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帝为什么不想个办法、找准时机除掉慈禧呢?

每天爆点料


同治皇帝驾崩后,膝下无子,慈禧选择扶植年幼的光绪的登基,皇帝年纪尚小,慈禧继续执掌朝政。光绪15年,慈禧名义上归政于光绪,但朝廷上的实际大权仍在慈禧手中。

面对慈禧这位亲爸爸,光绪帝是否有除掉慈禧,掌握大权的野心呢?

答案是肯定的,从光绪帝从小便被慈禧处处压制,内心也是十分的压抑,也养成了光绪

皇帝懦弱无能的性格,但光绪皇帝并不想一直被慈禧压制,当时的大清帝国四面楚歌,光绪皇帝空有满腔的抱负,却无法实现。

比如光绪提倡戊戌变法,认为大清很弱,通过变法,实现强国之路。而慈禧呢,只在乎她手中的权力,没有慈禧的允许,变法很难实现,这时的光绪便想除掉慈禧,夺回大权,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光绪真正开始动手除掉慈禧的导火索,是在官员的任免权的问题上与慈禧发生了冲突,本质上是帝后二人的权力之争。

在戊戌变法之时,有一个叫王照的官员被光绪派去国外考察,以求强国振兴之道,但礼部六官员阻止变法,光绪帝大怒,罢免其官职,罢免高级官吏提前应与慈禧请示,光绪这么做,慈禧自然很不高兴,六官员又找到慈禧身边红人荣禄,共同阻止变法。光绪的维新派与慈禧的顽固派斗争加剧。

光绪帝认为,此时为除掉慈禧的最佳时机,自己有维新派的大力支持,慈禧在颐和园休息,并未在紫禁城中,地利人和都已具备。

光绪皇帝决定先下手为强,找来一百名敢死队员,计划冲进颐和园,除掉慈禧,并让康有为找到袁世凯,率兵遏制荣禄。

但结果是袁世凯告密,慈禧一大早提前回到紫禁城,光绪围园杀后计划失败,连忙跪地认错,慈禧怒责曰:呸!

抚养汝二十余年,乃听小人之言谋我乎?时而今日无我,明日焉有汝乎?

两句骂街,一口吐沫,光绪围园杀后计划以失败告终,慈禧令太监将光绪囚禁,皇上还是皇上,但是身体不好,太后继续垂帘听政。

从光绪帝懂事以来,除掉慈禧,掌控朝政,光复大清,一直是光绪帝心之所向,光绪也曾想借用维新派的力量除掉慈禧,但光绪帝还是涉世未深、稍显稚嫩,相对于在权力上斗争过几十年的慈禧来说,光绪还是嫩了点,但光绪帝也曾为之努力过。


历史课课代表


别说光绪生在那个倒霉的年代,他自己本身虽然有宏图大志,但是比汉武帝应该差远了吧?然而汉武帝刚刚继位时,国家政权都在自己奶奶窦太后手里攥着,他都没有明目张胆的翻脸,至少让她奶奶寿终正寝,他娘王太后也想把持朝政,自己说了算,但是也没成,他也没把他娘怎么样,而且光绪和慈禧关系特殊,如果杀了她,背个杀养母的罪名不说,还有可能传是为自己生母腾地方,所以光绪更加不会害慈禧。



第一,不能。

光绪皇帝没有刘彻的魄力,刘彻都不杀,何况他?刘彻最多是杀了老婆保儿子,就是女人如衣服。时代原因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子杀母,天诛地灭的事情,光绪不能去杀(有传闻说是打算投毒,但是被慈禧耳目抓到,没成功。)虽然她不是生母,却是自己名义上的母亲,母后皇太后,还是自己大姨,过不去那道坎。

第二,不敢。

慈禧在宫里经营多年,势力盘根错节,光绪帝怎么敢轻易就把她怎么样?而且自己从小就在她的威吓下长大,更不敢怎么样了。

光绪也挺倒霉的,自己的亲兄弟都没活,生母身边没个孩子,自己又不能在膝前尽孝,只能在生母临死前见了几次,大清王朝内忧外患,内有农民起义,外有列强侵华,家里还有个老佛爷管着摊子,他也是有心无力,左右为难。


历史假专家


你好,多尔衮当年是摄政王,皇父摄政王(他可以以父亲的身份凌驾于顺治之上。),他铲除了政敌后本有当皇帝之心,谁料去外狩猎得了重病,病死。试想他若不死又如何让顺治执掌大权,顺治只能是傀儡,



