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金國已被印度佔領了近50年,國王卻依舊健在,錫金還能復國嗎?

萬里之外AkLzz


錫金沒有復國的可能了,一點可能性也沒有。錫金王國已經滅亡數十年了,現在的錫金人對印度的認可,已經遠高於對錫金王室的認可。縱然錫金王室尚在,還在流亡在美國,但是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

首先,錫金很小很弱,而相比較之下,印度很大很強。以錫金王室的實力,完全無法和印度抗衡。否則,當初的錫金也不會輕易被印度吞併了。如今的錫金王室,實力和錫金王國滅亡之時尚且不能相提並論,更加難以說復國了。


其次,現在的錫金人對錫金王室的支持已經非常微弱。經過印度幾十年來在錫金的經營,錫金王室即便能夠回到錫金,也不大可能重新獲得錫金人的認可。更何況,錫金王室終究是王室,而錫金人在很大程度上更容易選擇現在歸屬印度的這種狀態。

再則,印度吞併錫金,已經得到了大多數國家的承認。世界上的主要大國,基本上都已經認可了錫金是印度的一部分。錫金王室想要再回到錫金復國,很難得到國際各國的支持。而沒有國際支持,僅憑錫金王室是根本不可能復國的。


此外,錫金王室流亡美國幾十年,基本上也習慣了美國,不可能再冒險回到錫金,更不可能在錫金重舉復國大旗了。錫金王室如果有心復國,恐怕也不會安靜地待在美國了。

因此,說錫金復國基本上是毫無可能的,並且錫金復國的最佳時期也早就過去了。目前,隨著印度實力的逐步增強,國際影響力的逐步提升,也等於讓錫金更是沒有了復國的希望。


蘇綻


錫金已經沒有復國的可能性。首先,錫金國小,印度國大,錫金根本不具備反抗印度的能力;其次,國際社會已經普遍承認了印度對錫金擁有主權。1982年1月29日,錫金第12代國王帕爾登·頓杜普·納姆加爾在紐約逝世。此後,錫金王儲旺楚克·滕辛·納姆加爾繼位成為第13代錫金國王。然而,隨著2003年我國承認印度對錫金擁有主權,全世界所有的國家都承認了印度對錫金擁有主權。可以說,錫金第13代國王旺楚克·滕辛·納姆加爾還在,卻已經沒有了任何復國的可能性。錫金末代王室

錫金位於喜馬拉雅山南畔,領土面積7096平方公里,人口約為60萬。錫金以山地為主,平均海拔超過了1500米。錫金在歷史是一個君主制國家,在1890年淪為了英國的保護國。印度獨立以後,錫金又淪為了印度的保護國。印度在獨立以後,表面上奉行不結盟政策,其實一直在南亞大陸謀求地區霸權,意圖繼承英國在該地區的霸權遺產。不論是對於尼泊爾,還是不丹,或者是錫金,印度都非常覬覦。不過,尼泊爾、不丹國家較大,印度不太好下手。對於錫金,印度就非常不客氣。錫金城鎮

1970年,印度出兵錫金,錫金王室流亡美國。等到了1975年,印度在錫金操作進行全民公投。結果,在印度的操縱之下,有超過90%的錫金人要求加入印度。此後,錫金就成為了印度的一個邦。而錫金王室常年流亡在美國紐約,一直堅稱印度對錫金的非法佔領。1975年正處於冷戰高潮時期,美國與蘇聯都在極力拉攏印度。因此,美蘇兩大超級強國實際上都承認了印度吞併錫金。也因此,印度吞併錫金就成為了既定事實,不斷獲得世界各國的支持。2003年,我國是最後一個承認印度對錫金擁有主權。

為何說錫金王室沒有了富國的可能呢?首先,錫金王室自身實力很弱,在美國寄人籬下。更為重要的是,全世界各國與國際組織都已經承認了印度對錫金擁有主權,錫金王室也沒有了可以藉助的力量。其次,印度在吞併錫金以後,每年給予錫金大量投資,逐步同化了錫金。僅僅是在2018年,印度中央政府對於錫金的財政補貼就超過了10億美元。還有一點非常重要,錫金在被印度吞併的時候,人口只有30萬,現在已經變成了60多萬。除了自然增長以後,印度政府大量移民到錫金,已經改變了錫金的人口結構。錫金人

事實上,隨著時間的流逝,在錫金的印度人越來越多,復國也就變得越來越不可能!


