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展·VR看“走进古中山国”展

点击视频观看

2018年4月28日

北京电视台“这里是北京”栏目

专题纪录片《中山国里的头号玩家》


说到中山国,大多数人并不熟悉,可是说到“战国七雄”,小儿也可郎朗颂之。中山国便是紧随其后的赫赫有名的“战国老八”,学术界称其为“神秘王国”。


长期以来只存在于史书当中的“中山国”,直到1974年河北平山县发现了战国后期中山王的数座王陵,出土大量独特精美的陪葬器具,方揭开了这个神秘古国的面纱。


园林线上课堂(15)| 观展·VR看“走进古中山国”展


今天我们可以目睹的位于林山脚下的中山国故都遗址,便为二千多年前战国时期中山国都城所在地,现存有宫殿区、居民区、园囿区、陶器场、冶炼场等遗址,依稀可判两千多年前中山国的文明和辉煌,为燕赵的历史抒写了绚丽的篇章。


古中山国多位君主的陵寝共出土了青铜器、金银器、玉石器、漆器等文物多件,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和研究价值。尤其是错金银兆域图铜版等文物更是反映了中国古典园林生成时期台榭建筑群的规划和建设水平。


园林线上课堂(15)| 观展·VR看“走进古中山国”展


东出太行 肇建中山


中山国是战国时期由北方少数民族狄族的鲜虞部落建立的一个诸侯国,位于今河北省中部、太行山东麓一带。因城中有山,故而得名。中山国历史跌宕起伏、波澜壮阔,历史上几次被强国所灭,但又顽强复国,中山国始建于周景王初年(前544-前533年),最初称作鲜虞,中山文公时期,改称中山。


园林线上课堂(15)| 观展·VR看“走进古中山国”展

前后立国210余年,先后立都居顾(今定州市)、灵寿。经历几代国君励精图治,实力不断强大,公元前323年与魏国、韩国、赵国、燕国共同称王,国立达到巅峰,成为仅次于七个“万乘之国”的千乘之国,疆域面积达500余里(今河北石家庄市与保定市之间)。

园林线上课堂(15)| 观展·VR看“走进古中山国”展

园林线上课堂(15)| 观展·VR看“走进古中山国”展

鲜虞中山建国后,其特色鲜明的游牧文化与中原文明不断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山国文化。中山国效仿华夏诸国,逐步完善政权及礼乐制度,随着经济发展和游牧生活转向定居,中山国城市规划与建设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园林线上课堂(15)| 观展·VR看“走进古中山国”展


络绳窃曲纹铜壶


平口微侈,短颈,平底,圈足。颈下肩部有左右对称的竖环耳各一个,下腹与底之间的正中处有一竖环耳。器身有凸起的横绹索纹和直绹索,相扣处勒成绹索环孔,孔内饰雷纹。经纬绹索将壶身分为十八个方格网区,内饰窃曲纹。带有浓厚的北方游牧民族的特点。


园林线上课堂(15)| 观展·VR看“走进古中山国”展


陶人俑拜山


这套组合中共有六件方形陶锥体和一件人形俑,均为泥质红陶。人俑直立,作圈手拜山状,线条简单粗犷,形态传神。方锥体底面为正方形,向上收为锥形。陶人俑发现于冶铜炉作业坑边的上坎,以净土掩埋。


出土时人俑立于中间,方形锥体每三个排列在一起,中间高,两侧低,组成一 个 “山” 字形,在人俑面前两侧组成两个“ 山 ” 字,形象地反映了中山国崇拜山神的风俗。


车辚马啸 逐鹿中原


战国时代是群雄割据的时代,诸侯国连绵不断的兼并战争是其时代特征。中山国尽管在政治制度、经济生活和思想文化诸方面已逐渐汉化,但游牧民族的烙记仍十分明显。带有游牧民族特色的中山国尤好田猎,春秋战国的田猎活动既是娱乐,也是军事演练。


园林线上课堂(15)| 观展·VR看“走进古中山国”展


持续的田猎逐渐形成了中山人尚武、擅战的民族特征。中山国兵强马壮,武器装备精良,且中山人具有威猛善战的雄风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所以能在征战中屡克劲敌,跻身强国之列。


园林线上课堂(15)| 观展·VR看“走进古中山国”展


自春秋立国,先后与晋及战国时期的魏、齐、燕、赵等大国持续征战,《战国策·齐策》曾记“中山悉起而迎燕赵,南战于长(房)子,败赵氏;北战于中山,克燕军,杀燕将”。中山以千乘之国力而攻两个万乘之国,其国力军力之强可见一斑。

