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为何要残忍的杀掉铁铉?

~唯の嗳倪~


朱棣是明代伟大的帝王,他承接太祖遗志,开创霸业,国家实力蒸蒸日上。他五次讨伐蒙古,修筑永乐大典。但在他靖难的时候也有很多为人不耻的污点,比如在他攻下京城之后,大量屠戮建文旧臣,其血腥程度也是十分罕见。

(靖难之役)

齐泰、黄子澄都是朱元璋留给朱允炆的顾命大臣,只不过朱元璋英明一世,却留个几个不靠谱的大臣来辅佐朱允炆。当时的武将几乎被杀净,所以到朱棣靖难的时候无人可用,才让李景隆上阵,随后发现李景隆根本不会打仗,后悔也已经晚了。

靖难是以讨伐齐、黄二人为目的,这只是表面的说法,实质上就是反叛。建文二年,朱棣终于碰到了对手,那就是盛庸和铁铉。在济南城外大败李景隆之后,北军就包围了济南城,当时的铁铉官职是山东参政,负责运粮。

(明成祖朱棣)

在中央军大败之后,铁铉没有放弃,他在沿路集结溃兵,并号召大家去守卫济南城,很多士兵从新集结奔赴济南。在济南城内盛庸和铁铉歃血为盟,下定必死决心守卫城池。北军刚刚大胜,势头正劲,于是猛攻济南城,在铁铉和城中军兵的守卫下,济南城三个月都没有攻下来。

这下急坏了朱棣,最后有人建议用水淹城,这一招比较狠毒,铁铉听到消息后立刻和盛庸商议,最后他们定了一条妙计。铁铉先派使者前去诈降,然后请朱棣进城商量投降的事宜,朱棣很高兴,他认为是铁铉撑不住了。

(铁铉)

朱棣带着少量军兵进城,在经过城门的时候异变陡生,城上的铁闸门突然落下,砸中朱棣的马头,朱棣险些丧命。铁铉这样做,违背了朱允炆不许伤害朱棣的命令,但是将在外,城池被围困,铁铉也顾及不了太多。如果一旦当时的铁闸门炸死了朱棣,那么永乐盛世就不会出现了。

朱棣是同时期最杰出的统兵将领,竟然被人戏耍,恼羞成怒的他命令手下调火炮攻城,济南城死伤惨重。铁铉不愧为靖难时期的名将,出乎朱棣的意料之外,铁铉竟然把朱元璋的画像放到了城楼上,朱棣的口号是清君侧,如果他再进攻济南城,那就是忤逆谋反。铁铉把朱棣戏耍的团团转,这也是为什么铁铉被俘之后,用酷刑折磨致死。

(铁铉铜像)

1402年朱棣绕过济南,经历诸多战事,最后登上帝位,随后就派兵攻陷了济南。而铁铉也被俘虏,士可杀不可辱,朱棣在济南受到的奇耻大辱,必定是要报复的。就算铁铉投降,那也是个死,而铁铉铁骨铮铮,宁死也不投降,甚至面对朱棣视而不见,以背部示人。

朱棣看到此情景,更为恼火,命人割下铁铉的鼻子,然后煮熟了再喂给他吃。朱棣问他:“好不好吃?”铁铉回答:“忠臣孝子的人肉当然好吃!”气急败坏的朱棣命人架起油锅,把铁铉扔进锅中油炸,但最终到死铁铉都没有朝拜朱棣,可谓真正的英雄豪杰。

明成祖是个伟大的帝王,靖难的残酷并不影响他举世的功绩。铁铉誓死保卫济南城的故事,也被后人传颂,济南人民为了纪念铁铉,还为他修建了铁公祠。

参考资料:《明史·卷一百四十二·列传第三十》

有什么意见,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关注微信公众号:战争史,多位专家将在公号中将继续为您解读。独立专业,有种有料,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战争史,收看全部战争史政治军事历史精彩内幕解读。


