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五品蓝翎是什么官?

三比好物


清宫戏看多了,会觉得五品官的级别不高。

看清宫戏,都是皇帝王爷将军们乱斗。这些人,不是超品,也是一品大员。所以,再看题主说的五品官,很多人会觉得这是个小喽啰。

事实相反,在清朝,一个地级市市长才是从四品官。

十年寒窗苦读,考上状元,也只能分配一个翰林院修撰的官,只有从六品!例如:著名的帝师翁同龢,在咸丰六年(1856年)获得殿试一甲一名,给的官位就是“修撰”,从六品!其他入翰林院的学子,一般是编修,只是正七品官职。

别嫌弃小,一甲开外的人还当不上呢。特别受待见的,能给个六部主事,也才到正六品,这种情况很少。如果被下放到地方,能给个7品的“县视学”就算烧香了。想当7品知县这样的一地之首脑,那都要有点工作经验才行。大多数学子,能混个(从)七品典仪、从七品翰林院检讨,就算可以了。

例如,清朝的李鸿章,考中进士(二甲第十三名)之前已经拜了一圈码头,属于曾国藩的人。在翰林院混了三年,他才分了个翰林院编修,正七品。

康有为受宠吧,考的是二甲第46名,被光绪帝格外提拔后,也才是个正六品主事!

回归正题,说说“五品蓝翎”是什么官。

清朝的官员帽子是有一根鸟羽毛的装饰物,可以分辨官员的身份地位。这跟“羽毛”,分为蓝翎和花翎。其中,花翎最为珍贵,是用孔雀羽毛做成的,上面还有“眼”(孔雀翎),都是皇帝赏赐才能佩戴。佩戴花翎的,都是五品以上官员。当然,并不是说,你到五品就一定能配带花翎,这需要另外赏赐。

而蓝翎是赏赐给六品以下武官的,以奖励其功绩。蓝翎又称为“染蓝翎”,以染成蓝色的鹖鸟羽毛所作,上面没有“眼”。除了有军功的低品级武官可以带蓝翎外,皇宫侍卫中的最底层的正六品“蓝翎侍卫”也是佩戴蓝翎的。其他侍卫,都是带花翎,更高级。

虽然“蓝翎”没法跟“花翎”比。但是,题主说的“五品蓝翎”前面有个“五品”,这个“五品”比蓝翎“贵”多了!。简单的说,这个“五品蓝翎”指的是一个品级为五品的武官。而他还是蓝翎,没有花翎,证明他的功绩还是不够。清朝的五品武官是千总、参领一类。

(如上图,这个品秩正四品的二等侍卫就是单眼花翎。这都是满清自己人,待遇好。普通人一辈子也带不上花翎。)

按照人数来说,也就是现在的营长或者团长。现在的团长,应该是和县长平级。但是,由于古代重文轻武,武官在和平时代很难升官。而且,清朝真要是剿匪作战时,如果动用一千人左右的军队,至少需要要知府一级配合。

