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德化的最高學府是怎麼走到今天的?

古代德化的最高學府是怎麼走到今天的?

文廟,是崇仰和傳承儒家文化的聖殿。

雖歷經歲月洗禮,但飽含風霜的文廟是千年來德化文化教育發展的忠實見證。


文廟,是紀念和祭祀我國偉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廟建築。在歷朝的更迭中,文廟又被稱作夫子廟、至聖廟、先師廟、先聖廟、文宣王廟等,但以“文廟”的叫法最為普遍。


儒家思想對於維護封建社會的統治安定起到了重要作用,歷代封建王朝對孔子尊崇備至,於是修廟祀孔就上升到了國家高度的層面,到了明、清時期,幾乎每一州、府、縣治所所在地都建有文廟。


德化,也不例外。


和古代中國的絕大多數文廟一樣,德化文廟由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直接管理,是以辦學為宗旨、將學習儒家經典的學校與祭祀孔子的禮制性“廟”宇相結合的國家行政教育場所和祭孔場所。


重在“學”字的文廟,是一座具有“學校功能”的古代儒學教育殿堂。因而,包括德化文廟在內的全國各處文廟同樣被廣泛稱作“學宮”。


科舉制度將

儒學和人才選拔相結合結合,

至聖先師孔子

就成為了專司科考的神明

(圖自網絡)

古代德化的最高學府是怎麼走到今天的?


作為古代德化的最高學府、也是全縣規模最大的教育場所,科舉時代的德化文廟主要是祭祀禮拜孔子等儒家名人,兼作全縣學術研究、講學、文人集會的場所,有時也承擔坐教諭衙和縣試考場的職責。


文廟,和分佈在全縣各地的書院、社學、私塾一起,構成了古代德化的縣級教育體系。


歷代的德化儒士文人在廟學合一體制下的文廟接受了儒學薰陶,尊經讀經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為古代德化各個時期培養了不同層次的學人。可以說,文廟就是當時德化教育水平的標誌。就德化來說,在文廟的推動之下,本地人才的培養了有了長足進步。科舉時代,德化僅進士就考取70多人。


文廟,為德化歷史文化書寫了華麗篇章。


已知的

宋代德化考取進士名單

(整理自相關史料)

古代德化的最高學府是怎麼走到今天的?


鮮為人知的是,德化文廟千年來幾易其址,但文脈的傳承始終未曾中斷。


北宋天禧至慶曆年間(1017-1048年),德化在縣治之東(今鳴鳳橋北面附近)始建文廟。而後,又遷往縣治之東(今潯北路富東社區附近)。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文廟復建於縣治之東。


復建之後的文廟在南宋淳熙年間(1174—1189年)毀於一場大火,此後經歷了顏敏德、鄭旦之、梁京、季元才等四位知縣的相繼接力才得以重建。南宋紹定二年(1229年),德化文廟毀於兵亂,三年後,文廟中的禮殿部分被重建。南宋德祐二年(1276年),文廟再次毀於兵亂。此後的三百年裡,歷任德化知縣、官員對文廟進行的有史料記載的大大小小的擴建、改建就有十多次。


明萬曆元年(1573年),在知縣秦沾的主持下,德化文廟再次遷址。住在城西北大洋山之陽(今德化一中辦公樓址)的歐陽發新毅然獻出歐宅及周圍民田共12畝的土地,支持文廟遷建,自己則遷居龍門灘鎮。這次重建耗費1210兩,具體佈局是:


“中建大成殿、次儀門、次欞星門,外為泮池;東為明倫堂,又東啟聖祠,次名宦祠,前教諭衙;西為尊經閣,閣前朱文公祠,前為射圃,又西為敬一箴亭,次鄉賢祠,前訓導廨”。


古代德化文廟

大致經歷了兩次具體的遷址

(圖自Google)

古代德化的最高學府是怎麼走到今天的?


清順治四年(1647年),盜寇莊廷書、張益率萬餘兵馬圍攻德化縣城,文廟第三次毀於兵亂,後又經多次修復擴建,始具規模。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洪水沖塌東、西兩廡及明倫堂,至乾隆五十七年修建完工。光緒三十年(1904年)五月,洪水再次沖垮文廟東西廡、明倫堂等建築物。經修葺,於三十三年(1907年)竣工。


特別要提到的是,古代德化崇文尚德之風盛行,捐資助學義舉常有。自明代以來文廟歷次的擴建、修繕費用大部分都來自社會各界的捐款,縣財政僅支出少量資金。清康熙年間,教諭王欽祖、力子同和知縣熊良輔等人都捐出薪俸,身體力行支持文廟修繕。乾隆五十年(1785年),教諭王維新、訓導江雲霆發起修建被洪水沖塌的文廟兩廡、明倫堂,“邑人熱心捐款,有的一捐再捐。”


進入民國時期,德化文廟在全縣教育體系中的角色也悄然發生了變化。


民國十二年2月(1923年),蔡石堅等人在文廟右側的明倫堂創辦德化縣第一中學的前身——縣立初級中學。1927年,更名為縣立培風中學。在抗日戰爭期間,省立晉江中學(今泉州五中)也曾遷到德化文廟辦學,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抗戰勝利後遷回泉州。在這期間培風中學於1940年奉命停辦,學生併入晉中學習。1942年秋,復辦縣立初級中學。晉中遷回泉州後,縣立初中在文廟繼續辦學。


1972年,在批林批孔運動中,德化文廟的欞星門、泮橋等建築被拆,泮池被填平,文廟前還建起了一中鳳凰樓(辦公教學樓)。


這是一中鳳凰樓的歷史照片

古文廟就在它的底下

(圖自網絡)

古代德化的最高學府是怎麼走到今天的?

古代德化的最高學府是怎麼走到今天的?


上世紀八十年代

鳳凰樓被拆除

建起了一中辦公樓

歷經多次改造

才有了它今天的樣子

不對,這座樓此時此刻也正在改造

(圖自網絡)

古代德化的最高學府是怎麼走到今天的?


文廟,被遮住了。


1979年10月25日,德化一中校辦工廠失火,僅存大成殿和東西兩廡的文廟也在這場大火中化為了灰燼。


1979年一中校辦工廠的一場大火

波及古文廟並最終被燒燬

圖中的低矮平房就是

德化一中校辦工廠

(圖自網絡)

古代德化的最高學府是怎麼走到今天的?

古代德化的最高學府是怎麼走到今天的?


這一次,文廟從德化人的視野裡消失了三十多年。


都說文化是一個城市的靈魂。


在很多德化人心中,文廟之於德化,不僅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更是城市深厚歷史文化的有力彰顯。多年來,民間對於復建文廟的呼聲不斷。


2011年初,德化縣委、縣政府順應民意,決定復建文廟。社會各界人士積極響應號召,紛紛慷慨解囊,為文廟復建捐資。


復建後的文廟

舉行落成典禮

(圖自網絡)

古代德化的最高學府是怎麼走到今天的?


文廟再次移址,復建後的文廟垂直高度提升25米,位於與原址同龍脈、同方向的德化一中後山培鳳樓、後操場處。整個復建工程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建成以中軸線兩邊對稱的建築群,包括大成殿、殿前露臺、中庭、東西廡、大成門、泮池、泮橋、欞星門、殿前廣場、欄杆照壁等,建築佔地面積4500平方米,總投資約1500萬元。 2011年11月開始動工,2013年11月落成。


今天,文廟已成為德化禮拜先師、傳授國學、尊師重教、師德教育、道德教化、興賢育才的重要基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