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烏托邦主義代表作《移動迷宮》影評

作者 | 我不是柴柴


一群有血有肉敢愛敢恨的熱血少年,一個亦正亦邪暗黑詭譎的神秘組織,一個虛無縹緲真假參半的世外桃源,和一場緊張刺激扣人心絃的獵殺遊戲。看完這部《移動迷宮》,我突然有種放下一切出去奔跑的衝動。

反烏托邦主義代表作《移動迷宮》影評

1


《移動迷宮》改編自詹姆斯·達什納撰寫的反烏托邦科幻小說,講述了一個男孩托馬斯(Thomas)帶領大家走出迷宮的故事。


男孩托馬斯在“電梯”中失憶,在“林間空地”(The Glade)裡醒來,這裡是一片樹林和空地,幾十個男孩子們在這裡有條不紊地生活著。


這裡四周被高大光滑的石頭牆包圍著,牆外面是隨機移動的“迷宮”,還有著可怕的“鬼火獸”(Grievers)威脅著孩子們的生命。


反烏托邦主義代表作《移動迷宮》影評


幾個勇敢靈活的孩子們自發組成“行者”(Runners),定時定點去牆外的迷宮中探險,尋找出去的道路和方法,奈何迷宮總在不斷變化,鬼火獸的存在又使得“行者”們身陷危險,男孩們在這裡待了三年都沒有找到出去的方法,直到托馬斯的加入改變了這一切。

反烏托邦主義代表作《移動迷宮》影評


他帶領行者勇闖迷宮,最終在重重危險中倖存,逃出生天。殊不知,等待著他們的不是世外桃源,而是“焦土試煉”。


原來,在未來的某一天,太陽烤焦了整個世界,無數人在烈火、饑荒和各種災難中死去,可怕的是被稱為閃焰症(The Flare)的病毒侵入的人體大腦,這種病症無法治癒,並且毫無規律可循地瘋狂蔓延著。


為了應對這種災難,一群“實驗部”(WICKED)的人挑選了沒有收到病毒影響的新生兒進行實驗,將他們放到迷宮裡以研究他們的大腦在極端情況下的活動,這也是讓全人類得救的唯一辦法……

反烏托邦主義代表作《移動迷宮》影評


至於托馬斯一行人發現真相絕境逃亡並且絕地反擊,就是後兩部的事情了,後兩部更偏向於災難片、喪屍片的風格,老實說在同行裡算不上出彩,相比之下,我更願意為第一部的迷宮設定買單。

2


這一部其實是一種反烏托邦式的題材,在這裡,物質文明氾濫並且高於精神文明,精神自由受限於物質需求。


在“林間空地”的那段描述讓我彷彿看到了一個小社會,這裡有廚師、有醫生、有身強力壯負責保護大家協調關係的“孩子王”,也有多才多藝能在篝火晚會上為大家助興的娛樂能手。


換句話說男孩們創造了一種文明,這種文明程度和資源分配讓所有人的生活有條不紊地進行著,但是有那麼一些人,他們不拘泥於現狀,敢於冒險和探索,嚮往更加自由和安全的生活,托馬斯就是其中的代表,也正是他這種不甘放棄的精神,才能帶領大家勇闖迷宮,逃出生天。


反烏托邦主義代表作《移動迷宮》影評


我個人最喜歡的角色是蓋裡(Gray),這是一個敢想敢做、敢愛敢恨的孩子。有人說他是為數不多的反映人內心陰暗面的角色設定,我不敢苟同。


托馬斯的加入讓大家原先有條不紊的生活亂了套,有人中毒有人發瘋,托馬斯的一意孤行可以說是救了許多人,也可以說是害了許多人。


如果托馬斯循規蹈矩,像大多數人一樣安於現狀,那麼鬼火獸夜襲林間空地的場面不就不會發生了嗎?那多少人又能倖免於難啊!可是反過來想想,就算安於現狀,孩子們也在劫難逃。


特蕾莎(Theresa)的加入宣告著補給的終止,不出一個月,這種平衡就會被打破,孩子們也會因為缺少必要的資源而死去,而托馬斯面對命運的殊死一搏,也不失為一種勇敢的舉動。

反烏托邦主義代表作《移動迷宮》影評


但是再反過來說,在不知道補給是否會終止的前提下,蓋裡的做法顯得更加成熟和老道。


圍牆外是未知的風險,也並非所有人都像托馬斯一樣冷靜果敢,蓋裡反對托馬斯帶領行者探索迷宮,實際上是在為多數人考慮,他不想招惹過多的麻煩,也是安於現狀的代表人物,不然也不會因為鬼火獸夜襲林間空地而大張旗鼓要處罰托馬斯。

反烏托邦主義代表作《移動迷宮》影評


當然,這種成熟和安於現狀的背後,也是蓋裡這種“孩子王”的普遍思想,維持現狀未必就比逃出生天的結果差,至少在林間空地,蓋裡還可以憑藉他過人的身體素質和領導能力繼續呼風喚雨。


而到了自己完全不熟悉的迷宮,自己的發言權肯定要劣於每天在迷宮裡奔走的托馬斯和行者們。所以在托馬斯帶領行者起義,要求逃出迷宮的最後一刻,許多人都選擇了“棄暗投明”,但是蓋裡沒有。


他願意相信,下個月的某個時候,那個每個月送一個孩子上來的電梯裡,一定會有一個新面孔和足夠的食物補給,所以他和一部分人目送托馬斯一行人離開之後,回過頭繼續過他們循規蹈矩了三年的生活。


