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年薪60萬,錯把平臺當成本事,是我這輩子犯的最大錯誤

最近,互聯網裁員信息不斷刷屏,最轟動的可能是華為裁員7000人的事件了。

幸好,我一位在華為工作的朋友沒在此名單內。但是,他微信給我的留言卻引發了我的焦慮和思考。

他說:如果離開平臺,我們能不能還是這麼輝煌?到底是平臺重要還是個人能力重要?

我突然想起白巖松曾說的話:

“把一條狗牽進中央電視臺,每天讓它在一套節目黃金時段中露幾分鐘臉,不出一個月,它就成了一條名狗。”


我,年薪60萬,錯把平臺當成本事,是我這輩子犯的最大錯誤

玩笑歸玩笑,但是,這確實一個冷冰冰的事實:

別把平臺當成你的本事,離開平臺,還能繼續輝煌,才是你的真本事。

01 離開平臺,你什麼都不是

老張,是某大型化工集團的總經理,年薪60萬,他跟一大客戶合作10年,並且,他認為在客戶那裡,從上到下交情到位,每個環節自己都能把控,自信認為所有東西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甚至對方也私下表態,只認他這個人,與公司無關。

老張野心比較大,也經不住同行的高薪挖角,於是,同意去競爭對手公司上班。

不過,當老張代表新東家,找那大客戶籤合同時,卻被對方否決,原因是公司實力不夠,存在安全風險。

這拒絕,讓老張措手不及,更讓他憤怒的是,新東家承諾的條件也是一拖再拖。現在老張進退兩難,懊惱不已。

美國曾做過一項社會實驗:

一名男子在地鐵站,用小提琴演奏著巴赫的幾首曲子。並在身邊放一頂帽子,以示乞討。

在45分鐘裡,大約有2000人經過,只有6個人停下來聽了一會兒,大約20人給了錢就匆匆離開,他總共收到32美元。


我,年薪60萬,錯把平臺當成本事,是我這輩子犯的最大錯誤

沒有人知道,這位賣藝者是世界上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約夏·貝爾。他演奏的是一首世上最複雜的作品,用的是一把價值350萬美元的小提琴。

就在兩天前,約夏·貝爾在波士頓一家劇院演出,所有門票售罄,聆聽他演奏同樣的樂曲,每人要花200美元。

沒有伴奏、沒有舞臺,沒有宣傳與包裝,約夏·貝爾再厲害,可能只比其他流浪樂手多收幾美元而已,這就是平臺的力量。

一罐可樂,在餐廳可能是5塊,在酒店可能是10塊,在高端酒吧就要20塊;

一根稻草,放在街上是垃圾;用來捆白菜,那是白菜價;用來綁大閘蟹,那就是大閘蟹的身價了。

這是一個功利的世界,當你背靠大樹,坐攬資源之時,總會有人緊貼過來,向你百般獻好,極盡能事,讓你相信自己是多麼的卓爾不凡。

但是,真相只有在你離位之時才會呈現。

我很喜歡楊絳說的一句話:當你身居高位,看到的都是浮華春夢;當你身處卑微,才有機緣看到世態真相。

02 好平臺,是你成功的加速器

1、成熟的工作體系

在大公司,所有的工作都有一套成熟的體系,只要你按照步驟去做就行了,這個有什麼好處呢?

像一些剛畢業的大學生,初入職場,缺少經驗,如果有幸加入大公司,你會少走很多彎路,因為別人已經把成功的方法跟經驗總結出來,你只要按照上述方法去做,就能達到效果,這就比那些進入小公司的同學進步更快了。

更關鍵的是,他們能幫你建立起很好的工作習慣和思維,這對你以後的職業生涯發展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我,年薪60萬,錯把平臺當成本事,是我這輩子犯的最大錯誤

2、優質的資源和人脈

好的平臺,是擁有很優質的供應商,優質的客戶和合作夥伴,還有各方面素質和能力很強的同事。

只要你要有好的想法,好的創意,在這些優質的資源支持下,都是輕而易舉就可完成。

3、為個人能力提供很好的背書

每個人不可能在一個企業待一輩子,總會抓住那麼幾個跳槽的機會,如果有一個好的平臺為你提供背書,根本不需要你去自賣自誇,自然會有人自動找上門找你。

華為被裁的員工也是如此,好平臺的加持,必然成為其個人簡歷上閃亮的一筆,能夠得到更多獵頭或者業內其他公司的關注和機會。

平臺,就好比是“1”後面的“0”,每多一個,你的量級就會指數級攀升。

離開它們,你就會貶值到底,畢竟,1元錢再好看,也不如100元招人愛。

03 離開平臺剩下的,才是你的真本事

就像李尚龍在《要麼出眾,要麼出局》中所說:別把平臺當作你的能力。你要明白,每個人都是一個個體,離開平臺剩下的,才是你的本事。

老王,在公司擔任副總職位,他覺得自己特牛,特有本事,不管是在公司內部,還是公司外部,他認為只要他想辦成的事,沒有辦不成的。

下屬對他畢恭畢敬,滿臉堆笑;

客戶老喜歡巴結拉攏,每天不是吃飯就是唱K;

出去開會,遞上名片,總會得到別人豔羨而欣賞的目光。

有一個同行高薪挖走他,但是,他卻處處碰壁,以前那些原本以為關係好的客戶,卻變成通訊錄裡的名字。

這就是赤裸裸的現實,除非你們之間還有利益關係掛鉤,否則當初的稱兄道弟、信誓旦旦,都成為你一個人的笑話。


我,年薪60萬,錯把平臺當成本事,是我這輩子犯的最大錯誤

別人看重的不過是,職位帶給你的可調配資源,而不是你本人。

所謂的人脈只不過是平臺,和當初那個職位賦予你的光環,離開後,也就人走茶涼,你和普通人沒啥區別,沒人會再在意你。

我曾經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作者真實地寫道:

“我離開36氪之後的確被很多PR、創始人和投資人刪了好友,原因大概是因為他們覺得我離開了36氪就沒有利用價值了,這也很正常。

不過現在很多人又慢慢開始聯繫我,因為我正在做的事情體現出了我的可利用價值,所以那些走了的人又回來了。”

聰明的人都會藉助平臺的優勢,資源和人脈,用心打造自己的生態圈,人脈網,努力提升競爭力,積攢勢能,打造個人品牌,讓平臺的背書為自己賦能。

逐漸完成從依附平臺向個體崛起的華麗轉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