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讨伐东吴的是诸葛亮,刘备留守后方,陆逊还有机会赢吗?

姒莞萱


诸葛亮可能胜,但不会是全胜!陆逊可能败,但不会是全败

诸葛亮可能败,但不会是全败!陆逊可能胜,但不会是全胜!

蜀汉讨伐东吴的战争夷陵之战,要是把前线的最高指挥官由刘备换成诸葛亮。

第一会不会对东吴造成灭顶之灾?不会!

第二会不会也像刘备那样败的全军覆没?也不会!

我们都知道诸葛亮的隆中对说的很清楚“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富,兵精而将勇,此诚可以与之为盟,而不可图也”他的战略是与东吴结盟共抗曹魏。

所以他就算有能力将东吴夷为平地也不会这么做,不然只会两弱相拼,强者得利。

这是当时的魏蜀吴三方力量的客观情形而决定的。

所以在此战中诸葛亮不会取得完胜。

那么他会不会像刘备那样的兵败如山倒或者比刘备败的还惨?不会!

诸葛亮的军事能力在之前大家都有目共睹。

火烧博望坡,白河用水,赤壁之战之后与周瑜周旋丝毫不落下风。

甚至他的敌人军事家司马懿都称赞诸葛亮是天下奇才也。

诸葛亮最可能采取的办法应该是兵分两路,水陆俱进兵锋直指东吴,这也是起初陆逊担心的刘备会以此种方式进军。

要知道陆逊也是一位出色的将领,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

所以诸葛亮以水陆同进的用兵可能性很大,但是就算是这样用兵,给陆逊造成一定麻烦,伤亡是肯定的。

但是不至于这样就使得陆逊束手无策,因为他既然一开始就想到了敌人会有可能以不利于自己的方式进军,他自然也应该想好应对之策的。

其实诸葛亮与陆逊这二人军事能力相差无几。

原因如下:第一在刘备兵败以后陆逊率军追击至白帝城周边的鱼腹浦轻松就破解了诸葛亮设置的撞碍。

第二在诸葛亮得知刘备战败后,曾感慨东吴真是人才辈出”周瑜之后出鲁肃,鲁肃之后出吕蒙,吕蒙以后又出了这个陆逊,有此人在江东又可保二十年无虞”

所以二人对阵,诸葛亮不会败或者不会败的太惨。

往事越千年,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希望与小伙伴们拨开历史云雾,共同畅谈千年之前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楚人正奇


十几岁时,我喜欢关张赵马黄,不服就干!

二十几岁时,我喜欢诸葛亮,我如此如此这般。

三十几岁时,我不再喜欢诸葛亮,因为发现做事总是事后诸葛亮!

后来我更喜欢吕蒙邓艾,我知道很多人不喜欢他俩,但人的成长总是有过程的!



荞麦花991


我们知道,在夷陵之战里,刘备七百里连营,被陆逊大败,蜀国不仅丢了荆州,而且刘备、关羽、张飞连续死亡,所以诸葛亮在出师表里说,受命于危难之间。

那有些人不禁想问,如果去打东吴的是诸葛亮,而让刘备坐镇后方,那么情况会不会不一样?诸葛亮是不是能打败陆逊?

那我们首先来看看,为什么刘备会被陆逊打败?

个人觉得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刘备过于冲动,也过于求胜,黄权曾经劝过刘备:我们打东吴,因为是沿长江顺流而下,那么容易进,但是回来却不容易了,应该由黄权来担任先锋,以探东吴的虚实,但是刘备拒绝,他觉得这样子太慢了。

为什么夷陵为败得那么快,就是因为是主将败了,所以兵败如山倒,如果刘备采用了黄权的说法,那么败的只是先锋,刘备还有一战之力,而且还能弄清东吴的情况。

第二,刘备还得防曹魏,其实荆州之战,就是前车之鉴,关羽就是受到了曹魏与东吴的夹击,才会如此大败的,那么刘备也考虑到一点,也得派兵防曹魏,所以刘备让黄权镇江北,防曹魏。

第三,东吴的主将陆逊很年轻,没有什么名气,关羽轻视陆逊,所以吃了大亏,刘备在陆逊面前再次吃大亏。

第四,就是刘备的布阵问题,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七百里联营,这个其实连曹丕都看出来了。

那我们来看看诸葛亮来的时候,会不一样吗?

