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汶川到马祖山——探究九江市三医院王丹护士长的无所畏惧

2008年5月13日,汶川地震的第二天,她赶赴震区参加医疗急救;2020年2月21日,她进入马祖山分院,参加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救治。“她,为什么无所畏惧?”,这是应该思考的问题。她,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内二病区护士长王丹。

从汶川到马祖山——探究九江市三医院王丹护士长的无所畏惧

新冠病毒疫情发生后,王丹第一时间递交请战书。很多同事请战,为什么王丹成行?“我们这一批比较特殊,护理团队主要由外院人员组成,其中还有3个护士长。医院要选一个管理经验丰富的领队,我不去,谁去?”

“买个菜,15秒被感染”“高铁内,拿下口罩,2分钟被感染”“病毒,在5米内或许通过飞沫传播”,可能被感染是进入隔离病区的医护人员,首先要面对的风险。其次是给家人带来的巨大的心理压力,再一个是穿着防护服给身体带来的伤害和不便。要照顾孩子学习之类的理由,尚可以让许多人推掉安排,所以,每个进入隔离病区的人,都不简单。

从汶川到马祖山——探究九江市三医院王丹护士长的无所畏惧

王丹不只是“无所畏惧”,还有忍耐,还有细腻。由于,蔓延速度较快,她进入马祖山接受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在半天内成立二病区。20多个房间的卫生,43个床单位的准备,治疗室、更衣室、库房的设置和完善,王丹和另外3个同事,一直干到凌晨3点。

她的身体相对“丰满”,穿上闭气的防护服,戴上护目镜和双层橡胶手套,工作没开始,就已经大汗淋漓。为减轻患者痛苦,静脉穿刺和动脉采血操作时,她主动选择血管条件不好的患者,并在私下给年轻护士传授经验。穿刺零失误,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某县区一个家庭的3个人,都染上了新冠肺炎,爸爸妈妈相继出院。孤独的孩子,不吃不喝,哭闹不止。王丹“恩威并施”“软硬兼施”,把“对付”儿子的办法,悉数用上,最后,“护士妈妈”成了集体的称呼。想到患者需要补充营养,她和同事们,毫不犹豫贡献出自己的“私货”。

从汶川到马祖山——探究九江市三医院王丹护士长的无所畏惧

“我不去,谁去?”,是她的习惯语言,习惯思维。

时间,拉回到2008年的5月13日上午,医院接到选派一名手术室护士援驰汶川的任务,“护士长年龄偏大,一名同事怀孕,其他同事经验欠丰富,我不去,谁去?”。

回忆那峥嵘岁月,王丹好似讲述昨天发生的事情,“我们首先到达的是青川县木鱼镇,整个乡镇就象一个拆迁工地,我们跟着搜救队后面,他们找出一个人,我们就立即抢救,手术就在帐篷里进行。地震导致断水断电,水是从九江带去的,方便面都要省着吃”

“后来到了青川县中医院,正在做剖宫产时,突发6.4级的余震。手术进行了一半,不可能停止,我们边用身体护着产妇,边完成手术。”

从汶川到马祖山——探究九江市三医院王丹护士长的无所畏惧

“我不去,谁去?”,“她,为什么无所畏惧?”,因为“舍我其谁”。“她的‘舍我其谁’,又源自何因”,还难得其解。

是的,难得其解。“过去和现在,我可以冲锋陷阵,未来,我依然义无反顾”,王丹如是说。(来源: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