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走路早晚,暗示了"智商"高低?家长们可别被忽悠了

家里有了孩子后,老人们有了更多聊天的话题,家庭的中心变成了孩子。孩子父母上班后,孩子大都是爷爷奶奶照顾,老人们白天的时候喜欢推着孩子在小区里面遛弯。看到相熟的其他老头老太太,经常坐在一块聊天,谁家孩子得了第一名,谁家孩子又犯错误了。

看到粉嫩嫩的小宝贝,他们都十分感兴趣。而对于老人们,最在乎的就是孩子将来是否聪明。他们总有一些奇怪的说法,认为孩子走路早,就意味着小家伙将来绝对智商高。孩子学会走路早或者晚,真的暗示了"智商"高低?这些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宝妈们可别被忽悠了!

孩子走路早晚,暗示了

朋友平常上班比较忙,白天孩子都是老人在照顾。晚上回去后,孩子和父母睡。朋友下班刚一到家,就看到婆婆拉个脸坐在沙发上。

问老人怎么了,老太太说:"今天楼下的刘阿姨说她家孙子九个月大的时候就已经会走路了,笑话咱们家宝贝都一岁多了,还不会走路,说咱们家孩子将来不聪明。"在婆婆的思想中,走路早的孩子,将来绝对智商高。可这真的是这样的么?

孩子走路早晚,暗示了

许多小孩子,从小就成为了父母之间攀比的"筹码"。家长们之间攀比孩子的身高、成绩;等孩子成年后,又互相攀比孩子之间的工作。就是因为每个家长都想成为被别人羡慕的人,就连孩子走路早晚,都被说成是智商问题。还有的老人,认为说话早的孩子,将来更优秀。

其实孩子学会走路的早晚,和智商完全没有关系,最主要是由于以下几点:

第1、 孩子的肢体协调能力

学会走路的前提,就是要肢体之间互相协调,从而使腿部的力量足以支撑上半身的重量。有一部分人,因为先天肢体协调力比较弱,因此学会走路会相较于其他孩子晚很多。

这并不代表孩子的智商就比别的孩子低,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关系。

孩子走路早晚,暗示了

第2、 腿部肌肉是否有力量

学会走路之前,必然得先学会爬行,而爬行的先决条件,就是腿部要有力量。当身体营养充足,腿部力量能够支撑住身体时,孩子就会逐渐的适应站立,最终学会走路。

有的孩子因为四肢发育的比较早,因此可以快速的学会走路;有的孩子因为腿部肌肉力量缺失,会导致无法过早的站立。

孩子走路早晚,暗示了

第3、 孩子的性格

有喜欢运动的宝宝,他们在没学会走路前,就经常的在床上爬来爬去。再加上家长们会经常扶着孩子走路,会锻炼他们腿部肌肉的记忆力,会更容易让孩子学会走路。有的孩子天生就比较内向,他们担心自己站不稳,因此走路比较晚点。

很多父母会在自己的心中,给孩子定义一个时间段,让他必须在该时间内学会走路,其实不如顺其自然。孩子总是会学会走路的,不要把自己的心态弄得过于急躁。

孩子走路早晚,暗示了

绝大多数孩子是会在一周岁左右学会走路,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一定是这样。毕竟每个孩子的身体素质不同,都是会有所差异的。如果超过18个月大,孩子仍然没有走路的迹象,这时候就很严重了。还是带孩子去医院,让医生看下具体的原因。

如果在正常的走路时间范围内,孩子学会走路,这个时间段内走路的早晚是一样的。过早学会走路,其中存在着很大的危害。很容易导致孩子变成"o形腿",使孩子的骨头关节受到损伤。

可以偶尔给孩子做一些锻炼腿部肌肉的动作,让孩子逐渐的适应一些运动。大人平躺在床上,腿部弯曲,把孩子放到大人腿上,家长活动自己的双腿,摇晃着活动。能够有效的锻炼孩子的肌肉。

孩子走路早晚,暗示了


不要过分关注孩子走路早晚的问题,基本上他们都能够在一周岁左右时,学会走路。家长们可以经常在床上和孩子做游戏,把孩子放在床的另一边,大人们在这边给孩子挥手。

让孩子慢慢地爬过来,这也是在锻炼孩子的腿部肌肉。

经常双手扶着孩子走路,让他们学会适应站立行走。而不是只想着和别人家孩子攀比,担心走路早晚会影响孩子智商。各位家长们,你们家孩子几个月的时候会走路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