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人中、指尖放血,是救人還是害人?

每當有意外發生時,總會看到有人看似很專業的在給病人做急救:掐人中、手指放血等等,讓人看的哭笑不得。熱心腸可以,但一定要學習專業正確的急救措施。

這不免讓我想起了去年的一個出診經歷:急診科接到一個求救電話,去站街鎮出急診。電話催的有點急,支支吾吾的也不說,就是催著讓趕緊過去,打了電話又掛斷。其實我心裡大致有數了——人可能是不行了。到了現場,事實跟預料的一樣,一箇中年婦女,躺在一個男人的懷裡(妻子丈夫)……面色焦急的他還在給妻子掐著人中,而妻子的身體已經微涼……

掐人中、指尖放血,是救人還是害人?


死亡的場面經歷過太多次,但這樣的急救卻還在發生著——掐人中。

我不知道,到目前為止還有多少人認為“掐人中”是有效的急救方式。今天齊大夫在這裡重申:如果患者心臟未停只是昏迷,不需要掐;如果是心臟驟停,不心肺復甦只掐人中就是在等死。

目前國際上主流的、無數專家認可的、且證實有效的心臟驟停救治方式就是心肺復甦。然而,真正懂得它、使用它的,除了一部分醫護人員和受過救援訓練的相關人士外,就沒有多少人會了。我們一生當中難免會遇到緊急情況,學會正確的急救,用上一次,可能就救了別人一命。然而對比國外的院前急救成功率,我們還落在後面,很大的原因就在心肺復甦的普及率上。

掐人中、指尖放血,是救人還是害人?


事實上,急救科普從來都不少,缺的,可能是知識的價值。

我國從不曾缺乏醫學科普教育的,齊大夫自己深有體會,每次做義診或科普大講堂的時候,前來聽課的人少之又少,如果沒有給聽眾小禮品的發放,甚至就無人問津。然而我經常在上班的路上會看到,有些打著治病幌子的機構在沒開門營業的時候就已經有“信徒”們排起了長隊,有時候隊伍都能排到馬路上影響車輛的通行,聽課之人個個虔誠,推銷所謂治療產品動輒幾千上萬,夠買之人爭先恐後,他們此時也不再覺得治病有多昂貴,更有虔誠的爺爺奶奶甚至還要給家裡人買上幾套,讓人哭笑不得。

掐人中、指尖放血,是救人還是害人?


我們太聰明,以至於不敢相信什麼是正確

當我們走在大街上看著這到處治疑難雜症的小廣告、免費試用等有感覺時再買產品的推銷活動時,我們已經模糊了何為正確的看病。我們是聰明的,會變著法的用最省錢的方式來看病,卻不知道,治病救人,從來都不是買個床墊就能治療一生的病,喝點某茶比降壓藥都好使。試想,如果確實如此,醫院為何不引進這物美價廉的東西?醫生們都傻嗎?

掐人中、指尖放血,是救人還是害人?

如今,遇到緊急情況時,我們大多數人仍然停留在影視劇的救人鏡頭中(掐人中)。該放下錯誤的知識了。多少人在打120電話的時候真正的說清楚了病人的地址、一般情況、以及自己需要做點什麼等等這樣的問題?多少人不是火急火燎的打電話催著讓趕緊過去卻從來都不問眼前的這個人該怎麼急救?

別再讓錯誤的急救和陳舊的觀念阻礙了我們救治親人的腳步,學習正確的醫學知識和看病常識,需要我們每個人發自內心的勇氣與責任,更需要求知的願望和本能。

掐人中、指尖放血,是救人還是害人?


齊大夫在這裡明示:當看見一個人暈倒了、昏迷了,應該這樣做

  • 第一步:發現有人倒地,先判斷環境是否安全。如果患者所在位置是馬路上、火災現場、危房下面時,施救者和被救者都不安全,需要轉運至安全地帶,所以判斷環境這一步必須要做。判斷完環境後,上前呼喊患者有無意識,如果有意識,患者能回應你,詢問患者哪裡不舒服,幫助患者取他認為最舒適的體位,而不是強行的扶起來或者拖拽,然後再根據患者意願是否打120求救。如沒有意識,請立即撥打120或通知身邊的人撥打120(有條件則取AED)
掐人中、指尖放血,是救人還是害人?

  • 第二步:判斷頸動脈有無搏動、呼吸有無。如果患者有頸動脈搏動有呼吸,說明只是昏迷,暫時沒有生命危險,不需要立刻處置,只需將患者頭偏向一側或側臥位保持呼吸道通暢,注意保暖或避暑,等待急救人員到來即可。如果頸動脈沒有搏動、胸廓沒有起伏,則立刻心肺復甦。
  • 第三步,心肺復甦操作要領:兩乳頭連線中點,雙手疊放扣緊,腕肘肩關節垂直呈直線,用身體上半身的重量垂直往下按壓,頻率為100-120次/分,深度為5-6cm。按壓30次進行2次人工通氣,如果人工通氣存在難度或不便,可僅做胸外按壓。
掐人中、指尖放血,是救人還是害人?

第四步:判斷。仍然像剛開始一樣進行頸動脈和呼吸的判斷,按壓通氣5個循環後進行。每次判斷時間不超過10秒,以免耽誤按壓效果,如不懂判斷,120急救人員會在電話裡指導你該如何急救和判斷,所以,保持電話暢通至關重要。

學習合理正確的急救是救人的核心,敢於上前判斷救人更需要勇氣。學習心肺復甦,不為成為街頭巷尾的英雄,只為有需要的時候,我們不至於束手無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