来更有趣。最要紧的一点,宝玉结婚之后,凤姐应该回到贾赦那边,不再做荣府的管家。如果娶了娇弱的黛玉,因为黛玉的身体不允许太操劳,她还有可能重新翻盘,要是娶了宝钗她就毫无机会了。

但是从长远来说,贾母毕竟年事已高,凤姐得牢牢抓住王夫人这个靠山。在宝玉的婚姻上,凤姐不敢违逆王夫人的意思,必要的时候,她可能还会成为王夫人的帮手,促成金玉良缘。

四,矛盾派。

《红楼梦》里最矛盾的人非贾政莫属。一个是自己的亲外甥女,血肉相连;另一个是四大家族之女,娶过来对家族更有裨益。外甥女的身体不好,性格直率,不懂得驭人之术;另一个早已显露出过人的处世水准。从理性上来说,贾政靠向“金玉良缘”;从感情上来说,那边不仅是亲外甥,还有白发老母,作为孝子的贾政左右为难。

五,佛系派。

李纨在宝玉的婚姻上,从来没有过任何表示,她是个善于隐藏的人。贾府的规矩,守寡的女人是不能当家的,凤姐成为荣府的管家,李纨除了怨自己命,不能怨任何人。在凤姐生病之后,王夫人本意让她代管荣国府,她知道自己只是临时顶替,不愿得罪人,也就不愿下力管,王夫人后来只好找来了探春。

为什么说李纨是不愿下力管呢?在第四十回,李纨显露出自己有较强的处事能力。这一回里,贾母带着刘姥姥游览大观园。凤姐命丰儿拿着钥匙请李纨打开缀锦阁的仓库,拿出一些桌几,这是为贾母在大观园里宴客准备的。李纨在一边看着,嘱咐人小心搬动,别磕坏了牙子,又请刘姥姥进去仓库里参观。搬完桌子,李纨又想到把船桨也搬下来,怕老太太高兴了要坐船。从这小小的一件事里,能看到李纨办事谨慎又周到,也不缺乏主张,说明她并不是没能力。

李纨可以佛系,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进取。贾府里有凤姐管家,她不需要显什么能耐。如果宝钗嫁给宝玉,将来就是贾府未来的管家,彼时李纨仍需继续隐藏。如果嫁给宝玉的是黛玉,情况就不一样了。黛玉不能独自胜任贾府的管家,那时候贾府有两个选择:第一,继续委托凤姐;第二,黛玉领着管家的头衔,让李纨握着实权。如果真有那一天,李纨可以大展身手。李纨可以算成佛系的“木石姻缘派”吧。

“木石姻缘派”是以感情为主调,“金玉良缘派”是以实际利益为基准。金玉良缘能笑到最后,是理性胜于感性,理想主义为现实主义让路的例证。






飞露洒我裳


木石前盟是指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

金玉良缘是指薛宝钗和贾宝玉的婚姻

木石前盟:绛珠草为报答神瑛侍者浇灌之恩下界。讲究情缘!

金玉良缘:和尚给宝钗金锁,说是找到有玉的才能相配。多指姻缘!




寒塘鹤影秋窗风雨夕


木石前盟代表人物:林黛玉

金玉良缘代表人物:贾宝玉

一部《红楼梦》赚尽了世人的眼泪。在红学家的眼里,大观园里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锱铢繁华,而对于红尘中的痴男怨女,《红楼梦》的艺术魅力在于它凄美的爱情故事。

一块本是有着补天之材的顽石,只因青天已补,被弃之山涧,有材无用武之地,惟自怨自叹,日夜悲号。奈何前缘的注定在劫难逃,“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另有神瑛侍者下凡造历幻缘,绛珠草以泪偿情,前缘种种,木石前盟既定,岂可强求?

一曲《枉凝眉》诉尽木石前盟: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理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磋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贾宝玉和林黛玉一见钟情,彼此牵恋,也是郎才女貌,天造地设的一对,为何一个离恨情天,一个遁入空门。

曲中言是命中注定,追悔、痛苦、叹息、遗憾,全都无用。如那一僧一道所言:“美中不足,好事多磨”。

有人把他们的有缘无分归咎于薛宝钗,怪只怪薛宝钗横刀夺爱,然金玉良缘就幸福了吗?试看《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妹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黛玉“香魂一缕随风散”,木石前盟已了,金玉良缘再无牵绊,然宝玉抛妻弃子出家去了,是为何故?

