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裕太后死后为什么中国及列强为她降半旗?

猫眼观史


隆裕太后,慈禧的接班人,奈何,这么一个慈禧的接班人,光绪皇帝不喜欢,慈禧也不喜欢。

说起来,隆裕太后作为慈禧的侄女,也是一个叶赫那拉氏人,隆裕太后是满州镶黄旗人,名静芬,小名喜子。

作为慈禧的侄女,隆裕太后实际上还是光绪皇帝的表姐。她是在1888年的时候,被慈禧太后钦点成为光绪皇帝之皇后的。

作为慈禧去世以后,大清实际上的掌权人,隆裕太后的地位不可谓不高,但隆裕太后是那种能够掌控大局的人吗?明显不是,隆裕太后在光绪那里不讨喜,在慈禧那里也不讨喜,每次冒出来一些大事,慈禧和光绪都在前面站着,隆裕太后就一个人在后面看着,从未管事,也管不了事。光绪与慈禧,一个想尽办法夺权,一个想尽办法压制另一方,压根没有隆裕太后什么事。

因为隆裕太后是慈禧钦点的嫁给光绪做皇后的女子,所以光绪皇帝对隆裕太后的不满就更深了,传闻两人甚至结婚多年都从未共枕眠过!

虽然大权在握,但隆裕太后没那个本事,在退位以后,第二年隆裕太后就去世了,其中原因不得而知,比较广泛的说法,是因为退位之后,满清遗老纷纷抨击隆裕太后,这就让隆裕太后心中很是郁闷,时间久了,郁郁而终。

说起来慈禧去世以后,尽管慈禧给隆裕太后安排了一个摄政王载沣为其分担压力,但载沣很明显也比较年轻,也不是掌权的料。当时曾经去天津小站练兵的袁世凯实际上成为了全国实力最强的人,袁世凯手下有的是大清最精锐的军队,南方,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已经席卷了半个中国,内有袁世凯虎视眈眈,外有革命军的威胁,这样的局势对于大清皇族而言,确实是一个困境。

隆裕太后毕竟不是那个料,摄政王载沣也没本事制衡袁世凯,在袁世凯的建议之下,清廷最终只能妥协,隆裕太后让年幼的皇上溥仪退了位。

一时间,在世人眼中,隆裕太后成为了避免中国分裂的大功臣,不少人对隆裕太后也满是盛赞。

真的是所有人对隆裕太后都满是盛赞吗?并非如此,尽管在不少人看来,隆裕太后的选择实乃明智之举,但满清遗老可并不会这么认为,在满清遗老看来,若非隆裕太后擅自与袁世凯达成协议,大清的江山如何能亡?不少满清遗老对隆裕太后指责纷纷,这让隆裕太后心中抑郁难耐,本来就不是料子,还硬是被塞到了那个位置上,最终大清垮台了,又都成为了隆裕太后的过错,抑郁一年,于1913年2月22日,隆裕太后终于因病去世。

确实不能亡,但也仅此而已,大清的江山或许能够一时不亡,但过个几年,无论如何,大清也再没了希望。

对于隆裕太后,为了做个面子工程,袁世凯其实曾经向隆裕太后提出过要纳其为妾室,袁世凯称呼隆裕太后为“女中尧舜”,对其大加称赞,要纳其为妾。甚至是后来的所谓各国与中国降半旗默哀,也不过是为了不过是图个好看而已。


魏青衣



裕隆太后是光绪的正宫娘娘,也是慈禧太后的亲侄女。她从来不被光绪皇帝喜爱,光绪皇帝在世的时候,它只是个悲剧皇后。但因为她和慈禧太后的血缘关系,倒也活的不算太差,毕竟连光绪皇帝也不能奈何她,除了不爱她,也废除不了她。



1908年,光绪皇帝驾崩,慈禧太后下令将光绪皇帝的侄子溥仪过继给光绪和隆裕太后,即位为新皇帝。三年后,袁世凯联合革命党逼宫,隆裕太后没有做太多的抗争,同意了,清朝退出历史舞台,算是比较和平地实现了权利交接,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在中国结算,他的儿子溥仪成为中国末代皇帝。