是的,确实会不一样,因为刘备出现的那几个问题,诸葛亮比较理智,是不会发生的,但是诸葛亮会打败陆逊吗?

其实不会,因为诸葛亮根本没打算跟陆逊打,他会采取跟东吴对峙的方法,看看东吴是否会让一些东西,或者时间一久,不正面对决,刘备想清楚了,就招诸葛亮回去,本来蜀国打东吴是极不划算的行为,诸葛亮就是用拖字决解决这个问题。

至于诸葛亮的军事能力,武庙十哲不是盖的,完全不成问题。


历史简单说


在夷陵之战中,刘备被陆逊火烧连营,打得大败而归。那么,如果指挥伐吴的是诸葛亮,而不是刘备,结果会更好吗?我认为,诸葛亮也不打不过陆逊,但是蜀军不会遭遇大的损失。

第一,诸葛亮是反对伐吴的

都说诸葛亮厉害,那么刘备伐吴这么大的事,为什么不带上他呢?其中的原因,诸葛亮是反对伐吴的。

当然,诸葛亮没有像赵云那样,明确反对伐吴。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诸葛亮比较尴尬,因为他的哥哥在孙吴阵营,兄弟分属不同阵营,如果强出头,难免被认为有私心。诸葛亮认为,如果法正还活着,是劝谏刘备的最佳人选,后来他不无惋惜地说:“如果法正还活着,一定会阻止主上东征;即便是东征,也不会败得这么惨。”这就明确表明诸葛亮的立场,他是反对伐吴的。

第二,此时的诸葛亮,军事指挥经验不足

我们不要神话诸葛亮,一个人的能力,是要在实践中锻炼成长的。在此之前,诸葛亮曾经指挥军队入蜀,打过一些小战,但是总体上说,经验还是很欠缺,而且敌人也是比较弱的。要是这个时候让他来与作战经验丰富的陆逊对抗,显然是吃亏的。

即便在日后诸葛亮成为蜀军统帅,多次指挥北伐,战绩仍然差强人意。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历来争议颇大,我个人的看法,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是比较一般的。

第三,与诸葛亮相比,陆逊作战经验丰富

反观吴军统帅陆逊,在夷陵之战前,就表现出卓越的军事天才。他的军事生涯,是从剿匪开始的。起初会稽山有一伙以潘临为首的强人,东吴多次进剿都没能打垮。陆逊招兵买马,深入险境,剿灭潘临。后来在剿灭鄱阳盗贼尤突的战斗中,陆逊再建奇功,被提拔为定威校尉。

孙权对陆逊的才华非常欣赏,任命他为帐下右都督,清剿山寇。盘踞于丹杨的山寇费栈接受曹操颁给的印信,鼓动山越人造反。陆逊巧施疑兵之计,正面佯攻,暗地里遣主力夜出山谷,大破贼兵,体现出高超的用兵之道。

陆逊最出色的一次表现,就是夺取荆州。他故意示弱于敌,麻痹关羽,在关羽大举北伐后,吴军突然袭击其后方,断其后路。在整个荆州之战中,陆逊击破刘备麾下将领詹晏,后又大破秭归地方部队,斩俘及招降数万人,战果惊人。