多尔衮且不说军权在握,而且娶了顺治的妈(孝庄太后)可见他是多么有权势,可以说是一手遮天了!而鳌拜呢,无非是权臣,没错他是立过军功,可当时立军功的何止他一人,当年皇太极打天下时可是有众多将领支持的

,而即便作为四大辅臣之一,在熬死了索尼,杀死了苏克沙哈,收复了遏必隆之后成为康熙朝的大权臣可是他是外形不是努尔哈赤的后代,而即便有谋反之心,也完全可以靠内宫力量制服他。康熙擒鳌拜的举动也可以证明

这一点儿。再来说说那个顶级大富豪和珅吧,他就一宠臣而已,自雍正以后设计军机处,皇帝的权利非常大,没有任何一个大臣可以凌驾于皇帝之上,和珅就算身兼大学士,和几个部门的尚书还有一个大金库可是乾隆死后半个月就被嘉庆拿下也证明了他不过是皇帝


面前一个宠物而已。随时就可以被皇帝拿下。而慈禧呢?她在联合恭亲王奕訢铲除了顾命八大臣之后,又把奕訢给赶的下野,不仅如此还有那个单纯简单的东太后,慈安太后也死了(暴病而死,很可能是慈禧毒杀的。)她的权利可以说是和多尔衮相比一点儿都不差甚至超过多尔衮,你说光绪如何杀她呢?还有了
光绪如果真杀了她可是要背上道德的包袱的,从道义上说他已经不具备当皇帝的合法性了(慈禧在名分上是光绪的亲爸爸,而实际上既是光绪的婶婶建姨妈。)所以说光绪帝是不能除掉慈禧的,最明智的做法是什么都依着慈禧,和她熬时间,那他一定是最后的胜利者。


金雕10867371


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是什么关系?两人之间究竟有多大仇恨?

养育之恩:4岁到16岁

1874年,同治皇帝去世,慈禧太后悲痛万分。

2小时后,养心殿内召开紧急会议,商讨皇位继承人。

慈禧太后指定载湉过继给咸丰皇帝,继承皇位。

载湉是醇亲王奕譞的第二个儿子,是慈禧太后亲妹妹的亲儿子。

年仅4岁的载湉确定为皇位继承人。

载湉过继到慈禧太后名下,与慈禧太后结成正式母子关系。

亲上加亲的关系,慈禧太后对小光绪倍加呵护。

生母不在身边,小皇帝经常睡在姨妈慈禧太后的寝榻上。天气冷暖变化,时令衣服增减,都由慈禧太后安排。

直到虚岁16岁,光绪皇帝的生活主要依靠母亲慈禧太后料理。

亲政之道:慈禧太后精心安排

【训政】

光绪皇帝16岁时,慈禧太后宣布:选择吉期,举行亲政典礼。

受到慈禧太后重用的光绪皇帝父亲奕譞上奏恳请慈禧太后“训政”。

1887年,光绪皇帝亲政;慈禧太后训政。

【定婚】

慈禧太后精心选择叶赫那拉氏,确定给光绪皇帝做皇后。

叶赫那拉氏是都统桂祥的女儿,桂祥是慈禧太后的亲弟弟。

叶赫那拉氏后来就成为隆裕皇后。

【出宫】

1889年正月,光绪皇帝大婚。2月初三,慈禧太后归政。

慈禧太后从皇宫搬出,居住到颐和园。

光绪皇帝亲政后,朝廷中都是太后听政、训政时期的忠臣。他们依然对慈禧太后赤胆忠心。

【请安】

慈禧太后把光绪皇帝的书房改到颐和园旁边的西苑,要求皇帝每天都到颐和园向慈禧太后请安。

每次遇到朝中大事,光绪皇帝必须先向慈禧太后禀告,然后才能行动。

慈禧太后布下的天罗地网,光绪皇帝无法冲破。

维新变法:光绪帝失去人身自由

1898年6月,光绪皇帝颁布“定国是诏”,开始维新变法。

有权执行诏令的大臣都是只服从慈禧太后,皇上诏令形同废纸。

北京、天津地区都在流传慈禧太后打算在天津阅兵时,废掉光绪皇帝。

万分惊恐的光绪皇帝,交了一份衣带诏给杨锐,要求他们想办法拯救皇上。

康有为等人求救于外国公使,外国公使不愿干预;