战争史


说到铁铉,可能大家都没有怎么听过,不过铁铉死的非常惨,因为他是非正常死亡,他死的时候受的是磔刑,这是古代一种酷刑,割肉离骨,断肢体,再割断咽喉,可以说是非常残忍的办法了。朱棣作为堂堂的一位皇帝,为什么要这么残忍杀掉铁铉,里面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我们都知道,朱棣是通过兵变登上皇位的,可他的兵变就算有名义上的理由,也是不正当的,于是有很多人反对朱棣,而铁铉就是其中的一份子。当铁铉听说朱棣要攻打济南时,就火速赶赴济南,与盛庸歃血为盟,约定死守城池。朱棣为了减少兵力损失,就令人用箭将一封劝降书射进城内,铁铉见信后随即效仿此法回信一封。朱棣打开一看,见是《周公辅成王论》一文。铁铉就是想借此劝朱棣要学周公,忠心辅佐侄子朱允炆。朱棣一看铁铉不乐意,就下令攻城,但因铁铉防守有方,朱棣久攻不下。朱棣一看这也不是办法,就打算决黄河堤,把济南城淹了。可是铁铉识破了朱棣的计划,就假装投降,朱棣也轻敌了,真以为铁铉投降,就大摇大摆的进了济南城,可没想到铁铉在城门上放了个铁闸,朱棣刚进城门,铁闸轰然而落旋即砸烂了朱棣的马头,差点要了朱棣的命,幸亏朱棣躲的快。朱棣就再次围攻济南,可是铁铉拿朱元璋的画像出来抵挡,燕军也没法打,济南城得以保全。后来朱棣听取姚广孝的意见,绕开济南直取京师,当上了皇帝。朱棣夺取帝位后,回兵北上复攻济南,并在河北一带大肆屠杀百姓。到达济南,铁铉死守不肯投降,但终因寡不敌众,城池陷落。朱棣又设伏兵计擒铁铉,铁铉终于在淮南被俘。由此可见,朱棣跟铁铉有着很深的恩怨,要不是铁铉拖着朱棣,可能朱棣早就在南京当上了皇帝,所以,当朱棣当上皇帝时,铁铉被朱棣使用酷刑致死,以解朱棣内心的不满。


历史百家争鸣


朱棣称帝之后,铁铉兵败被抓。朱棣亲自审问铁铉,他让铁铉面北而跪,认罪投降。铁铉背对朱棣,立而不跪,口中骂声不绝。愤怒的朱棣下令将铁铉的鼻子剜下,耳朵割掉,煮熟后塞入铁铉口中,并问铁铉滋味如何?铁铉厉声道:"忠臣孝子之肉,有何不甘?"见到铁铉仍不屈服,朱棣下令将铁铉凌迟处死,也就是千刀万剐。铁铉死后,朱棣还是觉得不解气,命令将铁铉的尸骨放入油锅内煎炸。整个过程简直是惨不忍睹,那为何朱棣如此痛恨铁铉,这样对待与他呢?我们来看看名动天下的燕王朱棣和当时名不见经传的铁铉的几次交锋。


  1. 1400年6月8日,朱棣率领大军来到了济南城下。在朱棣看来,朝廷六十万大军都被自己击溃,攻下这座只有些残兵守卫的城池是手到擒来。朱棣用箭将一封投降书射入城内,一脸轻松的朱棣马上收到了来自铁铉的一封回信,内容是《周公辅成王论》一文。原来铁铉借此文来规劝朱棣要向周公一样辅佐皇帝,不要做乱臣贼子。朱棣大怒,率兵攻城,铁铉亲自带兵固守,朱棣久攻不下,就将济南包围。第一次交锋,朱棣没有占到任何便宜。
  2. 朱棣围攻济南,三个月仍未攻破,气急败坏的朱棣想到了一条毒计——掘开黄河大堤,水灌济南城。铁铉得知消息后,决定采用"诈降计"。铁铉下令撤掉城上的防守,派城中百姓长者代替守城军做使者,到燕王大营跪伏请降。朱棣信以为真,前往城中接受投降。当得意洋洋的朱棣骑马经过城门时,随着一声"千岁到"的大喊,一道千斤铁闸从上猛地朝朱棣砸来。也是朱棣命不该死,铁闸只是砸烂了朱棣的马头。朱棣得知中计,换了马匹,逃回军营。第二场交锋,朱棣吃了大亏,差点命丧黄泉。


