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系统、电池线束占比超8成 2019年新能源汽车召回盘点

又是一年3.15消费者权益日,虽然“曝光”是一件好办法,但国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市场规范化引导也十分必要。在新能源汽车市场,通过政策规范,车企们也在不断完善产品,履行企业责任。今天我们就来聊聊2019年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召回事件。

动力系统、电池线束占比超8成 2019年新能源汽车召回盘点

[ · 全年召回数量12起 动力、电池系统占比近9成 ]

由于召回数量主要与销量挂钩,不具有明显特征,我们将主要针对新能源汽车企业单次召回情况原因进行主要盘点、分析。

动力系统、电池线束占比超8成 2019年新能源汽车召回盘点

根据上图,我们不难发现,2019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共有12次企业备案性召回。其中有外资品牌、也有自主品牌;有进口产品,也有国产产品;有乘用车,也有商用车。那么2019年的新能源汽车车企又是由于哪些具体因素进行召回的呢?

动力系统、电池线束占比超8成 2019年新能源汽车召回盘点

大家知道,在安全驾驶前提下,电动汽车中最容易发生事故隐患的就是动力系统与电池系统。而2019年的12次召回事件也都是涉及纯电动车的召回,所以我们将具体的召回原因划分为动力系统原因、电池系统原因与其他原因。召回事件中因动力系统原因引发的召回有6起,因电池线束原因引发的召回有4起,因其他原因引发的召回有2起,其中1起也可能引发车辆自燃。

简单看完了大类的划分,我们再聊聊12起召回中的重点事件。

[ · 电池线束问题:蔚来、北汽首当其冲 ]

· 蔚来ES8——电压线束走向不当

蔚来ES8在2019年上半年表现不佳,短短几个月内,新车在上海、武汉和西安等城市发生了多次自燃事故。经过官方调查,6月27日蔚来宣布ES8模组内的电压采样线束存在走向不当的情况。错误的走向使电压线束的绝缘材料容易被盖板挤压,极端情况下可能造成线束绝缘层烧损从而引起电池包热失控和起火。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自2019年6月27日起,召回部分蔚来ES8电动汽车,共计4803辆。

动力系统、电池线束占比超8成 2019年新能源汽车召回盘点

大规模召回后蔚来为涉事车辆免费更换了改进后的动力电池包,因为这一行动,外界出现了很多唱衰蔚来的声音。受此事件影响,蔚来第二季度财报也出现了32.8亿元的亏损,公司股价甚至一度跌至退市边缘。

· 北汽威旺407EV——电池包有质量风险

407EV是北汽威旺于2018年11月推出的一款纯电动物流车,2019年3月,深圳发生多起该纯电动货车充电时起火自燃的事故,随即全市紧急暂停运营该电动车,停止为其提供充电服务。后经事故调查认定,动力电池供应商将部分有质量风险的电池包装配到威旺407EV上,导致产品频繁出现热失控事件。

动力系统、电池线束占比超8成 2019年新能源汽车召回盘点

针对此问题,北汽新能源常州分公司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自2019年07月11日起,召回部分威旺407 EV系列电动厢式运输车,共计1389辆。

407EV出现问题的时间与蔚来差不多,但牵扯面较广且发生频次较高。相比蔚来的较快速大规模召回,北汽新能源常州分公司的动作可能还是有点慢。

· 其他

此外,出现电池问题的还有哈尔滨通联客车与南京金龙客车旗下的新能源客车,存在问题分别是线束捆扎不牢,摩擦可能出现热失控与电池电芯一致性问题。两款车型共召回125辆。

小结:上述四款车型由于动力电池生产设计存在问题引发了召回,不同企业有不同的处理速度,而仅有四次动力电池相关召回也说明了我国动力电池技术正在不断进步,日臻成熟。

此外,我们注意到,其中有缺陷的动力电池供应商分别是名不见经传的哈尔滨光宇电源股份有限公司与已申请破产清算的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可见车企在选择供应商时需要擦亮眼睛。

[ · 动力问题原因较丰富 失速占比较大 ]

· 宝马i3——驱动电机控制单元

宝马i3纯电动进口车在2019年进行了两次召回,一次原因是驱动电机控制单元的电路板生产错误,一次原因是驱动电机控制单元的电路板镀锌不充分。这两个隐患都会造成电机控制单元失灵,以至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高压电源关闭和失去驱动力。

动力系统、电池线束占比超8成 2019年新能源汽车召回盘点

两次召回分别发生在5月24日与9月23日,共计召回92辆。不得不说,宝马i3的驱动电机控制单元连续出现问题,对于宝马这样的大厂商来说实属不该。

· 捷豹路虎I-PACE——刹车软件不太正常

捷豹路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在2019年5月31日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进口版I-PACE由于软件设置原因,驾驶员可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感受到车辆减速减弱的情况。说白了就是刹车时灵时不灵。官方则表示:摩擦制动系统补偿制动力的响应时间不符合《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GB 21670-2008的要求。