第四,以诸葛亮谨慎的性格,蜀军也不致遭大损失

从日后诸葛亮用兵来看,是比较谨慎的,这与他的性格有关,缺乏冒险的精神,讲究稳扎稳打,攻击力不足,但防御力不错。诸葛亮的打法有点类似足球里的防守反击,首先他防守能力是很强的,因为他很谨惧,“先为不可胜”,首先保证自己不被歼灭,再来寻找机会。诸葛亮在北伐战争中,打得比较漂亮的,都是防守反击,在撤退时设个伏,捞个小便宜。但是正面攻击能力,是比较弱,因为他脑子不够灵活,用兵偏正,对手司马懿的评价是:“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一针见血指出诸葛亮用兵的权变机谋水平是不够的。

因此,诸葛亮去打陆逊,打是肯定打不过,但是蜀军不会遭遇大损失。


君山话史


很难。

陆逊几乎没有机会。

不过,诸葛亮也不会取胜。

因为压根儿诸葛亮就不同意讨伐东吴,一定要他出兵,必然是稳扎稳打。既不会有风险,也不会能取胜。

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建安十九年(214年),刘璋投降,刘备入主益州。诸葛亮受任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每当刘备出兵征伐,诸葛亮便负责镇守成都,为刘备足食足兵。

如汉中之战,诸葛亮就替刘备提供物资支援。诸葛亮所从事的工作,就是萧何干得那些活---后勤保障。

刘备从没有放手让诸葛亮独自带兵出战。

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刘备在东征欲夺回荆州的途中被打败,撤退至永安。

诸葛亮大叹:“可惜法正故去,否则必能阻止陛下东征之举。”

从此,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不同意刘备东征的,但是阻止不了。诸葛亮也不是神,也有做不到的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六出祁山,尽管都是无功而返,起码诸葛亮自己还认为有一线希望。

就东征而言,诸葛亮压根儿就认为没有希望。

如果让一个认为没有任何取胜机会的统帅带兵打仗,会能取胜吗?

除非奇迹发生,但东吴会给他奇迹吗?

就陆逊稳扎稳打的套路,是不会犯错误的,奇迹是不会出现的。

当然,诸葛亮一生谨慎,也不会贸然进攻。

最终结果只能是对峙,要么最终言和,要么静待天下大变,听天由命。


豹眼看历史


如果是诸葛亮带队伐吴,肯定会被陆逊全歼,三国就提前结束了,刘备就是再愚蠢也不会把关系到蜀汉政权生死存亡的战役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交给诸葛亮这样的军事菜鸟。

一,诸葛亮在此之前没有经历过任何军事实践,他加入刘备集团14年的时间,一直都是从事后勤保障,内政管理方面的工作,刘备不论是入川还是夺取汉中的重大战役,军事方面的参谋是庞统和法正,诸葛亮一直都是从事“调取赋税以充军实”的角色,

二,诸葛亮一直奉行讨好孙权的思想,他哥哥诸葛瑾是协助吕蒙夺取荆州,杀害关羽的帮凶,并且在吕蒙死后,以绥南将军,南郡太守的身份接替他驻节公安,镇守荆州,作为陆逊的预备队,并为陆逊的主力部队提供后勤保障,刘备如果派诸葛亮带队伐吴,岂不是让他们兄弟合谋,诸葛亮当时连儿子都没有,也就是说一个人吃饱全家不俄,他在蜀汉可以说是无牵无挂,在这种情况下,别说诸葛亮没有那个本事,即使是他真的像那些脑残吹捧的那样有通天彻地之能,神鬼莫测之机,他也必须要避嫌,而刘备更不会让他来执掌兵权,如果他在前线带兵投降孙权或者是被陆逊全歼,那么蜀汉政权就彻底完了。

