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桃樹畝收入達到4萬元高效栽培關鍵技術

大棚桃樹畝收入達到4萬元高效栽培關鍵技術

趙玉山

山西省臨汾市蒲縣薛關鎮薛關村劉反翠經營5畝(5個)大棚桃樹,品種為紅不軟,樹齡10年,掛果8年,株行距為1米×1.6米,每畝地栽植400株,連續5年畝收入達到4萬元。現根據她的栽培經驗總結出大棚桃樹高效栽培技術,供參考。

大棚桃樹畝收入達到4萬元高效栽培關鍵技術

一、建園栽植要“三高”

1. 選擇高規格苗木 苗木質量直接關係到桃樹定植成活率、緩苗速度及生長量,進而影響促花芽技術的實施及翌年投產情況,因此必須給予足夠重視。選購苗木時,品種特性一定要了解清楚,要求品種純度高、苗木健壯、芽多而飽滿、根系發達、鬚根多。利用營養缽育苗是近年來設施栽培方面的一大技術突破。建園時,優先選用營養缽培育的二至三年生帶花枝大苗(此類苗移植到大棚後成活率高、早果)。最好在定植前起苗,運輸和假植過程中注意保護好根系[吉山花瑤]。

2. 選擇高壟覆膜栽植 大棚栽培桃樹時,土壤水分主要靠灌溉補充,為了有效防止土壤積水,提高土壤溫度,控制空氣溼度,生產中採用高壟覆膜栽培法,即按行起壟,壟高40釐米、寬50~60釐米,將桃樹苗木栽於壟上,栽後覆膜。大棚桃樹應採用南北行向定植,株距為0.5~1米,行距為1.5~1.8米,定植前每畝施入腐熟優質豬糞或羊糞7 000千克,切忌施生糞或過多的化肥,以免造成燒根。

3.選配高效滴灌設施 近年來,水肥一體化技術已經成熟,在果樹生產中開始大量應用,大棚桃樹栽培也應採用膜下滴灌技術,以便實行水肥一體化管理,科學供給肥水,控制空氣溼度,減輕病害和裂果的發生,促進優質高產,提高生產效益。劉反翠桃樹大棚滴灌設施每畝投入約為400元。

二、環境控制要“三調”

1. 調節溫溼度 萌芽至開花期,大棚適宜的日均溫度為12~15℃,最低不低於8℃,白天最高溫度可達27℃,夜間保持在5℃以上。適宜的空氣相對溼度,萌芽期為70%~80%,花期控制在50%~60%,落花以後控制在60%以下。根據棚內溫度變化,及時開關通風口,一般日落以後棚內溫度開始降低,應增蓋棉被、草苫等覆蓋物;當外界氣溫下降,夜間大棚內溫度降至3℃時,應採取有效措施提溫,如生蜂窩煤爐、用電暖氣加溫等。大棚內的空氣溼度也要及時調控,溼度過大時可通過放風降低,溼度過小時可通過補充水分來增加,澆水時切忌大水漫灌,使棚內溼度增大過快。在控制溫溼度時一定要注意正確操作,通風時應先打開頂部通風窗,再揭開大棚下部棚膜;若反序操作,則極易導致樹體下部受凍。

2. 調節二氧化碳濃度 大棚栽培桃樹是在一個封閉程度較高的空間內進行,晴天日出後不久,棚內二氧化碳濃度迅速降低,如果不及時進行補充,則會影響桃樹的光合作用和果實產量,因此,增施二氧化碳氣肥對大棚桃樹栽培很重要,一般情況下,可以增加產量20%~30%。大棚補充二氧化碳,首選措施是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有機肥在肥效發揮作用過程中釋放出二氧化碳,起到補充碳的作用。也可以施用固體二氧化碳,通常每畝施入45~55千克,注意施肥溝不要離桃樹過近,施後要覆土,並且隨施肥隨澆水。一般每施1次固體二氧化碳氣肥,可使棚內二氧化碳濃度達到0.1%。

大棚桃樹畝收入達到4萬元高效栽培關鍵技術

3.調節光照強度 由於棚膜過濾及遮光,大棚內的光照強度遠不如棚外,而桃樹 是 喜 光 樹種,因此需要採 取 措 施 提高棚內光照強度。一是在建園時注意控制棚高不超過3.2米,保證光線短距離射入棚內;二是選擇新型EVA無滴膜覆蓋,注意每隔10~15天清掃1次棚膜,保持棚膜乾淨,以提高透光率;三是人工補充光照,補充光照宜在早晨或傍晚進行,在棚內設置白熾燈,每畝10盞左右,無論晴天還是陰天,均要打開光源,保證每天補充光照3小時以上;四是採取其他措施,如地上鋪反光膜、控制枝量和延長揭簾時間等,尤其是陰雨天也應儘量揭開棉被等覆蓋物,利用散射光。以上措施有利於增加桃樹葉片葉綠素含量、棚內殺菌和增進果實著色。

