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自行車的人》生存和尊嚴你怎麼選?


《偷自行車的人》生存和尊嚴你怎麼選?


l939年9月1日二次大戰全面爆發時,意大利的主要戰略物資儲備己經告竭。當時,鋼材還夠用14天,煤炭只夠用50天,情況好些的鐵礦石也只夠用180天為了解決戰略資源短缺問題.

總之,到1940年6月參戰時.意大利的經濟遠沒有為戰爭做好準備.這從意大利外交部長齊亞諾的日記中可以得到證實。l940年4月7目.在意大利負責軍工生產的法瓦格羅薩將軍的陪同下,齊亞諾察看了戰略物資儲備情況。齊亞諾在當天的日記中寫道:“我與他一起走馬觀花式地調查了我國金屬儲備情況。結果令人十分沮喪”。但更加令他不安的是法瓦格羅薩報告說.“意大利正在失去它所有的國外市場.即使動用我們少得可憐的黃金儲備也買不來我們所需要的金屬”。另外,從國內情況來看意大利的“資源極其缺乏.破銅爛鐵的收繳也已達到極限。一切都完了”。並且說,“就物資儲備而言,我們現在的處境實際上比去年9月份還要糟.現在用有的物資也只夠打幾個月的仗”。在聽了法瓦格羅薩的上述這番話之後,齊亞諾在日記中寫道:“我們處於這樣一種狀況,怎敢參戰呢!?”意大利國內的資源匱乏,經濟基礎薄弱,在國際上與英、法等國家無法相提並論。1943年9月3日下午,在西西里,盟軍代表史密斯將軍和意大利代表卡斯泰拉諾將軍經正式授權,簽署了短期停戰協定,生效日期為薩萊諾登陸日。屆時,意大利將宣佈投降,退出戰爭。這樣,盟軍進攻意大利本土的一個主要目的——將意大利逐出戰爭,他們很快就達到了這個目的,在沒有做好準備的前提下便匆忙的參加到戰爭中這是致使意大利在戰爭中失敗的根本原因。

《偷單車的人》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拍攝的,意大利的羅馬在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所有的一切都百廢待興,導演維托里奧·德·西卡執導的《偷自行車的人》,是由阿道夫·弗蘭奇和切薩雷·扎瓦蒂尼等人聯合主演的一部現實主義的電影。該片上映於1948年,講述的是二戰之後,備受戰爭侵襲的意大利羅馬,這種城市裡到處都是失去工作的人們,貧窮讓人們急切的尋求一份工作來維持生計。所以當男主角費勁心力的得到了一份貼海報的工作時,卻因為必須要一輛自行車來進行工作而陷入了困境。在妻子想辦法把僅僅值錢的床單拿去當掉,將他當掉的自行車贖回來了,可叫人絕望的是,一個偷車團伙把他的自行車偷走了,在失去工作的壓力之下,他開始了尋找自行車的旅程。這是一部打動人心的電影,曾獲得了第22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編劇的提名,和第7屆金球獎的最佳外語片。


《偷自行車的人》生存和尊嚴你怎麼選?


戰爭絕對是一個摧毀城市經濟的存在,而城市經濟的破敗會造成大量的工人失去工作,由於城市中的居民不像農村那種擁有土地可以種植糧食,所以一旦失去了工作,他們也就失去了生活來源,因為貧窮對於城市中的居民來說,更為可怕。而二戰後的羅馬正處於這樣的困境之中,在介紹工作的中介所那裡,每天都是湧滿了人群,無數失去工作的人們在這裡等待一份工作能被賜予自己,而已經失業了兩年的男主人公安東,終於迎來的他的一份工作,那就是去張貼海報和廣告。安東很驚喜自己能獲得一份工作,但有一個前提是必須有自行車才能有工作。這讓已經典當了自己自行車的安東無比絕望。


《偷自行車的人》生存和尊嚴你怎麼選?


一、電影最揪心的一幕是結束前五十秒鐘,裡奇與小布魯諾隨著人潮被推搡著無目的地前進。德•西卡對這一幕的布光把握實在令人驚歎,小巷口的夕陽先是很快地掠過裡奇的右臉,在明暗交織的那一瞬間,裡奇還在竭盡全力努力維繫著他的鎮定。鏡頭切換,是滿臉淚汗的小布魯諾瞪大雙眼,抬起頭來看著身邊高大的爸爸。下一秒鐘,陽光消失了,裡奇低下頭看走在身邊緊握他手的兒子,所有的委屈、艱辛、絕望、愧疚、無奈、悔恨全糾集到一起,瞬間衝上眉頭。就在那一霎那,裡奇哭了,這個高大、強壯、奔波了一整天的男人終於在自己六歲的小兒子面前哭了。鏡頭再次移到小布魯諾身上,他不停地抬頭看爸爸,與此同時,裡奇粗糙的大手緊緊攥著布魯諾的小手,緊緊地,父子倆什麼都沒說,只是向前走,向前走,漫無目標。


《偷自行車的人》生存和尊嚴你怎麼選?


爸爸需要一輛自行車才能有工作,只有有工作了,家庭才能有收入,有收入了,他才能活著。然後他就去偷了一輛自行車,被逮住了。那個車主準備打死他,男主角的兒子一直哭著喊“爸爸,爸爸。”這時候自行車的主人說:好,看你兒子的面,這次就放過你,你就這麼當爹的嗎?你不丟人嗎?給你兒子做個好榜樣吧!

人物從生存危機上升到父親尊嚴的犧牲,換做是你,你怎麼選?

這叫做生命的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