三,更重要的一点,荆州对于蜀吴双方都是至关重要的地方,蜀汉占据荆州就处于东吴的上游,在地理上跟东吴共有长江天险,而在陆路又有伐吴的通道,东吴北有曹魏,西有刘备,东边是大海,南面是不毛之地岭南,生存空间被严重压缩,况且荆州是鱼米之乡,又有几十万人口,东吴如果不夺取荆州,迟早会被蜀汉压制,而刘备也需要荆州这个地方,除了上述理由之外,刘备要伐魏就必须有荆州这个通道,有了荆州,除了可以就地获得粮草物资,和可以从益州沿长江顺流而下运兵运粮,比退着小车,挑着担子翻越秦岭容易的多。最重要的一点,蜀汉政权的骨干力量都是荆州士族,比如,诸葛亮家族,马良,马谡,蒋琬,费祎,杨仪,邓芝,魏延,殷观,伊籍等等都是荆州人,夺回荆州是他们共同的愿望,那些叫嚣刘备破坏诸葛亮的“孙刘联盟”的沙比们,和认为刘备不应该伐吴的沙比们都醒醒吧。

我无意否认诸葛亮对于蜀汉政权的重要性,《三国志》也评价诸葛亮为“肱骨之臣”,跟关羽,张飞,法正一样都是蜀汉政权的核心骨干,但是大家要明白一个事实,那就是诸葛亮一直都不以军事才能见长,他指挥的几次军事行动并没有任何值得夸耀的地方,打南蛮不过是以强大的国家正规军打几个尚处于原始社会的彝族土寨子,倾全国之力的五次北伐寸功未立,寸土未得,前秦的王猛,辅佐符坚,出将入相,从一个小国统一了整个北方,甚至重新占领了西域,人家东晋的桓温三次北伐都是只有几万人,一次打到长安,一次攻下洛阳,一次进逼邺城,南梁的陈庆之也是一个“射不穿札,马非所便”的书生,但是人家带七千人北伐,破32城,胜47仗,邱大千七万人拒守荥阳,被陈庆之一天不到就攻下来了,元晖业二万人拒守考城,被陈庆之一战就生擒了,尔朱荣以30万大军在在中郎城跟陈庆之苦战三天,连败十一阵,北魏的尔朱荣以七千人大破葛荣30万大军,生擒葛荣,贺拔岳以二千人马横扫关中,奠定西魏,这些人有哪一个不比诸葛亮强百倍千倍,而诸葛亮以数万大军围攻一个千人拒守的陈仓都打不下来,这样一个人非要把他吹嘘成为军事家还有天理吗?所以,那些喋喋不休的鼓吹要是诸葛亮指挥又会如何如何的人实在是该醒醒了。


狼的影子716


先亮答案:我认为即便是诸葛亮来了,也难以战胜陆逊,但是应该不会像刘备一样孤注一掷,元气大伤,很可能是兵败回去被刘备军法处置。

其实较真一点,诸葛亮行兵打仗的能力并不如关羽和刘备,这也是为什么刘备几乎不让诸葛亮动兵的原因。刘备入川争夺益州,北上汉中血拼曹操,都没让诸葛亮插手。后来诸葛亮和魏延不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两个人之间对于军事部署的意见分歧很大。

古代打仗一般进入对峙消耗战的时候,没有天时地利的支持很难打破僵局。就看谁先耗不住不攻自破,刘备和孙权打的夷陵之战在陆逊火攻之前,双方就一直处于对峙状态。

首先,蜀军如果想要攻打东吴抢夺地盘,就必须把军队延伸进去才能做到,不可能隔着十万八千里就把地盘拿下来。但是陆逊在夷陵这个地方驻扎,非常聪明,因为蜀军想要进一步取得战果就必须保持军队的推进。而连绵不绝的山地限制了蜀军纵向部署,只能一字长蛇阵,地理优势没了,陆逊占据了地利。

假如诸葛亮来到前线,我认为依旧无法改变军队的部署,因为蜀军一开始顺流而下势如破竹连续拿下了多个吴军的据点,吴军是一边打一边退到夷陵这里。陆逊接手指挥以后也是看中了夷陵易守难攻的特点,才决定安营扎寨形成对峙局面的。就是诸葛亮神通再大,也不能逆地势而上让士兵一个一个上去送死。陆逊也是油盐不进,无论你怎么挑衅,把他祖宗十八代骂一个遍,就是不出来,就守着不和你决战。就算诸葛亮给陆逊送女人衣服,陆逊仍然不为所动,因为当时蜀军势头太猛,陆逊稍有不慎,蜀军就会顺着江水到后方,就可能把自己夹在中间围剿。

