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鞋院士”李小文有多厲害?每天一斤二鍋頭,遙感科學的泰斗

“布鞋院士”李小文有多厲害?每天一斤二鍋頭,遙感科學的泰斗

人生如釀酒,歷久而彌香。我們從大江大河中走來,向大江大河走去,我們以雙肩擔道義,隻手著文章,我們都是這個時代的小人物。

可小人物從來不是大時代的被動接受者,每一個小人物的參與和行動,匯成了時代的洪流;每一個小時代的祁望與吶喊,匯成大時代的強音;每一個小人物的雙肩,足以託舉中國。

微光吸引微光,講臺上,滿頭白髮的他滔滔不絕;素心明志,兩杯濁酒論天下;俠氣致遠,一雙布鞋任平生。他是"布鞋院士"李小文,他是中科院的掃地僧。

“布鞋院士”李小文有多厲害?每天一斤二鍋頭,遙感科學的泰斗

大時代下的小人物

1947年3月2日,李小文生於四川省自貢市。李小文家屬於典型的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一名工程師,母親是一名會計,知識氛圍濃厚,但工作也十分繁忙。

由於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李小文的父母思量再三,決定將當時年僅四歲的李小文提前送入小學。雖然李小文在班級上年紀最小,在我們看來或許會受到欺負,但他天性聰穎隨性,很快便與班上的同學打成一片。

而又一次令我們大跌眼鏡的是,在文化氣息如此濃厚的環境中成長,並沒有使李小文成為一個刻板的書生形象,他只在乎對知識的掌握與興趣的探索,而從不拘泥於分數,剛剛好便足矣,想必這與良好的家庭教育密不可分。

隨性而不隨意,嚴謹卻不刻板,李小文就這樣自在、充實地度過了青春時期。

“布鞋院士”李小文有多厲害?每天一斤二鍋頭,遙感科學的泰斗

1963年,李小文成功考入成都電訊工程學院,成為一名大學生,這在當時,已是非常驕人的成就。

在大學期間,他著迷於泡在圖書館的感覺,徜徉於各種人文小說之中,肆意灑脫。不過年輕氣盛也會招致一些麻煩,偶然一次他在圖書館讀到了一篇文章,內容與自己的想法大相徑庭,他十分不滿,便提筆寫了另一篇言辭激烈的文章進行反駁

可惜當時國內形勢變化無測,在收到用稿通知後不久,我國便迎來了動盪黑暗的十年浩劫,而李小文這篇言辭犀利的批判文便成為了別人批判他的工具,轉瞬間,他便成為眾矢之的,被迫下鄉勞改,磨去身上的銳氣。

獨樂且眾樂

熱愛自由的李小文自然不能忍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種地生活,在農閒的間隙他就去當地的工廠中學習修理柴油機、拖拉機等,終於在一年後,他擺脫了田地,去一家電子廠當了技術員。幾年後,國內終於趨於平靜。

1977年,國家開放了考研政策,李小文果斷抓住機會,成功報名並取得了優異的成績,被公派到美國加州大學分校進修。命運又重新垂青了這位灑脫的年輕人。

“布鞋院士”李小文有多厲害?每天一斤二鍋頭,遙感科學的泰斗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身處異國他鄉的李小文依然保持著自己的本性,從不在意排名高低,成績是否優秀,在身邊同學埋頭苦讀、力爭上游的時候,他依然可以保持中等成績,自得其樂。

在獲得博士學位後,他毅然啟程回國,始終追隨內心,不論在外界眼中的他是院士是導師或是天才,他始終將自己視為一名普通的科研工作者,因為熱愛,所以值得,無關其他。

李小文一直致力於地物光學遙感和熱紅外遙感的基礎研究和應用實踐,創建了一套幾何光學模型,入選國際光學工程學會"里程碑系列"。李小文被譽為“遙感科學的泰斗”,在國內外遙感界享有盛譽。

相比於科研方面的嚴謹,李小文先生在生活方面卻十分隨性。

2014年,李小文因一張照片進入大眾的視野。照片中的老人頭髮略花白,蓄著鬍鬚,著布衣布鞋,樸素甚至有些不修邊幅的外表與中科院院士的身份形成的強烈而直觀的反差,令網友大跌眼鏡,更有人戲稱其為中科院的"掃地僧"

他就像我們身邊常常會碰到的那一個普通人,看似無華,卻往往蘊藏著巨大的能量。

杯酒慰風塵

不顯山不露水是李老的一生信條。面對外界的吹捧,他置若罔聞,在眾聲喧譁的名利場中,李小文只想安安靜靜地做一輩子教書匠。李老一生培養了160餘位博士研究生,讓他們在這片天地繼續發光發熱。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培養學生時,李老的兩個理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會讓其一生受益。

“布鞋院士”李小文有多厲害?每天一斤二鍋頭,遙感科學的泰斗

若說除了科研之外最讓李老著迷的,那便是“酒”了。早在勞改下放時期,李老便養成了喝酒的習慣,尤其鍾愛烈酒"二鍋頭",每天都要喝一斤,在那段艱苦的歲月中,"二鍋頭"就是排解憂愁的良藥。

之後考慮到李老的年歲已高,他的學生擔心喝酒會傷害其身體,常常會勸他戒酒,李老只是笑笑,喝酒已經成為他這半生的其中一件樂事。

由於工作繁忙,再加之飲酒過度,李小文的身體每況愈下,2015年的某一天,李老突然暈倒,病情惡化,一代遙感大師就此隕落。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雖然李小文先生已經離開了我們,但他在人類科學史上的貢獻,以及他身上自由隨性的品格將永遠留存於我們的記憶點中。

堂堂中科院院士,卻如同山村老人打扮。李小文先生不慕名利,不追求高調顯赫,只求精神的富有,靈魂的自由,這種風輕雲淡的境界,不正是當今物慾橫流的時代所稀缺的嗎?

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李小文仍站在三尺講臺上,用行動展示一位仁師的素養,用知識點燃燭火的微熱。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李小文先生的風骨,經過歲月的沉澱與發醒,歷久而彌香。

“布鞋院士”李小文有多厲害?每天一斤二鍋頭,遙感科學的泰斗

人生如逆旅

林清玄曾言:"生命的幸福原來並不在於人的環境、人的地位、人所能享受的物質,而在於人的心靈如何與生活對應。"

從孔子之說"有道則見,無道則隱"到孟子之言"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不僅是先秦儒家辯證入世觀的發展,也印證了在風起雲湧的嶄新時代中奮鬥者在理想與現實、淡泊與憂勤之間的平衡。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凡人。"李老半生鑽研遙感,卻以一派仙風道骨的氣質活出其自身的"適情怡性",而對那些蠅營狗苟的汙濁之氣嗤之以鼻,實屬集高風與美德於一身的新時代建設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