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平說破幸福真諦:做喜歡的事並能養活自己、和喜歡的人在一起


周國平說破幸福真諦:做喜歡的事並能養活自己、和喜歡的人在一起

一、關於幸福的含義

1.幸福是人的一切行為的終極目的

亞里士多德說過:幸福是人的一切行為的終極目的,我們永遠只是因為它本身而選擇它,正是為了它,所有的人才做其他事情。

我們平時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達到幸福這個目的,都是一種手段而已。寒冷的早上從暖和的被窩爬起開始一天的工作,是為了賺到錢得到幸福;即使時間再忙也要到健身房流流汗,是為了身體健康得到幸福;遇到喜歡的人拼命展開追求,是為了擁有伴侶得到幸福。

我們每個人都想要幸福,每件事都以得到幸福為目標,才有了前進的動力。

2.幸福是主觀感受和客觀狀態的統一

周國平講到:“主觀感受是幸福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

我們每個人對於幸福都有自己的標準和判斷,但如果一味地按照主觀來感受幸福,那麼這樣的幸福是沒有意義的。

在想象中,人總是把自己最強烈願望的實現看成是幸福,但是,願望是因人而異的,同一個人的願望,也是因時而異的。

人往往這樣,一樣東西,沒到手的時候想得要命,到了手不過如此,預期中的幸福感會大打折扣。所以,天下很難找到真正認為自己幸福的人。

那麼,幸福完全是客觀狀態嗎?你一定見過這樣的人,他擁有的外在條件是許多人羨慕的,但他自己並不覺得幸福。所以,外在條件再好,如果不轉化為內在的體驗和心情,也不成其為幸福。

周國平說破幸福真諦:做喜歡的事並能養活自己、和喜歡的人在一起

3.幸福是否等於快樂

蘇格拉底總結說,幸福不在於快樂,而在於過好的生活,幸福問題討論的是一個嚴肅的主題,就是什麼是好的生活。

蘇格拉底提出了一個好像荒謬的問題:一輩子撓癢的人是幸福的人嗎?但是,你們想一想,如果把幸福理解為身體慾望的滿足,身體慾望的滿足和撓癢是不是很相像?它們都是通過解除身體某個部位的不適感來獲得快樂。所以,蘇格拉底說的沒錯,一輩子追求身體慾望的滿足的人,就是把一輩子撓癢當作幸福的人。

4.幸福是否等於運氣好

亞里士多德認為,首先,幸福和運氣有一定的關係。他說,善,也就是好東西,有三個。第一個是靈魂的善,就是理性和道德。第二個是身體的善,比如健康、顏值高。第三個是外在的善,比如高貴的出身、財富、成功、名望、平安等。

我們總會遇到好運氣和壞運氣,而面對這些運氣我們是否能幸福,主要看我們的素質。有時你的運氣是壞的,但你可以平靜面對,或者有足夠多的方法去面對,最後的結果可能也是幸福的。

正如周國平所說:“幸福和運氣有一定的關係,但決定的因素是靈魂的善,是精神素質。”

周國平說破幸福真諦:做喜歡的事並能養活自己、和喜歡的人在一起

二、關於幸福的標準

1.財富

我們經常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當一個人得不到足夠財富的時候,他無法顧及生命中其他的幸福標準。財富是得到幸福的首要標準,沒有財富,沒有辦法給家人好的居住環境、優質的教育條件,沒有辦法去醫院治療疾病得到健康的身體,沒有辦法擁有閒暇的時光,因為你總是在為沒有財富而憂心忡忡,這時的你是不幸福的。

但是我們也不能說擁有了財富就會絕對的幸福,至少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財富至少可以解決掉人生中一半的煩惱。用財富來衡量一個人是否幸福或許比較片面,但至少很現實。這個社會就是這樣,有錢人的幸福我們想象不到。

2.健康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生病是不分年齡的,再小的嬰兒都會承受疾病帶來的痛苦。健康是幸福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有了健康我們才有機會去創造財富,如果隔三差五地生病,經常往醫院跑,每天大部分的記憶都用來儲存自己的病歷,根本不會用心工作。

同時健康也是一種本事,人生在世很難有不生病的時候,面對疾病的心態是很重要的。很多時候醫生都會和我們說養病期間保持良好的心態,但卻很少能有人做到。終歸到底只有健康的時候才能感受到幸福,否則一切都是無稽之談。

3.事業的成功

其實一個幸福的人是每天睜開眼後知道自己要做什麼,而對於沒有事業的人來說,每天是不願睜開眼面對這個世界的,因為他更多的是不知所措,不知道起床後要做什麼,這樣的人能說的上是幸福嗎?