蜀军这就陷入两难了,一个是兵力铺展不开,无法包围吴军营地,掐断粮食供给。第二个是军队又不能退,退了不但士气受影响,前面的地盘也白抢了,胜仗就白打了,啥也捞不着。说现实一点刘备打夷陵之战就是想要荆州的地盘,汗流了血流了无功而返这是蜀国绝对不能接受的,况且名义上还是为关羽报仇。换谁来了也得顶着和吴军对耗,撤回去和刘备说咱们占不到便宜得从长计议,还不把刘备气死,进又进不动,退又不能退,蜀军只能干着急。

其次,诸葛亮用兵非常谨慎,追求稳中求生,不愿意冒险,这样性格的人,往往在对峙战中容易吃亏。就像诸葛亮北伐一样,多数无功而返,因为他不敢出险招,再加上陆逊领兵作战的经验比诸葛亮丰富,诸葛亮就更难讨到便宜了。不过诸葛亮应该看出营地有被火攻的隐患,可能会做应对火攻的准备,不至于像刘备一样,被大火把全军烧垮了。

再说诸葛亮压根就不想伐吴,诸葛亮一直主张联吴抗曹,刘备如果让诸葛亮挂帅,我认为很有可能诸葛亮会和孙权进行协商解决。再加上开战前孙权确实来求和了,这说明诸葛亮不想打,孙权也不想打,但是被孙权派出去的陆逊想不想打就不知道了。诸葛亮是政治家,眼光长远,看的是利弊趋势,而陆逊的将帅都督,眼前就是如何击溃蜀军获取功名,所以陆逊是以战争为重心,诸葛亮以政治为重心。这心气反应到两军阵前陆逊就胜诸葛亮一筹,牵强一点说,人和也不站在诸葛亮这边,因为他打了一场违背自己意愿的战争。

最后,地利、人和都不占优,天时也没在蜀军这边,连日烈日炎炎、天干物燥,还刮起了能配合火攻的大风。陆逊趁东南风放火,大火沿着蜀军的营地烧,诸葛亮想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要不在陆逊火攻之前全军冲上去撕开吴军的防守阵地,要不撤军退出前线放弃这次的进攻,把吃到嘴里的再吐回去。但是由于地理位置太差无法集中兵力,排成排上去就是送死,不可行,而且刘备如此大动干戈劳民伤财进行伐吴,最少也得拿回荆州的几个城池才行,诸葛亮无功而返是无法向刘备交代的。

这也就是刘备亲自去打了这场仗,换别人去,打完了就是掉脑袋的大罪。不过经此一役刘备也是自己把自己气得不轻,又悔又恼又气又不甘心的刘备遗憾而终,死在了白帝城。

所以我个人认为,即便是诸葛亮去指挥蜀军,应该也是摆脱不了兵败的命运,只不过是赔得多还是赔的少的问题,毕竟这场战争压根就不该打!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关羽大意失荆州,刘备不夺回荆州,那么就等于失去了天下,回去也是慢慢等死。而不惜一切打丫的一仗,或许还有夺回荆州、统一天下的一线希望。

其实,从关羽失去荆州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宣布了蜀国的灭亡,谁也阻止不了……


杨角风发作


公元219年,孙权袭取荆州,擒杀关羽,吴、蜀两国联盟破裂,结下仇恨。在221年7月,也就是刘备称帝后三个月,刘备不听丞相诸葛亮等大臣的劝阻,毅然决定倾全国之力,攻打吴国为关羽报仇。但却落得一个兵败身死白帝城托孤的下场,关羽死了、刘备也死了、张飞也死了,留下了一个群龙无首的蜀国以及一个孤儿的烂摊子给诸葛亮。

