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潮汕話中“腳數”是什麼意思嗎

在潮汕各地,到處可聽到有人把“人物”稱為“腳數”或“腳數仔”。這種稱呼從何而來?

據說從前,農民在田裡收穫作物或分配產品時,因沒有筆墨紙硯又恐遺忘,有人便把數據用手指甲刻劃在自己的“腳廉”上,待回家後再重新抄寫、存查。

有這麼一則笑話:有一個人在“腳廉”上記了幾筆賬,勞動後回家時竟忘記自己的腳上劃寫有數字,跟著人家一齊下溝洗手腳,這一來,便把“腳數”給洗掉了,待他發覺時才大聲叫嚷:“害了,我的‘腳數’不見了!”惹得在場的人哈哈大笑,送他雅號“唔見腳數”。

不知經過了多少歲月,“腳數”的含義也越來越廣了。如“這個腳數”早已成為“這個傢伙”代用詞了。有人在向客人介紹自己的兒子時,這樣說:“這是我個‘腳數仔’!”

再如:幾個人互相配合得好,共同完成了任務,人家會稱讚他們“真甲腳數”;反而,幾個合作得不好、不協調、各顧各,人家就說他們“唔甲腳數”。“甲腳數”就人心齊、泰山移;“唔甲腳數”,三人四姓就著“散囊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