  3. 侥幸逃命的朱棣恼羞成怒,拿出了自己的杀手锏——大炮。炮声轰鸣,济南城都在颤抖,就在城池马上就要被攻破时,铁铉竟然找出了坚固的"盾牌"。什么盾牌呢?几块木板。木板能挡住大炮吗?当然不能,但木牌上的内容却让朱棣的大炮成了哑炮。原来,铁铉命人把朱元璋的画像悬挂在城头,又亲自在木板上书写朱元璋的神牌、神位,摆在各个垛口。朱棣不敢向父亲画像、神位开炮,被气得七窍生烟,却毫无办法。相持期间,铁铉还组织了一批敢死队,袭击并大破燕军。朱棣无奈退兵,从此南伐时不敢取道济南。第三次交锋铁铉完胜,朱棣惨败。

纵横天下的朱棣却屡屡败在铁铉之手,内心对铁铉恨之入骨,所以会出现文章开头的场景。铁铉虽然身死,但后人尊敬其忠义不屈,在各地建立铁公祠来纪念他。


淡墨残烟


读《明史》,看到朱棣残杀铁铉,我只想说一句话:明朝早该灭亡了!

他残杀铁铉,没别的原因,就俩字:泄愤!

清朝人修《明史》,对铁铉评价极高:“燕师之南向也,连败二大将,其锋盖不可当。铁铉以书生竭力抗御于齐、鲁之间,屡挫燕众,设与耿、李易地而处,天下事固未可知矣。”

《明史》修的很糟糕,但是这段文字很高明。朱棣差点就因为铁铉,兵败身死。

如果是唐太宗、宋太祖遇到类似的情形,顶多是劝降,劝降不行,顶多是赐死,绝对不会这么残忍地杀害,更无耻的是,还把这位大忠臣的女眷卖到妓院去。

像朱棣这样残忍无耻的皇帝,可以说是宋朝以后唯一的一位。

朱棣好像是继承了他爹残忍好杀的血统,他后来杀解缙也是很残忍,只是一个修史的书生,竟然扔到雪地里活活冻死。

明朝后来的皇帝,其实也是继承了朱棣这种鄙视读书人的基因,到了崇祯皇帝那时候也是如此,不信任士大夫,侮辱士大夫,临死还不醒悟。

后来,济南大明湖湖畔修了铁铉的庙,有个对联:“湖尚称明,问燕子龙孙,不堪回首;公真是銕,惟景忠方烈,差许同心。”

明朝这些皇帝真是不堪回首。


历史有妖气


铁铉是朱棣起兵南征后所遇到的第一块硬骨头,他和盛庸共同领导的济南保卫战,让朱棣在起兵后第一次体会到了失败的滋味。不仅如此,最令朱棣痛恨的地方还在于铁铉充分的掌握了他的心理,让他败得既羞且愧。建文元年,朱棣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起兵靖难,先后击败了长兴侯耿炳文和李文忠的犬子李景隆的六十万大军,兵锋直指山东首府济南。在唾手可得的济南城下,常胜将军朱棣头一回品尝到了失败的滋味,而镇守济南的正是负责督运粮饷的山东参政铁铉。

参政是个什么官呢?大致相当于现在的省委常委,副省长之类的官职。按说铁铉根本没有必要固守济南,他既不是地方最高行政长官,不负守土有责的使命,也不是率领军队行军打仗的军事将领,然而,铁铉以一介文臣沿途搜集散兵溃勇,并将他们组织起来镇守济南,并最终取得了胜利,使得济南全城百姓免遭战乱之苦,这份功绩为他赢得了后世的尊敬和爱戴。朱棣一开始想劝降铁铉,劝降不成便改为强攻,可大军连攻三个月不克,恼羞成怒的朱棣想掘开黄河大堤,引水灌城。这时,铁铉派人向朱棣表示愿意投降,但请燕王单骑入城受降。一向以老谋深算著称于世的燕王,这次竟然相信了铁铉,当他骑着马走进城门时,守城将士兵高呼“千岁”,可这声高呼却是暗号,顿时,从城门上突然降下一块铁板一下砸在朱棣坐骑的马头上,朱棣这才意识到上当受骗了,慌不择路的逃离了济南城。

被骗后的朱棣怒火攻心,下令用火炮轰开城墙,济南城顿时岌岌可危,可铁铉用了一个巧妙的办法,化解了这场轰城危机。他派人做了十几个大牌子,上面工工整整的写上“大明太祖高皇帝神牌”几个大字挂在了城墙的四周。朱棣投鼠忌器,不得不放弃攻城并准备撤退,没想到,铁铉发觉朱棣大军撤退,竟然率军出城追击,痛打了一把落水狗。这是朱棣自起兵以来的第一次失败,而且是败在铁璇这个无名小卒的手里,这令一向以名将自居的朱棣痛恨不已!靖难成功以后,朱棣派人将铁铉的鼻子和耳朵割了下来,煮熟后塞入他口子并问他:甘否?铁铉回答道:忠臣孝子之肉,有何不甘!朱棣听后大怒,下令将他凌迟处死,妻女没入教坊司为妓。山东百姓为了纪念铁铉的功绩,在各地为他修建了铁公祠,流传至今!

