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展·VR看“走進古中山國”展

點擊視頻觀看

2018年4月28日

北京電視臺“這裡是北京”欄目

專題紀錄片《中山國裡的頭號玩家》


說到中山國,大多數人並不熟悉,可是說到“戰國七雄”,小兒也可郎朗頌之。中山國便是緊隨其後的赫赫有名的“戰國老八”,學術界稱其為“神秘王國”。


長期以來只存在於史書當中的“中山國”,直到1974年河北平山縣發現了戰國後期中山王的數座王陵,出土大量獨特精美的陪葬器具,方揭開了這個神秘古國的面紗。


園林線上課堂(15)| 觀展·VR看“走進古中山國”展


今天我們可以目睹的位於林山腳下的中山國故都遺址,便為二千多年前戰國時期中山國都城所在地,現存有宮殿區、居民區、園囿區、陶器場、冶煉場等遺址,依稀可判兩千多年前中山國的文明和輝煌,為燕趙的歷史抒寫了絢麗的篇章。


古中山國多位君主的陵寢共出土了青銅器、金銀器、玉石器、漆器等文物多件,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和研究價值。尤其是錯金銀兆域圖銅版等文物更是反映了中國古典園林生成時期臺榭建築群的規劃和建設水平。


園林線上課堂(15)| 觀展·VR看“走進古中山國”展


東出太行 肇建中山


中山國是戰國時期由北方少數民族狄族的鮮虞部落建立的一個諸侯國,位於今河北省中部、太行山東麓一帶。因城中有山,故而得名。中山國曆史跌宕起伏、波瀾壯闊,歷史上幾次被強國所滅,但又頑強復國,中山國始建於周景王初年(前544-前533年),最初稱作鮮虞,中山文公時期,改稱中山。


園林線上課堂(15)| 觀展·VR看“走進古中山國”展

前後立國210餘年,先後立都居顧(今定州市)、靈壽。經歷幾代國君勵精圖治,實力不斷強大,公元前323年與魏國、韓國、趙國、燕國共同稱王,國立達到巔峰,成為僅次於七個“萬乘之國”的千乘之國,疆域面積達500餘里(今河北石家莊市與保定市之間)。

園林線上課堂(15)| 觀展·VR看“走進古中山國”展

園林線上課堂(15)| 觀展·VR看“走進古中山國”展

鮮虞中山建國後,其特色鮮明的遊牧文化與中原文明不斷融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山國文化。中山國效仿華夏諸國,逐步完善政權及禮樂制度,隨著經濟發展和遊牧生活轉向定居,中山國城市規劃與建設也得到了長足發展。

園林線上課堂(15)| 觀展·VR看“走進古中山國”展


絡繩竊曲紋銅壺


平口微侈,短頸,平底,圈足。頸下肩部有左右對稱的豎環耳各一個,下腹與底之間的正中處有一豎環耳。器身有凸起的橫綯索紋和直綯索,相扣處勒成綯索環孔,孔內飾雷紋。經緯綯索將壺身分為十八個方格網區,內飾竊曲紋。帶有濃厚的北方遊牧民族的特點。


園林線上課堂(15)| 觀展·VR看“走進古中山國”展


陶人俑拜山


這套組合中共有六件方形陶錐體和一件人形俑,均為泥質紅陶。人俑直立,作圈手拜山狀,線條簡單粗獷,形態傳神。方錐體底面為正方形,向上收為錐形。陶人俑發現於冶銅爐作業坑邊的上坎,以淨土掩埋。


出土時人俑立於中間,方形錐體每三個排列在一起,中間高,兩側低,組成一 個 “山” 字形,在人俑面前兩側組成兩個“ 山 ” 字,形象地反映了中山國崇拜山神的風俗。


車轔馬嘯 逐鹿中原


戰國時代是群雄割據的時代,諸侯國連綿不斷的兼併戰爭是其時代特徵。中山國儘管在政治制度、經濟生活和思想文化諸方面已逐漸漢化,但遊牧民族的烙記仍十分明顯。帶有遊牧民族特色的中山國尤好田獵,春秋戰國的田獵活動既是娛樂,也是軍事演練。


園林線上課堂(15)| 觀展·VR看“走進古中山國”展


持續的田獵逐漸形成了中山人尚武、擅戰的民族特徵。中山國兵強馬壯,武器裝備精良,且中山人具有威猛善戰的雄風和不屈不撓的精神,所以能在征戰中屢克勁敵,躋身強國之列。


園林線上課堂(15)| 觀展·VR看“走進古中山國”展


自春秋立國,先後與晉及戰國時期的魏、齊、燕、趙等大國持續征戰,《戰國策·齊策》曾記“中山悉起而迎燕趙,南戰於長(房)子,敗趙氏;北戰於中山,克燕軍,殺燕將”。中山以千乘之國力而攻兩個萬乘之國,其國力軍力之強可見一斑。

