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相爭,乾坤扭轉。兩王賦詩,各顯霸氣

為什麼劉邦能打敗項羽,看看他二位的詩作,就能窺視一二。

一陣疫風襲來,把人們都吹進家裡。如果想要為疫情做點什麼,就敬請靜在家裡。這才是對抵抗病毒最大的貢獻。

只要人人從我做起,自覺自我防禦,可惡的病毒一定會遠離,從此沓無蹤跡。

宅在家中,正好有一本史記在手。靜下心來,是否能把自己穿入在楚漢爭霸的歷史時空裡。


楚漢相爭,乾坤扭轉。兩王賦詩,各顯霸氣


天下興旺事,血雨腥風史。改朝換代新君來,翻江倒海霸王去。

縱觀歷史,哪朝君主不是傾盡舉國之力,方,才能坐擁天下的。


楚漢相爭,乾坤扭轉。兩王賦詩,各顯霸氣


秦國,經幾代的發奮圖強,從商鞅變法開始,直到秦國強大,進而一掃諸國,一統天下。誰知,江山不長,短短二世,項羽佔下。項羽剛穩,漢王又起。

楚漢相爭起,乾坤扭轉時。史記捧在手,靜觀玉龍鬥。

兩家相爭,必有一傷。兩虎相鬥,必有一死。

項羽出生世襲之家,名籍,(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楚國名將項燕之孫。史稱最強武將之一,被評價為“羽中神勇,千古無二”。早年隨叔父項梁起義,後項梁不幸陣亡。項羽率軍渡河救趙王歇。又在鉅鹿與秦主力章邯,王離交戰,大獲全勝。至此秦亡。之後,自封為西楚霸王。分封攻秦功臣及六國貴族為王。自己定都彭城。


楚漢相爭,乾坤扭轉。兩王賦詩,各顯霸氣


漢王劉邦從漢中出兵進攻項羽,拉開了四年楚漢戰爭的序幕。雖然項羽屢屢大破劉邦,兵力也遠勝劉邦,由於項羽多疑,以至於連亞父范增也不信任了。逼走了大謀臣范增。最後被韓信軍隊圍至垓下,只落得個,一代霸王,烏江自刎。只可嘆,所向披靡的一代霸王,臨終豪邁賦詩一首《垓下歌》: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雅不逝。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楚漢相爭,乾坤扭轉。兩王賦詩,各顯霸氣


從項王臨終時的這首歌中,是否能對項羽成敗的原因窺視一二呢。幾個奈何奈何奈若何,是何等悲涼。怎奈何,空有拔山撼嶽的蓋世之力呀,天不佑我,時不利我,如之奈何,還有我最愛的虞姬呀,我又該如之奈何?悲兮,壯兮,憐兮。

對於項羽的失敗,史記是這樣闡述的:

“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

再說漢王,漢王出生遠遠不如項羽優勢。劉邦(公元前256年12月28日——公元前195年6月1日),字季,沛郡豐邑中陽里人,出生地地道道農家莊稼人。雖識字不多,但天性豁達大度。打小就不事農活生產。早年做沛縣泗水亭長。因釋放刑徒,被迫於芒碭山集合三千人子弟起義。攻佔沛縣,自稱沛公。後被封為武安侯。直至率軍霸上,接受秦王子嬰投降,滅了秦朝。並當即廢除秦朝的苛法。重新約法三章,以得民心。與項羽剛腹自用的性格恰恰相反。


楚漢相爭,乾坤扭轉。兩王賦詩,各顯霸氣


鴻門宴之後,受封為漢王,統治巴蜀和漢中。與項羽劃分楚河為界。

然漢王知人善任。如拜韓信為大將軍,重用丞相蕭何,信任謀士張良等。最終擊敗項羽,一統天下。定都關中,建西漢。

至此休養生息。兵員歸家,重農抑商,恢復經濟。奠定了雍容大度的漢朝文化基礎。

要說漢王最大的個性就是善識人用人。看漢初三傑,蕭何,張良,韓信,雖為他手下,卻能把各自的能力應用自如,這就是他知人善任的最好詮釋。


楚漢相爭,乾坤扭轉。兩王賦詩,各顯霸氣


漢王在穩坐江山後,曾經因淮南王謀反,平息叛亂後,又擊走布軍會甀時,經過沛縣老家時,大宴家鄉故鄰。乘著酒興,作得詩半首《大風歌》:


楚漢相爭,乾坤扭轉。兩王賦詩,各顯霸氣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劉邦雖生於農家,識字甚少,可一動起筆墨來,則是氣吞山河之勢。

史記原文如下:

十二年,十月,高祖已擊布軍會甀,布走,令別將追之。

高祖還歸,過沛,留。置酒沛宮,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縱酒,發沛中兒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擊築,自為歌詩曰:“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兒皆和習之。高祖乃起舞,慷慨傷懷,泣數行下。


楚漢相爭,乾坤扭轉。兩王賦詩,各顯霸氣


大風勁起呀,四海飛揚。威震華宙,我雄歸故里。更幸慶英武猛士震守四方。

楚漢兩王,一個賦詩《垓下歌》,一個賦詩《大風歌》。兩歌一比,雄威武風,自見高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