诸位是怎么看待铁铉的呢?

如有不同见解,欢迎各位在下方留言讨论!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头条号:历史茶坊


历史茶坊


铁铉,生于公元1366年,是色目人的后裔。洪武年间由国子生选授礼部给事中,后都督府断事,审理判决了很多悬而未决的案件,深得朱元璋器重。建文帝时,任山东参政。

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北平起兵,建文帝派大将军李景隆(曹国公李文忠之子)前往平叛,铁炫作为山东参政,负责为李景隆押送粮草。李景隆完全不是朱棣的对手,遭致大败,河北与山东各城纷纷投降朱棣。

此时,济南城内只有指挥使盛庸的一点兵力,正在为李景隆的铁铉火速赶往济南,与盛庸汇合,两人歃血为盟,誓与济南城共存亡。

公元1400年,燕军包围了济南城,朱棣用箭将一封劝降信射到城内,铁铉看完信后,也射出了一封信,朱棣打开一看,是《周公辅成王论》,周公是周武王的弟弟,是周成王的叔叔。

这封信的意思,是告诫朱棣要学周公一样辅佐周成王那样,辅佐自己的侄子朱允文,朱棣见劝降不成,下令攻城,但济南城防守十分的坚固,又加上铁铉与盛庸两人的决心,所以燕军久攻不下。

燕军攻济南三个月打不下来,就打算决黄河堤,引黄河之水灌济南城。铁铉向朱棣诈降,在城门上放了千斤闸,让城中百姓和士卒大声哭喊:济南城要被淹了,我们要没命了。

铁铉撤掉济南城防,让城中老百姓跑到燕王的大营前说:我们是很想向您投降的,但是我们济南人很少打仗,看到大军过来,很怕被士兵杀死,请求燕军撤退十里,燕王单骑入城接受我们投降。

朱棣听了很高兴,济南都打了这么久都打不下,只要济南城拿下,就能占据整个北方,对已十分的有利,于是朱棣让燕军后撤,自己带着几个护卫,经过护城河桥,从西门进入济南城。

朱棣刚入西门,门上的铁闸就掉了下来,直接砸到了朱棣的马头,朱棣赶紧换了一匹,跑了出来。朱棣大怒,命令燕军强攻,铁炫在城头上面大骂朱棣是反贼,朱棣用数门大炮轰济南城门,眼看着城门要被攻破,铁铉赶紧把朱元璋的画像挂在城头。

然后又手写了很多朱元璋的灵牌,放在城垛口,燕军就不敢开炮了。两军相持,铁炫又常派骑兵出去袭击燕军,朱棣十分生气,一点办法也没有。姚广孝就建议朱棣先回北平再说,铁铉和盛庸又派兵追击,收复德州很多城池。

公元1402年,燕军绕过济南,最后攻占京师,朱棣自立为帝,然后率军北上攻打济南,济南城终被攻破,铁铉最后在淮南被抓住,最后被凌迟处死。


历史简单说


只有在最艰苦卓绝的时候,才能考验一个人的本性。平日里道貌岸然者,在真正遭遇危难的时候往往却选择卑躬屈膝,背叛了他曾经口口声声所坚持的正义。而某些小人物,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却可能迸发出极大的能量,用壮烈的事迹书写真正的正义。

铁铉是河南邓州人,是元朝的色目人后裔,只是在中原日久,逐渐汉化了而已。年轻的铁铉才学不错,获得了进入国子监学习的机会,而后作为一位方正的官员被授予礼科给事中一职。不久以后,铁铉被调往当时明军的最高统帅部都督府去做判官,任上他表现出了极强的办事效率,许多长期积攒下来的疑案在他手中很快就能得以解决。朱元璋非常欣赏这位年轻的官员,赐字“鼎石”,寓意要他像古代的宝鼎一样稳固,像国家的柱石一般坚挺。

