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虎胆》中的“伦巴”为何被剪掉

55年前,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投拍的故事片《英雄虎胆》摄制完成,但剧中于洋和王晓棠跳“伦巴”的镜头曾几度被剪掉。“文革”时,影片中跳伦巴舞这场戏,被指责是资产阶级生活大展览,令人遗憾地被剪掉了。 “文革”后,影片复映时这段缺憾才得以弥补,许多观众看《英雄虎胆》就是为了看跳伦巴舞这个片段。王晓棠饰演的女特务阿兰和于洋饰演的侦察科长曾泰跳伦巴舞这场戏,出现在影片的第15分钟。侦察科长曾泰化装冒充台湾派来的副司令,打入敌人内部。女匪首李月桂对这个副司令未能按预定时间到达接头地点而产生怀疑。她让亲信阿兰去请曾泰跳舞,看看这位副司令像不像他们的人。

  拍摄这场戏时,导演之一的严寄洲对演员说:“你们就想象自己是一条蛇,游过来游过去,盘算怎么吃掉对方。”王晓棠不想简单化地把阿兰当成一条美女蛇来演。“阿兰这个角色表面上没表情,非常冷漠,但她的内心非常复杂,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她是一个复杂的女性,她有她的追求,她的苦闷。”王晓棠跳的这段伦巴舞,舞出了人物的灵魂。阿兰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导演严寄洲在这个问题上曾经摇摆过。最初,严寄洲觉得阿兰是一个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物,值得同情。后来,又觉得她是女匪首李月桂手下的红人,双手肯定沾满了人民的鲜血,这样的人,难道还有什么可以令人同情呢?但在实际拍摄时,由于改变得不彻底,给观众的感觉是阿兰会被曾泰争取过来。但在影片结尾,曾泰亮出真实身份,阿兰毫不犹豫地举枪向曾泰射击,又是一个死心塌地的女匪徒形象。阿兰之死这场戏,有多个版本。1958年3月编剧丁一三的第九次修改稿是这样的:

曾泰:“是我,侦察科长曾泰就是我!”

  阿兰抢前几步,举枪对准曾泰的背:“把枪放下”。

  曾泰慢慢回转身来。

  阿兰:“不许动!”

  曾泰猛一脚,将阿兰手中的枪踢掉。

  匪首李汗光掏出利刃,扑过来,曾泰闻声一闪身,利刃不偏不斜的插进了阿兰的胸膛,阿兰慢慢地倒下。

  1958年4月1日,《英雄虎胆》在八一厂摄影棚正式开拍。丁一三写的阿兰之死,严寄洲没有采用。严寄洲拍出的样片中,阿兰之死是这样的:

  曾泰:“我,侦察科长曾泰!”

  阿兰毫不犹豫地向曾泰开枪,然后举枪自杀。

  这样的死法,在审查时没有通过。严寄洲只好重拍:

  曾泰:“我,侦察科长曾泰!”

阿兰呲牙咧嘴向曾泰开枪,接着被冲过来的解放军战士击毙。

  严寄洲对阿兰的这种死法很不满意。影片上映后,一些观众也认为阿兰这个人物模糊不清。严寄洲在阿兰这个角色处理上摇来摆去,但在影片的拍摄样式上没有犹豫不决。他坚持采取“惊险”样式。胡敏英饰演的女匪首李月桂对曾泰的几次考察,情节急速推进,可看性极强,引人入胜。胡敏英和于洋的表演,十分有力,是这部影片成功的关键。王晓棠饰演的阿兰,只是个配角,对于刻画、衬托侦察员曾泰的性格以及整个剧情的发展,没有起到太多的作用。观众的重心之所以转到阿兰身上,是因为那段伦巴舞。而女匪首李月桂对曾泰更加不信任,也是因为那段伦巴舞:“眼睛里有两道贼光”的曾泰踏着舞曲的节奏,熟练地跳着,狰狞似鬼的匪徒一个个从他眼帘中滑过。他回忆起了燃烧的村庄、挂在树上的尸体、哭诉的老太婆、被害的小孩……突然,他停了下来,音乐也随之停止。李月桂一眼看到曾泰的神情有些异样。然而,观众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新鲜的伦巴舞上,没有过多注意曾泰露出的破绽。导演的注意力也在伦巴舞上,当时拍了很多特写镜头:脚的特写,手与眼睛的特写……严寄洲显然是受了上世纪三十年代好莱坞影片的影响,还在刚盖好的新疆驻京办事处拍摄了一组阿兰幻想和曾泰在“国外”浪漫的镜头。当然,这些镜头在审查时都被剪掉了。

《英雄虎胆》中的“伦巴”为何被剪掉


  五十多年过去了,《英雄虎胆》重放了无数遍。但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在暑期重放这部故事片时,竟然也剪掉了于洋和王晓棠跳伦巴舞的镜头。电视台的编导剪掉影片中伦巴舞的镜头是因为“少儿不宜”呢,还是出于“精编”的需要?这段镜头应该被剪掉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