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多线索一起指向运河边的老沧州

随着探秘《运河人家》系列报道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文化爱好者加入到寻访书中沧州印迹的行列中来。祈雨的五龙井,是不是仵龙堂?书中数次提到的教会医院,是不是当年的博施医院?河岸边的墓地、北边的战役……线索频频闪现,它们到底与沧州有何关联?

根据众多读者提供的信息,记者梳理出几条关键性的线索,让我们一起揭开这本书的神秘面纱。

线索一:五龙井祈雨

书中第四章提到,饥荒和干旱肆虐,为了生存,人们排着队去祈雨。去哪里呢?去一个叫五龙井的地方。

诸多线索一起指向运河边的老沧州

盐磨坊

“‘你们知道这个城市的地方官,专门去了十五英里外的五龙井,向雨神做祭祀祈雨的事情吗?’李先生说。”

在沧州地区,民间确实有祈雨的习俗。去哪里呢?去沧县仵龙堂乡。千百年来,那里一直流传着大旱之年官民祈雨的故事。据史籍记载,“北魏延兴初,村陷为池,得名仵龙池,池中有井,世人皆谓八角井。”八角井距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井水冬夏清澈,大旱不涸,大水不溢,历史上从未干涸。八角井北侧有个五龙祠。在古代,大旱之年,官民成群结队前来祈雨,场面十分壮观。“龙池祈雨”被誉为古沧州十景之一。

根据地图软件的测算,仵龙堂乡距离市区约26公里,文中的15英里大概是24公里,二者非常接近。

线索二:李家人进城路线

书中第八章,描述的是城北将举行盛大的庙会,李家人坐着马车前去逛庙会。根据文中叙述,李先生一家的进城路线是:进城之前必须经过渡口,过了运河向城区进发,不远就是热闹的庙会,然后到了南大街,经过长满芦苇的大池塘再回渡口回家。

诸多线索一起指向运河边的老沧州

卖麻雀的人

根据沧州人的回忆,老沧州城有5个门,分别是:南门,在今清池大道和解放路交叉口一带;北门,在今清池大道和维明路交叉口一带;东门,后称“镇海门”,位于今建设大街与东风路交叉口一带;西门,后称“望瀛门”,位于今新华路与水月寺大街交叉口一带;西南门,后称“迎薰门”(俗称小南门),位于今第一百货商场西侧小路口一带。城隍庙即位于西南门附近,是城区最热闹繁华的地界。

不管是逛庙会还是春节出行,还是朋友来访,文中都用“进城”“城市”来表述,可见李先生家距离城区较远,并挨着运河。至此,我们生活的这座古城:博施医院……南关渡口……南川楼……文庙附近……南大街……南湖,恰好与文中相对应。

线索三:孩子们玩耍的墓地

书中第七章,有这样一段描述:“于是孩子们沿着河岸往前走……一直走到一处墓地中央的一匹大石马那里。在另一处墓地,有一条两边立着许多石头动物的甬道,但那里离河岸更远些,孩子们更喜欢到这匹大石马这里玩,尤其是对小一点的孩子来说。石马被安放在这片松散干燥的土地上。很多年后,渐渐地下沉了,它的底座部分被埋,这样,变低了的背部可以让孩子们轻易地攀爬上去……”


诸多线索一起指向运河边的老沧州

正在帮助父亲破一段原木的小男孩

2019年10月,市文物局工作人员在大运河生态修复工程张家坟工地现场,发现明朝南京户部尚书张缙墓石像生,现场还发现了石羊、石马、石翁仲各两个,石虎、石狮、石牌坊抱鼓石、石供桌各一个。如今这些石像生全部被发掘出来,保存市在文物局。据了解,张缙祖籍天津宝坻,明成化年间步入仕途。初任钧州知州,历任沧州知州、杭州知府、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南京户部尚书等,因治理地方有政绩、有民望,被沧州人挽留,遂定居沧州。张缙在沧州定居11年后病逝,由其子户部侍郎张夏葬于沧州运河边。张缙的墓葬曾在1966年8月被毁。被毁前,神道两侧有石望柱、石狮、石虎、石羊、石马、石翁仲、石碑各一对,石牌坊一座,石供桌一套。遭破坏后,上面建起民房。

按书中描述,极可能就是张缙墓。

“离大运河不远的地方,有一处教会院子,也是李氏家族的家……房子离教会院子非常近,并且能看见大运河。”

“李家的孩子们从东门回到家里。因为这个门是医院的入口,所以在前面那块空旷开放的空地上,总是会发生一些事情。”

诸多线索一起指向运河边的老沧州

1924年博施医院布局图。西北角是一所教堂,其他为医院院区 陈秀春提供

“‘那是教会的院子,那儿有一所医院。如果你能到那儿去,医院的人会接收你、照顾你的,用不了多久你的腿就会好的。’”

这是书中对李先生家位置所做的介绍,可以得知,李先生的家就在运河岸边的一所教会院子里。靠近院子有一所医院,医院有一个东门。

沧州市中心医院院长助理陈秀春曾编译《沧州好医生》一书,书中不仅有博施医院的详细资料,还记录了百年前珍贵的沧州影像和人物故事。他提供了一张1924年博施医院的布局图。这张布局图显示,在博施医院的西北方向有一座教堂,教堂前是一片空地。陈秀春说,博施医院的东门原来正对着运河,后来修了二道堤坝需要上坡,改走北门了。

李先生的家与博施医院似乎关联度极高。

线索五:军营附近的那场战役

书中第十一章叙述了“就在距离这里北面大约四十英里的军营附近,发生了一场大的战役。他们正用船将重伤的人员往这儿的医院送。”

有文化爱好者提供资料: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冯玉祥所部改称“中华民国国民军”,自任总司令。1925年11月,冯玉祥与奉系郭松龄达成了反奉协定,后奉系撕毁盟约,于12月4日,宣布通电讨冯,国奉战争爆发。国民军分南北两路向李景林进军。北路第一军张之江部由落垡攻占杨村。南部第二军邓宝珊攻取保定之后,因国民一军攻天津不下,国民军总部遂决定令邓军进攻马厂奉军,以威胁天津左翼。邓宝珊率3个师、5个旅、两个骑兵团从大城县进入青县,直逼马厂。双方在马厂交战,甚为激烈。

据《青县志》记载,国奉两军在马厂接触,“攻守两月一捷一挫,忽进忽退,地方靡乱,胜负不分。时当冲锋激战,炮震肉飞,血暴土碧,须臾之间伏尸盈野,境内之棺木征求既罄,船运车载遍及邻邦,战后所不胜收之,残骸遗骨犹枕藉相望,可谓极人世之至惨也。”到12月24日,奉军败至天津,天津被克,国民军进入。

这位文化爱好者说,从时间和距离来看,书中描述的战役比较像这段有记载的历史。

线索逐一揭秘,《运河人家》中描写的主人公李先生一家所生活的、华北平原上大运河沿岸的城市,难道真的是沧州吗?答案仿佛呼之欲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