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贏家,“偉大”龐培之死,缺乏野心、邁不下最後一步的悲劇

龐培,作為著名的凱撒大帝最大的敵人,長久以來,在各種歷史中都是充當著一個“沙包”一樣的角色。但是,龐培這個人,其實在大多數時候,比凱撒更接近羅馬共和國的未來統治者角色,然而,他卻在勝利的希望最大的時候停滯不前,最終走向了失敗,換而言之,龐培的失敗,是因為他的野心不夠,邁不下最後一步。

人生贏家,“偉大”龐培之死,缺乏野心、邁不下最後一步的悲劇

龐培的雕像

與凱撒相比,雖然龐培沒有聲名顯赫的前輩,但卻有一個能夠讓他充分發揮才能的上級,那就是蘇拉。作為羅馬共和國第一個終身獨裁官,同時也是正式拉起羅馬共和國末年內戰狂潮的“罪人”,蘇拉對敵人非常殘忍,但對自己人卻極為器重,因此,對於因為父親被蘇拉的政敵馬略所殺而被迫投靠蘇拉的年輕龐培,蘇拉並沒有因為後者的年輕而雪藏龐培,而是讓龐培大展拳腳,甚至因此導致自己重建的元老院體制遭到挑戰。

第一次出現在歷史舞臺上的龐培僅僅23歲,然而在兩年後,他就被蘇拉派去清剿馬略餘黨。龐培毫不費力地擊敗了對手,充分展露了自己的才能,因此蘇拉除了為他舉行過去只有極少數名將才能舉辦的凱旋式外,還送給他一個稱號,即馬格努斯,意思是“偉大的”,此前另一個有這個稱號的人是亞歷山大大帝。

人生贏家,“偉大”龐培之死,缺乏野心、邁不下最後一步的悲劇

自身是軍事天才的蘇拉器重同樣是天才的龐培

等到了蘇拉死後,龐培更是成了蘇拉派麾下的第一名將,粉碎了企圖挑戰現政權的執政官雷必達的軍隊,之後,29歲的龐培被元老院所忌憚,但後者卻悲哀的發現,要擊敗猛將輩出的馬略派餘黨,除了龐培以外,幾乎找不到人了,於是甚至給與了龐培“全權指揮權”,變相承認了龐培的無可替代性,最後,龐培輕而易舉地殲滅了此前在西班牙鏖戰數年之久的馬略副官塞多留。

儘管關於龐培早年的戰役記載不多,但是根據當時人們的反應,可以看出龐培統軍之強遠遠超過了一般的羅馬軍事將領,甚至就連著名的奴隸起義軍領袖斯巴達克斯,在聽說龐培平定了西班牙的塞多留,在返回意大利的路上時,都被迫強行與克拉蘇的軍隊決戰,以逃避與龐培軍的作戰。

人生贏家,“偉大”龐培之死,缺乏野心、邁不下最後一步的悲劇

與羅馬共和國對抗數十年的本都王米特拉達梯六世

此後,龐培的戰績更是愈發誇張,在元老院的授權下,龐培得以總攬十多萬羅馬陸海聯軍的指揮權,僅僅用不到三個月時間便結束了海盜的平定作戰,而元老院原本預計至少需要三年。在東方,龐培決定性地擊敗了與羅馬共和國鏖戰數十年之久的本都梟雄米特拉達梯六世,導致後者眾叛親離,被自己的兒子和部下殺害,從此地中海東岸唯一能與羅馬對決的本都-亞美尼亞同盟滅亡。除此之外,龐培又讓埃及托勒密王朝、猶太哈斯蒙尼王朝等地方強國向羅馬宣誓忠誠。

完成這一切的龐培,此時年紀僅僅只有43歲,作為對比,日後崛起的凱撒要到近40歲時才成為了空有名望的羅馬大祭司,而等到他親自出徵高盧,更是要到凱撒42歲的時候,也就是說,龐培已經軍功無人可及的時候,凱撒才剛剛開始試圖建立他自己的軍功。

