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發現一塊明朝石碑,碑上刻著一行字,寫著:扯淡,再不來了

中國的語言,無論是文體還是文字,隨著歲月的變化,都在時常變動,我們讀起過去的文章,上面基本上都是文縐縐的文言文,不過數百年前明朝流傳下來的一塊石碑,卻刻著十分顯目的文字:“扯淡,再不來了”,顯得十分的接地氣,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情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河南的淇縣,摘星臺公園是當地一處有名的景點,公園當中最為著名的,莫過於一塊“扯淡碑”了,這塊墓碑高178釐米,寬86釐米厚18裡面。

河南發現一塊明朝石碑,碑上刻著一行字,寫著:扯淡,再不來了

在碑文的上端,是一行十分清晰醒目的大字:“再不來了”,而下面則為“扯淡”,這也就是當地人將其稱之為扯淡碑的由來,除去幾行大字外,全碑一共刻有111字,而在左右各有對聯一副,右邊是“不負三光不負人不欺鬼神不欺貧”。左邊為有人問我修行法只在虛靈自然間”。

而從碑文來看,記載著某個人的生平,這應該是一個墓碑才對,最奇怪之處莫過於此,碑文上既沒有記載墓碑墓主人的姓名,也沒有立碑時間,碑文則是藏頭露尾讓人感到詫異。

河南發現一塊明朝石碑,碑上刻著一行字,寫著:扯淡,再不來了

但是這塊“扯淡碑”在當地已經是頗負盛名,早在清朝末期,它便佇立在本縣的北關八角樓西祖師廟內,經歷見證了直奉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等到1948年,八角樓被國軍拆掉修築了炮樓,而扯淡碑也暴露在了風吹雨打當中,在特殊時期,平墳墓、修水利,很多石碑都被壘在了水渠上,而扯淡碑也成為了城牆當中一塊磚,幸運的是它保存一直完好,等到改革開放後,旅遊事業蓬勃發展,扯淡碑再次被人們找到,請進了建立不久的摘星臺公園。

河南發現一塊明朝石碑,碑上刻著一行字,寫著:扯淡,再不來了

有很多學者對扯淡碑進行了分析考證,基本一致得出了這塊碑文來自明朝的結論,所以在民間流傳出來了很多傳說,有人認為這是明朝大將沐氏的碑文,李自成率領農民軍進京以後,崇禎皇帝吊死在萬歲山,而沐氏來到了淇縣雲蒙山,想要東山再起,然而他活了144歲也沒有達成願望,因此臨死前悲觀的寫下“扯淡再也不來”6個字。

河南發現一塊明朝石碑,碑上刻著一行字,寫著:扯淡,再不來了

也有人分析,這塊碑文是戲劇《一捧雪》中沐懷古的墓碑。更有甚者,說這是崇禎皇帝的墳墓,他沒有在煤山自縊,而是趁機逃到了淇縣雲夢山隱居。

碑文是什麼意思呢?碑陰寫到:我沒有辜負上天的期望,沒有辜負人民的希望;沒有欺騙鬼神,也沒欺騙貧苦百姓。有人問我修行的方法,其實也沒有什麼竅門,只在虛靈自然間。

正文扯淡下,為:“我仙翁是燕人,隱藏青龍之姓氏。明末甲申年,我來到雲夢山修道成仙。我已經四大皆空,成了一名道教徒、成抱病老人,今立此碑。”

河南發現一塊明朝石碑,碑上刻著一行字,寫著:扯淡,再不來了

而正文橫額下為:“我再不來參與爭名爭權相互廝殺了。”實際上這也就是“扯淡再也不來”的含義,關於墓碑主人,雖然有著“泰極仙翁脫骨”的名字,但是究竟是誰也不得而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