美國觀察室




除了頭條網友關心錫金的存在與否,死活與否,復國與否,世界上還有誰會關心?更或許連錫金在哪兒裡都不知道。

更何況只要是被印度人看上的,哪怕是窩邊草也別想跑。印度吞併錫金已經五十餘年了,作為印度的一個邦,該消化的都已經消化了,連錫金人也習慣被印度人統治和領導。老國王健在又能如何?好吃好喝的供養著,不操心,沒煩惱。



有人會問,五十年前錫金為何能保持獨立之身?

我們以為:如果沒有英國長期殖民,連印度都是一盤散沙,誰會注意錫金在哪兒?印度成為一個國家雛形,應該感謝英國用強硬的殖民手段進行撮合。二戰後印度在原英國殖民範圍內實現獨立,不久即遭受巴基斯坦的獨立,和東巴分治成立孟加拉國,讓印度對攫取更多國土十分渴望。所以錫金自然成為首選目標。


對於一個內陸國家,錫金就是印度家案板上的肉,想跑都不可能。而由於有世界第一高峰阻隔,我們也是愛莫能助,只能看著印度把錫金慢慢吞噬掉。

我們看到,由於五十年的民族融合,錫金的個性已經越來越少,復國理想只是外人酒足飯飽後的談資而已,錫金沒有這個想法,印度更自信屬於自己的,一個也少不了。

其實,現在應該關注的是不丹,不要布錫金後塵,被印度拉跑。


新文化街男孩


印度推翻的錫金國王已經去世了。這個國王叫帕爾登,被印度推翻後,他就流亡到美國。帕爾登不斷在國際上控訴印度將錫金吞併,希望國際社會幫助他復國。但沒有人理睬帕爾登。帕爾登感到了深深的絕望,心情抑鬱的他不久罹患癌症,於1982年在紐約去世。
(帕爾登和美國妻子)


去世前,帕爾登將王位傳給了他兒子旺楚克•滕辛,希望他能繼承自己的遺志,有一天能恢復錫金的獨立。旺楚克確實按照父親的吩咐去做了,他不斷呼籲世界各國支持錫金獨立,錫金民眾也要起來反抗印度的統治。不過,和他父親帕爾登相比,現在響應旺楚克的人更少了。所以,雖然旺楚克自稱是錫金國王,但實際上錫金復國已沒什麼可能了。

錫金原本是一個獨立國家,硬生生被印度吞併,對於錫金流亡國王的獨立要求,國際社會不僅視若無睹,就連錫金也沒人響應,這又是為什麼呢?這就要從印度一步步同化錫金說起了。


錫金最早是吐蕃王朝的一部分,居民是藏族的一個分支,9世紀脫離吐蕃獨立。1642年,錫金納穆加爾王朝建立。所以,從歷史到人種,錫金和印度都沒任何關係。

印度獨立後,認為錫金的戰略位置非常重要,開始對其施加影響,並有意納於印度版圖。1947年,印度強迫錫金簽訂《維持現狀協定》,強行把錫金當做自己的保護國。1949年,印度又出兵佔領錫金全境。從那時起,錫金的內政、外交、軍事都被印度控制,實際上已經失去了主權。到了1974年,印度把錫金列入預備邦,打算吞併它了。


在侵佔錫金的過程中,印度又把尼泊爾人、印度人大量遷入到這裡,結果,到了70年代,原來的錫金人反而成了少數民族,這也是印度為吞併錫金所做的精心準備。

面對印度吞併錫金的野心,錫金人一直都在反抗。1974年6月20日,錫金民族黨組織民眾武力反抗印度的入侵,結果遭到印度軍隊的殘酷鎮壓,5000多名錫金人被打死,俘獲33000多人。反抗僅持續3個多小時,就被印度軍隊鎮壓下去。1975年4月,印度軍隊衝進錫金王宮,軟禁國王帕爾登。隨後,印度在錫金舉行全民公決,錫金作為一個邦正式被印度吞併。
(在印度軍隊監視下錫金舉行併入印度的全民公決)

對於印度公然吞併一個主權國家,當時世界上幾乎沒有反對的聲音。美蘇爭霸,都想拉攏印度為己所用,當然對於印度違反國際法的侵略行為不聞不問了。世界上沒有國家管這事,錫金又國小力弱,還怎麼能復國呢?

