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淇县大石岩洞沟


探访淇县大石岩洞沟


淇县的西部是太行山余脉,虽然没有林州、辉县的太行主峰险峻,但有海拔近千余米,也是驴友的户外天堂。距县城往西十多公里有个大石岩村,四面环山,目前正在热火朝天地开发旅游。大石岩村西北5公里处有个隐蔽的山沟,叫洞沟,也叫群洞峡,顾名思义,峡谷里发现有大量的溶洞。


探访淇县大石岩洞沟

周日,我们一行七人决定探访一番。从大石岩村步行出发,穿山谷,越山岭,经过一个小时的跋涉,我们来到了山顶,往西北望去,果然发现有个奇特的山沟,树木葱郁,沿沟底分布有大量柿子树,远观红彤彤的,煞是好看。又经过半个小时,小心翼翼地下到沟里,沟底较为平整,有一处石砌房屋,周围有石垄梯田,好一处迷人天地,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不过都已废弃,并无一人。


探访淇县大石岩洞沟

环顾四周,发现远近崖壁上分布有好多黑漆漆的洞口。在东山石壁上有6个较大的洞口,最大的高10米左右,较小的也有3米多高,洞口成莲花瓣状。我们选择最大的洞进去,距洞口约10米处,有个2米高的平台,从北侧爬上平台,有一大厅,约有百余平方米,幽静深邃。继续沿洞口往里走,没走多远有一暗井,井口直径有2米多,用灯直射下面,深不可测,下面还有层层的多个洞口。越向洞的深处走,看到洞壁上有更多的分支洞口,选择一处走下去,发现洞中还有洞,洞洞相连,洞套洞,洞叠洞,洞中有井,井中有洞,迂回曲折,时高时低,如同走进迷宫。

探访淇县大石岩洞沟

小的洞需弯腰弓行,有的地方需紧贴洞壁,且手脚并用。在此洞,无论你走到哪里,人皆无憋闷和压抑的感觉。在洞中钻来钻去,突然前面出现一缕青光,原是通向洞外的天窗,阳光像一根根银线从天窗垂下,心中顿有"柳暗花明又一春"之感,外界的山风由天窗传入洞中,因溶洞内洞洞相连,洞洞相通,空气清新。

在洞中摸索前进,不时为洞中神奇的景象感叹:有的洞平滑齐整,俨然如机械挖的隧道,这是古代工匠的精心雕琢?还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有的洞中怪石林立,有的像魔鬼面具,有的像巨型蝙蝠紧贴洞顶,更多的像悬于头上的宝剑,随时有可能落下,极其奇特。有的洞壁上有白色结晶渗出,如雪花覆盖,手触可融。

人在黑暗中穿行,突然,有一个小东西从身边飞过,此处多蝙蝠,不知道的还真会吓人一跳。大家来到一个螺锥状的洞中,从右侧小洞爬上第5层,都惊呆了,洞中到处悬挂有蝙蝠。人的冒然撞入,惊起蝙蝠四下飞散,惊恐中的"小家伙"撞到人身上,人和蝙蝠都一阵紧张。


探访淇县大石岩洞沟

因时间关系,再往里走怕有危险,不敢太多的停留,按原路返回。出洞后,发现西侧山壁上也有3个较大洞口,进去后发现也是洞套洞,有的地方还有炸药炸开的痕迹,应当是人为扩大的空间,也许是为了采石,也许是为了防空,不得而知。因天色已晚,没敢再往洞的深处走,我们没有按计划线路继续登山,而是按原路返回了大石岩村。走出山谷,虽然感觉体力不支,但依然游兴未尽,并彼此相约再游溶洞。

探访淇县大石岩洞沟

据当地人介绍,洞沟洞沟,因沟中洞多得名,不足一公里的山谷竟隐匿着40多个大小不等的山洞,洞沟溶洞结构奇特,面积巨大,在北方地区罕见。大石岩村周边溶洞本身分布就比较多,东南方向的朝歌山上有收粮洞、王莽洞,南边红山岭下有妖精洞、红孩洞,据说在妖精洞还发现有三趾马化石。西边与纣王殿村之间有五门洞。离大石岩村不远的云梦山也是溶洞林立,鬼谷子的居身之所就是溶洞群。

溶洞的形成是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可溶性的碳酸氢钙,石灰岩被溶解后,形成缝、洞,再扩大还可形成暗河。溶有的水,当从溶洞顶滴到洞底时,由于水分、压强以及温度等因素的变化都会使二氧化碳溶解度减小而析出碳酸钙的沉淀。这些沉淀经过千百万年的积聚,渐渐形成了钟乳石、石笋等奇特而又美丽的地貌,由此形成的地貌一般称为。淇县西部山区分布有奥陶系灰岩地层,溶洞的广泛分布是有基础的。

2015年,淇县庙口镇高庄村的臧先生在自家打井时,偶然打到一个神秘天然溶洞。能走路通达的距离长约300米,里面天然形成的石笋、石柱等形态完整,造型奇特。另据淇县地方志记载,1976年,同在高庄村,群众打井时发现溶洞,长1200余米,蜿蜒而下,顶为石棚,底为土,忽狭窄如斗,忽宽大如厅,洞内寒气逼人。地质部门人员进去考察,发现钟乳石、石笋、石柱、石花随处可见,支洞内滴水叮咚。不过,目前均已封存,不对外开放。

也许有一天,淇县地区会发现一处更大、更长的溶洞群,成为豫北地区旅游开发的重头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