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精英中難得的善終:樂毅

戰國有很多精英:吳起、商鞅、白起、孫臏、張儀、蘇秦,善終的很少,大多功成人亡、鳥盡弓藏,因功高蓋主或廣樹政敵,本人不得善終,且禍及子孫。

樂毅算是難得的善終之人。

這其中,有很多偶然。

樂毅和田單


戰國時燕齊最激烈的一次對抗,燕滅齊之戰,兩人是各自陣營中的精神領袖。

田單本是個市掾(用柏楊先生的話說是臨淄的市場職員),樂毅帶燕大軍橫掃齊國時,國人奔逃,田單很有先見之明的交代族人,一定要用硬鐵皮包裹馬車的軸端,結果人車相擠撞,木質軸端不耐用,車馬多傾覆,很多人被燕軍抓做俘虜。

而田單家族順利逃到即墨。

即墨和莒城是齊國僅剩的兩城。

亡國之難,即墨城主又戰死,守城官民沒了主心骨,自治性地推舉田單做新城主。

城下是強軍勢盛的燕軍,即墨城在,齊國就不算亡。

最危急的時刻反迸發出超強的求生力。

樂毅圍攻1年多,無果。

滅齊之戰,開弓沒有回頭箭,斬草除根才能一絕後患。

沒辦法,樂毅決定用攻心戰術,離城9裡紮營,不攻不撤只圍城,對出城的人不擾不殺,活不下去的救濟,主動投逃的安撫接納。

城裡缺吃少用,城外也並非凶神惡煞的死神,長此以往,即墨底層民眾恐將主動投逃。

又是3年,即墨仍在堅守。

可見田單恐怖的精神領袖力。

孤城一座,兵強馬壯的燕軍還搞輿論戰,但田單硬是收攏住了人心。

史書之外的戰爭慘烈,應不亞於白起坑殺40萬趙軍降兵。

樂毅與姬平


姬平是當時的燕昭王。

燕其實在戰國七雄中一直處於二流梯隊,不算太強。

姬平主政期,燕達鼎盛。

最主要原因就是樂毅與姬平的黃金組合,堪稱中國歷史上難得的君臣互信。

樂毅3年圍城,不攻不撤,姬平身邊嚼舌根的人不斷鼓譟,說樂毅一口氣打下齊國70多城,就剩倆了卻不打了,不是沒能力,而是有小算盤,3年來收買了不少齊國人心,其實是為了給自己當齊王鋪路,暫時沒稱王,是因為擔心留在燕國的妻子罷了。

三人成虎,當年秦國大將甘茂攻韓前,怕有人在嬴蕩面前閒言碎語,在息壤和嬴蕩約定自己前線作戰時嬴蕩不要發撤退令,但嬴蕩還是被多嘴小人說動了心,要召回甘茂,甘茂一句“息壤何在?”才喊醒了嬴蕩。

而樂毅攻齊,4年半的圍城,沒有記載和姬平有過什麼約定。現在有人獻讒,你猜姬平會怎麼做?

你絕對猜不到。

姬平剎那間,一連串動作,先是召開盛大宴會,公開斥責嚼舌小人,以燕齊之恨為樂毅出兵正名背書,然後當眾斬殺小人;然後給樂毅送東西,把王后的衣服送給樂毅妻子,王子的衣服送給樂毅兒子;最後用100輛戰車護送樂毅妻子到齊地,封樂毅為齊國新王。

樂毅惶恐又感激,上書堅拒。

成就了一段佳話。

可惜,姬平很快就死了。兒子姬樂資即位,他早就看樂毅不順眼。

田單立馬用反間計,重金收買姬樂資身邊的多舌者,還是當年給姬平的一套言辭,特意強調如果樂毅進攻,即墨一定拿下。

姬樂資就下令撤換前線指揮,召樂毅回國。

樂毅恐懼交加,奔逃趙國。

之後就是田單用火牛陣大敗豬頭燕軍統帥騎劫的故事。

燕終未能滅齊。

逆境轉生


趙王很器重樂毅,封觀津給樂毅。

此時,田單已破燕軍,姬樂資一下子蔫了,很怕齊趙聯手,重用樂毅,一塊攻燕。

於是,主動派人給樂毅傳話,語帶威脅的求和:“我呢,被小人矇蔽(自己找臺階下),你呢,到了趙國有了更好的前途(似乎是樂毅主動謀求的一樣),但是你這麼做,怎麼對得起我爹對你的信任啊(道德勒索)?”

樂毅回信三句表明心願:我最希望的是自己逃生(投趙)而先王願望(滅齊)也能實現;我最害怕的是自己被誹謗,先王也落個無識人之明的惡名;我絕對不會做的是跟敵人勾結傷害祖國。

並且給姬樂資做出承諾,忠臣義士,離開祖國,不會為了給自己辯護而傷害祖國聲譽,所以,我將絕口不提在燕國你給予的待遇,你請放心!

面對國際輿論和一觸即發的戰爭態勢,姬樂資獲得了承諾,樂毅免死,姬樂資封樂毅兒子繼承樂毅燕國昌國君的爵位,雙方達成了默契交易。

晚年,樂毅時不時回燕國探親,終老於趙,死後得燕趙兩國哀榮。


幸好燕國沒那麼強,如果是當年秦國,恐怕樂毅就如樊於期一樣,人頭奉上。幸好也不是當下的美國,否則必遣返回國待審。

藉助微妙的國際形勢和輿論,樂毅總算善終,也成為戰國時的一段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