錫金已故國王帕爾登為了保全國家,還娶了美國女子當王后,希望以此得到美國的庇護。可美國人根本沒拿這個美國女婿當回事。而且,那位王后在帕爾登去世後,馬上嫁作他人婦,還生了好幾個孩子。帕爾登如果泉下有知,該是何等的傷心!

斯人已去,故國全非,錫金已亡國40多年了,旺楚克•滕辛想復國已沒有任何可能。
(印度吞併的錫金如今仍然非常落後)


高山流水116820061


1982年,流亡美國的原錫金國王帕爾登病逝,其子旺楚克.滕辛繼承了虛無的錫金王位,依舊四處控訴印度侵佔錫金的非法性,為錫金復國奔走。

可是錫金復國只能說是一個遙遠的夢,幾乎沒有實現的可能。其實說起錫金滅亡的前世今生,只能印證一個真理“實力就是硬道理”,不然印度怎會通過逐步滲透,公然出兵霸佔錫金呢?

錫金古稱哲孟雄,其原住民雷布查族人,公元8世紀就來到喜馬拉雅山南麓居住,不過他們一直從屬吐蕃一部分。雖然錫金後來脫離吐蕃,但依舊信奉藏傳佛教與西藏關係甚密。

據說公元1642年的一天,一位藏傳佛教喇嘛蓮花生,在錫金傳教時告訴錫金百姓,他們未來的國王是一位從東方而來名叫彭措(好人)的人。

錫金百姓四處尋找,終於在甘托克找到一位牧羊人蓬楚格。這位牧羊人不但名字音譯與彭措相同,而其曾祖父正是從西藏地區搬遷而來,正符合蓮花生讖語暗示。

天上掉餡餅,蓬楚格從一位牧羊人,一躍而為錫金第一位國王。只可惜蓬楚格只會牧羊,根本沒有治國智慧,也只得依賴蓮花生支撐錫金國本。

弱小終會捱打,自1700年以來,錫金就深受鄰國尼泊爾與不丹侵略。雖然錫金一直仰仗清朝庇佑未到亡國地步,可是大片土地盡入尼泊爾與不丹之手。錫金剩餘土地也只有7千平方公里,可想而知如此彈丸之地又豈能有話語權呢?

錫金雖有清朝支撐,過了一段安穩日子,可隨著英國殖民印度,錫金又成為英國盤中餐。而沒落的清朝也只得與英國達成協議,明確錫金對英國的從屬地位。

英國為全面掌控錫金,竟然又將大批尼泊爾人遷居錫金,以改變錫金人口結構。至今錫金境內75%都是尼泊爾族人,原住民反而成了錫金少數民族,這也為錫金日後無法同仇敵愾一致對外打下伏筆。

錫金忍氣吞聲終於熬到英國撤離,可又迎來印度霸凌。1947年,印度獨立後就強迫錫金簽署了《維持現狀協定》,逐步繼承英國特權,將錫金納入自己勢力範圍,並派印度人任錫金宰相以暗中控制錫金王室。

也許有人質疑印度為何對如此彈丸小國志在必得呢?其實我們看印度與錫金地圖就可明瞭,錫金地理位置對印度何等重要。

印度分兩部分,中間只以一條狹長的西里古裡走廊連接,而錫金正瀕臨西里古裡走廊最細的地方。印度深怕有人掌控錫金,直接扼住西里古裡走廊,將其分成完全隔離的兩部分,使其失去對東北部諸邦的掌控。於是印度就想在錫金駐兵,以固守西里古裡走廊。

印度盯上錫金就不再撒口,他們強勢逼迫錫金開放口岸,導致大批印度與尼泊爾人,再次擁入錫金改變人口結構,進一步同化錫金。

印度步步為營蠶食錫金,1968年,錫金國王帕爾登也曾奮起反抗,意欲撕毀印錫協議達到國家錫金化的目的。可這一切就如螳螂擋車於事無補,反而更刺激印度加快侵佔步伐。

1973年,印度公然進軍錫金。雖然錫金民眾奮起反抗,可只有短短三個小時,就被印度軍隊擊潰。自此錫金內政、軍事、外交等權力皆被印度掌控。

可印度並未就此罷手,1975年,印度竟又強勢解散錫金王室衛隊,軟禁國王帕爾登。而更令人髮指的是,印度又搞了一場看似民主的錫金國民公投大戲,通過全民公投選擇錫金是否成為印度一個邦。

