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熬過了裁員、降薪,現在全員銷售來了?

疫情危機之下,企業主扛起了繼減員、降薪之後的第三道護身符——全員營銷。

繼去年房企爭相“全員賣房”之後,今年2月27日,有蘇寧員工在社交媒體發佈了一份蘇寧“控股集團總裁辦公室”的公告,公告稱蘇寧要求全產業每一位員工參與自有APP的線上推廣和銷售,要求3天內(2月27日-29日)人均完成保底2單,總金額達到1000元以上的銷售,未完成的差額將作為處罰,從薪資中扣除。

從這份公告看,考核涉及的只有全產業的管理幹部,但多名內部人士對燃財經稱,非業務和銷售崗的所有員工也有此要求。

熬过了裁员、降薪,现在全员销售来了?

蘇寧員工爆料的公告截圖 來源 / 網絡

事實上,疫情之下,除了蘇寧之外,大型房企、教育機構、361度及安踏等運動品牌也實行了“全員營銷”策略,而據北森人才管理研究院透露,近期還有眾多公司諮詢全員營銷事宜,預計2020年會有更多企業加入。

多名員工表示,現在是特殊時期,公司要提高營業額能夠理解,但不同崗位對人的專業甚至性格都有一定的要求,公司不能以完不成銷售任務為由扣除工資,也是因此,蘇寧這次“負激勵”的政策引發了普遍關注。但在老闆層面,燃財經採訪的多位企業主均表示支持全員營銷,只是有一定的適用範圍,需要企業主在具體實施層面保持克制。

不過,對於職場人來說,最擔心的是,拿著不變的薪水,卻還要幹銷售崗的工作,甚至承擔著KPI,會不會成為2020年的常態。事實上,無論企業是否實行全員營銷,2020年的職場都不會太容易,疫情衝擊之下,企業都在求變,嘗試的可能是全員營銷,也可能是其他的組織變革形式,你準備好了嗎?

“找不到人買就只能自己下單”

李牧在蘇寧武漢大區任職非銷售崗位,疫情期間一直在家遠程辦公。據他回憶,他所在的大區於2月13日第一次發佈帶單考核方案,要求所有崗位員工每人每天完成2單、單筆訂單金額50元以上的推客任務,因為他本人和親戚朋友身在武漢,電商平臺的訂單基本是不發貨狀態,想要完成推客任務很難,他最終靠著讓親朋好友充話費才完成任務。

讓他不能接受的是,2月27日集團又疊加下發了“3天完成1000元”的銷售任務,明確規定“充話費”不算在內。“完不成的部分美其名曰‘負激勵’,其實就是從工資里扣錢,我剛畢業一年,工資也沒有幾個一千,這兩天只能找外地的朋友幫忙。”李牧告訴燃財經。

熬过了裁员、降薪,现在全员销售来了?

來源 / 受訪者提供

熬过了裁员、降薪,现在全员销售来了?

來源 / 受訪者提供

“疫情期間企業很難,但員工也不容易,現在這種形勢下,武漢大區所有員工心理壓力本來就很大,企業還推行這樣的政策,真的寒心了。”李牧說,希望公司能聽到同事們的心聲。

多位蘇寧員工也向燃財經表示,他們的崗位原本是物管、財務、人事、客服,但是從2月份開始,每天都揹負著推客考核任務,同事們每天都會在朋友圈發佈一定數量的購買鏈接,如今又新增了“3天1000元”的銷售任務,作為非銷售人員沒有目標客戶群體,多數人選擇找親戚朋友幫忙,實在沒有人買了,就只能自己下單。

蘇寧南京大區的蘇肖晨心態更加悲觀,“3天賣貨1000元以上,這擺明了是大多數普通員工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公司就有理由少發工資,你如果完成任務了,公司銷售額增加1000元。”

2019年8月22日全國工商聯發佈的《2019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報告》中顯示,蘇寧的員工總數是25.68萬人。按此人數計算,如果每位員工完成1000元的賣貨任務,公司銷售額將增加2.5億。

蘇寧這一次的行為已引發輿論關注,蘇寧官方回應稱,宅經濟大背景下,此舉可更好地瞭解用戶需求優化體驗,未來將持續發力全民營銷,並披露了相關數據——2月27日0點至24點,蘇寧“24期免息”活動中的訂單量同比增長7倍,其中社群營銷銷售額貢獻率超過30%。