前世缘今生难续,这是木石前盟的悲剧,今世缘今生难守,这是金玉良缘的悲剧。曹雪芹言是命中注定,细思量,悲剧中自有人为。贾母、贾政等封建家长的顽固自不多言。林妹妹性格内向,心胸狭窄,敏感多疑,且易伤春悲秋,终日以泪洗面。如此一来,木石前盟自不能天长地久。至于金玉良缘的破碎,就是贾宝玉的错了,薛宝钗才貌双全,知书达礼,温柔贤惠,奈何贾宝玉痴傻冥顽,明知与黛玉前缘已尽,阴阳两隔,却依然念念不忘,自毁了金玉良缘。

木石前盟错在黛玉,金玉良缘错在宝玉,然生活中又有多少人演绎着他们的悲剧!一见钟情,就以为是前缘注定,伊人已去,却依然执迷不悟,面对金玉良缘却视而不见。结果是错过了木石前盟,又错过了金玉良缘。

前世缘飘渺,来生缘难料,今世缘最好,守着金玉良缘,又何必魂牵木石前盟?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这一段纠葛就像永远也解不开的心结,缠绕在黛玉的心里,也缠绕在所有迷恋红楼梦的人心里。乍一听,金玉良缘天作之合,仿佛是无懈可击的,可在这个姻缘里的主角之一只是宝玉的人,却没有得到宝玉的心,宝玉的心宝玉的情都锁在了那份与绛珠草的盟约上。

终究是心酸。为什么宝玉的人和他的心二者不能得兼?这是宝黛二人共同的悲剧。就黛玉而言,这种痛苦无疑足以痛彻心扉。她对自己和宝玉的未来根本就没有把握,唯一的希望就在宝玉身上,她又何尝不知道宝哥哥的心意呢?她只是怕有朝一日连唯一的希望都抓不住,而能打破她这唯一希望的就恰恰是宝钗的金锁。好个“ 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和“莫失莫望,仙寿恒昌”恰恰是一对,那她黛玉的位置又在哪里呢?冰雪聪明的黛玉又何尝看不出这或可称为天意或可称为人为的筹划呢?她还能怎么做呢,面对一个“势均力敌”的人,她没有太多的优势,那份才情那份美貌居然都有了对手,而她只能把这份暗暗的比较放在心里,若是要求她坦然要求她别在乎那绝对是无理的要求,让谁放下视若生命的情谁能做到呢?何况是为情而生悟情而生的林妹妹!那等于要了她的命啊。

事实上,她每一次所谓的“小心眼”都是针对“金玉良缘”,在二人初相见的时候,金玉与木石就开始了冲突,宝玉对着这位神仙般的妹妹,非要摔掉那块玉不可,抑或这就开始了木石前盟的记忆,开始了久久等待后的纠结。而黛玉每次和宝玉争执也无非是因为触动了她内心深处最敏感的东西她所忌讳的金玉缘而已,而宝玉显然也知道她的心结在哪里,所以他才会摔那块玉,砸那块玉,二人在无意间都想挣脱开那个“魔咒”,奈何,奈何二人都无能为力,徒增临风对月的感慨和伤怀,可以说,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敏感的致命伤。(87版红楼紧紧扣住了这一冲突,让人一目了然,从一开始就能看出来问题的关键所在,恰到好处的对白,适时的音乐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金玉良缘下,木石的今生注定是一个悲剧,然而也就是要在金玉良缘华丽的光环下,木石前盟更显出了缘定三生的坚决,在超逸的背后有痴狂,在惘然的里面是真心,在伤痕的深处是唯美,这份执着在几百几千甚至几万年后都会留着淡淡的香。金玉良缘仿佛曾胜过了木石前盟,但它却成了一个真正的虚有,不过是一个短暂的过往,而宝玉和黛玉还是彻底抛开了这无味的纠葛,超脱之后这一切都已经变得不重要了。

林黛玉的前身是绛珠仙草,贾宝玉的前身是补天石(亦即神瑛侍者)。《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 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 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 也偿还得过他了.