朱元璋去世后,皇太孙朱允炆继位,颇受朱元璋赏识的铁铉也被授予山东参政(类似于山东省委常委)。在山东任上不久,觊觎皇位已久的燕王朱棣就发动了名为清君侧实则篡位的靖难之役,战火很快就烧到了距离北平不远的山东。

朱棣誓师“靖难”

此时政府军的前敌总指挥是名将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虽然他的父亲是开国六公爵之一,舅爷爷是更加能打仗的朱元璋,但是优秀的军事基因并没有遗传到这位二世祖身上。白沟河一战,李景隆打的大败亏输,自己一个人骑着马丢盔弃甲的逃回德州。山东的其他城市看见主帅都这么不堪一击,全部都望风而降。

白沟河之战

作为李景隆大军的后勤保障负责人,铁铉看到主帅如此无能,愤懑而又无奈的他痛哭流涕,随即自己自告奋勇地从临邑赶往济南,承担起了这座千年古城的守备任务。而此时在德州又被朱棣打的单独跑路的李景隆也跑到济南,一如既往地稳定的指挥着济南城内的主力军输给了朱棣,随后向南逃窜。

李景隆

李景隆的跑路不算太坏,至少在前线没有能掣肘铁铉指挥的废物。已经把济南围成一座死城的朱棣干了几百年后蒋介石也干过的事——把大堤决开,放水灌济南城。所幸济南城坚,未有大碍。铁铉命人从城上向下浇滚油然后放火,把朱棣的攻城锤等器械烧的干干净净,还利用大型攻城机器行动不便的机会派骑兵出去袭扰。

在己方兵力处于绝对劣势的条件下,铁铉决定来一出假投降。他让千余人去朱棣军中假意投降,并且邀请朱棣进城受降。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朱棣不去想是真是假,骑着马一个人就大摇大摆地开进了济南城,根本没考虑到巍巍的济南城门下那可能存在着的危险。

铁铉在城门处为朱棣准备了一份大礼:一块千斤重的大铁板,准备在他通过的时候就给这位不可一世的燕王来个爆头礼。只可惜放铁板的仁兄们位置稍微偏了一点,没有砸烂朱棣的人头,

充分考虑到这种意外情况的铁铉当然有备用方案。此时只有把进出城的吊桥拉起来,朱棣就插翅难逃,像瓮中之鳖一样任人宰割。城门两侧还有伏兵等着朱棣,等着把他砍成肉泥。只不过仓促之间,吊桥没有拉起来,朱棣的快马一回头,玩了命地跑了回去。伏兵都是步卒,没有骑兵,自然只能看着朱棣的背影摇头叹息。(所以不怕朱棣这种神一样的对手,只怕放铁板和拉吊桥的这种猪一样的队友)

差点死在济南门下的朱棣惊魂未定,恼羞成怒的他决定拿大炮轰击济南。铁铉立刻拿出了他应对的办法:他吃准了朱棣假靖难真谋反的事实,以及朱棣假借“保卫孝陵”来掩饰自己丑恶行为的幌子,就拿已经去世了的朱元璋做文章。他在济南城头挂满了朱元璋的画像和神位,让准备用大炮轰城的朱棣看着自己父亲的牌位恨得牙痒痒却又无可奈何,只好放弃了将济南轰开的想法。

朱棣的大后方并不稳固,自己所携带的粮草也不丰富,加上他自己清楚这次的军事行动是叛逆之举,因此不敢围困一个城市太久,长期围攻济南纯粹是因为济南的地理位置太过重要而已。面对铁铉这块难啃的硬骨头,朱棣不敢再耽搁太久,只能绕道而行。

自从朱棣和南京方面开战以来,政府军一直屡战屡败,再加上有李景隆这样不世出的庸才做指挥,战争处于一边倒的局面。铁铉成功守卫住了济南,给被朱棣打的人心惶惶的政府军打了一阵强心剂。朱允炆随即重赏了铁铉,将他提为山东布政使(即山东省长),不久又给他加了兵部尚书的头衔,与另一位在靖难之役中崭露头角的将军盛庸一起在山东战场抵抗朱棣。