例如:康熙和俄国打仗之时,清军出动3000人,派出的武将都是从一品都统!沿途各地官员都要积极配合。

所以,能混到五品武官,真不容易了。花翎这种东西,都是靠背景时运。

借用赵老师的一句话,要啥自行车啊。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清朝官员等级分“九品十八级”,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官制中最有代表性、最完善的,每品有正从之别,不在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入流,在级别上附于从九品。 [1-5] 清末新政时,改革官制,但对新设官职仍区分品级。 [6]
中文名清朝官阶等 级九品十八级性 质每品有正从之别正一品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等
目录
  1. 1 级别
  2. ▪ 一品
  3. ▪ 二品
  4. ▪ 三品
  5. ▪ 四品
  1. ▪ 五品
  2. ▪ 六品
  3. ▪ 七品
  4. ▪ 八品
  5. ▪ 九品
  6. ▪ 未入流
  1. 2 官员服饰及俸禄
  2. ▪ 文官
  3. ▪ 武官
  4. 3 清朝顶戴花翎
级别编辑
一品
正一品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武职外官:伊犁将军、绥远将军
从一品: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史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内大臣
武职外官:将军、都统、提督
二品
正二品:
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内务府总管
文职外官:各省总督
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卫使
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
文职京官: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
文职外官:巡抚、布政使司布政使
武职京官:散秩大臣
武职外官:副将
三品
正三品:
文职京官:督察院左右副督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
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
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骁骑参领、冠军使、王府长史
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从三品:
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
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
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
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
四品
正四品:
文职京官: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督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
文职外官: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
武职京官: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
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
武职外官: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
从四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
文职外官:知府、土知府、盐运使司运同
武职京官: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四品典仪、二等护卫
武职外官: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五品
正五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给事中、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太医院院使
文职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州
武职京官: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礮官、分管佐领
武职外官: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
从五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
宗人府副理事、各部员外郎
文职外官:各州知州、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
武职京官: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 三等护卫
武职外官: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副千户
六品
正六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国子监司业、堂主事、主事、 都察院都事、经历、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经历、 太常寺满汉寺丞、钦天监监判、钦天监汉春夏中秋冬五官正、 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右正一
文职外官: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
武职京官: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骁骑校、委署步军校
武职外官: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长官使、长官、百户
从六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 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
文职外官: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
武职京官: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
武职外官: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
七品
正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内阁典籍、通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部寺司库、兵马司副指挥、太常寺满洲读祝官、赞礼郎、鸿胪寺满洲鸣赞
文职外官:京县县丞、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按察司经历、教授
武职京官: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
武职外官: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
从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光禄寺署丞、典薄、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灵台郎、祀祭署奉祀、和声署署丞