對於除了蓋裡以外留在林間空地的人影片最後也沒有給出明確的回答,不過結果不言而喻,補給停止以後等待他們的只有飢餓、恐慌和死亡。


反烏托邦主義代表作《移動迷宮》影評


而蓋裡的命運和經歷就要更加特別一些了,影片最後來了個出人意料的大反轉,在托馬斯一行人逃出迷宮、進入實驗室瞭解事情的前因後果之後,蓋裡意外地出現在了眾人面前。


看上去他已經中了病毒,神志不清,但是他手裡的手槍還是讓觀眾和托馬斯一起捏了把汗,沒人知道蓋裡的如何逃出迷宮並且拿到手槍的,但是最後,已經混亂的蓋裡還是在死之前用手槍帶走了查克(Chuck)年輕的生命。


反烏托邦主義代表作《移動迷宮》影評


反烏托邦主義代表作《移動迷宮》影評

3

講到這裡就不得不返回頭講講查克這個性格鮮明的角色,與一群顯得成熟的青少年相比,查克的長相和情緒狀態更像個徹徹底底的“孩子”。


他不會去想那麼多複雜的事,也無心參與孩子們的社交和勾心鬥角。從始至終他手裡一直把玩著一個小玩意,他想不起來任何有關父母的信息,只想把這個精緻的小玩意送給父母。


反烏托邦主義代表作《移動迷宮》影評


在一次閒談中查克把小玩意交給托馬斯,要托馬斯幫忙送給他的父母,因為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出去,托馬斯不接受,並且要求查克堅定信念,一定要親手把這個東西交給自己的父母,查克經歷了心理鬥爭之後應允了。


只可惜在逃出生天的最後一刻,查克幫托馬斯擋住了蓋裡射來的子彈,臨死前他把那個小玩意交給托馬斯,讓托馬斯完成自己未盡的心願。


反烏托邦主義代表作《移動迷宮》影評


查克的性格刻畫也是現實中很多人的縮影,他們怯懦地躲在角落,將自己封閉起來不與他人接觸,活在自己的小世界裡。


他們不是害怕接觸,不是害怕交流,只是比起來與人費盡心思、思前想後的交往,他們更傾向於獨處的時光。


查克是個很真實的孩子,他害怕未知,嚮往美好,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會憧憬未來,也會胡思亂想。


他沒有被勾心鬥角和恐懼威懾左右,也沒有過成為團隊領袖這種長遠的設想,他在林間空地裡活的渺小卻不卑微,或許他不是活的最出彩的一個,但他是活的最真實的一個。


4


而相比畏首畏尾的查克和安於現狀的蓋裡,主角托馬斯無疑活成了多數人嚮往的樣子。


他遇事沉著冷靜不慌亂,做事有條不紊敢打拼,帶領眾人在迷宮中闖出一條求生之路。當然,他完全可以憑藉自己過硬的身體素質和領導能力在林間空地的安逸生活中取得一席之地,但是他沒有。


他選擇了探索未知,選擇了別人不敢嘗試的事情。行者米諾(Minho)在迷宮裡跑了三年,甚至連迷宮微縮版地圖都復刻出來了,卻還是沒有逃出去。


他們相信沒有人能在迷宮裡撐過一個晚上,但是托馬斯做到了,托馬斯做了他們不敢做的事,不僅設計殺死了一隻鬼火獸,還從鬼火獸的屍體中找到了逃出迷宮的方法和密碼,最終才得以逃出生天。


反烏托邦主義代表作《移動迷宮》影評

《移動迷宮》呈現了一種反烏托邦、無政府主義的形式,在這種形式下,大家追求物質文明,嚮往物質上的滿足,沒有人注重精神上的充實和自由。


在這樣一種劍走偏鋒的黑暗背景下,幾個髒兮兮的少年向著猶未可知的“世外桃源”熱血地奔跑著,全程高潮不斷,毫無尿點,值得一看。



5


不過《移動迷宮》系列的口碑確實讓人汗顏,它與《分歧者》、《飢餓遊戲》的背景設定類似,卻在情節敘述和人物刻畫上稍遜一籌,加之原著太過優秀,改編又為了能講清楚故事而略去了很多精彩的情節,讓它無論是在同類型的影片還是在原著黨眼裡都不算出彩。


好在路人緣還是不錯,新奇的腦洞、奇妙的設定、緊張的情節和無可挑剔的動作戲還是能為它的地位打下牢固的基礎的。


反烏托邦主義代表作《移動迷宮》影評


看過第二部和第三部的人可能會覺得主題和“移動迷宮”沒什麼關係,因為第二、三部都沒有具體的迷宮,其實是因為翻譯的問題,原版直譯過來應該是“迷宮行者”(MAZE RUNNER),而不是“移動迷宮”,所以第二三部表現的主題在這種翻譯的背景下就顯得“跑題”。


而在第二部,第三部的故事裡,喪屍、病毒等老套的設定和拖沓的情節和第一部比起來確實是遜色了不少,不過對於好這口的人來說還是值得一看的,蓋裡在第三部裡還有反轉,著實是出人意料。


對我來說的遺憾就是沒能在電影院裡感受這種震撼和刺激,如果能在電影院裡一睹第一部的風采,我相信在走出電影院後,我一定會對身邊的朋友說:幫我拿下東西,我想跑一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