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軍海戰史:二戰時期北冰洋最高緯度海戰--仙境作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的北極地區,從來都不是俄國人關注的主要地區。沙俄和蘇聯政府雖然都將該地區納入戰略計劃,但是,由於那裡人口稀少,資源尚未開發,所以一直處於次要地位,僅在此部署了少量陸軍兵力。誠然,蘇聯比沙俄對北極地區的潛在作用有了更多瞭解,在促進該地區的運輸和經濟發展方面也有更多作為。


德軍海戰史:二戰時期北冰洋最高緯度海戰--仙境作戰

仙境作戰示意圖


1936年,蘇聯海軍在北極區增設了一支小規模的北方艦隊,其中包括3艘驅逐艦和3艘潛艇,加上一些油船和破冰船,以及一支小規模的海軍航空兵。但在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之前,蘇聯政府並沒有真正重視北極地區的戰略價值。二戰爆發後,正在進攻挪威的德國人同時考慮著如何獲得面向外海的潛艇基地,以此來擺脫曾在一戰中對潛艇威脅最大的北海和英吉利海峽佈雷區。同時,征服挪威還有利於達到另一個目的;一旦蘇聯加入盟國陣營,德國就可以挪威為基地,切斷蘇聯與西方各盟國間的海上交通線,阻止蘇聯從西方盟國獲得援助。一戰期間,德國在沒有佔領挪威的情況下,就已將沙俄與西方的海上聯繫完全隔絕,進而導致俄羅斯帝國的崩潰。德國希望在未來戰爭中,特別是當敵人處於劣勢時,這種封鎖仍能給敵人帶來致命的後果。

蘇德戰爭爆發後,根據租借法案,西方的大批物資源源不斷地從北美和英國運往蘇聯。當時有三條運輸路線:第一條是由懸掛蘇聯旗幟的船隊從美國西海岸啟程,經北太平洋,歷經18~20天的海上運輸,穿過日本控制的輕津海峽抵達海參巖、廟街和堪察加半島的港口,再經由鐵路或別的運輸方式運到前線。這條路線承擔了蘇方所需物資的一半運輸量,而日本由於沒有直接與蘇聯交戰,並未干涉這條航線。第二條路線是,經過波斯灣將物資運送到已被英蘇兩國佔領的伊朗後轉道蘇聯,此路線曾被大規模地使用,途中損失較少,但所花費的時間最長,運輸船隊從紐約出發後繞過好望角到達伊朗需時75天。第三條路線,也是效率最高的路線,是通過北大西洋並繞過挪威外海,然後到達摩爾曼斯克和阿爾漢格爾斯克的北方供應線,全程僅需時10~14天,而且物資在港口卸下後即可運送至前線。

德國在戰爭初期就已經認識到北方航線的重要性,決定進攻科拉灣內的摩爾曼斯克,佔領這個北方供應線重要的陸上終點站,並切斷運輸物資的鐵路線。蘇德戰爭爆發後,德國挪威山地軍(軍長迪特爾特步兵上將,由2個經過特殊訓練的德國師組成)便立即開始對摩爾曼斯克發動攻勢。1941年6月22日,德軍攻佔佩薩莫(即貝辰加),但在攻佔摩爾曼斯克時卻遭到蘇軍的頑強抵抗,蘇軍在驅逐艦炮火支援下進行了一次兩棲登陸式的反擊,迫使德軍在7月中旬停止進攻。9月,德軍再次進攻摩爾曼斯克,但又因損失慘重而被迫回利察河一線防禦。而此時,蘇德戰爭爆發已三個月,蘇聯已經走出了戰爭初期的混亂,北方陸上戰線已穩定下來,蘇軍開始堅守北部防線。他們設在菲舍半島上的海岸炮兵控制著通往摩爾曼斯克的彼薩莫灣和科拉灣的入口,德軍切斷蘇軍防線後方鐵路的企圖也沒有得呈。

北極海區的蘇聯海軍:

在1941年6月以前,無論蘇聯海軍還是德國海軍,對於如何在北極地區進行海戰,都沒有充分的思想準備。蘇聯海軍部隊以摩爾曼斯克和波利亞爾內為基地。雖然這兩個基地設備簡陋,但港口因灣流保暖而終年不凍。此外還有3個只能在夏季使用的基地、即莫洛托夫斯克、阿爾漢格爾斯克和別洛莫爾斯克,其位置都處於白海地區,最後這個基地位於斯大林運河河口。以北極地區為基地的蘇聯北方艦隊 (指揮官戈洛夫科海軍少將,政委尼古拉耶夫海軍少將,參謀長費多羅夫海軍少將)擁有8艘驅逐艦(其中1艘在德國初期進攻時被1架容克87俯衝轟炸機炸燬)、3艘魚雷艇、8 艘掃雷艇、20 艘摩托魚艇、20艘獵潛艇和15艘破冰船以及大約27艘潛艇。北方艦隊規模雖小,但任務卻很多,包括搜索德國潛艇、支援蘇聯地面部隊、保護駛近蘇聯港口的盟國運輸船隊、破壞德國北方航運,以及保護本國空軍基地。但白海區艦隊擁有100艘以上的小型艦艇(巡邏艇、掃雷艇、快艇、摩托艇等),負責守衛北方海上航線並保護沿岸海域中的船隻。戰爭初期,該部隊的主要活動是清除西西伯利亞海的水雷。考慮到北極海區對蘇聯整體戰略的重要性,1941年夏季,蘇方從波羅的海調派15艘潛艇,經斯大林運河到達白海。同時還從太平洋艦隊抽調5艘潛艇,從太平洋經巴拿馬運河,長途冒險航行以後到達北極海區。

北極海區的德國海軍

德國為即將對蘇聯北極地區發起的進攻進行了充分準備,包括改建挪威北部機場和搶修50號公路(一條與挪威海岸線平行的重要公路)。但是,在1941年7月10日前,在該地區的德國海軍部隊只有5艘驅逐艦.2艘潛艇以及少量大型水上飛機和魚雷機,此外還有一些獵潛艇和護航艦艇。雖然艦艇數量少於蘇軍,但德軍的海上作戰經驗和艦艇質量遠遠超過蘇軍。德國潛艇經常出現在巴倫支海東部海域,活動範圍一直延伸到尤哥爾斯基沙爾海峽和馬託奇金一沙爾海峽。不久以後,一批德國海軍重型水面艦艇開始向北移動,這無形中使德軍在北極地區的兵力得到了有效加強。1942年1月至3月,德軍開始消悄在白海北部和通向科拉灣的接近海區佈設水雷。從3月起,德國空軍開始加緊轟炸摩爾曼斯克。儘管如此,蘇聯北方航線卻一天也沒有中斷過。相反,德軍並不徹底的破壞行動使蘇聯最高統帥部意識到危機的存在。隨後加強了北方艦隊的的兵力,給白海區艦隊調來了一個掃雷艇支隊,同時補充動員民用船隻,修建了一個新的海軍基地 增加海岸炮和高炮,建立了一些堅固的支撐點。一旦遭到德軍水面艦艇和潛艇襲擊時,運輸船或護航運輸隊可以在這些支撐點內掩蔽。


德軍海戰史:二戰時期北冰洋最高緯度海戰--仙境作戰

呂佐夫袖珍戰列艦


最初的攻擊

1941年6月13日,3艘德國驅逐艦攻擊了位於捷裡別爾卡東南方向的蘇聯護航運輸船隊。這個船隊由“貿易風” 號護衛艦和2艘水下特種作業隊的艦艇“PT-67”號、“PT-32”號組成。“貿易風”號投入了力量懸殊的戰鬥,並儘量將敵人的火力引向自己,以使其他艦船得以離去。艦長奧庫涅維奇中尉指揮軍艦一直堅持戰鬥到底,最後與軍艦一起沉沒。此後不久,“霧”號護衛艦在基利島巡邏時遭到德軍3艘驅逐艦的突然攻擊,總共只有2門45毫米火炮的蘇聯軍艦與敵人英勇戰鬥,終因寡不敵眾而被擊沉。

仙境行動

戰爭初期,德國海軍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大西洋上的盟國商船隊,卻不太在意北冰洋上活動的商船和護航隊。其間共有7支盟國船隊從這裡將 800架戰鬥機、750輛坦克、1,400輛卡車和10萬噸軍火運抵蘇聯,對正在莫斯科和列寧格勒苦戰的蘇聯紅軍而言,無異於雪中送碳。德軍在與蘇聯紅軍交戰中發現對手的武器來自英美后大為震驚,希特勒根據情報和戰場態勢分析,斷定北冰洋航線是蘇聯得到同盟國援助的最佳地段,於是下令不惜代價切斷此航線。

