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迹淇县朝歌寨地谷岭


进入冬季,纯粹登山的人多起来了。周日,约西风、沧海、江波同行淇县赵庄,准备走赵庄-朝歌寨环线。到了赵庄已经十点多,还是那些好玩的地方,网红桥依然最热,改造后加高了,下面又放了充气垫,掉下的人安全多了。玩了网红桥、跷跷板、高空铁索桥,玩得很嗨,害怕恐高的沧海也上了高空铁索,实现了自我挑战。

寻迹淇县朝歌寨地谷岭


寻迹淇县朝歌寨地谷岭

十一点半才开始爬山。巧的是,遇到了法律事务处两个熟人,他们也走这条线,不过和我们方向相反,他们是已经下山了。寒喧完后继续上山,一段水泥路结束后是刚修的石阶路,拐过一个山窝有个景点叫滴水洞,已没水也没见到洞,但堆积了一大片吸水石,形状怪异挺有趣。继续沿山脊上山,往前方向是朝歌寨,往上望去,山形陡立,有几处山峰耸立,奇形怪状,形状可以各自想象,很是好玩。爬上山脊,往左拐,见一山洞,名曰收粮洞,往内一看,有一神位,不知道立的是哪位神,拜了三拜。绕过神位,见里边很是宽阔,有乡人放置的农具、锅碗等物。喊上其他人,打开手机电筒,慢慢往里走,洞内高约二十米,宽处几米,脚下已用石板铺平,走了约200米,大洞内又套一小洞,小洞内用水泥彻一水池及水道,水池内清彻见底,池底用一白色水泥管连至洞外,还有一个开关控制。岩壁上潮湿有水,有的已形成钟乳石状。洞内水滴声声,清脆悦耳。不时发现有蝙蝠挂在岩壁上,用手电照之不惊。

寻迹淇县朝歌寨地谷岭

洞口有一个石刻,认出了"探收粮洞"几个字,其他的认不出来了。回家后查了一下资料,原来是明朝人写的一首诗"古洞流云滴玉华、琼浆金粟列仙家,鸾骖一去无消息,唯有险岩锁碧霞"。可见此洞历史还真是悠久。传说,此收粮洞是商纣王当年屯兵贮粮之所,故名"收粮洞"。

寻迹淇县朝歌寨地谷岭

沿收粮洞往左上到山顶,就是大草原了。远远望云,东侧有一处丛林人家。奇特的是,仅有此处有树林依簇,别处都是清草乱石,想必那里就是大家常说的地谷岭村了,这是淇县海拔最高的村,在草原深处忽然有一树林,树林且只有一户人家,远远望云,在天际间、在山颠处、在白云里,似乎是来到了仙境,恍惚间看到村边有两个蒙古包,旁边竟有一群群骏马,散落着吃草。走得越近,马儿看的越清,个个膘肥体壮,悠然吃草,并不受我们的干扰。真是一个宁静恬逸的小山村。

寻迹淇县朝歌寨地谷岭

迎面走来6位驴友,嘻嘻哈哈,快乐的一群人。他们告诉我们,村里现在没有人,唯一开农家乐的老徐下山了。厨房门是开的,有米有面有菜有炉子,想吃饭的话可以自己做,吃完放些钱就可以。我们听了,甚为惊奇,没想到山里人是那么的纯朴。另外,他们还告诉我们,朝歌寨那边有个哭奶奶庙,平常没人,有米有面有菜有炉子,也可以自己做。我们在地谷岭转一圈,果然发现厨房是开着的,能够自己做饭,我们带了烧饼,就没有动他们的东西。

寻迹淇县朝歌寨地谷岭

地谷岭是不通车的,村人老徐自制一台索道机,把生活物资从南山坡运上来,这真是一个世外桃源之仙境所在。可惜从赵庄往地谷岭正在修一条水泥路,虽然上山方便了,但是,那份宁静、那份纯真、那份朴实,还能保存得住吗。

沿着村北,爬过围墙,又见一群马儿。沿着山坡,我们下了山,结束了一天的快乐旅行。

寻迹淇县朝歌寨地谷岭

这个线路是一定要再走的,一定是上到朝歌寨,找到苦奶奶庙,找到王莽洞,一定在地谷岭扎营结寨,体验草原风光。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