蘇寧全員營銷的效果毋庸置疑,但是從源頭看,對非銷售崗位制定銷售任務,且有懲罰制度,是否符合勞動法規定呢?燃財經就此諮詢了多位律師。

北京盈科(上海)律師事務所全球合夥人郭軔律師認為勞動法規定企業有權調崗,但不可強迫非銷售崗位員工完成銷售任務,而作為非銷售崗位員工可以拒絕完成銷售任務,公司不能以未完成銷售任務為由解聘非銷售崗位員工,如果以此為由被罰款可以維權。但她也坦言,員工維權難度較大,此類案件多以協調解決。

該所另一名合夥人胡鬱舒律師同樣表示,如果非銷售崗位員工(勞動合同內寫明其主要勞動內容,且勞動內容不包括銷售)提供了勞動合同內約定的勞動內容,那麼單位就不能以未完成銷售任務為由扣除工資,這屬於違法行為。

疫情下,逃不掉的遊戲規則

事實上,“全員營銷”的公司遠不止蘇寧一家,這種方式早已是房地產行業內的通行做法,而且房企動員營銷的範圍更廣,不但調動員工,業主、合作伙伴都可以加入“銷售”行列,通過促進成交,獲得一定比例的佣金。

房企的玩法不外乎讓全部員工在社交平臺轉發樓盤促銷信息,通過人海戰略帶動公司營銷,以恆大為例,全員營銷的激勵多於處罰:每個月各部門排名,前三名的部門會有工資20%左右的額外獎金,前10名也有;排名最後的三個部門,部分負責人會被扣罰5%的工資,並做檢討。

某房企策劃何靖告訴燃財經,對房企來說,全員營銷一般適用於淡季營銷,比如年底的最後一個季度,可以攤薄企業成本,提高項目曝光度。對於員工來說,沒有KPI,賣出去一套還能拿提點,因此在房地產行業早已成為常態,但是今年受疫情影響,年初就開始了,都是為了現金流。

何靖所在的公司一直有一個“老帶新”的推薦系統,想賺佣金的同事就參與。不過何靖表示,自己和同事平時工作量已經很飽和,且個人朋友圈子也不屬於客戶群,所以平時積極性不高。現在疫情來了,集團層面推出了“員工千元預定房源”的活動,員工每人交1000元預定一套房源,這套房源由個人出去銷售,成交後,公司除了返還1000元預定金之外,還會支付和銷售崗位同等比例的佣金,並額外補償1000元;未成交,也會返還預定金。

不過,公司未就此事和員工簽訂合同,何靖擔心返還預定金的時間無法保證。她回憶,此前分公司也要求員工預定房源,她交的5000元定金在半年後才返還。

“同事總體上不是非常反感,疫情短時間不會結束,也不會因為1000塊做什麼衝動的舉動,大家都知道身處這個行業、這個組織,都得遵守遊戲規則。”何靖說,其實全員營銷在房地產行業就是圈層營銷,也就是老帶新,但是同事多數不屬於業主的圈層,手裡也沒有銷售資源,只能用私人時間盡力去開拓。

何靖判斷,未來大型房企會把“全員營銷”政策制定得更加激進,而且會作為更加常態化的玩法。不過在她看來,讓員工自己掏錢預定房源的做法,對企業來說百利而無一害,但是對於行業發展不是件好事——“拿某知名房企來說,看市場數據賣出了很多套房,但實際上有很多壓在內部員工、老業主手裡。”

北森人才管理研究院院長周丹稱,全員營銷的理念在快消、餐飲、保險、信用卡、房企這些行業是非常常見的,主要適用於銷售產品形態相對普適的公司。

“如今,受疫情影響,很多組織前端的收入開始下降,整個組織經營面臨著巨大的困難,壓強也會傳導到中後端,這種情況下,全員營銷是以整個組織能力去對抗業績下滑的方式。”周丹對燃財經分析,“好處非常明顯,首先,當大部隊全員壓向一線,利於各個部門加強協作配合,其次,如果企業文化價值觀的底子不錯,當發生危機時採用全員營銷,可以動員全員的士氣。”

運動品牌就是典型的例子,據燃財經瞭解,目前多個運功品牌已經啟動了全員營銷,他們的員工近日都在朋友圈等社交平臺發佈產品及優惠信息。

運動品牌361度發佈公告表示,疫情將對2020年上半年的財務表現造成一定影響,為彌補疫情給終端銷售造成的影響,集團將部分銷售轉移至電商平臺上,發起全員營銷的號召,並新開發了“微信小程序”以增強在線營銷。

同樣,安踏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丁世忠在內部信中透露,“面對疫情影響,安踏與其他品牌一樣,將經營的主戰場轉向線上,安踏也通過全員參與零售”。安踏方面也透露,從2月1日起,已有超過3萬名員工及經銷商夥伴參與到“全員零售”項目。

除此之外,疫情之下,線下教育企業受到的衝擊也非常嚴重。某老牌教育培訓機構的員工近日向燃財經反映,校區要求老師轉型銷售,全員賣課,提成日結。

全員營銷怎麼玩?老闆保持克制,員工心態開放

對於全員營銷這件事,老闆們怎麼想?