园林线上课堂(15)| 观展·VR看“走进古中山国”展

错金银铜犀牛屏座


这件屏座是连接两扇屏风的插座之一。犀牛身躯肥硕,两耳侧立,双眼圆睁 ,长尾挺直,四肢粗壮,昂首挺立。头顶、额、鼻各有一角,头顶之角最大,呈扁圆锥形。犀牛的全身用黄白相间的金、银宽双线错出卷云纹,简约而华丽。


颈部有金线和银片构成的项带, 额角用细密的金线表现角的犀利,尾巴的根部饰有长毛纹,尾部主体呈圆柱状,装饰有四个长圆形凸起状花饰。犀牛背上的銎口用来插放屏风扇,上面装饰有山羊面。


园林线上课堂(15)| 观展·VR看“走进古中山国”展

龙首形金衡帽

用纯金制成, 龙首中空, 向前直伸。 龙的额部中间有叶状凸起,双耳呈桃形,两角呈“ 八” 字形,两腮外侧装饰卷云纹双睛突出 ,鼻上有三条褶纹,鼻前端的两侧饰有卷云纹。口部微启, 露出交错的牙齿。这件器物造工艺精良,龙的形象十分传神。


钟鸣鼎食 生死同欢


随着中山国不断对中原文明的吸收,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已与中原地区的各国趋于一致。


园林线上课堂(15)| 观展·VR看“走进古中山国”展


中原王权思想及礼乐制度都深刻影响着中山国贵族的生活方式,其生活之奢靡,所用物品之精美可从出土的大量随葬品中窥得一二。九鼎、铜编钟、石编磬更是反映出中山国对钟鸣鼎食——中原礼制的学习、效仿。


园林线上课堂(15)| 观展·VR看“走进古中山国”展

中山国王也将生前奢华的生活带入地下。中山成公墓及中山王舋墓共出土万余件文物,其中不仅有墓域规划图《兆域图》,还有大量的实用器及明器,反映出当时“事死如事生”观念的流行。

园林线上课堂(15)| 观展·VR看“走进古中山国”展

错银铜双翼神兽

出土2对4件,形制相同, 为镇席之器或陈设品。神兽怒目圆睁,长舌直伸,獠牙外露,圆颈挺立,昂首向一侧,仿佛在大声咆哮。它的前胸宽阔低垂,四肢弓曲,利爪怒张,两翼直指长空,显得十分矫健有力。

神兽的口、眼、耳、鼻、羽毛等处均错有银线纹,身上的错银卷云纹千变万化, 其背部还有蜷曲于云中的错银鸟纹。矫健的神兽充满了神秘气息,因此被命名为双翼神兽。


园林线上课堂(15)| 观展·VR看“走进古中山国”展

磨光压划纹黑陶甗

中山王舋墓出土甗的上部为甑,下部为鼎。鼎为圆肩、圆鼓腹、圜底、三蹄形足,肩的两侧有环形耳。鼎的表面以磨光与压划纹相间,纹饰密集,上周为兽形纹,下周为内填波折纹的卷云纹。

上部甑的肩部两侧各有一环形耳,腹壁以凹弦纹和凸弦纹为格,上饰兽纹间S形纹,下饰内填横线纹的卷云纹。


中山国所处的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华夏各民族文化加速交流和融合,文化的交流融合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生成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一时期出现的王室、贵族的宫苑恰是中国园林的起源,也是皇家园林的前身。


园林线上课堂(15)| 观展·VR看“走进古中山国”展

中山国考古的惊天大发现,让一个神秘的王国揭开了面纱,不仅有让人流连忘返的巧构奇思的文物,还有气势恢宏、规划有序的城市及王墓,这些都为研究这一时期古典园林的特征提供了史料与依据。


园林线上课堂(15)| 观展·VR看“走进古中山国”展

园林线上课堂(15)| 观展·VR看“走进古中山国”展

园林线上课堂(15)| 观展·VR看“走进古中山国”展


“园林线上课堂”将推出更多形式丰富的优质科普,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让大家随时随地打开手机就能了解璀璨瑰丽的园林历史文化、艺术、生态和科技。美的园林,就在你身边。


关注中国园林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微园林”

线上观展览 赏文物 品文化

后续还将有更多精彩的“园林线上课堂”系列推送


温馨提示

1、关键词“宅”,不串门、不走亲戚,我们相信关系不因距离而疏离;

2、电子拜年,打个电话,发个微信,心意送到,见屏如面;

3、在家吃饭,避免公开聚餐,亲自下厨,传承妈妈的味道;

4、增强防护,戴口罩,勤洗手,健康当季最时尚;

5、拒吃野味,人人承诺,不猎奇,不贪嘴,守法守规好公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