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昆體”詩人雖然飽受詬病,但這首《無題》詩直追李商隱


“西昆體”詩人雖然飽受詬病,但這首《無題》詩直追李商隱

李商隱雖然一生鬱郁不得志,但他的詩作追求唯美,並且將之發揮到了極致,如果晚唐要選出唯一一位代表性的詩人,恐怕我的選擇不會是杜牧,而一定是李商隱。他的作品用現在人的話來改一下,那就是:不求最好,只求最美。

要說李商隱的詩作境界,自然無法與初唐詩人或者盛唐詩人,哪怕是中唐詩人中的大家相比——他太過著眼於自己的內心世界了,以至於常常讓人覺得,他與杜甫或者白居易等人相比都稍遜一籌,但他的風格卻影響到了宋代詩人,並因此而出現了“西昆體”。

“西昆體”詩人雖然飽受詬病,但這首《無題》詩直追李商隱

西昆體的主要代表人物都是當時的士大夫文人,在宋初來說,屬於高級精英階層,其中以楊億等人為首。楊億的作品風格特點用他自己的話說,正是“歷覽遺編,研味前作,挹其芳潤”,說白了就是師法李商隱,找最美的詞,用最生僻的典,至於境界與立意,管它呢,只求最美。

今天正是要介紹一首楊億的詩,無論從哪一個方面來說,這首詩在風格上,或者遣詞用字上,又或者在晦澀難明這一點上,已經可以直追李商隱相應題材的詩作。

“西昆體”詩人雖然飽受詬病,但這首《無題》詩直追李商隱

宋·楊億·無題

巫陽歸夢融千峰,辟惡香消翠被濃。

桂魄漸虧愁曉月,蕉心不展怨春風。

遙山黯黯眉長斂,一水盈盈語未通。

漫託鶤弦傳恨意,雲鬟日夕似飛蓬。

這首為平起首句起韻的七律,有意思的是,這首詩首句當為平平仄仄仄平平,第1、3字可平可仄,詩人第5字應平拗仄,當然這算是“小拗”,屬於可救可不救,以李商隱高超的格律技巧,估計這樣的句子都不會用,有興趣的可以看我對李商隱一首《落花》的格律運用,楊億在這裡是放棄了,沒有在對句作任何處理。

“西昆體”詩人雖然飽受詬病,但這首《無題》詩直追李商隱

更有意思的是,李商隱常常將東、冬或者蕭、餚通用,楊億這首詩韻腳字風、通、蓬在上平一東部,而峰和濃在上平二冬部,顯然將李商隱的習慣套用了過來,而實際上李商隱是能不使用通韻就儘量不用,比如其一首《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5個韻腳字全都在上平十四寒部。

“巫陽歸夢融千峰,辟惡香消翠被濃。”首聯就已經用了幾個典故,巫陽,《楚辭·招魂》中有“帝告巫陽”句,說的是女巫,名為陽,所以叫巫陽。但是後面有“歸夢”,因此這個典故只能是來自宋玉《高唐賦》中,楚懷王遊高唐晝寢,夢中有神女自薦枕蓆,臨去之時說她為巫山之女,“在巫山之陽”,由此,這個“巫陽”必然是直接指巫山。

“西昆體”詩人雖然飽受詬病,但這首《無題》詩直追李商隱

辟惡,祛邪避災,古時的人們重陽節時,會將茱萸用個袋子裝起來,可以祛邪避災,因此有言“今世人九日登高飲酒,婦人帶茱萸囊”,郭震有詩“辟惡茱萸囊,延年菊花酒”。現在可以明白詩中人是一位女子,雖然辟惡的茱萸囊沒了香氣了,說明早已過了重陽,但她的錦被可是常常燻得很香很香的,顯然是位精緻的貴族女子。

你看,只是首聯而已,詩人已經用了數個典故,而且事情是什麼都還沒有說,或者算是說了等於沒有說。女子大概是從一場無盡的相思夢中醒來,孤單一人在房中,唯美是很唯美,也很有李商隱的風格。

“西昆體”詩人雖然飽受詬病,但這首《無題》詩直追李商隱

“桂魄漸虧愁曉月,蕉心不展怨春風。”又來了不是。桂魄,傳說月亮上有桂樹,而月輪無光之處稱為魄,因此“桂魄”指的就是月亮,而“曉月”,古時按月相來表示日期,曉月在殘月之後,即這一天是二十九,後一天三十日稱晦月。二十九這一天,到了黎明的時候也還是可以看到月亮的。

從字面上來看,首聯包括這一聯,兩相比照的話,應該是一位深居閨中的女子,夜夢中醒來,看著窗外的月牙兒,心裡想著又已是月底了,那個人兒還沒有回來,本來芭蕉心不展當然是沒到時候,現在詩人用了一個“怨”字,不光能讓我們看到女子的閨怨,還看到芭蕉樹“活”了,怨那春風遲遲不來。

“西昆體”詩人雖然飽受詬病,但這首《無題》詩直追李商隱

“遙山黯黯眉長斂,一水盈盈語未通。”還好,這一聯詩人總算沒有用出更為生僻的典故,讓人再次摸不著頭腦。可以想見,雖然天上還有月牙兒,不過遠山依然看不清楚,那盈盈江水也是無聲地流動,這是個靜謐的黎明之前,不過女子呢,愁眉不展,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這裡“語未通”,以無人可說話較為合適,若是依其他作品言還來不及跟人說話,似乎與前兩聯意思不合。

“漫託鶤弦傳恨意,雲鬟日夕似飛蓬。”鶤弦,鶤讀音昆,傳說中一種似天鵝的大鳥,鶤弦,即琵琶弦,據說琵琶的弦有用鶤鳥的筋製成,這裡代指琵琶;雲鬟,指女子高聳的環形髮髻,當然,也說明女子已婚,李白《久別離》詩中有“至此腸斷彼心絕。雲鬟綠鬢罷梳結”。

“西昆體”詩人雖然飽受詬病,但這首《無題》詩直追李商隱

飛蓬,這同樣是一典,來自《詩經·衛風·伯兮》,“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這4句詩的大意是女子因為思念戀人,頭髮像亂蓬草,不過他走了,有沐發膏跟潤髮油,不過他不在,洗不洗都沒人看了。

尾聯大意是女子想要通過彈奏琵琶表達或發洩自己的悵恨,大概她能做的也只有這樣了,至於她的雲鬟,常常都不打理,結果越來越像一堆蓬草了,不過這些她大概也不太在意,她在意的,只有遠方的那個人。

“西昆體”詩人雖然飽受詬病,但這首《無題》詩直追李商隱

整首詩沒有處處都用生僻的典故,但風格上與李商隱作品十分相似,而且題材也相似,就詩作本身來看,讀起來倒也沒有太多阻滯,這一點還是值得讚賞的。雖然晦澀難明這一塊可謂直追李義山,但好歹是比《錦瑟》之類要明晰得多,至少我們能夠知道,這首詩清清楚楚在說,女子在閨閣之中對於戀人的相思,以及無邊的悵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