試想錫金經過英國、印度多年滲透,其原住民早已成為少數民族。那麼印度操控的錫金公投,又有何公平民主可言呢?印度將錫金納為邦屬已成穩操勝券之事。

縱觀錫金歷史,錫金從建國之日起,因為弱小就無力掌控自己命運,一直為他人案板上的魚肉。錫金國王帕爾登流亡美國,在國際上大聲控訴印度非法侵略之舉,可是人微言輕,根本沒有國家搭腔。

更何況當時美蘇正處於冷戰時期,都在積極拉攏印度,作為自己亞洲佈局中重要一環,可想而知美蘇豈會為渺如螞蟻的錫金出頭?

既然有美蘇默許,印度侵佔錫金更加有恃無恐。帕爾登眼見覆國無望,很快就抑鬱成疾身患癌症而逝。其子滕辛雖繼承父志,可是錫金響應復國之人更少了。

其實錫金百姓無論誰當政,只想平安富足的活著。印度政府為安撫錫金百姓,每年都會斥巨資輔助錫金。可以說錫金百姓如今生活比鄰國孟加拉國富裕的多。

而滕辛空有錫金國王頭銜,他帶給錫金百姓的只有空空的民族復國口號,重金之下才有勇夫。試想又有誰會響應空空如也的滕辛呢?

實力才是王道,有王才成理。錫金已亡國45年,估計如今的錫金國王滕辛,窮盡一生也不會實現錫金復國夢。


歲月靜好一世晴天


看錫金老百姓和錫金國王的狀態,復國的可能性無限接近於0!


(綠山環抱的北錫金)

近代以來成功復國的國家不少,有抗爭了100多年,終於成功復國的波蘭;有努力了上百年,在巴勒斯坦成功復國的以色列;還有鬥爭了數十年,於上個世紀末復國的東帝汶。

以上三個國家之所以能夠復國,有兩個關鍵因素。

第1個因素,本國人民的奮鬥!

無論是被侵略的波蘭和東帝汶還是顛沛了千年想要重回故土的以色列,他們能成功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本國人民的努力或者說本族人民的努力。

波蘭自從被周邊三大強國瓜分之後,從來沒有放棄復國的願望。波蘭很多精英無論身在何地,都以復國為己任。

例如,音樂家肖邦每場演奏會的收入都捐給了國內的反侵略鬥爭。


猶太人的復國運動始於19世紀80年代,從那時候起,猶太人響應號召從世界各地前往巴勒斯坦,並且在那裡組織武裝力量,逐漸站穩了腳跟。

東帝汶面對軍事力量遠強於自己的印度尼西亞,組織游擊隊和印度尼西亞軍隊浴血奮戰,由於得不到來自外界的支持,他們曾經一度只能通過弓箭、長矛等冷兵器和武裝到牙齒的現代化軍隊作戰。

第2個關鍵因素,來自於外界的幫助。

波蘭人所面對的俄羅斯、奧匈帝國和德國實力強大,雖然經歷過第1次世界大戰的失敗之後三個國家也陷入崩潰,但是一旦安定下來波蘭人的獨立的夢想也是鏡中花水中月。還好,他得到了英法美等超級強國的支持,這才成功復國。


(巴黎和會現場)

以色列對外界的支持就更依賴了,第2次世界大戰之前,他們極力維護和英國的友好關係,希望得到英國的庇護。二戰結束之後,又和美國搭上關係,在美國的幫助下,多次打贏和周圍強敵阿拉伯聯軍的戰爭。

東帝汶在冷戰結束之後世界形勢變化之時,成功利用了這一機遇期,在各大強國的支持下也成功復國。

以上兩個因素,錫金是不具備的。

印度自從上個世紀70年代吞併錫金之後(和印尼吞併東帝汶時間差不多)在這裡建立了錫金邦。當地人並沒有進行激烈反抗,直到今天這裡也沒有出現過當初猶太人,波蘭人,東帝汶人那樣聲勢浩大的獨立運動。

至於前國王在美國也沒有領導本國人民反抗印度人,頂多在國外呼籲一下而已,自己都沒有抗爭精神,國外的支持那就更不可能了。小小的東帝汶淪陷時間和錫金差不多,兩國土地人口也差不多,100多萬人口的東帝汶,為了復國傷亡數十萬,和錫金天壤之別。


迄今為止各大強國已經基本上默認了錫金是印度的一部分,所以,在正常情況下,該地區復國的可能性無限接近於零,除非有一天印度碎片化!