全員營銷最著名的操盤手恐怕是稻盛和夫了,他曾說過“企業蕭條期,全體員工必須成為銷售員”,他堅定地認為,面對不景氣,首先該強調的就是全員營銷,這也成為眾多企業主的“聖經”。

“可能有一些人認為全員營銷不是好辦法,追求的是短期效應,但我反而覺得是一個好事情,讓後臺一方面更理解前臺的辛苦,另一方面對客戶有更深的感知。”智聯招聘CEO郭盛對燃財經分析,適用與否其實不取決於行業,而與組織形態有關,當一個組織的形態是以客戶為中心,價值觀是為客戶創造價值,那麼就可以適用全員營銷。

他也提醒企業主,雖然適用範圍很廣,但不分析情況就這麼做,可能是病急亂投醫。

十號街商城創始人陳克勇認為,不能有些企業這麼做了或者取得成功了,就以偏概全認為是真理,全員營銷只適用於銷售貿易型公司,也就是全前臺化、中臺和後臺比例不高的公司。他建議企業主要考慮到不同崗位員工的銷售時間是否充裕,是否有銷售平臺和目標客戶資源。

“如果我們公司使用全員銷售,會設置獎勵,但不會設置KPI和懲罰,目的也是讓員工身邊的人使用公司的產品和服務,聽到更真實的反饋。”陳克勇對燃財經表示,全員營銷不應該是KPI,否則首先受影響的將是本職崗位,工作效率大打折扣,對企業來說,得不償失,而且利用員工個人的私域流量來打通銷售,效能較低,規模有限,不能持續,非企業首選。從長遠來看,專業分工才能獲得好效率。

全員營銷之所以引發爭議,甚至給企業主帶來困擾和挑戰,並不是因為這個方向有問題,而是因為部分企業主的認知誤區,在執行過程中走樣了。“很多中國企業有個誤區,認為銷售是人人都可以乾的,但事實上,這個崗位的專業性絕不亞於任何一個其他的專業工種。”周丹表示。

她解釋,全員營銷分為“營”和“銷”,一般企業對非銷售崗位人員的預期就是“營”,也就是讓更多人知道,這相對更容易實現;如果企業想達到的效果是“銷”,把產品銷售出去,那就意味著要讓員工背KPI,這就要考慮整個組織文化、員工的向心力如何,如果強行上全員營銷,讓非銷售崗位的人臨時進入銷售場景可能還會產生一些負面後果,比如中後臺的人員大量流失,或者員工在過程中有很多軟抵抗,不但企業很難有收益,而且會對組織產生更大的破壞力。

通常來說,全員營銷更適用於短期使用,比如基於某個單品、某個關鍵戰役,產品最好也是普適性的;對於體量規模偏大的公司而言,把員工當作一種人才資源和渠道去釋放出去,效果也更好。

她建議,在全員營銷過程中,如果要對員工下指標,更適合下行為指標,而不是結果指標,比如發朋友圈、集多少贊,拜訪多少客戶等,而不是拿到多少銷量。如果一定要下結果指標,最好不要下到個人,而是下到更大的單元,比如下到團隊,或者讓中後臺員工和銷售結對子,聯合去打單。尤其不建議企業主採用極端的方式,比如對單獨的個人進行懲罰,這不但涉及到公平性的問題,也會極大挫傷非銷售崗位人員的積極性,一旦形成牴觸情緒,對整個組織也是弊大於利。

周丹坦言,目前正在向她諮詢準備採用全員營銷的企業確實不少,2020年會有更多企業加入,原來只有大企業做,可能今年一些小企業也會嘗試。

她建議職場人做好心理準備,企業嘗試的可能是全員營銷,也可能是其他的組織變革形式,職場人應該抱有更開放的心態,當然也不要因此割裂對崗位的認知。“我們調研發現,組織對員工的要求,要麼專,要麼全,這個趨勢是職場人一定要面對的,要麼提高某個專項上的專業度,成為高精尖人才,要麼在基礎職位上提高綜合能力。”周丹說。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李牧、蘇肖晨、何靖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