三、肥水管理要“三宜”

1. 基肥宜早施 大棚桃樹基肥應早施,最好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施入,此時正值根系生長高峰期,土溫高,施肥後有利於傷根癒合,提高肥料當季利用率,增加樹體營養貯藏,是大棚桃樹豐產優質的關鍵措施之一。有機肥營養成分全面,應作為主要的基肥施用。劉反翠大棚桃樹施用基肥以優質農家肥為主,選用有機肥種類為羊糞和豬糞。7月將備好的羊糞和豬糞堆積在大棚外向陽處,翻1層糞肥,灑1層水分,最後用塑料薄膜將糞堆蒙好,讓糞肥在高溫條件下充分腐熟發酵,殺滅其中的病菌和蟲卵。一般優質羊糞和豬糞的施用量為每畝5 000~6 000千克。此外,還可配施一些速效化肥,每畝可施用過磷酸鈣50千克、尿素35千克,以保證養分全面,促使桃樹生長旺盛。

2. 追肥宜活用 追肥應以水溶性肥料為主,結合滴灌補充,具體用量應按樹勢強弱及結果多少靈活掌握,一般在接近硬核期和果實膨大期,每株可施磷酸二銨20克、硫酸鉀25克,或尿素30克、磷酸二銨15克。當桃樹新梢長出5~7片葉時,每隔5~10天進行1次葉面噴肥,前期噴1.5%~2%尿素或0.5%~1%磷酸二銨溶液,後期噴0.3%~0.5%磷酸二氫鉀、光合微肥500倍液,促進果實增大增色;採前15~20天噴糖醇鈣1 000~1 500倍液,以增加果實硬度,提高耐貯性。

3.澆水宜少而勤 大棚桃樹生長適宜的土壤相對含水量一般在50%~60%,當土壤相對含水量持續低於50%時就需要澆水。桃園土壤為壤土和沙性土的,挖開10釐米溼土,用手握成團不散開說明含水量在60%以上,不需要灌水;用手握不成團,撒手即散開則應灌水。也可根據葉片確定,中午高溫時段觀察,若葉片有萎蔫低頭現象,過一夜後不能復原,則應立即澆水。劉反翠在管理大棚桃樹時,主要採取少量多次的澆水方法,既保持土壤經常處於溼潤狀態,又不至於造成棚內溼度過大,保證了桃樹花芽分化早、花芽質量好、坐果率高。

四、培養樹形要“三控”

1. 控制樹幹高度 由於大棚桃樹栽植密度較大,空間有限,要求樹冠矮小,定幹高度根據棚體高度確定,一般為30~50釐米,定幹後剪口留下3~5個飽滿芽。苗木定植當年要多次摘心,增加分枝;適當扭梢,噴施多效唑,抑制營養生長,促進花芽形成。對於主枝及輔養枝,還要採取拉枝開角措施,一般在新梢長到40釐米長時即可拉枝開角,拉枝的同時及時抹除背上旺枝。

2. 控制樹冠大小 為了迅速投產,大棚栽培桃樹往往需要密植(每畝栽植400株以上),而為了連年豐產,必須有效地控制樹冠。一是直接對樹冠進行修剪,每年採收後,疏去過密、過強或過弱的枝條,留下的枝條全部進行5~10釐米短截。從短截後的新梢上發出的枝梢形成花芽,成為下年的結果枝。上棚後,在樹幹和大枝組的枝軸上每隔15釐米左右留1條長40~60釐米的水平或斜生的結果枝結果,其餘枝條全部疏除。二是在桃樹行間,利用無紡布限制根系擴展。三是為控制樹冠大小,在7月下旬至9月上旬,根據樹體長勢,每隔15天噴1次15%多效唑可溼性粉劑200~300倍液,連續噴2~3次。