歷史風暴


錫金復國是零概率事件,也就是不可能發生的事件。

錫金末代國王帕爾登流亡國外七年,於1982年在美去世。帕爾登次子旺楚克於次年宣佈繼承王位,但其王位並未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只能算是自封而已。

旺楚克即位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拒絕承認印度對錫金的吞併,併發出錫金復國的呼籲。但該訴求隨即被人忽略,就像當年印度吞併錫金一樣無人問津。

錫金位於喜馬拉雅山南麓,北邊與我國西藏接壤,東邊是不丹,西邊是尼泊爾,南邊是印度,是南亞內陸的一個彈丸小國,其建國史可追溯到17世紀中期。

歷史上的錫金,曾多次遭到尼泊爾和不丹入侵,儘管乾隆曾兩次派兵征討廓爾喀,但還是避免不了錫金領土被蠶食的局面,最後就剩下了現在看到的樣子。

到了19世紀中後期,錫金被英國控制,清政府在劃界過程中承認錫金歸英國保護。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1947年,印度獨立後繼承了英國在錫金的統治地位。

兩年後,印度軍隊接管錫金,接著錫金成為印度的保護國。1975年,印軍軟禁了錫金國王,錫金在印度的主導下舉行全民公投,將錫金變成印度的一個邦。

當時正值冷戰時期,兩大陣營為了拉攏南亞大國印度,對於錫金被吞併一事給出了默許態度。儘管當時也有大國提出了強烈抗議,但也無法改變既定事實。

如今45年已經過去,錫金被吞併的事實幾乎快被人忘記。但對錫金王室來說,這是一件難以忘卻的傷痛。他們雖然一直夢想復國,但事實上早已失去條件。

為何說錫金復國是零概率事件?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錫金早已失去復國的內部基礎。眾所周知,想要成功復國,必須要有充足的民意來支持,但錫金目前及可以預見的未來期,早已失去這一先決條件。

錫金邦現有人口60多萬,其中有70%是從尼泊爾移民過來的,他們被稱為尼泊爾-錫金人。這些人對錫金王室並不買賬,他們只想擁護印度對錫金的統治。

這些移民過來的尼泊爾人只信仰印度教,可見其對印度的認同感是很高的。而錫金的土著菩提亞人和雷布查人僅佔三分之一,他們中僅有老一代支持復國。

由此可以看出,錫金的主體民族和主體民意早已發生根本性改變,當今的錫金人也已不認可復國一說。沒有人願意放棄安寧生活,去追求一些無意義的事。

更為致命的是,現在的錫金人每年都會獲得印度的專項資金支持,民眾的生活優越感要高於周邊鄰國。有了生活保障的錫金人,誰還會去附和復國的事情?