文职外官: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土州判
武职京官:七品典仪
武职外官:盛京游牧副尉
八品
正八品:
文职京官: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太常寺协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
文职外官: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盐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士县丞、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外委千总
从八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钦天监挚壶正、祀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
文职外官: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
武职京官: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
武职外官:无
九品
正九品:
文职京官: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
文职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
武职京官:各营兰翎长
武职外官:外委把总
从九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鸿胪寺汉鸣赞、序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工部司匠
文职外官;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土巡检
武职京官: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
武职外官:额外外委
未入流
文职京官: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库使、礼部铸印局大使、兵马司吏目、 崇文门副使
文职外官:典史、土典史、关大使、府检校、长官司吏目、茶引批验所大使、盐茶大使、驿丞、土驿丞、河泊所所官、牐官、道县仓大使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百长、土舍、土目
官员服饰及俸禄编辑
文官
一品仙鹤补,朝冠顶饰东珠一颗、上衔红宝石;吉服冠用珊瑚顶;岁奉180两;
二品锦鸡补,朝冠顶饰小宝石一块,上衔镂花珊瑚,吉服冠用镂花珊瑚顶;岁奉155两;
三品孔雀补,朝冠顶饰小红宝石,上衔小蓝宝石,吉服冠用蓝宝石顶;岁奉130两;
四品云雁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衔青晶石,吉服冠用青金石顶;岁奉105两;
五品白鹇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衔水晶石,吉服冠用水晶石顶;岁奉80两;
六品鹭鸶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顶砗磲,吉服冠用砗磲顶;岁奉60两;
七品鸂鶒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顶素金顶,吉服冠用素金顶;岁奉45两;
八品鹌鹑补,朝冠阴文镂花金,顶无饰;吉服冠用镂花素金顶;岁奉40两;
九品练雀补,朝冠阳文镂金顶,吉服冠用镂花素金顶。岁奉35两;
御史大人,补服绣獬豸,代表公正。
武官
一品麒麟补,朝冠顶饰东珠一颗、上衔红宝石;吉服冠用珊瑚顶;岁奉81两,加支528两;
二品狮子补,朝冠顶饰小宝石一块,上衔镂花珊瑚,吉服冠用镂花珊瑚顶;正二品岁奉155两,加支 444两;从二品岁奉53两,加支324两;
三品豹子补,朝冠顶饰小红宝石,上衔小蓝宝石,吉服冠用蓝宝石顶;岁奉39两,加支204两;
四品老虎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衔青晶石,吉服冠用青金石顶;岁奉27两,加支114两;
五品熊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衔水晶石,吉服冠用水晶石顶;岁奉18两,加支72两;
六品彪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顶砗磲,吉服冠用砗磲顶;岁奉14两,加支35两;
七品犀牛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顶素金顶,吉服冠用素金顶;岁奉23两;
八品犀牛补,朝冠阴文镂花金,顶无饰;吉服冠用镂花素金顶;岁奉12两;
九品海马补,朝冠阳文镂金顶,吉服冠用镂花素金顶。
清朝顶戴花翎编辑
清代改冠制,替以礼帽。礼帽分二种,一为冬季所带,称“暖帽”,圆形,有一圈檐边,多用皮、呢、缎、
清二品暖帽
布制成,多黑色,中有红色帽纬(俗称“红缨”)、帽子最高处有顶珠,其材料多以宝石制成、有红、蓝、白、金,按品级而异,无品则无顶。 一为夏季所戴,名“凉帽”。根据规定,每年三月开始戴凉帽,八月换戴暖帽(北洋舰队则较为特殊,一年四季均为暖帽)。凉帽为圆锥形,用藤、竹、篾席、麦秸等编成,外裹绫罗,颜色多为白色,也有湖色及黄色。凉帽顶上也装有红缨、顶珠,制同暖帽。
按清礼仪,一品为红宝石,二品为珊瑚,三品为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六品用砗磲,七品为素金,八品用阴纹缕花金,九品为阳纹镂花金。无顶珠者无官品;二为凉帽,无檐,喇叭式,初期扁而大,后期小而高,用藤、篾席,外裹绫罗,多为白色,也有湖色、黄色,上缀红缨顶珠。
清朝的礼帽,在顶珠下有翎管,质为白玉或翡翠,用以安插翎枝。清翎枝分蓝翎和花翎两种。蓝翎为鹖羽所做,花翎为孔雀羽所做。花翎在清朝是一种辨等威、昭品秩的标志,非一般官员所能戴用;其作用是昭明等级、赏赐军功,清代各帝都三令五申,既不能簪越本分妄戴,又不能随意不戴,如有违反则严行参处;一般降职或革职留任的官员,仍可按其本任品级穿朝服,而被罚拔去花翎则是非同一般的严重处罚。
花翎又分一眼,二眼,三眼,三眼最尊贵;所谓“眼”指的是孔雀翎上的眼状的圆,一个圆圈就算做一眼。
花翎
蓝翎是与花翎性质相同的一种冠饰,,又称为“染蓝翎”,以染成兰色的鹖鸟羽毛所作,无眼。赐予六品以下、在皇宫和王府当差的侍卫官员享戴,也可以赏赐建有军功的低级军官。鹖鸟生性好勇斗狠,至死不却,武士冠上插鹖翎,能够显示武士的英勇,到也贴切。在清朝初期,皇室成员中爵位低于亲王、郡王、贝勒的贝子和固伦额附(即皇后所生公主的丈夫),有资格享戴三眼花翎;清朝宗室和藩部中被封为镇国公或辅国公的亲贵、和硕额附(即妃嫔所生公主的丈夫),有资格享戴二眼花翎;五品以上的内大臣、前锋营和护军营的各统领、参领(担任这些职务的人必须是满洲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这上三旗出身),有资格享戴单眼花翎,而外任文臣无赐花翎者。由此可知花翎是清朝居高位的王公贵族特有的冠饰,而即使在宗藩内部,花翎也不得逾分滥用;有资格享戴花翎的亲贵们要在十岁时,经过必要的骑、射两项考试,合格后才能戴用。但后来花翎赏赐渐多,就不一定经过考试了。
花翎如此高贵,故此在清朝特别被人重视、向往。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在降清后被赐籍汉军镶黄旗,平台后力辞靖海侯而恳求照前此在内大臣之列赐戴花翎,康熙特旨许之;后乾隆帝下明诏,不但上述亲贵大臣可以戴用,如有显赫军功者也可以戴用。皇帝赐给臣下花翎是非常审慎的,乾隆至清末被赐三眼花翎的大臣只有傅恒、福康安、和琳、长龄、禧恩、李鸿章、徐桐七人,被赐双眼花翎的约二十余人,这在当时是千古犹荣的恩宠。
清朝爵位中最为显贵的亲王、郡王、贝勒,按清初的规定是不戴花翎的;但乾隆年间,许多人以兼任内大臣等职务为由乞翎,因此之后亲王、郡王、贝勒开始佩戴三眼花翎。得到花翎的也有特例,如道光帝得知擒获在新疆叛乱的张格尔后,即赏报捷音者戴花翎、军机处行走;道光后期,花翎的赏赐范围渐大,各方面对国家有功之人均可赏戴花翎;而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因国库空虚,竟有了捐翎的例制,花翎为7000两实银,蓝翎为5000两实银!

