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跡淇縣朝歌寨地谷嶺


進入冬季,純粹登山的人多起來了。週日,約西風、滄海、江波同行淇縣趙莊,準備走趙莊-朝歌寨環線。到了趙莊已經十點多,還是那些好玩的地方,網紅橋依然最熱,改造後加高了,下面又放了充氣墊,掉下的人安全多了。玩了網紅橋、蹺蹺板、高空鐵索橋,玩得很嗨,害怕恐高的滄海也上了高空鐵索,實現了自我挑戰。

尋跡淇縣朝歌寨地谷嶺


尋跡淇縣朝歌寨地谷嶺

十一點半才開始爬山。巧的是,遇到了法律事務處兩個熟人,他們也走這條線,不過和我們方向相反,他們是已經下山了。寒喧完後繼續上山,一段水泥路結束後是剛修的石階路,拐過一個山窩有個景點叫滴水洞,已沒水也沒見到洞,但堆積了一大片吸水石,形狀怪異挺有趣。繼續沿山脊上山,往前方向是朝歌寨,往上望去,山形陡立,有幾處山峰聳立,奇形怪狀,形狀可以各自想象,很是好玩。爬上山脊,往左拐,見一山洞,名曰收糧洞,往內一看,有一神位,不知道立的是哪位神,拜了三拜。繞過神位,見裡邊很是寬闊,有鄉人放置的農具、鍋碗等物。喊上其他人,打開手機電筒,慢慢往裡走,洞內高約二十米,寬處幾米,腳下已用石板鋪平,走了約200米,大洞內又套一小洞,小洞內用水泥徹一水池及水道,水池內清徹見底,池底用一白色水泥管連至洞外,還有一個開關控制。巖壁上潮溼有水,有的已形成鐘乳石狀。洞內水滴聲聲,清脆悅耳。不時發現有蝙蝠掛在巖壁上,用手電照之不驚。

尋跡淇縣朝歌寨地谷嶺

洞口有一個石刻,認出了"探收糧洞"幾個字,其他的認不出來了。回家後查了一下資料,原來是明朝人寫的一首詩"古洞流雲滴玉華、瓊漿金粟列仙家,鸞驂一去無消息,唯有險巖鎖碧霞"。可見此洞歷史還真是悠久。傳說,此收糧洞是商紂王當年屯兵貯糧之所,故名"收糧洞"。

尋跡淇縣朝歌寨地谷嶺

沿收糧洞往左上到山頂,就是大草原了。遠遠望雲,東側有一處叢林人家。奇特的是,僅有此處有樹林依簇,別處都是清草亂石,想必那裡就是大家常說的地谷嶺村了,這是淇縣海拔最高的村,在草原深處忽然有一樹林,樹林且只有一戶人家,遠遠望雲,在天際間、在山顛處、在白雲裡,似乎是來到了仙境,恍惚間看到村邊有兩個蒙古包,旁邊竟有一群群駿馬,散落著吃草。走得越近,馬兒看的越清,個個膘肥體壯,悠然吃草,並不受我們的干擾。真是一個寧靜恬逸的小山村。

尋跡淇縣朝歌寨地谷嶺

迎面走來6位驢友,嘻嘻哈哈,快樂的一群人。他們告訴我們,村裡現在沒有人,唯一開農家樂的老徐下山了。廚房門是開的,有米有面有菜有爐子,想吃飯的話可以自己做,吃完放些錢就可以。我們聽了,甚為驚奇,沒想到山裡人是那麼的純樸。另外,他們還告訴我們,朝歌寨那邊有個哭奶奶廟,平常沒人,有米有面有菜有爐子,也可以自己做。我們在地谷嶺轉一圈,果然發現廚房是開著的,能夠自己做飯,我們帶了燒餅,就沒有動他們的東西。

尋跡淇縣朝歌寨地谷嶺

地谷嶺是不通車的,村人老徐自制一臺索道機,把生活物資從南山坡運上來,這真是一個世外桃源之仙境所在。可惜從趙莊往地谷嶺正在修一條水泥路,雖然上山方便了,但是,那份寧靜、那份純真、那份樸實,還能保存得住嗎。

沿著村北,爬過圍牆,又見一群馬兒。沿著山坡,我們下了山,結束了一天的快樂旅行。

尋跡淇縣朝歌寨地谷嶺

這個線路是一定要再走的,一定是上到朝歌寨,找到苦奶奶廟,找到王莽洞,一定在地谷嶺紮營結寨,體驗草原風光。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