人生贏家,“偉大”龐培之死,缺乏野心、邁不下最後一步的悲劇

“度過盧比孔河”並非是凱撒的專利

所以,其實當時元老院最懼怕的人,並不是凱撒,而是龐培。這裡還要注意一點,現在人一提到盧比孔河,就想到凱撒,但是,實際上第一個帶領軍隊越過盧比孔河,向羅馬城進軍的羅馬將領,正是剛剛擊敗塞多留的龐培,那時的龐培野心勃勃,和克拉蘇一北一南同時向羅馬城進軍,用武力逼迫的方式,為自己奪得了此後1年的羅馬執政官地位。因此,在軍事幹政這方面,龐培是凱撒的前輩,但也僅此而已了。

龐培因為此前的劣跡,被元老院視為眼中釘肉中刺,所以當龐培不可思議地主動解散軍隊後再返回羅馬時,元老院想當然地拒絕了龐培的諸多要求,特別是龐培為自己的士兵謀取退役土地這一項,倘若這一項得不到落實,那以軍隊為第一政治資本的龐培,恐怕要在士兵心中地位一落千丈了,因此,龐培只好通過競選演講的方式,讓自己的派系奪得羅馬大權,再授予士兵土地。這個方法最大的問題,在於龐培的競選能力極為缺乏,不僅僅是他在演說上缺乏才能,同時在元老院的政治鬥爭中也並不太擅長。這便是龐培與凱撒結盟的重要原因。

人生贏家,“偉大”龐培之死,缺乏野心、邁不下最後一步的悲劇

操縱選票是龐培黨的拿手好戲

不過,在整個羅馬共和國的政治舞臺上,龐培卻並不弱,實際上,在凱撒彌補了他在重大場合的言語問題後,龐培一派的實力非常強大,通過他的家族以及他個人的支持者,龐培黨幾乎可以操縱當時羅馬共和國的任何選舉,實際上,也正是因為龐培的支持者給凱撒投票,毫無軍功和政績可言的凱撒才可以獲得到羅馬控制範圍內的南部沿海高盧地區擔任總督的機會,從這個層面上來說,凱撒更像是龐培的手下,而不是一個地位均等的同盟者。

遺憾地是,龐培個人的雄心壯志在這時便幾乎被磨滅了,在和凱撒的女兒結婚以後,龐培長期蝸居在自己的豪華別墅中,不再幹涉羅馬的政局,完全頹廢了下去,與年輕時張狂不已、敢於在元老院吹噓自己軍功的龐培判若兩人,因此,就在凱撒在高盧建功立業的同時,龐培卻沉浸在豪宅和嬌妻的溫柔鄉中,所以,龐培的功業,再也沒有添上新的一筆了。

人生贏家,“偉大”龐培之死,缺乏野心、邁不下最後一步的悲劇

小龐培在父親死後依然能和屋大維鏖戰

其實,這會應該是龐培更上一層樓的最好機會,具備匹敵龐培才華的凱撒尚未崛起,元老院政權又在三頭同盟的打擊下不復存在,政權被龐培派系操縱,縱使龐培不想頭頂王冠,那做一個終身獨裁官也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再者,老上級蘇拉已經做了示範,證明了即使是羅馬人,在絕對強權的面前,也只能獻上自己的膝蓋。另外,龐培的影響力縱使在他死後也十分巨大,他的兒子小龐培,就能以“龐培”之名,盤踞撒丁島和西西里島,和凱撒的後繼者屋大維鏖戰,可想而知,還活著的龐培究竟在羅馬人心中有著怎樣的地位。