其次,印度絕不會坐視錫金復國而不管。對於很多國家來說,錫金是一個位置特別不好的彈丸之地。但對於印度來說,這個彈丸之地卻極其富有戰略意義。

錫金是北部勢力進入南亞大陸的橋頭堡,如果印度失去錫金,則在戰略上會失去主動進而被鉗制。但如果能有效控制錫金,則喜馬拉雅山就成為天然屏障。

還有一點,我們從地圖來看,錫金保障了西里古裡走廊的戰略安全,加強了印度本土與東北部阿薩姆邦的聯繫。如果錫金復國,則西里古裡走廊變得脆弱。

一旦錫金被第三國勢力所操縱,那對印度來說完全是戰略威脅,西里古裡走廊很容易被切斷。因此,印度絕不會允許錫金復國,畢竟這是事關戰略的大事。

錫金成為印度的一個邦,減輕了印度在北部的戰略壓力,可使其騰出手來發展經濟及改善民生。印度對錫金邦的眾多優惠政策,便是出於這種戰略考慮的。

最後,錫金得不到國家社會的任何支持。國際社會面對錫金王室的復國呼聲,通常是冷處理,主要原因就是得不到任何價值和利益,而且這已成既定事實。

印度是南亞大陸的大國,對南亞事務有絕對的話語權。錫金成為印度的一個邦已有四十多年的歷史,沒有國家會力挺錫金王室,而不惜得罪南亞大國印度。

對於尼泊爾和不丹來說,錫金或許還有一些戰略價值,但在印度的絕對實力面前,這點價值變得一文不值。這兩個國家絕對不會為了錫金王室而孤注一擲。

另外,隨著印度與歐美經貿往來的加深,西方對錫金王室的呼籲根本不感興趣,印度的新興市場才是他們爭取的目標。畢竟在45年前,他們也是坐視不理。

如今,沒有國家不承認錫金是印度的一個邦,在這樣的國際形勢下,哪個國家會支持錫金王室的訴求?這是錫金不可能復國的外因,也是最主要一個因素。

總之,只要印度不願意,錫金就絕對沒有復國的可能。


野史也是史


復國已經不可能了,和印度相比,錫金的實力過於弱小,復國無力!

印度到底有多強大。

印度可是世界上數得著的大國,根據金教授的判斷,未來印度將成為世界上最有實力的6個國家之一。

即使今天印度的國力,也是印度洋地區的首屈一指,除了五常國家之外的第二梯隊國家。

(印度軍隊)

印度擁有13.5億人口,2.9萬億美元的生產總值,根據購買力評價計算,印度的國民生產總值甚至已經超過了9萬億美元,位居世界第3位。

這讓印度成為世界上軍隊規模最大的國家之一。

印度陸軍的人數就已經保持在百萬級別以上,海軍高達5.5萬人。

為了維持這支龐大的軍隊,印度的軍費也很高。2018年,印度的年度軍費預算已經超過600億美元,超過了他的宗主國英國。據估計,到2045年他的軍費總額將會超過6500億美元,排在世界第3位。

所以,未來印度的軍事力量將會越來越強大。

錫金實力卻很小。

錫金地區目前是印度的錫金邦,他的南部和孟加拉邦接壤,靠近古裡走廊。

該地區是印度人口最少,面積最小的邦之一,面積大約為7000平方公里,人口還不到100萬。

而且,該地區主要以農業和旅遊業為主,缺少工業基礎。

他最大的產業是香料產業,曾經是僅次於危地馬拉的世界第二大香料生產國。

對錫金邦來說,他的未來發展目標也沒有定位到科技和工業這一類,而是希望將農業轉變為完全的有機農業。

所以,該地區禁止使用塑料水瓶和聚苯乙烯產品。

經濟薄弱讓錫金邦只能依附於印度,想要復國憑藉著幾十萬人口和脆弱的經濟,根本就無法支撐他們的理想!

還有就是,印度強硬的領導集體

印度這個國家領導人都很強硬,在面對地區衝突的時候,往往會採用武力的方式解決問題。

比如,和巴基斯坦之間的矛盾,半個多世紀以來雖然巴基斯坦經常會釋放善意,但對印度來說,更喜歡用武力來解決問題。

面對大國的時候這種思維會讓他吃大虧,因為他打不過大國。

但是,面對錫金邦這樣的小地方,採用迷信武力的強硬方式卻很有效的。

由於錫金過弱,印度的武力投放會對當地形成巨大的威懾力,從而讓該地區的人深知反抗的後果。

講道理不行,使用武力也更不行。


遊者走天下


印度之前已經推翻了原來的錫金國國王,原來的國王叫帕爾登,後來流亡到美國去了,原來的時候還在國際上控訴印度吞併錫金,但是沒有得到國際社會的響應,在1982年於紐約去世,錫金原來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後來被印度吞併了,其實印度很早就開始佔領,控制這個地區,可以說這個地區的人已經被印度方面同化掉了,原來印度地區是英國佔領的,英國退出這裡以後順便把錫金的管轄權交給了印度,印度也順便管轄了這裡。

