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清朝最后一任太后隆裕身体本来很好,为何退位第二年便去世了?

易安小童


裕隆太后可以说是近代贵族女性中最苦命的女人了,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被推到了困境的最前面,一生郁郁寡欢、担惊受怕,就算多好的身体也经不住精神的折磨。

第一层折磨:与光绪有隔阂,夫妻二人没有真情实感

裕隆太后,原名叶赫那拉氏·清芬,在还没有入宫时是慈禧的侄女。年幼的光绪皇帝虽然一生然都被攥在了慈禧的手掌心里,但对于婚嫁之事还是有自己的心仪对象的。

光绪原本喜欢珍妃,有立她为后的意思。但是女人之间的关系确实是让人捉摸不透的,尤其是位高权重的女人。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眼看就要打进北京城,这个时候国家的掌舵人--慈禧太后选择出逃,因为看珍妃不顺眼不想带着这个累赘,就将她投井杀害。

↑隆裕太后照片


之后为了彻底控制光绪,把自己的这位侄女嫁给了他。光绪和裕隆实际上是不想爱的,他的眼中只有那个投井自杀的珍妃,对裕隆基本上说爱搭不理,甚至说光绪对于这位新婚妻子多有怨言,他不时会将这个慈禧的侄女和珍妃的死联系起来。女人得不到丈夫的爱,这就导致裕隆受到了精神上的第一层折磨。

第二层折磨:裕隆太后听政时期袁世凯逼宫,这位弱女子顶着压力断送了清王朝300年的国祚。

1908年,真是一个多事之秋。光绪被囚禁多日后,喝了一杯毒茶撒手人寰了;慈禧虽然狠心,但多年的动荡生活早就把这个女强人给挖空,再加上皇帝驾崩、心中难免会有些难受,就这样跟着侄子驾鹤西去。

↑隆裕太后被前簇后拥


皇帝、太后都没有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无疑就是一个灾难,那一个个重担就落在了这个没有心计的女人肩上。和几位王公商议之后,最终决定立醇亲王载沣的儿子溥仪做皇帝,可溥仪只有三岁,根本不可能处理国家政事。裕隆太后就效仿慈禧垂帘听政,可以说是“既当爹又当妈”。

好景不长,没有了慈禧这个老油条的压制、皇帝年龄尚小,各地纷纷异动起来。1912年,孙中山宣布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北伐战争愈演愈烈。当时清朝执掌兵权的人就是北洋新军的创始人袁世凯,为了达到和平革命的目的,保留实力减少流血,袁世凯就发动了“政变”,逼迫皇帝让位,实现共和。

当袁世凯站在空荡荡的皇宫,要求皇帝退位的声音还回荡着的时候,隆裕太后抱着溥仪,看着下边都是黑压压的新军部队,没有人替他们可怜的“娘俩”说话。我想就算是历史上的吕后、武则天、还是清朝的孝庄皇后、慈禧,在那种情况下也不得不低头,何况是这样一个老实本分,没有心计的女人。

↑剧照:隆裕太后与溥仪被逼退位


所以当隆裕太后宣布宣统皇帝退位的那一刻,她的肩膀已经被压垮压残了。她心里也清楚,是她断送了清朝江山,从此以后将受到天下士人的口诛笔伐,以后亡国的骂名就是她这位太后来背。

所以就算身体是多么好,也是扛不住这种压力的。在宣布退位后,便郁郁而终,对她的评价也就留在了史书中,她再也听不到了。


土豆夜谈


清朝末期溥仪年纪尚幼,载沣不再主事之后,垂帘听政的隆裕太后主持全面工作,也是那时候的最高统治者。最后清帝逊位的和平处理方案,裕隆太后也是最后的拍板人,当然对此她心里应该也是很内疚的。



至于裕隆太后为什么46岁就早早的去世了,我想应该和她的心境有关系。裕隆太后自从嫁给光绪帝之后就不得宠,不得宠的原因一是慈禧太后钦点的裕隆太后,这就让光绪心存芥蒂,老感觉裕隆太后是慈禧派到他身边的眼线。二是裕隆太后本人长像很一般,为人也不善言谈和处理各种关系。终日处在这样的环境下心情肯定也是非常压抑的,长此以往是不利于身体健康的。



裕隆太后和慈禧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多有记载她性格柔懦(优柔懦弱),对人也比较和善,这样的性格也注定无法让慈禧满意,所以慈禧也不待见她。最后在清帝逊位一事上,虽然清朝的衰败和她没有半毛钱关系,但她所处的时期正是结束清朝的法定责任人。裕隆太后所处封建思想的那个时期,这件事她肯定无法释怀,本就心中积郁良久再雪上加霜,这和她早早就去世是有一定关系的。裕隆太后去世后,当时的民国总统袁世凯为她举行了隆重的国葬,多地也开追悼会缅怀她,后世享有女中尧舜的美名。





手机打字不易,喜欢的话点个关注吧!


追记历史


是被溥仪和日本人联合起来暗中搞死的(因该是被毒死的),因为溥仪根本不想退位、还想继续最他的皇帝梦!随后投靠日本成立伪满洲国就是最好的证明!


民族之捍卫者


生病或心情不好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