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老蒋为何失败?多次临阵变卦错失战机,另一细节决定必败

毛主席的有关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是10月11日制定的。对于这一方针,我军的两大野战军一直在认真贯彻实施,同时,在统帅部和前线指挥员之间一直在实践中对这一方针进行补充和修订。

而国民党方面,唯一拿出来的,即蒋介石授意制订并批准的《徐蚌会战计划》却成为一纸空文。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国民党统帅部内部的各种分歧无法统一,也由于蒋介石本人优柔寡断,不断改变主意。

淮海战役老蒋为何失败?多次临阵变卦错失战机,另一细节决定必败

蒋介石的《徐蚌会战计划》是10月30日完成的,如果从军事指挥的角度看,还是可以算得上一个在当时较为可行的计划,可是他并未下命令执行。当他决定让杜聿明来贯彻他的计划时,却又拖延了3天才在11月3日将计划交给杜聿明征求意见。

当杜聿明表示赞同之后,他又没让杜聿明立即到徐州执行,而杜聿明一直拖到11月11日,即大战已经开打之后5天才到达徐州的指挥部。

淮海战役老蒋为何失败?多次临阵变卦错失战机,另一细节决定必败

更重要的是,当他向杜聿明征求了意见,并在他们二人之间有了一致意见之时,他本人却又改变了主意。他当时有一种不便对部下明言的心态,就是怕从徐州后撤会影响国民党在全国人民面前的威信,会引起全国国民党军政人员的人心动摇。所以当他看到我华东野战军并未急速南下,看到我中原野战军并未急速东进时,侥幸心理又出来了。

之后,蒋介石突然又改变计划,决定要坚守徐州,并决定在11月4日亲自到徐州去做具体布置。这一决定已经通知了徐州,刘峙已经准备好了阅兵式。

淮海战役老蒋为何失败?多次临阵变卦错失战机,另一细节决定必败

可是在临行前,蒋介石又不去了。原因是他为了解决国民党统治区内的经济崩溃和金融危机而在8月19日开始实行《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在全国发行金圆券,收兑所有的黄金白银和外币,命令蒋经国到上海督阵。蒋介石不仅搞得天怒人怨,而且和自己的连襟孔祥熙发生了尖锐的冲突,孔祥熙之子宣称要公布蒋介石、宋美龄夫妇在美国的财产数字。

11月2日,上海全市出现抢购风潮。同一天,行政院长翁文灏公开承认政府的所有经济政策全部失败,翁文灏和财政部长王云五都打算辞职。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实在无法抽身,只得让参谋总长顾祝同和国防部第三厅厅长郭汝瑰代表他到徐州传达他的最新命令,要刘峙坚守徐州。

淮海战役老蒋为何失败?多次临阵变卦错失战机,另一细节决定必败

据蒋介石派到徐州的战地视察官李以劻说,蒋介石之所以改变计划,延误战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认为解放军的两大野战军还未能迅速展开行动。

事后才得知,这个判断是完全与真实情况不符的,这也是决定淮海战役战争胜负的一个重要原因。出现这种误判的原因是国民党方面的情报失灵。当时主管军事情报的国防部第二厅厅长侯腾说过,为了搞到当时解放区内的部队调动情况,国民党方面预备了104部电台,派特务打进解放区。

可是由于解放区内部组织严密,群众的警惕性很高,到处都有民兵和地方武装,所以这些电台到了解放区边缘却进不去,后来统计只有4部电台在教会的掩护下进了山东解放区,还是从北边进去的。

淮海战役老蒋为何失败?多次临阵变卦错失战机,另一细节决定必败

这样,国民党统帅部所依据的情报只能靠国民党前线军队向上的报告,而这些报告的准确性不高。按国民党国防部的参谋次长刘斐在国防部军官训练团作报告时的原话,是"我们前线指挥官虚报敌情,谎报战果,对敌人行动毫无预见,造成上级综合分析与判断的困难,每每策定一个计划,随之落空。我方的调动比敌人迟两天甚至一周,始终跟着敌人走"。刘斐这话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对于蒋介石这种临战的处置方式,杜聿明是这样评价的:

这说明蒋介石集团对于徐蚌会战(按:国民党方面一直将淮海战役称为徐蚌会战)计划,并未作全盘考虑,对于军之"生死之道、存亡之地"(古兵法语)亦未加慎重考虑,而只有在人事上疑神疑鬼,钩心斗角,怕刘汝明、冯治安等将领有异心、不稳妥,急电召刘、冯二人到南京加以笼络,指使其发表反共拥蒋的通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