奇趣文集


我是品读历史者,我来回答。

清代的官吏等级制度沿用了自汉魏六朝以来的"九品十八级"基本制度,每一品有正、从之别。

与传统的中原汉民族统治者不同的是,清朝的官员服饰中包含了很多满清统治者自己民族的文化特征。

今天题主问五品蓝翎是什么官,下面小编就为您解答一下,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有时候我们在看清朝电视剧的时候会发现,如果大臣被查办,往往第一句话就会说:“摘去顶戴花翎”。而顶珠和花翎是顶戴上的两个重要构成部分,是区分官员官阶的重要标志,也是清代官服的一大特色。

顶戴顶珠的材质不同代表不同的品级:

一品:红宝石二品:红珊瑚三品:蓝宝石四品:青金石五品:水晶六品:砗磲七品:素金八品:阴文镂花金九品:阳文镂花金

顶戴上的另一大特征就是冠顶后的翎羽了。翎羽又叫翎枝,分为花翎和蓝翎两种,花翎由孔雀毛和鹖羽制成,俗称孔雀翎,而蓝翎的制作材料仅为鹖羽,即由鹖鸡的翅上或尾上较长的羽毛染成蓝色制成。一般来说六品及六品以下官员佩戴蓝翎,而五品以上才可以使用花翎,这也是区分官员品秩级别的一个标志。

那么题主的五品蓝翎是什么官呢?显然,这个问题的描述是有一些问题的,正如上文提到的,只有六品及六品以下的官员才佩戴蓝翎,五品以上的官员就佩戴花翎了。

那么五品是个什么官呢?小编就在讲一下清朝品级与官职的对应关系:

正一品: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协办大学士

文职外官:经略大臣(通常由大学士兼任,因事特设,事罢即撤)、大学士衔总督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武职外官:伊犁将军、绥远将军

从一品: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各部院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史

文职外官:各省总督(兵部尚书衔)、驻藏办事大臣(兵部尚书衔)

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九门提督)、内大臣

武职外官:驻防将军、都统、提督、巡抚(加提督衔)

正二品:

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内务府总管

文职外官:各省总督、河道总督。漕运总督、山东巡抚、驻藏办事大臣、西宁办事大臣(例兼副都统衔)

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

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盛京总管(副都统衔)

从二品:

文职京官:各部院左右侍郎、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

文职外官:巡抚、驻藏帮办大臣(侍郎衔)、布政使

武职京官:散秩大臣

武职外官:副将

正三品:

文职京官:都察院左右副都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

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 骁骑参领、王府长史

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从三品:

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

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

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

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

正四品:

文职京官:佥都御史、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鸿胪寺卿、太仆寺少卿、都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

文职外官: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

武职京官: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 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

武职外官: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

从四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

文职外官:知府、土知府、盐运使司运同

武职京官: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 四品典仪、二等护卫

武职外官: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六科给事中、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钦天监监正、太医院院使