事業的成功首先會給你帶來自信,足以證明你在這世間存在的意義。這些都是精神上的滿足,是內在價值的實現。將事業的成功用來衡量幸福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成功的事業至少讓你的人生成功了一半,而另一半則更多的來源於家庭。

周國平說破幸福真諦:做喜歡的事並能養活自己、和喜歡的人在一起

4.家庭

家庭和睦圓滿是我們每個人所期待的。試想如果你的家庭每天爭吵不斷,總要拖到凌晨才可以把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解決,這樣的生活是幸福的嗎?即使你在外面事業再成功,擁有這樣的家庭也無法幸福。

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如果家人之間足夠團結、能夠互相諒解,相信再難唸的經也會很快地念完。

5.平安

我們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會先來,正常地走在馬路上都會有飛來橫禍奪去無辜的生命。“平安”是我們的期待,也是我們主觀上很難控制的。但至少我們可以遵循社會規律,來增加平安的概率。比如遵守交通規則,規避車禍。

6.閒暇

周國平講到:“我們應該為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心靈留下充足的空間,來享受生命,來享受心靈的快樂,如果這樣,即使錢不算很多,我們也是真正意義上的富人。”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去旅行,大概就是為了逃離現實的環境,來到陌生的土地上傾聽心靈真正的聲音。人是很難實現和自己對話的,我們總在自我欺騙中面對自己的真實想法。其實我們是被太多的嘈雜聲音所影響。我們需要聽下來,需要閒暇的時光來感受心之所屬。

周國平說破幸福真諦:做喜歡的事並能養活自己、和喜歡的人在一起

三、關於幸福周國平是這樣說的

1.追求快樂本身無可非議,但是要遵循兩個原則,這兩個原則是我總結的。第一個是理智原則,你在追求快樂的時候,不要給自己埋伏下痛苦,不要損害自己;第二個是道德原則,你在追求快樂的時候,不可以給他人造成痛苦,不可以損害他人。

2.立足於價值觀看幸福,幸福問題就變得簡單明瞭了。你是可以支配自己的幸福的,因為你可以支配自己的價值觀。我們時代有一個傾向,就是過分地從外在方面去尋求幸福,把金錢、財富、外在的成功看得太重,為了追求這些東西,把生命和精神的狀態弄亂了,結果並不幸福,毛病就出在價值觀上。所以,在價值觀的問題上,你一定不要隨大流,究竟什麼能讓你真正幸福,你要去問自己的生命,問自己的靈魂。

3.幸福只是靈魂的事,肉體只會有快感,不會有幸福感。靈魂是感受幸福的“器官”,任何外在經歷必須有靈魂參與才成其為幸福。內心世界的豐富、敏感和活躍與否決定了一個人感受幸福的能力。在此意義上,幸福是一種能力。苦與樂不但有量的區別,而且有質的區別。

4.人世間真實的幸福原是極簡單的。人們輕慢和拒絕神的禮物,偏要到別處去尋找幸福,結果生活越來越複雜,也越來越不幸。

5.人生有兩大快樂。一是生命的快樂,例如健康、親情、與自然的交融,這是生命本身的需要得到滿足的快樂。另一是精神的快樂,包括智性、情感和信仰的快樂,這是人的高級屬性得到滿足的快樂。

周國平說破幸福真諦:做喜歡的事並能養活自己、和喜歡的人在一起

6.幸福是有限的,因為上帝的賜予本來就有限。痛苦是有限的,因為人自己承受痛苦的能力有限。幸福屬於天國,快樂才屬於人間。

7.自己已經找到偉大的幸福的人,無意要求別人拒絕平凡的幸福。我愛人世的不幸勝過愛天堂的幸福。我愛我的不幸勝過愛他人的幸福。

8.我們只能接受生存的荒謬,我們的自由僅在於以何種方式接受。我們不哀哭,我們自得其樂地怠慢它,居高臨下地嘲笑它,我們的接受已經包含著反抗了。一切災禍都有一個微小的起因,一切幸福都有一個平庸的結尾。

9.幸福是一個抽象概念,從來不是一個事實。相反,痛苦和不幸卻常常具有事實的堅硬性。幸福是一種一開始人人都自以為能夠得到、最後沒有一個人敢說已經擁有的東西。

10.在我看來,一個人若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並且靠這養活自己,又能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並且使他(她)們也感到快樂,即可稱幸福。



END

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