动力系统、电池线束占比超8成 2019年新能源汽车召回盘点

于是捷豹路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对2018年4月11日至2019年1月7日生产的254辆进口捷豹I-PACE汽车进行召回并升级更新。I-PACE车型是捷豹路虎电气化的重要一环,据捷豹官方表示,2019年I-PACE是在捷豹路虎产品序列中销量表现优异。捷豹的负责任态度值得肯定,就是不知道兄弟路虎能不能也多给消费者一个放心。

· 郑州宇通客车旗下纯电动城市客车——误操作防范不足

郑州宇通客车旗下的这款纯电动城市客车设计上比较奇特,车辆可以不踩行车制动踏板进行选、换挡操作;同时起步阶段驱动力控制策略允许驱动电机扭矩瞬间可以达到最大值。对于我们的“暴躁老司机们”,这款客车可以帮助他们在加塞等活动中如虎添翼。但对于乘客们的乘坐舒适性与安全就是个较大的隐患了。

动力系统、电池线束占比超8成 2019年新能源汽车召回盘点

所以2019年11年29日,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共召回4037辆产品并为他们的软件进行升级,消除安全隐患。

· 其他

除了较为标志性的三家动力方面的召回事件,奇瑞瑞虎3xe因为半轴传动失效隐患,召回8580辆产品;众泰E200因为电机存在输出功率突然下降隐患,召回了312辆产品。

小结:“失速”与“刹不住”在2019年召回中占了最大的比例。谁也不想苦哈哈地跑在高速上,心爱的电动汽车突然失速,被后车追尾。希望车企能及时发现相关问题,进行召回,避免出了问题时万事皆休。

[ · 动力和电池之外 阴魂不散的高田气囊 ]

· 特斯拉Model S——气囊安全

由于副驾驶安全气囊装配了高田公司的问题零件,特斯拉汽车(北京)有限公司在2019年1月18日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召回14123辆进口版Model S并更换副驾驶安全气囊。据悉,由于气囊配备了高田公司生产的未带干燥剂的硝酸铵气体发生器,在副驾驶安全气囊展开时,气体发生器可能发生异常破损,导致碎片飞出,伤及车内人员(如割喉)。

动力系统、电池线束占比超8成 2019年新能源汽车召回盘点

高田的问题气囊至今仍在影响世界范围内的汽车企业,阴魂不散如斯。如果从另一个角度上讲,是不是特斯拉这个企业的行事作风可以被理解为:“我会坑你钱,但不会要你命?”

除了Model S,还有一款车,东风EM10也在2019年召回了179台产品。原因是“点烟器供应商生产人员变更漏装热敏垫片,在点烟器工作时增加起火隐患。”

[ · 主动召回or被动召回?国产车企或需努力 ]

根据搜狐汽车·E电园针对2018年召回事件进行的调查,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被动召回都是来自国产品牌,而合资进口品牌多数则偏向主动召回。

动力系统、电池线束占比超8成 2019年新能源汽车召回盘点

到了2019年,这一形势似乎也没有太大改善。蔚来因产品自燃导致上半年4000台的产品召回,北汽威旺407EV因为充电自燃被深圳市暂停使用,而3个月后才开启召回。国产品牌似乎总是在出了事儿以后才付诸行动。另一方面,合资进口品牌则偏向主动召回。前有特斯拉Model S因为高田气囊事件对10000台Model S进行召回更新气囊,后有宝马对几十台i3进行潜在安全隐患召回排查修正。总的来讲,合资进口品牌的主动召回率仍高于国产品牌

说这些不是为了贬低国产品牌,而是希望在喊着弯道超车、做大做强口号的同时,企业们也能负起责任,勇于面对自身产品的缺陷,主动弥补不足。而不是等到亡羊再补牢,既亏钱,又丢人。

总结:我们注意到,2019年新能源汽车共有12次召回,其中“失速”变成了主要问题,电池隐患也不容小觑。在国家法规的指导下,新能源汽车企业积极开展召回,也让消费者在购车时多了一份安心。可是市场上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仍然存在着许多“法外之地”。

动力系统、电池线束占比超8成 2019年新能源汽车召回盘点

电池寿命不及预期、厂家虚标续航、续航里程冬季大打折扣、电池冷却系统差引发自燃等问题层出不穷,仍然让消费者对购买新能源汽车信心不足。现象难以解决,期待政府对市场进行更好的规范。

此次对2019年车企召回进行盘点是为了与您分享相关情报的同时,也能有助于提升消费者们勇于对爱车出现问题进行维权的意识。如果是失速、制动、电池安全方面的问题,消费者们要及时进行相关投诉,避免生命安全受到侵害。通过一系列的召回事件来看,大家的维权行动是有效果的。另外,在3·15临近之际,搜狐汽车·E电园以及搜狐汽车 黑·客频道也将联合出品更多新能源车维权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请大家持续关注我们的后续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