文职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州

武职京官: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炮官、分管佐领

武职外官: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

从五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员外郎

文职外官:各州知州、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

武职京官: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三等护卫

武职外官: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副千户

正六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太医院左右院判、国子监司业、堂主事、各部院主事、都察院都事、经历、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经历、太常寺满汉寺丞、钦天监监判、钦天监汉春夏中秋冬五官正、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右正一

文职外官: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

武职京官: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骁骑校、委署步军校

武职外官: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长官使、长官、百户

从六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

文职外官: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

武职京官: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

武职外官: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

正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内阁典籍、通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部寺司库、兵马司副指挥、太常寺满洲读祝官、赞礼郎、鸿胪寺满洲鸣赞、各部院七品笔帖式

文职外官:京县县丞、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按察司经历、教授

武职京官: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

武职外官: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

从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光禄寺署丞、典薄、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灵台郎、

祀祭署奉祀、和声署署丞

文职外官: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土州判

武职京官:七品典仪

武职外官: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

文职京官: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太常寺协律郎、各部院八品笔帖式、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

文职外官: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盐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士县丞、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外委千总

从八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钦天监挚壶正、祀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

文职外官: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

武职京官: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

武职外官:无

正九品:

文职京官: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各部院九品笔帖式

文职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

武职京官:各营兰翎长

武职外官:外委把总

从九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鸿胪寺汉鸣赞、序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工部司匠

文职外官;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土巡检

武职京官: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

武职外官:额外外委

未入流:

文职京官: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库使、礼部铸印局大使、兵马司吏目、

崇文门副使

文职外官:典史、土典史、关大使、府检校、长官司吏目、茶引批验所大使、

盐茶大使、驿丞、土驿丞、河泊所所官、闸官、道县仓大使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百长、土舍、土目

但是如果靠这个就能说明五品是个什么官那你就错了,因为还得看朝褂呢。朝褂就是通常所说的补服,即胸前背后各有一块区分官阶种类的“补子”的官服,也叫补褂。

朝褂

说到朝褂,又不得不提到清代的官制体系。

清代的官制体系分为两大类,一是地域体系,分为京官和地方官两大系统。二是职能体系,分为文官和武官两大系统。

也就是说文官和武官的朝褂是不一样的。

文官:一品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鹌鹑,九品练 雀。武官:一品麒麟,二品狮,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素金顶绣犀、八品阴纹镂花金顶绣犀牛,九品海马。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五品是个什么官,首先要看他是文官还是武官,也就是要看朝褂。然后再看他的职能所属,如下官职在清朝都是五品官,属于中层管理干部:

正五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六科给事中、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钦天监监正、太医院院使

文职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州

武职京官: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炮官、分管佐领

武职外官: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

从五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员外郎

文职外官:各州知州、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

武职京官: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三等护卫

武职外官: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副千户

其实,在清朝,到底是多大的官可不只是看顶戴花翎和朝褂的,但基本从这两方面可以知道是多大的官,清朝对应的品级官职除了这两样外,还有对应的朝珠、朝袍、朝带、披领、朝靴几个方面,它们之间是相对应的,不能乱穿更不能穿错。


品读历史者


这就需要简单的介绍一下清政府的“职称”制度。


一、清官员冠饰

在清朝皇帝身边的近臣侍卫府中,护军营、前锋营、火器营、銮仪卫这几部分,官位在五品以上的,是佩戴孔雀花翎。而那些六品以下的,则佩戴鶡鸟尾羽,也就是。


二、清政府的官职和军衔

在前面提到的“五品蓝翎”,其实既是一种官职,也是一种军衔。但是在清政府的官阶制度中,军衔和官职还不太一样。军衔代表的是“权力”,而“官职”则是一种身份。但是如果军衔官员同时佩戴了“五品蓝翎”,呢就相当于今天“职称”中的一个中尉,同时还兼任了局级的干部。

所以说,在清朝“五品蓝翎”,是一个有军权的朝廷官员。


草竹道人


清代官员顶戴花翎清代改冠制,替以礼帽。礼帽分二种,一为暖帽,圆形,有一圈檐边,多用皮、呢、缎、布制成,多黑色,中有红色帽纬、帽子最高处有顶珠,其材料多以宝石制成、有红、蓝、白、金。