康有为等人物色湖南会党首领毕永年捕杀慈禧太后;

谭嗣同于8月初三夜访袁世凯,鼓动袁世凯先诛荣禄、再包围颐和园。

毕永年进京与康有为交谈,认为袁世凯不可靠,便很快赶赴日本。

袁世凯表面上答应谭嗣同,却赶到天津向荣禄告密。荣禄连夜驰奔京城,向慈禧太后密报。

慈禧太后于9月21号,发动戊戌政变。

慈禧太后囚禁光绪帝于中南海瀛台涵元殿。

此后10年,光绪皇帝基本处于幽禁之中,慈禧太后对他严加控制。

1908年11月14日 ,载湉即光绪皇帝去世,终年38岁。

光绪皇帝有没有办法?

【第一】戊戌政变之前,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之间虽有分歧,但是,光绪皇帝不会除掉慈禧太后的,毕竟还有几十年的养育恩情;

【第二】戊戌政变后,光绪皇帝已经没有人身自由,不可能除掉慈禧太后;

【第三】戊戌政变后,维新派人士设想了多种谋杀慈禧太后的方法,都因为慈禧太后力量过于强大而无法实施。


历史教员张


关于光绪帝,我们最熟知的是他领导的“戊戌变法”,“百日维新”活动。我们通常都会把光绪的“变法”、“维新”失败,归结为慈禧的反对。这时候,就有很多人觉得,光绪为什么不把慈禧暗杀掉,夺回皇权,那样不就一切都妥了吗?事实上,这个想法,是幼稚的,也是不切实际的。

第一,作为“儿子”,他不能背负“大逆不道”的骂名。

从亲情上来讲,光绪帝的真实身份,既是慈禧的侄子,又是慈禧的外甥。而且,同治皇帝死后,慈禧选择光绪帝继位,一直把光绪当亲生儿子一样对待。在光绪的成长过程中,光绪是在慈禧身上得到了母爱的。中国自古受儒家文化影响,崇尚“百善孝为先”。光绪帝从小就读圣贤之书,这点道理,他还是很懂的。而且,在慈禧的严格教育下,光绪帝的性格略显懦弱,要他干暗杀母后的事情,是绝对不可能的。

第二,作为幼主,他完全可以“韬光养晦”正常掌权。

我们细想一下,如果光绪帝没有听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主意,搞戊戌变法,他和慈禧的关系其实是不错的。在戊戌变法之前,母子两个一直相安无事。所以,只要光绪能忍耐,他完全可以等到慈禧死后,再大张旗鼓地搞变法,实行自己的政治主张。

尚且,博古通今的光绪帝,一定听过秦昭襄王的故事。在秦朝的时候,宣太后(就是电视上播过的那个芈月)把持朝政41年。要命的是,这个芈月还和义渠王乱搞,都搞出私生子来了。

这要秦昭襄王情何以堪?但是,秦昭襄王还是忍了,一直到芈月老去以后,才正常接过权杖。最终,他干成了自己想干的事。

光绪帝是一个能隐忍的人,他也想忍一忍,一切等到慈禧归天再说。奈何一个戊戌变法,打乱了他的计划。当然,通过这次变法,他尽管灰心丧气,但骨子里还是想韬光养晦,等待时机的吧!

因为,他还年轻,但慈禧已然老矣。最终,光绪没有秦昭襄王的好命,他英年早逝了,这就只能怪上天捉弄,他也没有办法。

第三,作为傀儡,他压根没有“夺取皇权”的硬实力。

慈禧掌权以后,对军权控制得很紧。尤其是宫廷侍卫,全部都是正蓝旗的人。慈禧本人出身正蓝旗,也就是说,宫廷侍卫全都是慈禧的亲信。不仅负责慈禧本人安全、起居的人,是她亲自遴选的,光绪帝以及各嫔妃的侍卫、宫女、太监也都是慈禧亲自安排的。

在这种情况下,光绪帝哪里有机会培植自己的亲信?哪里能动得了慈禧一根汗毛?