盛庸

只可惜,铁铉的才干足以固守一座城池,在一省甚至整个战场的谋划上却还是有所不足。在击退朱棣后,手下人建议铁铉乘机偷袭北平,端了朱棣的老窝,铁铉觉得守卫济南城的将士们都太疲惫,就没有采纳这个意见,再一次错失了一举结束战争的机会。而在山东战场,虽然他和盛庸一起在东昌将朱棣再次打得惨败,还斩杀了朱棣手下第一大将张玉,达到了战术目的;但是在中央命令辽东军队进攻北平的时候,山东方面却按兵不动,导致辽东军全军覆没,在战略层面上让朱棣依然没有受太多影响。

朱棣见山东这块骨头如此难啃,转而绕道皖北苏北,向南京进发。从山东赶来的铁铉、盛庸虽然在小河击败了朱棣,却没能挡住他南下的步伐。在灵璧、淮上,盛庸和铁铉分别兵败被俘虏。而当朱棣的军队打到南京城下的时候,由于无将可用而被重新启用的李景隆再次发挥了他猪队友的特点。他打开了城门,向自己的表叔投降。朱允炆也只好燃起一把熊熊大火,将自己的身世全部埋葬。

被俘虏的铁铉被捆到了大殿之上,接受作为战胜者的朱棣的审判。被反绑住双手强迫跪在宫殿中央的铁铉被要求向北磕头,以谢他谋杀朱棣之罪。铁铉没有辜负他的姓氏,展现出了他铁骨铮铮的一面:不管是威逼利诱还是严刑拷打,铁铉始终昂首面向龙椅上那个自己只差一点就干掉的人,骂声从来没有停止过,无论如何也坚决不向北屈服。

铁铉怒骂朱棣

朱棣对待不向自己投降的人不会有多好的态度,尤其是曾经险些杀掉自己的人。铁铉被处以凌迟之刑,在刑场上,丧心病狂的朱棣让人把割下来的肉煮熟了喂给铁铉吃,铁铉很痛快地吃了下去。当刽子手问味道如何时,铁铉仰天大笑:“忠诚孝子之肉,岂有不甘!”铁铉遇难以后,他的父母和儿子被发配,妻子和两个女儿被扔进教坊司充做官妓。他的名誉,直到几百年后明神宗时期才被恢复。尽管如此,铁铉浴血保卫的泉城人民并没有忘记这位优秀的守城将军,在济南城内至今还保存着铁公祠,世世代代纪念着这位忠义无比的英雄。

铁公祠中的铁铉塑像

铁铉是少数民族出身,家境也并不富裕,但是在大节面前却表现出了惊人的勇气和操守。身为一介文官,铁铉的表现与名将之后、贵为公爵的李景隆相比,不论在战场上还是在个人行为上,都要远胜于后者。这也说明,气节和忠诚,并不和一个人的出身挂钩,而真正的忠义之士,即使衣衫褴褛,也绝不会有辱斯文!


青言论史


现在大家都是和谐社会中的文明人,假如你遇到情敌,多半不会动手,哥俩吃个小烧烤讲道理,或者掏心掏肺掏兜摆事实,流程走完一遍,多半有一个人要退出。

朱棣那时候不一样,朱棣的情人是大明江山,任何阻碍他与江山约会的都是情敌,铁铉就是情敌中最闹腾的那一个。

李景隆上来先扮演的是伪情敌,名为情敌实为卧底,另外还身兼运输大队大队长等职务,本来铁铉是由他辖制,在他属下,铁铉也翻不起风浪,在送完六十万大军后,李大队长结束了历史使命,从济南撤退,铁铉没办法,接起大旗镇守济南。

靖难之役中济南之战对朱棣的北军来说,难度要是第二,就没有第一了,朱棣在济南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第一,脑袋差点搬家,铁铉使用了一个简单的诈降计,朱棣就乐呵呵的出面骑马接受投降,没想到城门洞中安排了大铁闸刀,哐当一下,算朱棣命硬,马头切掉了,再往前走一步,朱棣脑袋也要难保,设想一下,假如切掉的真是朱棣的脑袋,你就说铁铉算不算“残忍”,他必定是以屠夫面目永垂明史。二一个,朱棣摆上大炮准备轰城时,铁铉用了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阻止了北军的闹剧,把朱元璋的排位摆满城头,四爷,赶紧下令吧,欢迎来轰你爸。朱棣这时候估计在心里把铁铉的老母问候了一万遍啊一万遍。你居然敢让我做出这样“残忍”的事情,你以后千万别落在我手里!