1942年7月15日,德國海軍襲擊了英國PQ-17號護航運輸隊,迫使英國暫停了對蘇物資運送。為儘快切斷蘇聯北方航線,德軍統帥部決定破壞蘇聯在北極地區的航運基礎設施。此次行動預定在當年8月下旬到9月初實施,因為德方從日本諜報機關獲知,在這段時間裡,將有幾支船隊從兩個方向通過喀拉海,其中一支有強力破冰船護送的運輸船隊已於7月初從普羅維傑尼亞灣向西出航。德軍認為應進行一次突然性出擊,不僅要一舉消滅蘇方運輸船,而且還要摧毀蘇聯在北極海域西部的全部破冰船,並在北極海區佈設水雷區。

德國海軍總司令部於1942年7月13日正式批准代號為“仙境”的北極海區作戰計劃,以8月10日德國潛艇進入預定海域為行動的開始。參加此次作戰的德軍艦艇有“舍爾海軍上將”號袖珍戰列艦、“希佩爾海軍上將”號重巡洋艦、“烏爾姆”號佈雷艦和3艘排水量為3,200噸的驅逐艦,分別是Z4(裡夏德·拜茨恩)號、Z15(埃裡希·斯坦布林克) 號、Z16(弗里德里希·埃科爾特)號,加上6艘潛艇以及一些海軍偵察機。計劃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由“希佩爾”號和3艘驅逐艦掩護“烏爾姆”號和4艘潛艇在北極海區佈雷。“舍爾”號則與2艘潛艇由門德森·伯爾肯上校指揮下執行海上襲擊任務。8月16日晨,“舍爾”號從挪威的納爾維克港出海後向北駛去。19日,該艦在靠近熱拉尼亞角附近的指定地點與1艘德國潛艇會合,獲得了北極海面冰情的補充情報後進入喀拉海。其後的幾天裡,該艦在喀拉海徒勞地尋找著蘇聯運輸船,隨著時間的推移,預定日期眼看即將過去,而德軍卻未能尋找到目標。8月20日晨,“舍爾”號上的艦載Ar-報告,發現船隻。

“舍爾”號一直不敢靠近船隊,始終未能發動攻擊。8月24日,對於攻擊從東方開來的大船隊感到無望後,伯爾肯決定攻擊停泊在維利基茨基海峽附近的運輸船,希望取得一些戰果後體面地撤退。25日晨,“舍爾”號駛向葉爾馬克淺灘。將近12:00,德軍發現了蘇聯“西伯利亞科夫”號破冰船的槍桿,該船此時正準備為北地島氣象臺運送物資。德艦加快了航速,一步步接近破冰船。12:18,迪克孫港接到“西伯利亞科夫”號的報告:“我們遭到敵艦追擊!”半小時後,德艦使用279毫米主炮向破冰船開火。只裝有2門舊式小型艦炮的“西伯利亞科夫”號開始還擊,同時儘量施放煙幕進行隱蔽。但是,在被幾枚重型炮彈命中之後,船上燃起大火,並開始下沉。破冰船上有18名船員跳到救生仙板後被德軍俘虜,其中包括身受重傷的船長卡恰拉夫。船員中只有一名叫瓦西洛夫的司爐工乘著半沉的救生艇到達別盧哈島。


德軍海戰史:二戰時期北冰洋最高緯度海戰--仙境作戰

擊沉運輸船


偷襲

擊沉“西伯利亞科夫”號之後,伯爾肯發現在喀拉海的行動已暴露,而且受西北風的影響,維利基茨基海峽的浮冰情況越來越複雜。他決定儘快撤離,但在結束喀拉海作戰任務之前攻擊迪克孫島,摧毀港口設施和無線電中心,並尋機攻擊港內可能停舶的船隻。設在迪克孫島的蘇軍無線電通信中心的工作十分出色,所有的己方船隻都能收聽到迪克孫無線電中心的電報,並能及時將所獲情報發回。同時,該中心每天早上通過無線電向莫斯科彙報運輸船和北極各港口的工作情況。該中心和北極站都設有晝夜值更,在船隻呼喚的繁雜聲中努力收聽和測定這一段航線內外所發生的情況。因此,對於這個北方海上航線西段的主要基地,德軍極欲去之而後快。8月27日早晨,“舍爾”號在晨霧中悄悄靠近迪克孫島,進入外停泊場,對港口、村鎮和北極站進行了炮擊。但這次襲擊並沒有令島上軍民措手不及,因為早在8月24日,英國駐阿爾漢格爾斯克的首席軍事代表蒙德上校就已通知北方艦隊指揮部,“舍爾”號已離開了挪威的納爾維克港,去向不明。北方艦隊指揮部立即向所屬各部隊發出命令:德國軍艦可能會出現在北極區。