正是因为和平交权,顺应共和潮流,才得到国人的尊重。1913年,隆裕太后去世,中华民国政府给他举行了国葬,称她为女中尧舜。


坐看东南了


在武昌起义成功之后,革命火焰迅速蔓延全国,许多省份分分宣布独立,清政府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为了镇压革命军的需要,因训练新军而实际掌握军权的袁世凯在得到内阁总理大臣的职务后,选择出山。在他的一系列政治手段运作之下,以隆裕太后为代表的满清贵族也意识到清朝大势已去,就同意了清帝退位的主张,辛亥革命得以以和平的方式取得成功,清朝宣告灭亡。虽然清朝的灭亡是全国形势发展的必然和袁世凯的逼迫,但在此过程中,隆裕太后作为满清的实际控制人,还是发挥了很大作用的。况且,对于袁世凯而言,前大半生毕竟是清朝的臣子,自己一手推翻了清朝,多多少少还是有些愧疚,对于曾经的主子隆裕太后还是有几分敬畏和敬重的。对于革命党人而言,不管过程如何,毕竟目的已经达到了,还是隆裕太后的顾大局识大体还是很欣赏的。同时,清朝虽然灭亡了,但毕竟时间不长,隆裕太后还是走着一定影响力的,对于袁世凯和革命党而言,敬重隆裕太后也是稳定人心的需要。


无问西东说历史


如果八旗可用,绝无逊位之事。对摄政王载沣、隆裕太后、八旗,都是无奈之举,形势逼人啊。

兵不血刃而改朝换代,是大善举,体现了袁世凯的实力和高超的政治头脑,也符合列强、满人的利益。

降半旗的事如果确实,也是列强基于己国的认识,对民国是传统的德。


魏东双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传承了260多年的百年老店清王朝,终于快到了寿终正寝的最后时刻。

11月1日时,迫于无奈的清政府,终于宣布解散“皇族内阁”,正式任命袁世凯作为内阁总理大臣,全权负责一切国政。从这时起,袁世凯已经牢牢掌控了满清王朝的命脉。

1912年1月25日,表面上是为了结束新旧对峙的局面,结束双方的战争。袁世凯率他的虎狼之师北洋各将领,公开通电,支持国家实现共和制,直接向清廷施压。

同时,袁世凯私自停止军事行动,秘密和南方的革命党接触,在得到孙中山答应推举自己就任大总统的保证后,进一步加快了逼迫清帝退位的步伐,为自己早日成为大总统而积极铺路。

据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回忆:

“有一日,在养心殿的东暖阁里,隆裕太后坐在靠南窗的炕上,用手绢擦泪,面前地上的红毡子垫上,跪着一个粗胖的老头子,也是满脸泪痕。”

溥仪提到的这个“粗胖老头子”,就是袁世凯。

当年,慈禧太后临终前留下懿旨:“嗣军国政事均由摄政王裁定。遇有重大事件,有必须请皇太后懿旨者,由摄政王随时面请施行。”

大家都很清楚,隆裕虽然贵为光绪皇后,但才貌都不出众,光绪帝压根也没有宠幸过她。要不是仗着自己的姑姑慈禧太后,她根本不可能成为大清皇后。被推上了皇后宝座,隆裕毫无政治手腕可言,就只是一味的跟随着慈禧太后混,几乎就是任人宰割的羔羊。

面对此时复杂的局面,她早已经懵圈了,除了哭,还是哭。或许,她此时唯一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清帝退位以后的赋闲生活,多争取一些优待条件,多争取一些生存空间。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带着幼帝溥仪,在紫禁城举行了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最后的一次朝会。隆裕太后颁布了《清帝退位诏书》,满朝遗老们都哭了,但袁世凯却笑了,因为他的愿望几乎全部达成了。

此时的袁世凯,唯独还有一个愿望没有实现,而且隆裕太后也多次表示,绝无可能!那么,连大清江山都给你袁世凯了,她还有什么事不能答应呢?

这件事,实在是有些荒谬。因为,袁世凯提出,要隆裕太后下嫁于他。

如果大家看过隆裕太后的照片,你会由衷地说一声:“真丑!”当时的袁世凯,可谓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为何会看上这个其貌不扬,已经44岁的太后呢?

其中一个原因,袁世凯认为隆裕太后身上,真正体现了中国传统妇女的优秀品质,“谦让恭敬,先人后己,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老袁心里如何想的,我们不得而知,但他的公开理由就是这么编的。

但我个人猜测,这不过是借口和幌子罢了,真正的原因是袁世凯觉得自己出生不够高贵,没有足够的人望和资历去当皇帝。如果,能娶到太后为妻,那他的身价可就抬高不少。从这里不难看出,后来袁世凯登基称帝,绝不是一时兴起的鲁莽之举,而是早在清帝退位前,就有此想法了。

可惜!袁世凯失算了,对于他的“非分之想”,隆裕太后誓死不答应。

1913年2月22日,隆裕太后病死,终年45岁。隆裕太后死后,袁世凯为她举办了极其隆重的葬礼,足以匹配她太后的身份。老袁盛赞她是“女中尧舜”,同时,驻京的各国公使都对隆裕太后的薨逝,表示惋惜和遗憾,各国使馆均下半旗致哀。

无论如何,隆裕太后最后走得还是蛮分光的。






文史不假


说起清朝的太后,为大家所熟知的有康熙时期的孝庄太皇太后和晚清时期的慈禧太后,这两位可以说是鼎鼎有名,而隆裕太后的名气相对来说逊色很多,知道的人也少,那么为什么隆裕太后死后会获得国内外政府降半旗的待遇呢?

