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传子,家天下


大约在公元前21世纪末,禹当选为部落联盟的最高首领以后,被拥戴为“夏后氏”(“后”即君主的意思),实际上已是诸夏部族的最高君长,社会的演进,尤其是私有制的发展、阶级分化的加深,使他不再像以往的氏族首领那样甘心做全氏族的公仆;一向风尘仆仆、披荆斩棘的大禹,在历史的推导下转而为建立王权做着不懈的努力。在这一演变过程中,个人的主观愿望是无关紧要的,其功过只能纳入整个时代潮流中来考察、品评,才能得其真谛。


禹传子,家天下


王权,意味着绝对服从。为此,禹曾悉心以武力征服远近的异己势力,其中对三苗的斗争至关重大。经过激烈战斗,把苗族一部驱逐到丹水、汉水以南的地区,其余的被掳为诸夏族的奴隶,为奴隶制王国的建立扩充了阶级基础。


随之,禹在本部落所在地—嵩山之阳(山南为阳)建筑阳城(今河南登封县郜城镇)。定都于此,后又曾迁至阳翟(河南禹县)。


禹传子,家天下


大约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末期,禹在涂山(其地有数说,当在今安徽怀远县内)大会夏、夷诸部落的首领,史称“涂山之会”。据说有万国“诸侯”“执玉帛”前来朝见。这些“诸侯”原来都是各部落的首领,到此时已经变成各大大小小邦国的君长。继之,禹又在会稽会见诸侯,有个叫防风氏的邦君因迟到被斩首,可见禹已以帝王身分君临万邦。这样的盛会,标志着第一个奴隶制政权-----夏王朝正式建立。


禹传子,家天下


禹的晚年,名义上授政于东方偃姓氏族的首领伯益,实际上却极力培植私家势力。最后,禹东巡,死于会稽,其子启袭位。父死子继的“家天下”,代替了选贤举能的“公天下”。


由于禅让遗风的影响,伯益与夏启争位,事败被杀;西方有扈氏也起兵反对启,与之激战于甘(今河南洛阳市西),也被剿灭。


禹传子,家天下


在摧毁氏族贵族的反抗之后,夏启在都城西门的钩台宴享诸侯,弹冠庆功,史称“钧台之享”。从此,诸侯臣服,天下都来朝见,夏启的王位基本上巩固下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