島上做好了防禦準備。最使德軍艦員感到意外的是蘇軍部署在岸上的16英寸口徑海岸炮,該炮是從海岸炮兵陣地拆下來準備運往新地島,此時正擺放在碼頭準備裝船。炮兵連長科爾尼亞科夫上尉帶領士兵展開火炮,隨後發射的幾枚炮彈在“舍爾”號的甲板上爆炸。面對蘇軍的堅強防守,伯爾肯只得放棄登陸,調頭匆忙向北駛去,途中仍不忘對港口和居民區進行幾次齊射,但只是將島上的公共浴室和擺在電站附近的幾桶廢油炸燬。島上的天線場雖然受到輕微破壞,但蘇軍對外無線電聯絡一刻也未中斷。在德艦進行炮擊時,港內除“傑日尼奧夫”號護衛艦之外,還停舶有2艘輪船——“革命者”號和“卡拉”號。“舍爾”號擊中“革命者”號並使該船上層建築發生火災,船員們及時還擊並撲滅了大火。“卡拉”號和“傑日尼奧夫”號停靠在一起,前者的船倉內有200噸炸藥,但由於該船沒有無線電設備,無法通知,蘇軍及時派人前往該船引導其撤離。8月30日,“舍爾”號灰溜溜地返回納爾維克港。這次戲劇性的海上襲擊的戰果只是隨行的德國潛艇擊沉了1艘6,000噸的蘇聯汽船以及5艘拖船。

另一路德軍則在“希佩爾”號的率領下,深入北極海區。4 艘潛艇和“烏爾姆”號佈雷艦分別在北極海區佈下了許多小雷區,其中之一在新地島北端,這或許人類在地球上佈下的最北的雷區。1942年9月11日,德國的一艘VIIC型潛艇 U-589號完成任務後撤退時,在北緯75.4°、東經20.32°被英國“衝撞”號驅逐艦和護航母艦“復仇者”號上的1架“箭魚”式攻擊機擊沉,艇上44人名艇員全部喪生“烏爾姆”號佈雷艦也在返回途中被英國擊沉。

德國海軍將領們成功地在此航線製造了緊張局勢,卻未能嚴重破壞其航運,更不用說突襲作戰,唯一的收穫是擊沉了“西伯利亞科夫” 號。可是一艘陳舊的、基本沒有武裝的破冰船,並不能讓德國海軍感到得意。雖然德國海軍成功地在此航線製造了緊張局勢,卻未能嚴重破壞其航運,更不用說中斷了——“仙境”行動實際上已經破產。


德軍海戰史:二戰時期北冰洋最高緯度海戰--仙境作戰

舍爾海軍上將號


故伎重施

從1942年8月底起,德國空軍和驅逐艦又開始在阿爾漢格爾斯克附近、卡寧諾斯角海域、科爾古耶夫島附近以及新地島的西北岸附近佈設水雷。佈雷潛艇在馬託奇金-沙爾和尤哥爾斯基沙爾海峽的西部入口,佈設了磁性水雷。

1943~1944 年間,德軍再次開展“仙境”行動,目的仍是破壞北極航線。1943年7月,“呂佐夫”號和幾艘德國潛艇開始在伯朝拉海佈雷,繼而攻擊商船和無線電站,結果共擊毀6艘汽船和2個無線電站。德方損失了2艘潛艇——U-255號被蘇聯武裝勘測船“紹卡爾斯基院士”號擊沉,U-639號於 1943年8月28日在喀拉海北部北緯76.4°、東經69.40°處被蘇聯潛艇 S-101號擊沉,艇上47人無一倖存。針對德國海軍在北極海區的破壞活動,蘇方緊急從太平洋取道西伯利亞水路調來3艘驅逐艦(“巴庫”、“理智”和"狂怒“號),並加強破冰船的武裝,還準備了獵潛艦艇和巡邏艇在喀拉海作戰。

1944年8月,德軍再次襲擊北極航線,共投入6艘潛艇。但此時德國大型水面艦艇已基本被消滅,故這次行動沒有水面艦艇參加。襲擊很不成功,且損失慘重——1艘德國潛艇擊沉了蘇聯1艘小型海道測量船“北方”號,但該艇隨後就被蘇方的T-116號掃雷艇擊沉。9月24日,德國潛艇在伏擊運輸船隊時擊沉1艘蘇聯護衛艦和T-120號掃雷艇,而運輸船隊仍然安然無恙地抵達迪克孫港。此後,隨著戰局的變化,德軍再也沒有能力攻擊北方航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