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降薪40%,這可能會是很多企業不得不做的調整

萬科降薪40%,這可能會是很多企業不得不做的調整


看到一個視頻,講的是萬科降薪,部分員工的基本工資收入下調40%。


說實話,我看到這件事的時候,並沒有驚訝,因為據我對市場的瞭解,包括和同行以及周圍企業家的聊天,我有了解到一些企業的經營狀況:


很多企業的市場業績,我們把它叫做同比業績,都下滑很厲害,下滑都不止40%。


你想想,假設一家企業下滑50%,剩下一半的收入,那它基本上會虧死。那按照這樣的情況,有很多員工沒有直接辭退,已經算很好的了。


這是一個企業已經非常友善、非常努力去做的作為了,而不是一刀“砍掉”很多人。


尤其是在大公司,選擇調薪的話,我覺得已經算是一個特別善良、特別尊重,甚至是有所作為的措施,這可能就是在感恩員工的辛苦付出了。


萬科降薪40%,這可能會是很多企業不得不做的調整


我可能比較悲觀。


因為我們過的好日子太久了,總以為我們的發展速度還會很快。


  • 以為開一家店能火一家店,賺一家店的錢;
  • 以為今年賺100萬,明年肯定會賺得更多;
  • 因為客戶越來越多,你的訂單就會越來越多。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把自己的經營思路、經營策略和營銷策略定位成:“這是一個高速成長的市場。”


但實際上,我不說大的,只說我瞭解到的一些行業,我們現在整個數據都在下滑,和歐洲一樣,都在下滑。


如今的房地產行業被調控得這麼厲害,看它的金融,還有土地,包括交易整個終端的等等,都受到很大的遏制。


那在這樣的前提下,我相信很多房地產商日子都不好過,資金流、現金流說斷就斷。


萬科降薪40%,這可能會是很多企業不得不做的調整


有一點需要注意:小企業的現金流,相反不太容易斷開,甚至不太容易破產。因為他整體成本低,可能開掉一個人,公司就不會虧錢了,也不會倒閉。


相反地,對於很多大企業來講,因為反應一慢,這個人工成本也好,各種成本也罷,都在增加,可能幾個月業績不行就破產掉了。


你看“萬達”為什麼拋掉那麼多資產,而且好多的酒店綜合體都給了別人呢?是因為現金流真的出了問題。


有時候企業有負債不怕,怕的是,你的現金流在不斷地枯竭。


那我覺得萬科做這樣的舉措是一個很有善意、很有擔當的一個作為了。


萬科降薪40%,這可能會是很多企業不得不做的調整


我為什麼砍掉了油膩大叔的總部?是因為我發現總部成本太高了,而且他沒有起到一個更加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作用。


所以就不在乎面子,該解決就解決。


萬科降薪40%,這可能會是很多企業不得不做的調整

因為開源這件事是不確定的,你可能做了很多營銷動作、做了很多舉措,但未必真的有用,未必能提高多少收入、增加多少業績。


但是

節流是確定性的,比如:


  • “砍掉”多少人;
  • 減少多少辦公面積;
  • 控制多少差旅費用;
  • 保證降薪。

它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可能節省了20~30%的一個成本,那對你來講就有可能活下來。


萬科降薪40%,這可能會是很多企業不得不做的調整


我覺得萬科這樣的舉措就特別明智,怪不得有些人在說:


“萬科是房地產行業管理和治理最棒的一個企業。”


我不知道,因為我不是做房地產的,但是我覺得他們的做法非常優秀。那我也提醒一些創業者


“你現在要做好準備了,做好裁員、做好降低調薪、做好各種縮減成本的準備,你看現在雖然是秋天,但是很多地方已經很冷了,很多行業已經很冷了。”


你只有做好了這樣的準備,有了這樣的心態,你才能活下去。


對於一些職業經理人、打工的人而言,可能也要做好準備,可能會被裁員,可能會被調薪。


很多人會說:


“我工作經驗越來越豐富,為公司打拼那麼多年,為公司創造那麼多價值,未來會創造更多的價值,你怎麼能給我降薪呢?”


不管你願不願接受,降薪有可能會成為常態。


在原來你可能會說:


“我一個月收入5萬或者一個月收入2萬,我還房貸8000,加上各種成本多少,但是我的現金流還能支撐,能支撐我的房貸車貸,還能過這樣文藝的生活。”


但是我告訴你:在未來不一定。


萬科降薪40%,這可能會是很多企業不得不做的調整


我們每個人、每家企業都要有這種危機意識。可能對於一個創業者、對於打工的人而言,你會說:


“這個辭職了,我大不了找家公司、換家公司。”


你真的太年輕了、想得太簡單了,決心辭職後可能你會3個月、6個月都找不到工作。所以小夥伴們千萬不要輕易辭職,辭職這件事的風險很大。


我是真的苦口婆心。


我有一個朋友,原來是一個年薪250萬、500萬的高管,一辭職,半年找不到工作,一年找不到工作,最後更加高不成低不就。他說:


“我已經找了一年了,沒找到合適的,那就更不能將就,我要找一個更符合我的薪酬標準、未來發展很大的公司。”


最後什麼局面呢?他10年都找不到工作了,只能靠一些零散的、所謂的顧問來賺錢,後來他的房子也賣了、車子也賣了,生活受到很大的影響。


所以說,我們每個人都有危機意識,每個創業者、每一個老闆也要有危機意識。


萬科降薪40%,這可能會是很多企業不得不做的調整


你看日本為什麼發展這麼好?