雖然當時印度並沒有吞併錫金,但實際上已經完全控制了這裡,在1947年還強迫錫金簽訂了維持現狀協定,也就是這個國家處在印度的保護之中,在1949年印度終於出兵佔領了錫金全部國土。從1949年開始就已經實際上屬於印度了,無論是內政軍事外交都要經過印度的同意,在1974年的時候,印度把這裡列為預備邦,把大量的印度人口遷入到這裡,現在錫金地區的民族已經變成了印度這個民族,原住民成了少數人口,印度的一步一步的策略還是實行的很成功。

當然在1974年的時候印度方面也遭到了抵抗,但是經過殘酷的鎮壓,印度軍隊最終獲勝,後來印度在錫金地區舉行全民公投,因為這個時候這裡的印度人已經非常多了,最終全民公投的結果是,這裡的人全部要加入印度。

在上個世紀70年代,正好是美蘇爭霸時期,對於印度的這種行為美國和蘇聯都沒有發聲,主要是因為當時都想拉攏一下印度,後來這個國家的國王跑到了美國,還娶了一個美國女子當王后,希望得到美國的庇護,但是美國並沒有幫助這個國王復國的想法。


害羞鬼鬼


錫金王國曾經是我們的鄰居,但是在1975年被印度強行吞併,之後變成了印度的錫金邦。錫金國王被廢黜以後流亡美國,並在美國建立流亡政府,雖然老國王帕爾登·頓杜普·納姆加爾已於1982年在美國去世,但是他的兒子旺楚克·滕辛·納姆加爾繼位,一直在謀求復國。

(帕爾登·頓杜普·納姆加爾)

雖然錫金國王依然健在,但是要想復國,可能性幾乎為零。銘蘇先生具體給大家分析一下:

一、印度是如何吞併錫金王國的?

錫金古稱哲孟雄,在歷史上曾是中國的藩屬國,在英國入侵以後,1890年成為英國的“保護國”。

印度在1948年獲得獨立以後,繼承了英屬印度的一些殖民地權益,印度也想趁機將錫金納入自己的版圖。1950年12月印度強迫錫金簽署“印度和錫金和平條約”,印度藉此控制了錫金的國防、外交、經濟等大權,錫金事實上成為印度的“保護國”。

印度對錫金的控制導致錫金失去獨立性,錫金人民為了捍衛自己的國家利益,在1968年爆發了反印示威遊行,要求廢除同印度簽署的不平等條約“印度和錫金和平條約”,但是遭到了印度的武力鎮壓。

(錫金王國地理位置)

面對印度的政治滲透和武力壓迫,錫金多次向聯合國及國際社會求助,但是沒有得到國際社會回應。在救助無果以後,錫金曾在1974年6月20日單方面宣佈加入中國,成為中國的一個行政區。但是其僅僅宣佈加入中國3個小時後,印度軍隊就攻佔了民族黨大樓,這個“中國錫金行政區”只存在了3個小時就被摧毀了。

1975年,印度解散了錫金國王的宮廷衛隊,並將國王軟禁。在此之後,印度又將錫金國王廢黜,將錫金變成印度的一個邦。錫金國王被迫流亡美國,並在美國建立流亡政府。

(錫金王宮)

在錫金國王帕爾登·頓杜普·納姆加爾在1982年去世以後,旺楚克·滕辛·納姆加爾繼任成為錫金第13任國王。旺楚克成為國王以後,他宣佈印度對錫金的吞併是非法的,而且他一直在國際上為錫金復國而奔走。

二、為何說錫金王國的復國可能性為零?

第一、錫金王國已變成印度的錫金邦,錫金國王不可能改變這樣的事實。

雖然錫金國王在美國建立了流亡政府,但是錫金已經成為印度的錫金邦45年了,這已是既成事實了。錫金國王單憑自身的力量難以返回錫金復國,而且錫金國王也無法獲得大國的支持,所以復國的可能性為零。

(旺楚克·滕辛·納姆加爾)

第二、印度大量向錫金地區移民,已經改變了當地的人口結構。

印度在將錫金滅國以後,為了鞏固對錫金地區的統治,印度將大量的尼泊爾族人遷往錫金地區,以改變錫金地區的人口結構。錫金邦現在人口約60萬人,其中尼泊爾族人約佔75%,而錫金族只佔總人口的16%,現在錫金族已經不是錫金的主體民族了。

所以,即使錫金國王再次回到錫金,也無法獲得大多數民眾的支持,現在的錫金已經不再是以前的錫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