这是宫廷武装,再说宫外。光绪帝压根就指挥不动军队,各军队的指挥官都是慈禧的奴才,唯慈禧马首是瞻。唯一可能会支持光绪的人,是在小站练兵的新军统帅袁世凯。

可是,历史已经证明,袁世凯那时候是一个十足的政治投机分子,虽然是军人出身,但是朝廷里边,谁说了算,该依靠谁,该跪拜在谁的脚跟前,他心中有数。所以,在康、梁要袁世凯进京勤王时,他毫不犹豫地泄露机密,倒向了慈禧一边。

总之,不管是从实力出发,还是从良知出发,光绪帝都不会暗杀慈禧。


爱就码码字


哪能一样?没有可比性。

第一、 光绪和慈禧属于“家事”,都是皇城内部的成员,皇室内斗外臣、百姓能怎么办?

第二、 慈禧太后咸丰皇帝时期就参与朝政了了,经过同治时期的稳固,已经完全的掌握了朝局,光绪皇帝本来就是亲王上位,没有根基怎么斗?

第三、 能和慈禧相比较的有大秦帝国的宣太后,大汉帝国的吕雉,大周皇帝武则天,大清国孝庄太皇太后等。都是实权在手的女人,除非自己让位如:宣太后、孝庄太后。否则就是不临死不放权。

第四、 多尔衮是唯一的亲王,可是见了皇帝还是得要称奴才,鳌拜、和珅不值一提!


小庄有道


因为慈禧太后不是权臣,她是皇帝的母亲!其实很多人都想当然的认为,当初光绪帝最大的错误就是没有除掉慈禧太后,但事实上,这种观点实在是幼稚。光绪帝不能除掉慈禧,第一,他不能除;第二,他没能力除!

纵观清朝历史,乃至整个封建社会,都鲜有皇帝除掉自己母亲的例子,即便不是生母,这样的先例也是罕见的。在传统文化中,“孝道”是非常重要的。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杏贞,与光绪帝载湉的生母叶赫那拉氏婉贞是亲姐妹,而载湉的生父醇亲王奕譞也是慈禧太后的丈夫咸丰帝奕詝的亲弟弟,所以说,载湉既是慈禧的侄子又是其亲外甥,两者在血缘上本来就是非常亲的。

载湉入宫后,慈禧太后对载湉照顾得也还算尽心尽责。在载湉心中,对这个“亲爸爸”,他又害怕又亲近,但谈不上是仇恨。对他来说,他的皇位就是慈禧太后给的,虽然是个傀儡,他也没有理由能够去弑杀自己的母亲,权臣可以除、亲戚可以除,所以顺治帝除掉了多尔衮,康熙帝除掉了鳌拜,嘉庆帝除掉了和珅,但是没哪个皇帝会除自己母亲。



虽然少有,但历史上并不是没有皇帝除掉母亲的先例,比如秦始皇嬴政,就软禁了自己的母亲赵太后。但是,那需要一个前提,皇帝本身有足够的力量。很明显,光绪帝的实力根本无法与慈禧太后相比。

当时,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朝堂中的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荣禄等等,哪怕载湉的生父与兄弟——两代醇亲王奕譞与载沣,全都是对慈禧太后唯命是从的。而光绪帝并没有实权,支持他的,只有翁同龢以及光说不练假把式的维新派。载湉即便狠下了心肠,也没那个能力。

不过澹奕认为,当初若是载湉除掉了慈禧太后,恐怕清朝会灭亡了更快吧。因为慈禧太后祸国殃民是一部分,但是清朝风雨飘摇的江山得以苟延残喘,也着实因为慈禧太后的手段。


澹奕


1.朝中大权仍由慈禧掌控

光绪十五年,光绪帝亲政,名义归政于皇帝,实际上大权仍掌握在慈禧手里,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光绪帝极力主战,反对妥协,终以朝廷腐败,清朝失败而结束,于是,光绪帝极为主张维新变法,1898年,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却受到以慈禧为首的保守派反对,光绪帝拉拢袁世凯失败后,被慈禧幽静起来,大权再次落入慈禧手中。慈禧对外宣称光绪帝病不能理事而幽禁,光绪帝成为无枷之囚。他的皇位虽然还在,但就像木偶,奏折等不发一言,慈禧要他表态,他才能表态。

2.慈禧扶植手下势力

光绪归政后,慈禧搞了一连串的活动,她在文武官员的任命上多用对其效忠之人,以至于光绪帝亲政所面对的几乎全是太后的重臣,为把握光绪帝的动向,把光绪帝的书房靠近西苑,便于光绪帝每日到熙和园向她请安,为他的亲政设置重重路障,