半隱居的龐培再度出山時,凱撒已經是平定了整個高盧,兵鋒掃蕩不列顛、日耳曼的稀世名將。這會,最好的機會已經喪失,龐培卻在元老院派系的引導下出山,平心而論,雖然這比凱撒進一步崛起再出手要好一些,但局勢確實已經遠遠不如高盧戰爭時期了,凱撒不需要考慮背後的高盧人,可以全力投入到內戰之中。於是,歷史最終選擇了凱撒,龐培先小勝後大敗,在法薩盧斯戰役輸光了手頭所有的籌碼,最終因埃及托勒密王朝法老的陰謀而被暗算,身死人手,留下一個令人唏噓的結局。

人生贏家,“偉大”龐培之死,缺乏野心、邁不下最後一步的悲劇

《刺客信條起源》中的龐培

從三頭同盟控制羅馬政局開始,到與凱撒正式決戰為止,整整11年的時間,龐培就這樣放任凱撒一步一步發展壯大,最終為自己刻上墓誌銘,龐培空有武力逼宮的勇氣,卻沒有更上一層樓的野心,龐培的心理到底如何呢?

其實,這多半與我們後來者的視角有關,我們知道羅馬共和國成為帝國是大勢所趨,但龐培作為當局者,實際上未必能判斷出這個局勢。龐培在當時,其實已經是羅馬共和國曆史上除了蘇拉和馬略外,地位最為顯赫的將領了,正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當初擊敗漢尼拔的名將西庇阿,在晚年也因為聲望而遭到政治迫害,險些遭受牢獄之災,這正是因為羅馬共和國對於過去王政政權復辟的警惕。而作為傳統羅馬人的龐培,多半不敢越過這條紅線,名為“傳統”的思想烙印在了他的腦海裡,間接使他不敢再上一層樓。

人生贏家,“偉大”龐培之死,缺乏野心、邁不下最後一步的悲劇

龐培的功績直到他敗給凱撒前都無人能及

同時,龐培本身已經功成名就了,如果保留現在的地位就可以安享晚年,而進一步發展反而有可能身敗名裂,誰又會去冒險呢?從龐培的視角來看,即使凱撒徹底平定高盧,其實力也遠遠不如龐培,況且平定全高盧這件事,一開始羅馬共和國內部就沒幾個人認為能夠輕易辦到,所以說,龐培的保守,也有能理解的地方。

諷刺的是,龐培有壓倒對手的實力,即使凱撒平定了高盧,龐培依然擁有調配這個羅馬共和國東部行省的實力,但龐培卻輸了。之所以凱撒被視為傳奇,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擊敗了擁有壓倒性優勢的龐培。可以說凱撒具有超越龐培的遠見,但從另一個方面來說,也可以說凱撒擁有了龐培所缺乏的政治家的勇氣,通俗一點說,就是龐培沒有凱撒那樣炙熱的野心。

人生贏家,“偉大”龐培之死,缺乏野心、邁不下最後一步的悲劇

亂世是像凱撒這樣的野心家的天堂

龐培最大的不幸,就是有著世間罕有的才能,卻生活在一個大變革的時代,在思想上,龐培沒有脫離共和國元老院派系鬥爭的層面,但對手凱撒,已經在為日後的羅馬帝國佈局了。沒錯,如果在過去的羅馬共和國時代,龐培當然已經到了一個羅馬人可以到達的終點,但在一個變革的時代,除了成為至高無上的羅馬之主,對於龐培這樣的人來說,就沒有其他生路了。野心固然會使一個人走向瘋狂,但身居高位卻沒有野心,那隻能成為其他野心家的活靶子,這或許就是龐培在生命中最後十多年的教訓了。

龐培死後,羅馬內戰進入了一個新的層面,所有參與者皆以羅馬最高統治者為目標,無論是凱撒還是後來的安東尼、屋大維,都變得更加的瘋狂,尤其是安東尼和屋大維這些後繼者,更是不吝惜自己的屠刀,而最終,正是野心最大、手段最恨的屋大維建立了羅馬帝國,為持續半個多世紀的羅馬內戰畫上了句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