按清礼仪,一品为红宝石,二品为珊瑚,三品为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石,六品用砗磲,七品为素金,八品用阴纹缕花金,九品为阳纹镂花金。无顶珠者无官品;

二为凉帽,无檐,喇叭式,初期扁而大,后期小而高,用藤、篾席,外裹绫罗,多为白色,也有湖色、黄色,上缀红缨顶珠。

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更定官员冠顶制度,以颜色相同的玻璃代替了宝石。

至乾隆以后,这些冠顶的顶珠,基本上都用透明或不透明的玻璃,称作亮顶、涅顶的来代替了。如,称一品为亮红顶,二品为涅红顶,三品为亮蓝顶,四品为涅蓝顶,五品为亮白顶,六品为涅白顶。至于七品的素金顶,也被黄铜所顶替。

顶珠之下,有一枝两寸长短的翎管,用玉、翠或珐琅、花瓷制成,用以安插翎枝。翎有蓝翎、花翎之别。蓝翎是鹖羽制成,蓝色,羽长而无眼,较花翎等级为低。花翎是带有"目晕"的孔雀翎。"目晕"俗称为"眼",在翎的尾端,有单眼、双眼、三眼之分,以翎眼多者为贵。


花开水不流


清代“顶戴花翎”礼帽分二种,像斗笠样的是凉帽,无檐,喇叭式,初期扁而大,后期小而高,用藤、篾席,外裹绫罗,多为白色,也有湖色、黄色,上缀红缨顶珠。另一为暖帽,圆形,有一圈檐边,多用皮、呢、缎、布制成,多黑色,中有红色帽纬、帽子最高处有顶珠,其材料多以宝石制成、有红、蓝、白、金。按清礼仪,一品为红宝石,二品为珊瑚,三品为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六品用砗磲,七品为素金,八品用阴纹缕花金,九品为阳纹镂花金。无顶珠者无官品;二为凉帽,无檐,喇叭式,初期扁而大,后期小而高,用藤、篾席,外裹绫罗,多为白色,也有湖色、黄色,上缀红缨顶珠。

清朝的礼帽,在顶珠下有翎管,质为白玉或翡翠,用以安插翎枝。清翎枝分蓝翎和花翎两种。蓝翎为鹖羽所做,花翎为孔雀羽所做。花翎在清朝是一种辨等威、昭品秩的标志,非一般官员所能戴用;其作用是昭明等级、赏赐军功,清代各帝都三令五申,既不能簪越本分妄戴,又不能随意不戴,如有违反则严行参处;一般降职或革职留任的官员,仍可按其本任品级穿朝服,而被罚拔去花翎则是非同一般的严重处罚。

花翎又分一眼,二眼,三眼,三眼最尊贵;所谓“眼”指的是孔雀翎上的眼状的圆,一个圆圈就算做一眼。蓝翎是与花翎性质相同的一种冠饰,,又称为“染蓝翎”,以染成蓝色的鹖鸟羽毛所作,无眼。赐予六品以下、在皇宫和王府当差的侍卫官员享戴,也可以赏赐建有军功的低级军官。鹖鸟生性好勇斗狠,至死不却,武士冠上插鹖翎,能够显示武士的英勇,倒也贴切。在清朝初期,皇室成员中爵位低于亲王、郡王、贝勒的贝子和固伦额附(即皇后所生公主的丈夫),有资格享戴三眼花翎;清朝宗室和藩部中被封为镇国公或辅国公的亲贵、和硕额附(即妃嫔所生公主的丈夫),有资格享戴二眼花翎;五品以上的内大臣、前锋营和护军营的各统领、参领(担任这些职务的人必须是满洲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这上三旗出身),有资格享戴单眼花翎,而外任文臣无赐花翎者。由此可知花翎是清朝居高位的王公贵族特有的冠饰,而即使在宗藩内部,花翎也不得逾分滥用;有资格享戴花翎的亲贵们要在十岁时,经过必要的骑、射两项考试,合格后才能戴用。但后来花翎赏赐渐多,就不一定经过考试了。花翎如此高贵,故此在清朝特别被人重视、向往。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在降清后被赐籍汉军镶黄旗,平台后力辞靖海侯而恳求照前此在内大臣之列赐戴花翎,康熙特旨许之;后乾隆帝下明诏,不但上述亲贵大臣可以戴用,如有显赫军功者也可以戴用。皇帝赐给臣下花翎是非常审慎的,乾隆至清末被赐三眼花翎的大臣只有傅恒、福康安、和琳、长龄、禧恩、李鸿章、徐桐七人,被赐双眼花翎的约二十余人,这在当时是千古犹荣的恩宠。

