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光抓走的人-影評

《奇葩說》曾經有一個議題:假如有一個按鈕,能讓你知道你的伴侶有多愛你,你按不按?

其實《被光抓走的人》拍的便是一個類似命題,只不過這次有一股“神秘力量”幫人類做了決定:按。於是白光一閃,猶如滅霸響指,部分人類消失。剩下的人一看:消失的好像都是相愛的。那麼,我們這些被剩下的便是不相愛的?


被光抓走的人-影評

在所有動物中,人類是唯一會用關係來定義自身價值的物種。故事裡被光留下的人,陷入的是一種集體的自我認同感危機。

幾條敘事主線裡,王珞丹屬於“老公消失,我被留下”。她剛開始自然而然地以為,男人是跟小三一起被光抓走了,卻沒想到一路追蹤之下,她找到了“倖存”的小三小四小五……最後女人們發現,男人失蹤的真相不是因為真愛,只是車禍。而對王珞丹來說更可怕的真相在於,她一直以為自己是愛情的受害者,但事實上她或許從未真正愛過他。這就是那道“白光審判”的真正意義:在失敗的關係裡,沒人能真正脫罪。


被光抓走的人-影評

黃渤和譚卓的中年愛情線,則是夫妻在“白光審判”後雙雙被留下。愛情被宣判“死刑”,當事人黃渤便也經歷了“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沮喪→接受”的“未亡人”五步心理過程。他曾試圖反駁“留下的人不相愛”這一論斷,甚至對外捏造“被留下實屬意外”的假證據,但良苦用心卻在同學會上被大夥一戳就穿:都這把年紀了,騙別人可以,何必還騙自己?他也曾試圖找出妻子出軌的證據,最後卻險些和暗戀自己多年的焦俊豔先出了軌……

這段關係的真相,便如同很多人的婚姻圍城:家庭結構看來完整無缺,作為婚姻魂靈的愛情卻早在不知不覺間腐朽。

被光抓走的人-影評

指出愛情這襲華麗袍子下的蝨子,這是《被光抓走的人》最殘酷也最不討喜之處。人與人走到一起並決定共度餘生,動因大多不止於愛情。對於那些本就對婚姻有額外訴求並對此有清醒認知的人來說,這個故事自然造不成任何傷害。但對那些最初因愛結合,但關係卻逐漸從激情變為庸常,並最終因無力改變而得過且過的婚姻來說,這部電影卻是真正的當頭棒喝。

但好在,《被光抓走的人》雖非愛情的無腦讚頌者,卻也絕非一心只想把愛情剝皮拆骨的“劊子手”。影片自始至終的溫情正在於它將鏡頭對準了那些“白光”閃過後被判定為“不及格”的“愛情差等生”的努力——雖不知道是否還有“補考”的機會,但他們仍在奮力查找自己的“錯題”究竟是哪道。自我懷疑和彼此折磨都是過程,對自我的重新審視和在此之上愛情關係的重生才是影片的真正主旨。


被光抓走的人-影評


從邏輯角度而言,《被光抓走的人》其實建立在偽命題之上。因為即使在數字化的今天,“愛情”二字仍然無法被清晰定義。但就像“如果明天就會死去,今天你會選擇怎麼過”一樣,某些終極偽命題下的真探討亦有其可取之處。

就像全片我最喜歡的結尾:黃渤和譚卓在廚房裡無聲而默契地忙活,客廳裡那個早戀失敗的女兒前一刻還在傷心,下一刻便已被飯菜吸引忘了哭泣。若論愛,少女的愛慕自然更為純粹無瑕,但這一刻誰會不為中年人之愛的那種歷盡千帆回頭是岸的溫情和韌性動容呢?


被光抓走的人-影評


“這個世界,誰還相信愛情?”片中,黃渤那些被留下的中年同學如是自我安慰。但我覺得,身為編劇和導演的董潤年就相信:只有相信愛情的人,才會冒著幻滅的危險去解剖愛情,因為他們始終懷有真愛能烈火重生的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