而如今有人认为,如果当时刘备让诸葛亮带队,自己做后勤,夷陵之战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我认为结果不会变,即使陆逊不能赢也不会输,最多是一个两平的结果。

但却出师未捷,蜀汉猛将张飞率兵万人,从阆中至于江州,与刘备会师,但却在出发前,被属下张达、范强所杀。面对着来势汹汹的大军,孙权任陆逊为大都督,而陆逊上任后,劝说吴国诸军放弃立即决战的要求,果断实施战略退却,从对战转为防守战。吴军退出了高山峻岭等地带,把兵力难以展开的数百里长的山地留给了蜀军。


陆逊一直坚守不应战,不管刘备在前线如何的挑衅辱骂,陆逊都沉住气不给予理会,面对着如此的龟壳,攻也攻不了,耗也耗不过。而六月的江南,正值酷暑时节,暑气逼人,蜀军将士不胜其苦,刘备面对的如此情,只好把水军弃舟,把军营设于深山密林当中。陆逊观看蜀军后勤保障困难,加上刘备百里连营,陆逊趁夜而动,一把火把蜀军烧为了乌有。

就算给予诸葛亮带兵又如何?诸葛亮不是神,不是百战必百胜,他多次北伐都没有成功。在夷陵之战时,正当是盛夏,蜀军很多将士都受不了酷暑,给予你一些发挥不了多大作用的兵又有何用,兵贵精不贵多,没有用的兵再多也只是一个炮灰而已。

吴军面对着生死存亡的情况,必定是士气大增,而蜀军面对着攻又攻不了、耗又耗不了,又逢酷暑,必定士气大降。吴军面对着“天时、地利、人和”,蜀军士气大降,你让诸葛亮来又能怎么样?

面对的酷暑,久攻不下的城池,你是继续耗着呢还是退兵呢?不退兵,带着一群毫无士气的将士,你又能躲到哪里去躲避酷暑?退兵,什么都没有做到却损失惨重,你又有何脸面回去?

失去天时地利人和的蜀军,你即使让韩信来带兵也毫无作用,如果当时诸葛亮带兵去攻打吴国的话,最多是蜀军不会败得这么惨。诸葛亮不是神,不可能百战百胜,面对着如此场景,蜀军几乎不可能取胜。


客者


应该能,打仗毕竟是兵多欺负兵少,补给没问题时会战几倍兵力都打不过对方的,统帅肯定是个庸才。显然诸葛亮不是庸才。

1.刘备报仇是几年后的事,诸葛亮集结兵力不会那么急。打仗时间肯定也挑秋后。掌握“天时”主动权。

2.诸葛亮会听马良的。听到赵云反对伐吴,肯定也会带着赵云走。

3.诸葛亮从小成长在荆襄,亲戚在那,娶妻在那,名望在那,也经营过荆襄,所以地理比刘备强得多。听诸葛亮带几倍兵来攻,直接投诚的也会有不少。“地利”不输,“人和”还有赚。

4.诸葛亮不会一棍子打死东吴,不然诸葛瑾家就惨了。(这时的诸葛亮没有子嗣,长子还是诸葛瑾过继的)打仗肯定先追求小赢,然后谈判,要回荆襄部分地区。向刘备交了差,最后一起防御想要趁火打劫的曹丕。

如果东吴那么稳胜,也不用向曹丕装孙子了。

这时的刘备不会把兵权交给出工不出力的诸葛亮的。死了两个左膀右臂,还把兵权交出去,谁去制衡诸葛亮?托孤时愿意让位给诸葛亮,一是试探,二是看到既然拦不了,那哪怕诸葛亮到时真要反,请因我今天的话给我子孙一条活路。


leisure94


历史无法假设,但既然提出了这个问题,那也不妨从假设的角度来分析一二。设如是诸葛亮统兵伐吴,基于蜀吴两军统帅的用兵方略和性格,加上政治格局的现实考量,我的观点是蜀汉不会大败而会小胜,形成僵持,最后的可能是因曹操势力的介入而和谈,蜀汉可以重占部分荆州。

