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都城杭州,在元朝的地位如何?

我喺村姑


眾所周知,浙江省省會杭州曾是南宋王朝的國都,建都時間約一百五十年。南宋不承認杭州是正式國都,只是臨時國都,正式國都還是北宋舊都開封,但誰都知道這不過是南宋玩的文字遊戲。

一、極盛的杭州: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杭州在南宋治下達到極盛,有名詩:“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年),南宋小朝廷向元朝投降,杭州結束了作為國都的輝煌歷史。曾有人說杭州的輝煌結束於1276年,也就是元軍佔領之後。真是這樣嗎?並非如此。元朝時的杭州雖然不再是國都,但其繁華依舊。

首先,元軍下江南時並沒有對江南的社會經濟造成巨大破壞,恢復起來相對容易。元朝時的杭州除了失去國都功能,其他的功能與南宋時相比基本沒有變化。杭州依然是元朝在江南的中心城市之一,人口百萬,商業發達,同時又是軍事重鎮。

杭州是京杭大運河的終點,北距蘇州等發達城市非常近,又東臨同樣發達的紹興和寧波。元朝佔據杭州,能獲得江南大量的錢糧,通過運河北上。同時又可以以杭州為戰略高點,控制江浙閩贛。

元朝非常重視對杭州的控制。元朝設江浙行省,轄區包括蘇南、上海、皖南、浙江全省、福建全省、江西東北部。這些地區在宋朝時就是全國最發達的地區之一,蘇州、松江(上海)、集慶(南京)、常州、寧國(安徽宣城)、徽州、信州(江西上饒)、紹興、慶元(寧波)、溫州、福州、泉州等當時在全國是具有強勁實力的城市。

如果就經濟實力而言,江浙行省無疑是元朝各行省中最強的。元人稱“諸省之中,江浙最重,地廣人稠錢多糧足,為朝廷用度所深倚仗者。”而江浙行省的治所(省會),就在杭州。如果杭州在南宋滅亡過程中經濟凋弊,元朝怎麼可能把如此重要的位置放在杭州?為了確保杭州萬無一失,元朝提高了駐杭州人員的級別,其他行省的主要負責人員多是平章,江浙行省的主要負責人員則是丞相。

二、杭州持續繁榮的原因

杭州在南宋時雖然經濟發達,市場繁榮,但其影響力和輻射只限於南宋控制區,即淮河、秦嶺以南。元朝修建了京杭大運河,將杭州的經濟繁榮放大了很多倍,杭州則突破地理上的限制,通過運河與北方加強了聯繫。

另外一點有利的是,元朝是大一統王朝,又相對比較外向,更注意對外商貿往來。這一點又將杭州的經濟繁榮放大了很多倍。換個角度講,南宋時的杭州只屬於南方,元朝時的杭州則屬於全國,甚至是全世界。

當時的世界各地往來除了陸運就是海運,沒有空運。提到海運就要提到一個問題,杭州到底算不算沿海城市?有地質學家認為杭州西湖在四千多年前是與杭州灣連在一起的。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杭州灣呈喇叭狀,沒有蕭山區東北部的那片土地。這樣的地形讓杭州可以直接與海洋親密接觸,更有利於杭州發展海上貿易。無論是南宋人還是元朝人,都把杭州看成一座海邊城市,至少離大海不遠。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元朝剛攻下宋都杭州一年,南方還存在大量反元復宋的勢力,元朝就在杭州設市舶司。市舶司是朝廷在海港城市設置的服務於對外貿易的機構,元朝的市舶司有寧波、泉州、廣州、上海、溫州,這些都是沿海城市。杭州也在名單之中,說明元朝是把杭州當成沿海城市的。

南方經濟發達、錢糧充足、戰略資源豐富,這都是北方所缺乏的,而北方又是國都所在。元朝必然要加大對南方物資的北運力度,杭州是京杭大運河的南點,很多物資都是從杭州經運河北上的。打一個不太恰當的比喻,元朝就像一臺娃娃機,南方的經濟和資源就像是櫥窗裡的“娃娃”,杭州則是那柄用來抓“娃娃”的“抓手”。到了明朝和清朝,江浙行省不復存在,但杭州依然是浙江省的省會,一直到現在。


地圖帝


南宋時,中國的經濟中心南移完成。杭州的GDP一度佔世界GDP的10%強,創造了空前絕後的輝煌。到了元朝,杭州依舊保留了經濟中心的地位;同時元雜劇極度發達,是南戲的中心,杭州也是南方的文化中心……


金國大財


杭州的古蹟基本沒有保護好,只有運河,西湖,是搬不動的,其于都毀了,宋朝中期,南方大盜方臘大本營在杭州一二十年,方臘沒有修建房子住人嗎?南宋除在南京住了幾年外,在杭州一百多年,南宋皇帝不可能住在現在這些高樓大夏裡,一棟古建也沒留,西湖還拍過巜白蛇傳》,原來的雷風塔在一九二幾年就被當地人破壞倒了,現在這塔是八O年開始規劃修的,現在叫健康塔,在下認為杭州人對古蹟沒有保護意識。真正把宋朝京城保護好,那杭州的旅遊業還會翻一翻。


柳暗花明9093


杭州是元朝時南人的聚居地,南人是元朝的第四等人,那時最繁華的要數大都,即今天的北京,是元朝的首都,其次是上海松花江一帶的紡織業,久負盛名,杭州是南宋都城,在元朝的影響力應該不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