她一手扶植了李鸿章,袁世凯等一些顽固派势力,还有曾国藩,左宗棠等一批能人为她效命,甘心听她的指挥,建设近代化海陆军军备,这样很大程度上巩固了她的势力,为她的独裁统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正是由于上述种种原因,一方面慈禧的身份是同治帝的生母,光绪帝的姑母,使得她的号召力高于光绪帝,光绪帝的一切行为和朝廷被慈禧掌控,朝廷内外全是她的势力,光绪帝没有机会建立自己的势力,导致他遇到困难时,无一人能帮助他,势单力薄,他主持的维新运动最终失败,他成了孤家寡人,无法与慈禧相抗衡,这就是光绪帝无法杀掉慈禧的根本原因。


物语情归


个人观点:光绪在慈禧眼中就是一个任由摆弄的玩偶,虽偶有蹦哒,也仅仅是慈禧的疏忽!光绪依托于慈禧方能生存,何来除掉慈禧一说呢?



光绪的成长史!

光绪的帝位是天上掉馅饼,砸到其头上的,当时他只有四岁!四岁的孩子懂得什么?只能凭个人喜好区分谁对他好还是不好!但有一点很明确,四岁的光绪从此离开了自己疼爱他的父母,走向了那“血盆大口”般的皇宫里!

每个人的心性习惯都有一个成长过渡阶段,光绪也不例外!然而光绪的成长环境一切皆在慈禧的把控之下!学习什么,怎么学,对于光绪来说是完全没有自主权的!直至光绪的所谓成人礼,所定的皇后都是慈禧一手安排的:慈禧的侄女!

从慈禧将光绪作为帝位继承人的那天起,光绪的悲剧就已注定,那就是一辈子都要呆在慈禧阴影之下,做一个听话的傀儡!

不过,作为人就会有自己的主观思想!万幸的是,在那样的压迫感环境中长大的光绪,对世界仍充满了爱!他的爱源于两个人,他的老师翁同龢与爱妃珍妃!



光绪的亲政史!

按祖宗律法,光绪到了亲政的年龄,慈禧不得不适当放权,光绪也就正式走入了民众与西方列强的视线中!

恶魔般环境中长大的光绪,终于有了可以大显身手的时刻!作为新帝,光绪有太多的想法想要实践,他深知大清朝的危机,并想要为之做出改变!所谓病急乱投医,光绪看到了明治维新后日益强大的日本,觉得那也是大清朝的曙光,光绪决定变法图强!

变法需要改变什么呢?首当其冲的就是旧势力的利益受到削减,而旧势力的代表人物就是慈禧,即所谓的保守派!光绪作为维新派,第一次在明面处与慈禧站到了对立面!

然而,根基不稳、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又怎能斗得过手握实权的慈禧呢!这次维新变法仅仅持续了103天也就宣告终结,变法人士被杀,变法制度全部废除,就如一堂闹剧,乱哄哄的发出了一阵声响,又回归了宁静!作为当事人的光绪,从此失去了阳光!



光绪的悲惨与无助!

变法失败后的光绪失去了一切政治权利,仅有的自由也被剥夺,他被慈禧软禁于三面环水的瀛台,而瀛台又有水牢之称,光绪的处境是何其悲惨!

此时的光绪甚至成为了慈禧的眼中钉、肉中刺,想要除之而后快!慈禧一度想要废黜掉光绪或者杀害,均因堵不住天下人之口而不了了之!

在慈禧眼中,光绪就是自己不快乐的源泉,要把一切快乐皆建立在光绪的痛苦之上!慈禧鞭打光绪最宠爱的珍妃,在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城的时候,还将珍妃推进井里坠亡!光绪能怎么做?无能为力下的行尸走肉!




小结:公元1908年农历十月廿一日傍晚,光绪离世,仅仅过去不到二十小时,慈禧也随之告别了自己把控一辈子的大清朝!两人的死亡时间给大众留下了太多的遐想空间!

光绪被慈禧毒死论是传的最广的说法,说是慈禧不想在她死后让光绪重掌朝延大业,在深知自己要离世前,也要把光绪毒死!当然这并无实际的证据!

再来讨论光绪除掉慈禧一事,光绪是没能力做到的!假若真能做到,其也没有办法收场的,戊戌变法的失败间接的也能表明一切!