清朝爵位中最为显贵的亲王、郡王、贝勒,按清初的规定是不戴花翎的;但乾隆年间,许多人以兼任内大臣等职务为由乞翎,因此之后亲王、郡王、贝勒开始佩戴三眼花翎。得到花翎的也有特例,如道光帝得知擒获在新疆叛乱的张格尔后,即赏报捷音者戴花翎、军机处行走;道光后期,花翎的赏赐范围渐大,各方面对国家有功之人均可赏戴花翎;而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因国库空虚,竟有了捐翎的例制,花翎为7000两实银,蓝翎为5000两实银!





君临天下小霸王


从服饰看清朝官员的品从级别——普通官员部分。

有清一朝,官场等级制度森严,依照明朝旧有的标准制定了九品十八级的官场品级制度。而这种官场上的阶级区分也在官员们的官服上体现出来了,也就是说,与十八级官员等级配套的还有对应的官员服饰用以直接区分。官员的官服有着极其严格的规定,依据品质、数量、颜色的区别来标识着与之对应的官位级别,不允许跨级别混用。但与传统的中原汉民族统治者不同的是,清朝的官员服饰中包含了很多满清统治者自己民族的文化特征。

清代官服分为朝服、吉服、行服、常服等,最常用的有吉服与朝服两种。朝服属于礼服,是上朝面君及重大礼仪场合穿戴的服饰,应用的场合比较少。而吉服才是官员们品日办公理事时的日常穿戴,相比吉服出现的场合更多。对应不同的官服,具体又细分为顶戴、朝珠、朝袍、朝褂、朝带、朝靴几个方面,而关于朝靴一项,并没有官方的明确规定,但一般以黑缎为材料制作而成。所以真正可以用来直接区分官员品阶的服饰只有顶戴花翎、朝珠、朝袍、朝带以及朝褂几个方面。

一、顶戴花翎

顶戴花翎是清朝官员的朝冠,是区分官员官阶的重要标志,也是清代官服的一大特色。顶戴又叫顶子,分为夏天戴的凉帽、冬天戴的暖帽两种,制作材质不同。凉帽形如斗笠,顶上覆盖红缨并有一颗顶珠,顶珠下有一只约长两寸的玉质或珐琅质的翎管用以安插尾部的翎羽。暖帽与凉帽外形上的区别仅为外围多了一圈帽檐,用料上更适应冬天穿戴。而朝服冠与吉服冠又有一些区别,即顶戴顶子上的顶珠宝石为长条尖形,中间宝珠为金属球镶嵌宝石,下面的底座也与吉服冠的底座有着显著的不同之处。

位于顶戴上的另一大特征就是冠顶后的翎羽了。翎羽又叫翎枝,分为花翎和蓝翎两种。花翎由孔雀毛和鹖羽制成,俗称孔雀翎,而蓝翎的制作材料仅为鹖羽,即由鹖鸡的翅上或尾上较长的羽毛染成蓝色制成。一般来说六品及六品一下官员佩戴蓝翎,而五品以上才可以使用花翎,这也是区分官员品秩级别的一个标志。除此之外,花翎上的“目晕”一定程度上也能代表穿戴者的身份地位。目晕又被称为“眼”,体现在花翎的尾端,实际上就是孔雀毛上的圆斑。眼有单眼、双眼、三眼之别,翎眼的数目越多则表明该官员身份越显赫。除有资格享戴花翎的亲贵大臣之外,花翎也是皇帝赏赐给臣子以示恩宠的荣耀,其作用是昭明等级、赏赐军功,一般与官阶并不直接对应。