一、政治格局:魏强而吴蜀相对弱,这一点孙权、刘备都十分清楚,无论吴胜还是蜀胜都只可能是惨胜,“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一个消亡一个残废,曹魏完全有可能借此再次发起天下一统的战争,例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战和公元215年(建安二十年)征汉中之战,前一仗孙权不得不联合刘备才有了“三国周郎赤壁”的功成名就;后一仗曹操心忧老巢不稳和孙权偷袭许都才留下“人苦不足,既得陇右复望蜀焉”的名言退兵,留夏侯渊、张郃镇守汉中。因此最希望蜀吴开打的恰好是魏。

刘备则是不得不打的一方,“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出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是隆中对就定下的统一战略,无论后世人如何评价这个战略,老头我是赞同和钦佩武侯的这一对的。然关羽败亡,荆州丢失让刘备的统一战略完全落空,已经60岁的昭烈皇帝不急才叫有鬼,换着我是刘玄德也必要打这仗。夺回荆州,实现“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的政治抱负才有最保障。

孙权则是最不想打的一方,孙权十分清楚天下的格局,自己的实力统一不足,自保有余,因此孙权是最希望均势的,对江东最有利。谁打破均势都必然令孙权恐惧不安,曹操赤壁败退,刘备连夺四郡,又向孙权借了南郡,孙权“稍惧,晋妹固好”。公元215年(建安二十年)刘备夺占成都尽得蜀地,孙权就因向刘备索要荆州被拒而造成双方险些兵戎相见,正好遇上曹操征汉中,刘备急于回兵拒曹操,双方才签约分了荆州罢兵。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占领汉中,关羽又发动襄樊之战,擒于禁、杀庞德、围曹仁,吓得曹操要迁都,孙权会怎么想?肯定威胁到自己了呀,所以暗结曹操偷袭荆州,孙权在刘备倾巢而出的情况下也曾计划让步而刘备不允,誓要灭吴,这一来孙权只能打了,而在夷陵之战胜利后,孙权并未攻蜀,而是坚守,这些表现就充分说明孙权所图乃自保。

二、军事战略:“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谨慎的诸葛亮虽不十分擅长奇谋(三国志记载),但这属战术层面,战略层面诸葛亮是非常精通的(此前的隆中对和此后平南中、伐中原也都是战略指导战术来打),因此诸葛亮断然不会犯刘备轻敌冒进,想要必其功于一役的错误,必然在后方稳固、后勤有力的情势下与吴竞争,最有可能采用占一城固一城的稳步推进来压迫东吴,这样一来无论是陆逊还是鲁肃、周瑜、吕蒙都不好打了,江汉平原不似秦岭那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原本以长江为屏障,现在三方共有荆州,这优势没有了,蜀军若逐层推进,曹军又虎视眈眈(魏文帝丕已经有了见机而动的灭吴蜀方略,单等吴蜀战况而决定伐吴或伐蜀),假设两军齐来,孙权这日子就没法过了(二战德军面强攻波兰,苏军截击波兰于后,最后瓜分波兰就是例子)。

所以无论谁为吴军统帅,都只会在坚决抵抗下寻找和平机会,让荆州给刘备并非不能接受,本来就打算让的,只要能保住江东,保住江东就保住了争衡天下的资本。而对蜀汉而言,一口吞吴并不容易,曹军又黄雀在后,如果打得两败俱伤,得便宜的只能是魏,这一点诸葛亮不会不知道。

故此我个人认为诸葛亮采用步步进逼,一面压迫东吴做出最大让步,一面紧盯魏国动向,防止黄雀的策略可能性是最大的。

步骤大致如开篇所言三步,实现从战略进攻到战略相持再到实现再占荆州。

剑门关,葭萌关,明月峡古蜀栈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