一、隆裕太后其人

隆裕太后其实和慈禧太后是一家人,慈禧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强行把侄女隆裕嫁给了光绪,隆裕生性善良,胆小懦弱,自从嫁给光绪以后在后宫争斗中占不到任何优势,而和慈禧面和心不和的光绪认为隆裕是慈禧派来监视自己的,所以对隆裕表现的相当冷淡,据说在新婚之夜二人都是相敬如宾,简直没有一点夫妻感情。慈禧看到利用隆裕的目的没有达到,也就慢慢的疏远了她。日子就这么不咸不淡的过着,直到光绪帝驾崩,溥仪继位成为皇帝,隆裕也就顺理成章成为隆裕皇太后,慈禧成了太皇太后,很快,慈禧也去世了。慈禧去世以后,溥仪年幼,隆裕太后就效仿慈禧来个垂帘听政,同摄政王载沣共同执掌朝政。但是,隆裕太后性格懦弱的特点让他在同载沣的抗衡中处处落在下风,但是,隆裕做的最对的一件事就是联合袁世凯,并在辛亥革命后,迫使载沣辞去官职,自己独揽朝政大权。

二、降半旗的原因

辛亥革命之后,迫于现实隆裕太后委托袁世凯为代表和南方的革命党谈判,在世界大势和革命洪流滚滚势不可挡的情况下,隆裕为天下苍生着想,为黎民百姓着想,冲破一切阻力,推动实践了溥仪逊位,结束了我国的封建王朝统治。隆裕太后去世以后,袁世凯为了感谢她的深明大义,下令民国政府降半旗三日,以示哀悼。同时,一些西方国家被隆裕太后的所作所为感动,也降半旗默哀!

我是文史墨客,一己之言,不当之处,请多指教!







文史墨客


隆裕太后去世后,北洋政府确实给她降了半旗。

但是,列强各国政府并没有降半旗。确切来讲,是各国驻京公使馆降了半旗。


隆裕其人,大家都知道是末代太后。那么对于这样一位已经没有任何权力的老妇人,北洋政府为何要为她的死降半旗呢?

1913年2月22日,隆裕太后病逝于紫禁城的太极殿,享年46岁。

隆裕的人生可以说是慈禧造就的悲剧。她和光绪并不相爱,却被推上皇后的位置;她没有什么政治才能,却被慈禧临终指定听政,被迫独自承受清朝灭亡的痛苦。

因此,溥仪逊位没多久,隆裕太后就病重不起,这大约是心病所导致的心力交瘁吧。

隆裕去世的消息在当天就传到了袁世凯这里。袁世凯当即在总统府召开特别会议,商议如何办理她的身后事。


隆裕太后的灵堂照片,横幅为“女中尧舜”:

最终,袁世凯拍板决定:

“兹任大清隆裕太后之丧,遵照优待条件,以外国君主最优礼待遇,议定各官署,一律下半旗二十七日,左腕围黑纱。自二月二十二日始,至三月二十日止,以志哀悼,特此通告。”


袁世凯为何要优待隆裕的身后事呢?

这是因为隆裕顺应潮流,面对清朝崩溃的大势,下达五族共和的退位诏书,对局势的稳定作出了贡献。


清帝的退位诏书照片:

因此,当时人都称隆裕为“女中尧舜” 。

隆裕的哀悼大会是在太和殿举行的。1913年4月3日,她的梓宫被运往清西陵,准备和光绪合葬。


HuiNanHistory


没有听说过降半旗


白杨树下谈历史


隆裕太后没有她姑姑那样的权利欲,她也没有她姑姑能耐,在清朝风雨飘摇的时候她也控制不了局面,只能听之任之,在袁丗凱和段祺瑞的恐吓下只能束手无策,为了保全皇室的性命只能退位。清朝退出历史舞台,使袁丗凯兵不血刃坐上了大总统的宝座,从清朝过渡到民国国内没有太大动乱。苐二年隆裕太后就死了,袁丗凱这个乱臣贼子心里有愧所以宣布全国致哀。


春天142961765


隆裕太后结束了封建帝制,对中国历史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隆裕太后和平让位结束了四分五裂局面基本上保持了原样。她在这方面作用功不可没。1913年隆裕太后病逝,民国政府以国丧规格处理丧事,时任民国总统袁世凯下令全国半旗致哀三日,各国驻京使馆也都下半旗,这也是对隆裕太后生前的贡献的肯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