日本是一個全球最有危機意識的國家,所以他們的發展才這麼快,當然它也帶來了一個問題,就是所謂的“消費降級”。


日本有一本書,叫《低慾望社會》,日本就是低慾望社會。


未來我們可能在創業、在打工、在各方面要學會低慾望,大家不要做一些超出自己能力、超出自己這個收入水平太多的事情了,會很危險。


這是“萬科降薪40%”給我的一個很大的啟發。大家想過沒有?他的基礎員工都降低40%,他的高管更不得了了。


眾所周知,任何企業做調薪規劃,高管都是首當其衝的,包括中層。因為高管如果缺一兩個人,說實話,對一個企業的影響並不大。


很多高管容易被辭退是因為成本太高了,可能少了你,相當於節省3、4個員工的成本,大家現在都很務實。


所以高管們要居安思危了,不要天天講一些所謂的高大上的概念。你有一些光環對老闆都沒用,對老闆而言:


  • 你能不能給我公司賺錢;
  • 你能不能幫我解決問題。

這個最重要,如果你不能,加上你是有高薪的,那對不起,你被解僱了。


萬科降薪40%,這可能會是很多企業不得不做的調整


那對基層員工也一樣,要更加努力,甚至找一些更加朝陽的行業,就是受目前經濟形勢影響不大的行業去打拼,你們現在還有機會,還有時間。


高管

的話,有時候換行業很難了,甚至想再找一個公司,找到比現在更高的年薪的工作也很難了。


在2019年1月13日“瘋蜜”第一屆中國女性的年會上,我提到了低慾望投資。說實話,說是低慾望,但我今年投的金額並不少。


看到這個行情不好、經濟不好,我一直在控制自己,提醒自己。


你們也一樣,除非是讓你欲罷不能的項目,否則千萬不要投資,都有風險,這是一個週期的問題,不是某個人的問題。


萬科降薪40%,這可能會是很多企業不得不做的調整


所以你看“經緯”的張穎也提出來了,讓大家做好準備,甚至他要放棄掉一些創業者。


他大概的意思是業績好的、數據好的,會繼續支持、繼續加碼。但是那些數據平庸、經營平庸的,甚至經營很差的、不能創造現金流的企業,會放棄了,讓創業者自生自滅。


什麼叫放棄?就是不管不問了、死就死了,我不願意再往裡邊填更多的彈藥,浪費我更多的成本。


張穎是一個我特別敬佩的資本企業家,我覺得特別真實,而且經營策略調整特別好。


你看最近不是王思聰被列為被執行人嗎?是因為他欠債大概1.5個億,他的普思資本,我不知道現在怎麼樣。


我不知道王思聰投了那麼多項目,那他:


  • 對現金流有多少把控?
  • 有多少項目讓給他帶來豐厚的回報?
  • 有沒蓋過他整個的原始本金?

但是我相信肯定現金流出了問題,導致他被列為被執行人。


萬科降薪40%,這可能會是很多企業不得不做的調整


你想想王思聰那麼財大氣粗,資金還這樣,更不要說普通的、小的投資機構了。


小的機構,我相信現在是哀嚎遍野,大家都很難,只不過不是網紅,沒有那麼多關注度,破產就破產了。


包括羅永浩,也是出於對自己的產品品牌、渠道、營銷、收入業績過於樂觀這個問題上,導致現金流出了問題。


我覺得做生意、做人低調為好。


我們說過得悲觀一點,讓你活得更加長久。這個大家準備好,無論你的薪酬、你的收入,還是你的回報,都降低預期吧。


原本2019年初我講低慾望投資,包括低慾望社會,但我又沒想到來得這麼快。那大家做好這個準備。


王興說得很對:


“2019年可能是過去10年最差的一年,但也可能是是未來10年裡最好的一年。”


萬科降薪40%,這可能會是很多企業不得不做的調整


當你的收入、你的業績、你的各種情況越來越差的時候,你該做什麼的調整呢?萬科做了40%降薪的調整。


你呢?你該做什麼?為了活下去,我們應該做什麼樣的調整?


歡迎大家一起在評論區探討!


這是每個人,每個老闆,每個投資人,每個創業者都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萬科降薪40%,這可能會是很多企業不得不做的調整


我是張桓

面對經濟行情困難的時候,只有想辦法破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