朱棣后来改换思路,不再致力于城市攻坚战,目标只有一个——金陵,那里有他急需见面讲道理的大侄子建文帝,那里更有他高效的卧底大队长李景隆。路数对了,效率就高了,事半功倍。

假如当时的大明每天出版报纸,报纸的标题关于朱棣同志的称呼一定要费些周章,我个人认为跟拿破仑反攻倒算时别无二致。

“来自北平的怪物从燕王府起兵。” 

“难以明说的吃人魔王向济南逼近。” 

“卑鄙无耻的跳梁小丑进入灵璧地区。” 

“朱棣突破淮河防线。”  

“燕王朱棣殿下渡过长江。”  

“未来的皇帝陛下于今日抵达忠实自己的金陵。”  

“我们伟大的皇帝朱棣陛下今早在金川门举行了宏大的入城仪式,这是大明帝国的幸运~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

报纸上反映出的人品一点也不是开玩笑,朱棣进入金陵后文武大臣们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好像朱棣不是风尘仆仆的从北方赶来,而是一直就在他们的中间,是大家坚强的二代核心。

铁铉却是不那么与时俱进的人群中的一个。

本来朱棣心情还不错,赢了的心情都不错,不错到差点忘记了济南城门洞中的大铁闸刀,假如铁铉稍微应景扭捏一下,最后被人摁着脖子磕头认错,历史就会拍拍他的肩膀,道一声你尽力了,然后忽视掉他。但铁铉没有。

朱棣接见铁铉时,这哥们骂不绝口,立而不跪。摁着脖子也终不可得。朱棣由尴尬到愤怒,命人割下铁铉的鼻子耳朵,做熟后塞进铁铉嘴里,还问一句,味道怎么样?

铁铉:忠臣孝子之肉,味道如何不赞,再来一块儿!

完全不给四爷一点面子,连个落台的台阶也不给,朱棣再也假装不来公子小白的风格,恨恨将铁铉处以磔刑。

识时务的妙人都是英雄,不识时务的铁铉烙刻于历史,包括骗人的时间长河,没有什么能冲刷的掉。


历来现实


朱元璋南征北战后建立了大明王朝,就把他的几个儿子封为藩王安置的各个地方,朱元璋死后,他的孙子朱允炆继位,朱允炆害怕他的这些皇叔们谋权篡位,就开始削藩,这些藩王们或被杀或被贬为庶民或被关进大牢,燕王朱棣为了自保,被迫举兵靖难。 朱棣打着“清军则”的旗号从燕京出发,一路过关斩将,旗开得胜,前方剑指济南城,守城的是负责督运粮饷的山东参政铁铉,守城并不是他的职责所在,但拥有兵权的纨绔子弟李景隆贪生怕死选择了跑路,看到即将遭受血光之灾的济南城民众,铁铉组织留下的士兵奋起抵抗。


朱棣强攻三月毫无效果,于是掘开黄河大堤引水灌城,企图“水漫金山”逼其投降,投降见朱棣狗急跳墙,心生一计,他派人向朱棣表示愿意投降,但条件是朱棣必须单骑入城受降,被黄河大水冲昏了头的朱棣不知是计,信以为真欣然前往,当他骑着马刚进城门时,一块铁板从天而降,一下子砸在朱棣骑的马头上,把朱棣吓了个半死,转身跑着离开了济南城,那真叫一个狼狈不堪,颜面扫地。


如此英明的朱棣竟被一个小小的无名之辈耍得团团转,他岂肯善罢甘休,下令用火炮攻城,文人出生的铁铉就是鬼点子多,他派人做了十几个类似牌位的牌子,上面写着“大明太祖高皇帝神牌”几个大字悬挂在城墙四周,朱棣一看那是他爹的神位,哪敢轰炸,下令撤军,灰溜溜的跑了。


1402年朱棣攻陷南京,称帝后,继续派兵攻打济南捉拿铁铉,铁铉被俘后,面见朱棣立而不跪,大骂朱棣,朱棣看到面前的铁铉,想到过去所受的奇耻大辱,不禁恨从心中来,他命人割掉铁铉的耳朵鼻子煮熟了,塞进铁铉的嘴里让他吃,最后把铁铉凌迟处死,铁铉真是铮铮铁骨,面对着千刀万剐,口中仍然骂声不绝,直到死去。