这就说明了“木石前盟”的来由。

宝玉、宝钗之间的所谓“金玉良姻”,却是癞僧、跛道专门为贾宝玉量身定制的姻缘,在书中正代表了作者所要肯定、所要宣扬的“出世”精神!而在这个方面,非常明显的一个例证,就是书中癞僧、跛道对待钗、黛二人的态度的截然不同。按小说交代,钗、黛小时候均得过“无名之症”,任凭吃遍凡间的医药,均毫无效验。此时,又都有一癞头和尚出现,主动地要为她们疗此奇怪之病。然而,同样是这个癞头和尚,他为宝钗、黛玉开出治疗方案,却大不相同:对黛玉,他要求化她出家,并提出警告说:“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见第3回)——明显表现出对黛玉未来情感与姻缘的一种强烈的不信任感。这样的治疗方案,自然为黛玉一家所拒绝。而且,癞僧的话,也被看成了所谓“疯疯癫癫”的“不经之谈”。对宝钗,癞头和尚却完全没有提出这么苛刻的出家或“禁锢”要求,相反,他倒是主动地为宝钗未来的婚姻,指明了对象:他不仅送予宝钗实实在在的海上仙方——冷香丸,还为宝钗提供了所谓八字吉谶,要她“必须錾在金器上”(见第8回),并强调说“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见第28回)。——又分明表露出对宝钗未来情感与姻缘的一种热烈的期许。而事实上,宝钗一家也几乎完全接受了这个和尚的忠告。我们看到,宝钗一直服用冷香丸,佩带錾有八字吉谶的金锁,直到她进入大观园之后!——一个是必须从小化她出家,或者外姓亲友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否则,她的病一生也不能好。一个却是“先天壮,不相干”(第7回,癞头和尚语),不仅不需要回避外姓亲友,那癞头和尚还主动地在她的外姓亲友中,为她指定了将来婚嫁的对象。钗、黛的病,以及癞僧对她们的态度,竟是这样全然相反。那么,所谓的“木石前盟”与所谓的“金玉良姻”,曹雪芹的“倾向性”究竟如何?到底哪一个是作者所要深切痛悔的,哪一个才是作者所要真心认同的?我想,即使是那些感觉比较迟钝的读者,也不难从中看出些门道来了。而说到作者的“倾向性”问题,过去,那些拥林派论者往往是喜欢抓住第36回,宝玉梦中的一句喊骂(即所谓“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来大谈而特谈的。他们很希望以此来论证作者的“倾向性”在于“拥林”,即所谓“内木石而外金玉”是也。然而,如果真要仔细地推敲下去,以上这种所谓的“论证”,却不免会适得其反。其举出的这一个论据,恐怕倒恰恰证明了作者的“倾向性”,并不在于“拥林”,而在于“拥钗”,即所谓“内金玉而外木石”是也!或者说,作者对黛玉及其“木石前盟”的态度乃是似扬而实抑,对宝钗及其“金玉良姻”的态度乃是似抑而实扬!首先,所谓“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可“和尚道士”又究竟是什么人呢?他们不正是作者自己的化身吗?小说第3回,黛玉说癞头和尚是“疯疯癫癫,说了这些不经之谈”,而脂砚斋却立即针对这“疯疯癫癫”、“不经之谈”八字,批云:“是作书者自注!”(甲戌本第3侧批)试想,这“和尚道士”若不是曹雪芹自己的精神化身,他们那些“疯疯癫癫”,专讲“不经之谈”的言行,又何以会是“作书者自注”呢?而更进一步,这癞头和尚的“疯疯癫癫”、“不经之谈”,既然是“作书者自注”,那“和尚道士的话”,又究竟信得信不得呢?我们看到,在小说中被称为“和尚道士”的那一僧一道,正是联结书中前世与今生,幻境与现实的最为重要的一个纽带。


大益茶


《红楼梦》中的

木石前盟派:

林黛玉与贾宝玉:黛玉前世是绛珠草,宝玉是神瑛侍者,照顾绛珠草,神瑛侍者因凡心偶动下凡历劫,绛珠草愿随他下凡,以一世泪水偿还。而五色补天石因缘际会,随了神瑛侍者转世(也就是宝玉出生时所带的那块),见证了这一段缠绵之事,故成了红楼梦。故木石前盟,指的是绛珠草要以一世泪水还恩。

金玉良缘派:

"金玉良缘"的象征是薛宝钗的“金锁”和贾宝玉的“通灵宝玉”。原指符合封建秩序的贾宝玉和薛宝钗之间姻缘。后泛指美好的姻缘





玄枵子


木石前盟,是说黛玉为木,宝玉为石。金玉良缘,宝钗为金,宝玉为玉,前边是神话故事引领了一个开始,后边是因为俩人身上所配物件,一个口含润玉出生,一个脖颈戴了金锁……


蓬蒿石头康


前者是指贾宝玉和林黛玉,后者指贾宝玉和薛宝钗。双木为林,石为宝玉之玉。金为之宝钗之金锁,玉为宝玉之胸前之玉。


用户9098239237626


木石派代表为贾母,因为天然感情,想照顾外孙女。

金玉派为王夫人,因为想照顾薛姨妈,寻姻亲联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