園林線上課堂(15)| 觀展·VR看“走進古中山國”展

錯金銀銅犀牛屏座


這件屏座是連接兩扇屏風的插座之一。犀牛身軀肥碩,兩耳側立,雙眼圓睜 ,長尾挺直,四肢粗壯,昂首挺立。頭頂、額、鼻各有一角,頭頂之角最大,呈扁圓錐形。犀牛的全身用黃白相間的金、銀寬雙線錯出捲雲紋,簡約而華麗。


頸部有金線和銀片構成的項帶, 額角用細密的金線表現角的犀利,尾巴的根部飾有長毛紋,尾部主體呈圓柱狀,裝飾有四個長圓形凸起狀花飾。犀牛背上的銎口用來插放屏風扇,上面裝飾有山羊面。


園林線上課堂(15)| 觀展·VR看“走進古中山國”展

龍首形金衡帽

用純金製成, 龍首中空, 向前直伸。 龍的額部中間有葉狀凸起,雙耳呈桃形,兩角呈“ 八” 字形,兩腮外側裝飾捲雲紋雙睛突出 ,鼻上有三條褶紋,鼻前端的兩側飾有捲雲紋。口部微啟, 露出交錯的牙齒。這件器物造工藝精良,龍的形象十分傳神。


鐘鳴鼎食 生死同歡


隨著中山國不斷對中原文明的吸收,其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已與中原地區的各國趨於一致。


園林線上課堂(15)| 觀展·VR看“走進古中山國”展


中原王權思想及禮樂制度都深刻影響著中山國貴族的生活方式,其生活之奢靡,所用物品之精美可從出土的大量隨葬品中窺得一二。九鼎、銅編鐘、石編磬更是反映出中山國對鐘鳴鼎食——中原禮制的學習、效仿。


園林線上課堂(15)| 觀展·VR看“走進古中山國”展

中山國王也將生前奢華的生活帶入地下。中山成公墓及中山王舋墓共出土萬餘件文物,其中不僅有墓域規劃圖《兆域圖》,還有大量的實用器及明器,反映出當時“事死如事生”觀念的流行。

園林線上課堂(15)| 觀展·VR看“走進古中山國”展

錯銀銅雙翼神獸

出土2對4件,形制相同, 為鎮席之器或陳設品。神獸怒目圓睜,長舌直伸,獠牙外露,圓頸挺立,昂首向一側,彷彿在大聲咆哮。它的前胸寬闊低垂,四肢弓曲,利爪怒張,兩翼直指長空,顯得十分矯健有力。

神獸的口、眼、耳、鼻、羽毛等處均錯有銀線紋,身上的錯銀捲雲紋千變萬化, 其背部還有蜷曲於雲中的錯銀鳥紋。矯健的神獸充滿了神秘氣息,因此被命名為雙翼神獸。


園林線上課堂(15)| 觀展·VR看“走進古中山國”展

磨光壓劃紋黑陶甗

中山王舋墓出土甗的上部為甑,下部為鼎。鼎為圓肩、圓鼓腹、圜底、三蹄形足,肩的兩側有環形耳。鼎的表面以磨光與壓劃紋相間,紋飾密集,上週為獸形紋,下週為內填波折紋的捲雲紋。

上部甑的肩部兩側各有一環形耳,腹壁以凹弦紋和凸弦紋為格,上飾獸紋間S形紋,下飾內填橫線紋的捲雲紋。


中山國所處的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紛爭,華夏各民族文化加速交流和融合,文化的交流融合對中國古典園林的生成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這一時期出現的王室、貴族的宮苑恰是中國園林的起源,也是皇家園林的前身。


園林線上課堂(15)| 觀展·VR看“走進古中山國”展

中山國考古的驚天大發現,讓一個神秘的王國揭開了面紗,不僅有讓人流連忘返的巧構奇思的文物,還有氣勢恢宏、規劃有序的城市及王墓,這些都為研究這一時期古典園林的特徵提供了史料與依據。


園林線上課堂(15)| 觀展·VR看“走進古中山國”展

園林線上課堂(15)| 觀展·VR看“走進古中山國”展

園林線上課堂(15)| 觀展·VR看“走進古中山國”展


“園林線上課堂”將推出更多形式豐富的優質科普,藉助互聯網的力量,讓大家隨時隨地打開手機就能瞭解璀璨瑰麗的園林歷史文化、藝術、生態和科技。美的園林,就在你身邊。


關注中國園林博物館微信公眾號“微園林”

線上觀展覽 賞文物 品文化

後續還將有更多精彩的“園林線上課堂”系列推送


溫馨提示

1、關鍵詞“宅”,不串門、不走親戚,我們相信關係不因距離而疏離;

2、電子拜年,打個電話,發個微信,心意送到,見屏如面;

3、在家吃飯,避免公開聚餐,親自下廚,傳承媽媽的味道;

4、增強防護,戴口罩,勤洗手,健康當季最時尚;

5、拒吃野味,人人承諾,不獵奇,不貪嘴,守法守規好公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