说到底就是个荣誉勋章。没有实际权利但是别人一看你就是个大牛🐮。


禾风之恋


清朝官阶五品分别是正五品与从五品

正五品分别是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给事中、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太医院院使

文职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州

武职京官: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礮官、分管佐领

武职外官: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

从五品分别是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

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员外郎

文职外官:各州知州、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

武职京官: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 三等护卫

武职外官: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副千户


人文历史经典传奇


清朝官服图案

清朝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官员皆可穿朝服、戴朝珠。但根据等级身份不同,朝珠的质地亦不相同。

佩戴朝珠时,佛头垂于背后,并用黄绦带连接一组玉饰,称做“背云”。朝珠垂在胸前的左右红珊瑚结珠处,分别饰一串和二串绿松石珠串,称为"纪念"。朝珠的构成,有着深刻的含义。108颗东珠代表一年十二个月,四个红珊瑚结珠象征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下垂于背后的佛头、背云,寓意"一元复始",三串绿松石纪念表示一月中的上、中、下三个旬期。皇帝穿朝服时戴一盘东珠外,还在两肩斜 持两盘红珊瑚结珠,以示身份特殊。

  朝服有补,顶戴分为朝冠和吉服冠两种。

文官

·按品级分类

  一品仙鹤补,朝冠顶饰东珠一颗、上衔红宝石;吉服冠用珊瑚顶;岁奉180两;

  二品锦鸡补,朝冠顶饰小宝石一块,上衔镂花珊瑚,吉服冠用镂花珊瑚顶;岁奉155两;

  三品孔雀补,朝冠顶饰小红宝石,上衔小蓝宝石,吉服冠用蓝宝石顶;岁奉130两;

  四品云雁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衔青晶石,吉服冠用青金石顶;岁奉105两;

  五品白鹇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衔水晶石,吉服冠用水晶石顶;岁奉80两;

  六品鹭鸶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顶砗磲,吉服冠用砗磲顶;岁奉60两;

  七品鸂鶒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顶素金顶,吉服冠用素金顶;岁奉45两;

  八品鹌鹑补,朝冠阴文镂花金,顶无饰;吉服冠用镂花素金顶;岁奉40两;

  九品练雀补,朝冠阳文镂金顶,吉服冠用镂花素金顶。岁奉35两;

  御史大人,补服绣獬豸,代表公正。

武官

按品级分类

一品麒麟补,朝冠顶饰东珠一颗、上衔红宝石;吉服冠用珊瑚顶;岁奉81两,加支528两;

  二品狮子补,朝冠顶饰小宝石一块,上衔镂花珊瑚,吉服冠用镂花珊瑚顶;正二品岁奉155两,加支444两;从二品岁奉53两,加支324两;

  三品豹子补,朝冠顶饰小红宝石,上衔小蓝宝石,吉服冠用蓝宝石顶;岁奉39两,加支204两;

  四品老虎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衔青晶石,吉服冠用青金石顶;岁奉27两,加支114两;

  五品熊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衔水晶石,吉服冠用水晶石顶;岁奉18两,加支72两;

  六品彪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顶砗磲,吉服冠用砗磲顶;岁奉14两,加支35两;

  七品犀牛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顶素金顶,吉服冠用素金顶;岁奉12两;

  八品犀牛补,朝冠阴文镂花金,顶无饰;吉服冠用镂花素金顶;岁奉23两;

  


隧道挖泥巴


清朝五品顶戴是一种官职,但是,这又是一种军衔。军衔和官职还是不一样的。军衔是权力的表示,官员却是付诸于行动。这种军衔官员并肩的顶戴,相当于现在的一个中尉,还肩负的局级干部的职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