瀚海说史


且不说慈禧太后根本不是“臣”,我还要更正一下,多尔衮可没有被除掉,他活着顺治根本除不掉他,他是死后被清算加罪。多尔衮不能被除掉跟慈禧不能被除掉的道理是一样的。因为他们在时,权力早已渗透到内宫外廷的每一个角落,皇帝完全被架空,又怎么可能除掉他们?鳌拜只能在外廷施加影响力而对内宫无能为力,至于和珅,其所有权力完全来自于乾隆的恩宠,跟前几位一比根本不配称权臣。


多尔衮是什么身份?皇父摄政王!“皇父”说明他可以以父亲的身份管顺治的家事,“摄政王”赋予了他统揽全国政务的权力。从皇太极死后,多尔衮通过自己高超的手段先后除掉了最大的政敌豪格,压制了原本排名在他之上的济尔哈朗,从辅政王上升为摄政王,从叔父成为皇叔父再到皇父,满朝文武全听自己的号令,内宫外廷都有自己一人做主,可以说没有一个人能不经多尔衮同意接近顺治皇帝,所以,顺治怎么除得掉多尔衮?最后是因为多尔衮在外出狩猎途中突然病故,否则顺治还得继续做多尔衮的傀儡。只有等他死了,顺治才有机会逐步铲除他的势力,由苏克萨哈等人呈上多尔衮谋反的“证据”,将多尔衮鞭尸泄恨,借机铲除了他的势力。


慈禧的情况其实跟多尔衮类似,甚至比多尔衮更厉害。慈禧在丈夫咸丰皇帝死后,联合恭亲王奕䜣发动政变铲除了顾命八大臣,后又将恭亲王逐出,乾坤独断。同治做了十三年皇帝,全都在慈禧掌握之下,光绪继位时,慈禧已经是弄权的老手了,他哪里还有机会反抗?而且光绪继位时才四岁,等于又是从小被慈禧带大,还一直称呼慈禧“亲爸爸”,所以慈禧既是他的母亲又是他的父亲,一切大小事务皆有慈禧做主,光绪又怎么有能力反抗?

另外,慈禧最初对光绪还是比较放心的,甚至在光绪百日维新时也没有反对而是基本放任他“胡闹”。直到出现光绪竟然想到让袁世凯包围颐和园囚禁慈禧,这才让她勃然大怒,再次发动政变囚禁光绪,恢复训政。光绪试图囚禁慈禧的痴心妄想也暴露出自己的无力,身居要职的荣禄、袁世凯等人都是只知慈禧不知光绪,怎么可能帮着他对付慈禧呢?自己靠着一群书生空谈,失败也是迟早的。


看了多尔衮和慈禧的情况,就明白鳌拜差在哪里了。他虽然熬死了索尼,杀掉了苏克萨哈,收服了遏必隆,当年的四辅臣成为自己一家独大。但是毕竟有一个致命弱点,他是外姓臣子!因此无论自己在群臣中有多高的威望,面对诸如康亲王杰书、裕亲王福全等宗室贵胄依然不敢造次。而康熙的内功更是没有资格踏入。所以,当康熙下定决心夺权之时,只要把鳌拜召入内宫,不许携带兵器又不能有卫士跟随,其实想抓住他并不难。再加上真没想到康熙会对自己这么动手,所以完全没有防备,也是大摇大摆进宫受擒。要是换了多尔衮或者慈禧,在宫中经营多年,你还想动这脑筋?他们一声令下,侍卫都能把皇帝给他们擒住。所以鳌拜根本就不难抓。


和珅就更加不值一提了。严格意义上讲,他只能算宠臣,不能算权臣。自从雍正建立军机处之后,皇权空前集中,已经没有任何一个臣子可以把自己的权力凌驾于皇权之上了。和珅虽然是一等公,是军机大臣,是身兼几个部的尚书,那又怎么样?他的所有权力都是乾隆给的,都是皇帝赋予的,皇帝随时可以收回。没有皇帝同意,他动不了一兵一卒,这样的人乾隆一死,他的一切靠山都没有了,嘉庆要对付他比捏死一只蚂蚁难不到哪里去。所以赐他自尽他不敢逃也不敢不死,乖乖就范。这跟凌驾于皇权之上的多尔衮、慈禧哪里可以同日而语?

所以说,能不能除掉谁,取决于皇帝有没有可以压制这个人的办法,对付鳌拜就是动用内宫力量,对付和珅什么都能用,而要对付多尔衮或是慈禧那就做梦了,因为那时候皇权是掌握在他们手里而非顺治或是光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