铁铉是一条铁汉子,令人钦佩,话又说回来,他只是一个认不清大势的愚忠之人,只为自己的忠君思想,把百姓拖入战火之中,与国无益,于民无利,或许古人的思想我们是无法揣测和臆想的,我们就敬佩铁铉是一条真汉子。


遗产君


先说下铁铉。

今河南邓州人,洪武年间,由国子生授礼科给事中。历官山东布政司使、兵部尚书。

铁铉只是个一个白面书生,做的是山东布政使,文职工作,给领导整理下办公室、写点文稿什么的。在李景隆和朱棣作战时,他负责督运粮饷,还是做的后勤文职工作。

当李景隆50万大军被朱棣追打的从济南灰溜溜的仓促逃跑时,这个铁铉却反其道而行之,别人都从城里往外跑,他却往回走,并招揽李景隆路上掉的残兵败将,回济南要与朱棣决一死战。恰巧此时又有个被朱棣打败多次的盛庸和他歃血为盟,一同坚守。

向来百战百胜、趾高气昂的朱棣发现攻了济南三个月都攻不下来,一恼火,准备向关羽水淹七军学习,引黄河水把济南给淹了。铁铉见大事不妙,于是诈降,给朱棣一顿甜言蜜语、叩首恭维,朱棣被铁铉的糖衣炮弹所迷惑,并答应了铁铉的请求——退师十里,单骑入城。

正当朱棣吃着火锅唱着歌,走到城门下,随着一句"千岁到",被预先置于门拱上的铁闸轰然而落,砸烂了朱棣的马头,朱棣方才醒悟,知道自己中计了。瞬间反应过来,撒丫子就跑,方才捡回一条命。

跑回来的朱棣满肚子的火,招呼士兵要炮攻,定要铁铉成为炮灰。这时的铁铉来了一个创意思维,把朱棣他爹朱元璋的照片和灵牌位挂在城墙上,朱棣你不是要开炮吗,来啊,打吧!你这炮弹打的可是朱元璋,我铁铉也就是个陪葬。

当然放现在,大家都知道铁铉这家伙不知从哪里捡了个破木板,写了几个字而已,不可当真。但在那个时代,可不是这么回事,见朱元璋照片(准确说应该叫画像,这样写是想让文章更生动活泼)、牌位就如见朱元璋真人,而且当时朱棣是打着“靖难”的旗号起兵的——也就是说自己起兵是按照朱元璋的遗训来清君侧的,自己不是造反,是忠臣。如果开炮了,那就是自己打自己脸了,自己就是不仁不孝不忠的篡逆,自己的起兵的理论就被推翻了。没有了出师之名,名不正则言不顺,也就没法打“靖难”的幌子了。

铁铉这次是抓着朱棣的软肋,着实把朱棣好好的吊打了一番,铁铉吊打完朱棣,又轮到盛庸吊打。吃过朱棣多次亏后,朱棣的作战套路被盛庸给研究透了,抓着朱棣出奇兵,攻侧翼、机动性强的特点,盛庸摆阵用弓箭、火铳对付,让朱棣吃了不少亏。此时就连朱棣的军师姚广孝也没辙了,劝朱棣先回北平,再慢慢想办法。就在朱棣撤兵时,铁铉、盛庸又追杀一番,德州诸郡县失而复得,朱棣灰溜溜的回了北平。

朱棣夺取帝位后,回兵北上复攻济南,并在河北一带大肆屠杀百姓。到达济南,铁铉死守不肯投降,但终因寡不敌众,城池陷落。朱棣又设伏兵计擒铁铉,铁铉终于在淮南被俘,被押送到京师,盛怒的朱棣命令将他凌迟处决。

铁铉见朱棣时,骂不绝口,立而不跪。朱棣使其面北一顾,终不可得。愤怒的朱棣令人割下铁铉的耳朵、鼻子,煮熟后塞入他口中,问他滋味如何?铁铉厉声说忠臣孝子的肉有什么不好吃?铁铉仍不屈服,遂受磔刑而死。

当时朱棣还吩咐左右,架起油锅把铁铉炸了,大殿上顿时充满了焦煳气。朱棣怒道:活着叫你朝拜我你不肯,炸成骨头灰你也得朝拜我!太监急忙把铁铉的骨架用铁棒夹着令其转身,没成想此时油锅里一声爆响,热油从锅里飞溅出来,直烫得太监们嗷嗷乱叫,铁铉的骨架硬是没有转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