3. 控制樹體結構 大棚桃樹整形總體要求是樹體矮小、結構簡單、級次較少、培養容易、成形迅速,以利早果。為簡化樹形,儘量少留主枝,修剪以輕剪緩放為主,少重截。以果壓冠,這是大棚桃樹管理的核心技術,採取促花促果措施,以生殖生長抑制營養生長,控制樹冠大小。劉反翠根據在山東學習的經驗,通過整形,把樹幹上方直立枝改變方向,結果枝改為平斜型,使桃樹兩面見光,增強光合作用,果實著色好,品質得到提升。

五、花果管理重“三點”

1. 重視輔助授粉 大棚密閉後,授粉昆蟲大為減少,靠蟲媒傳粉困難較大,需要採取相應的輔助授粉措施。每個大棚(約1畝地)放置1箱蜜蜂或壁蜂(壁蜂對低溫環境適應能力強,授粉效果好),均可起到輔助授粉的作用。在桃樹花期可進行人工輔助授粉,用雞毛撣子在樹上輕輕滾動,完成授粉;或者從已開花的桃樹上摘取有花粉的花朵,直接給其他花朵柱頭授粉,1朵花可以給15~20朵花授粉。

2. 重視疏花疏果 疏花疏果是控制大棚桃樹產量、提升品質的主要措施。疏花的適宜時期在花蕾開始露紅至開花前4~5天,此時用手指很容易將花蕾去掉,花蕾質量也容易區分,發育差的花蕾個體小、發育慢,有的變為畸形。疏花時先疏除發育差、畸形的花蕾,隨後根據各類果枝留花蕾的標準分別進行疏花。長果枝留5~6個單花蕾,中果枝留3~4個單花蕾,短果枝和花束狀果枝留2~3個健壯花蕾,預備枝上不留花蕾。

疏果在第一次生理落果後進行,此時已能分辨出果實大小,應疏掉髮育不良果、晚花果、畸形果、密生果、小果、朝天果,保留生長比較均勻的果實;留果數量要適當多些,以防止第二次生理落果後留果量不夠,影響產量。

3. 重視果實增色 由於大棚桃上市早,應重視果實著色問題。劉反翠通過採取3項措施解決果實著色問題:一是保證棚內空氣流通,光照充足;二是儘量減少氮肥用量,增加磷、鉀肥用量;三是生長後期適當摘除樹體上部葉片,並轉動部分不容易著色的果實,使其儘量著色;四是通過在桃園內地面鋪設反光膜,大棚後牆(也稱背牆)懸掛反光幕等輔助措施,把棚內多餘的光線向果實方向集中,這對桃果增色效果明顯。

六、病蟲控制宜“三防”

1. 農業防治是基礎 一是建園時選擇抗病性強的品種栽植;二是增施有機肥,可顯著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有機質經微生物作用可轉化成腐殖質,腐殖質對改善土壤理化性狀、促進果樹生長髮育、提高樹體抗性作用明顯);三是適當深翻(一般深度應在30釐米以上,注意防止損壞桃樹根系)桃園土壤,並在高溫季節撤棚,晾曬棚內土壤,消滅病蟲害傳播源;四是通過合理修剪保證樹體有良好的通風透光條件,以減少病蟲害發生;五是在果樹休眠期,採取剪除病蟲枝,清除枯枝、落葉,刮除老翹皮、腐爛病斑並塗抹3~5波美度石硫合劑促進傷口癒合,避開流膠等措施減少病蟲害發生,並注意將清理物帶出棚外深埋處理;六是在大棚內設置換氣扇,保持棚內空氣流通,減少病蟲害發生。

2. 生態防治勿忽視 一是通過地面覆膜、覆草等措施,減少土壤水分蒸發,降低棚內空氣溼度,對抑制病害發生效果較好;二是通過生物防治有效保護瓢蟲、小花蝽、草蛉、食蚜蠅、捕食蟎等天敵,達到“以蟲治蟲”的目的;三是利用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謝物防治害蟲,如利用昆蟲性信息素(性外激素)誘殺害蟲;四是大棚內懸掛黃板誘殺害蟲。

3. 化學防治要趁早 為了生產綠色果品,劉反翠在防治大棚桃樹病蟲害時儘量減少化學農藥使用,多選用石硫合劑和硫懸浮劑;她掌握“治早、治小”的原則,在病蟲大發生初期採用化學農藥防治,既降低了農藥使用成本,又能將病蟲害消滅在萌芽階段,減少經濟損失。防治病害主要選用10%百菌清煙片劑,防治蟲害主要選用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另外,在桃果硬核期以後禁止使用農藥,整個生產過程不用劇毒、高毒、高殘留農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