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族譜挽留不住農村人口?如何改變這個殘酷現實

回想去年回老家過年,村裡發生的最大的事,就是家族的族譜修成了。

從前幾年起,故鄉家族的長輩們就在籌劃重修宗祠,重抄族譜。這在南方家族是挺重要的事。年紀大的都很關切,無奈晚輩們不太熱心,從到議到籌款再到工程完成,拖了兩年。幸好新修的宗祠也算煌煌氣派,對得起祖宗。

修族譜挽留不住農村人口?如何改變這個殘酷現實

農村宗祠

典禮落成之日,家族發出通知,本族子孫都要參禮叩拜。儘管已經是靠近過年的時間了,按說外出的人也已經回來得差不多,但真正到場的人卻很少,典禮也沒有預想中的熱鬧。從族譜上看,80後以降的晚輩越來越少,他們大部分在縣城生活,有小部分生活在鎮上。他們偶爾還回父母農村老家,甚至幹些農活。

之所以搬往縣城和鎮上生活,一個重要原因是,孩子們太少,小學陸續關閉。孩子都要往縣城或鎮上讀書。農村之於這一代人,僅僅是“爺爺奶奶的家”和“爸媽的老家”這回事。一旦老人故去,紐帶就此斷掉,年輕人更找不到回鄉的理由。

至於像我這樣,長期生活在遙遠的城市。過年回鄉更是單純,只為看望父母。等父母年紀再大,他們也會到城市養老。其實從這幾年起,不單是小孩子,老人們也在外流了。

修族譜挽留不住農村人口?如何改變這個殘酷現實

農村老人

宗族不只是親戚共同體,還有很多社會功能。鄰里互助,共同保險,重大工程,扶助孤老,這些都是宗族的經濟價值。現在這些價值都已經被取代。人越來越少,彼此很少見面,晚輩間也不認識,還談什麼宗族呢?

這也是老人們急於重修宗祠的一個原因。新建祖祠、重修族譜,這些還不夠,他們呼籲成立宗族基金,用於修繕祠堂,維持香火,扶貧助弱。長老們還號召,每年都搞祭祖,每年一小祭,五年一大祭,熱鬧熱鬧,旺旺香火。

這些動議其實很討人嫌——年輕人都不太把宗族當回事,現在居然要籌款花在這種事情,這不是浪費錢嗎?可老人們就是覺得,幾百年前祖先遷來這裡,如今四散飄零,宗祠冷清積灰,真是讓人痛心。他們所能做的,也只能是這些。

族譜落成典禮的大會上,家族有一個簡譜的聚餐。在一堆白髮蒼蒼的老年人中間,只是稀少地夾雜著少數年輕的面孔,讓我不由感覺到心情複雜。老人、米酒、農村土菜,這些還能存在多久?我向老人們敬了酒,希望他們健康長壽。

高速城市化給中國帶來前所未有的改變。人口在遷徙,財富在轉移。對大部分農村人來說,生活水平在提高,可相對城市而言,農村還是顯得蕭瑟,再看未來趨勢,很難看到希望。人口流失難以逆轉,可是一想到過往遺蹟和積累全都消失,確實讓人痛心。

修族譜挽留不住農村人口?如何改變這個殘酷現實

飛速的城市化進程

城市化伴隨農村寂寥失落,能否改變這個殘酷進程呢?城市化浪潮已不可逆,重要的是,讓農村在這進程中也獲益。農村人口在流失,資本卻不會減少,在農村生活的人們(也許是農民,也許已經不是)人數雖少,他們擁有和管理大量財富。簡單而富有,樸素卻豐饒,這應是未來農村的發展方向。經濟發展的表現,就是人均擁有資本量增加。

這樣的過程可以用市場化實現。人口減少後,農村土地相對剩餘,地價在降低,擅長經營農業的農民可以承包土地,僱傭職業工人,進行規模化生產。在科技推動下,農村生產效率將大幅提升。耕地將提高糧食產量,經濟作物也會大面積普及。小農生產繼續退出,被大規模現代農業取代。這種路徑在其他國家早已上演。

這就對土地制度提出很高要求。土地要流動,用途要放開。要允許外來資本承包土地,要允許土地資本化,可以抵押貸款、出租入股,等等。還要允許社會資本進入,保障他們的權益。只有資本在土地上實現增值,才會有資源傾注進來,對農村深耕開發。

過去的農村集體土地,內容包含有很多,宅基地,有森林、林地和草原,此外耕地也分多種。土地號稱財富之母,產出效率卻不算高。支離破碎的產權結構和用途限制,使農村的一大財源被堵死。農民想要進城,除“歸還”給集體,就只有拋荒一途。這正是農村土地資源浪費的原因,也是農民貧窮的主要原因。

要使土地創造價值,得讓土地流轉到擅長的經營者手裡,並充分發揮其作用。這樣的制度之下,在農村生活的人,大概可以分幾種。首先是土地的擁有者和經營者。他們或祖上繼承,或自己買地,在農村經營大片土地。他們財富可觀,生活水平較高,是農村中堅力量。另一種是職業農民。只要收益足夠,在工廠和農村並無本質區別。

還有一種是休閒度假。農村貼近自然,生活休閒,適合發展旅遊和養老產業。或建設新型養老院,或是利用古宅舊戶,農村的居住條件並不會比農村差。隨著交通發展,互聯網興起,城市人“下鄉居住”,城鄉人口對流將變得普遍。宗族組織也許會瓦解,新型農村文化卻會興起,我們會看到不一樣的農村。

可惜的是,這一切到現在都還沒有發生,所以舊的農村正在老去,而新的農村卻還沒有起來。希望土地體制早一點改革,別再浪費那麼巨大的土地財富。

老人們並不知道農村在人口上衰落的真實原因。他們心裡也知道,傳統的農村生活將難以挽留。他們僅僅是希望,通過族譜,讓族人們分居各處時,仍然有一種宗族的牽連,所以族譜落成,他們的臉上洋溢著樸實的笑容。

舊村如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