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害人?蒙汗藥的正確用法瞭解一下|不知道


救命?害人?蒙汗藥的正確用法瞭解一下|不知道

導語:你有沒有吐槽過小說、電影裡的醫療橋段?相比之下,《福爾摩斯探案集》算是少見的嚴謹之作。福爾摩斯算不算“癮君子”?捂到嘴上就能把人迷昏的,是什麼藥?走,和我一起重讀福爾摩斯里的麻醉片段,回顧一下麻醉醫學發展史。

福爾摩斯與麻醉劑

1887年,福爾摩斯橫空出世,此後有56部短篇小說、4部長篇小說以他為主角,講述了探案故事。如果你足夠留心,會發現麻醉劑在書中的戲份不少,下面就是相關的片段:

1.箭毒:來自南美的劇毒

在《吸血鬼》(1924)中,箭毒是全書的關鍵,整個故事都圍繞這種來自南美洲的劇毒物展開。主人公弗格森先生驚訝地發現,自己的太太經常咬兒子的脖子吸血。福爾摩斯調查之後才發現,原來是大兒子因為嫉妒給弟弟投了毒,弗格森太太是在偷偷地幫嬰兒吸血解毒。

文中提到了

箭毒的毒性之劇:“我考慮過別的毒,但我最先想到的就是南美箭毒……如果嬰兒被這種毒箭刺傷,不立即把毒吸吮出來是會馬上喪命的。”


救命?害人?蒙汗藥的正確用法瞭解一下|不知道

2.可卡因:福爾摩斯的“小癖好”

福爾摩斯使用可卡因的場景,在小說和後來的熒幕中都是經典鏡頭。在《波西米亞醜聞》(1891)中,描述了福爾摩斯使用可卡因後精神狀態的巨大波動:“他一個星期服用可卡因,另一個星期又充滿了幹勁,就這樣交替地處於用藥物引起的瞌睡狀態,和他自己那種熱烈性格的旺盛精力狀態中。”

而最細膩的關於可卡因靜脈注射過程的文本,還要屬《四簽名》(1890):“夏洛克·福爾摩斯從壁爐臺的角上拿下一瓶藥水,再從一隻山羊皮皮匣裡取出皮下注射器。他用白而有勁的長手指裝好了精細的針頭,捲起左臂的襯衫袖口,沉思地對自己的肌肉發達、留有很多針孔痕跡的胳臂注視了一會兒,終於把針尖刺入肉中,推動小小的針心,然後躺在絨面的安樂椅裡,滿足地喘了一大口氣。“

在《失蹤的中衛》(1904)中,華生還提到了可卡因的成癮性。福爾摩斯不瞭解可卡因的危害嗎?當然不是,但他會這樣

“自我催眠”:“我也知道這對身體有害,不過它既然有這麼強烈的興奮和醒腦作用,副作用也就沒那麼重要了。“這也可能是許多可卡因使用者的內心獨白吧!

3.全麻藥:讓人沉睡的溼手帕

在《弗朗西絲·卡法克斯女士的失蹤》(1911)中,弗朗西絲女士被氯仿麻醉,被藏進了棺材。文中詳細描述了被氯仿麻醉後的症狀及催醒措施:“由於窒息,由於氯仿有毒的氣味,弗朗西絲女士似乎已經完全不省人事。最後,我們進行了人工呼吸,注射乙醚,用盡了各種科學辦法。”

在《最後的致意》(1917)中,福爾摩斯與歐洲最厲害的特工馮·波克短兵相接,也是利用氯仿將對手製服的。在《三角牆山莊》(1926)裡,寡婦麥伯利太太也是被人用浸氯仿紗布迷暈的。

4.阿片:放倒壯漢的粉末

在《銀色馬》(1892)中,心懷不軌的馴馬師將粉末狀的阿片,摻進了咖喱羊肉中,毒倒了強壯的小馬倌,然後藉機從馬廄裡牽走了賽馬“銀色火焰”。福爾摩斯正是

根據阿片類藥物的氣味特徵,還原了犯罪經過:

“粉末狀的阿片絕不是無味的,它的氣味雖不刺鼻,但能被察覺……而咖喱正是可以掩蓋這種氣味的東西。只有這兩個人能選擇咖喱羊肉供晚餐用,所以究竟誰能接近這份菜餚,而不被女僕發現呢?”

在《紫藤居》(1908)中,一名家庭女教師被阿片毒倒,華生細緻的描述了阿片中毒後的體徵:“她大大的灰眼球中央有些黑點。她被鴉片麻醉了。”此外,在《歪唇男人》(1891)和《四簽名》(1890)中,也均出現了阿片類藥物相關的情節。


救命?害人?蒙汗藥的正確用法瞭解一下|不知道

5.嗎啡:止痛法寶

在《爬行人》(1923)中,Presbury教授為了長生不老服用猿猴血清,演變出四腳爬行的怪癖,之後被狼狗咬中了喉嚨,華生在搶救時就給他注射了嗎啡;在《顯赫的主顧》(1925)中,福爾摩斯受傷後也是注射了嗎啡來止痛。

一起來找茬:福爾摩斯里的麻醉劑描寫,可靠嗎?

總的來說,福爾摩斯故事裡的麻醉場景,寫得相當科學。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它的作者阿瑟·柯南·道爾爵士,本來也是個醫生。他1876年進入愛丁堡醫科大學學習,之後成了一名眼科醫生。創作福爾摩斯故事後不久,柯南·道爾就終止了醫生生涯,但畢生維持著醫學興趣,曾發表過4篇論文。

柯南·道爾受過的醫學教育對寫作十分有益。比如氯仿、阿片類藥物出現時,不管是藥品使用方法、中毒後的體徵,還是催醒方法,大都符合真實況。

但你會說,幾十個故事,來來回回就幾種麻藥,是不是有點牽強?要知道,在柯南·道爾的時代(1887-1927),

可用於麻醉的藥品還不像今天這麼多,常見的全麻藥只有氯仿、乙醚、一氧化二氮等。


救命?害人?蒙汗藥的正確用法瞭解一下|不知道

氯仿在小說裡常以罪犯幫兇出現,也是有現實依據的。1886年,法醫史上著名的阿德萊德案中的兇器就是氯仿。當時屍體解剖發現,死者胃中有大量氯仿,但口腔和食道里卻奇怪地毫無痕跡,鑑於證據不足,兇手被無罪釋放。時至今日,氯仿仍會被用於犯罪,1986年加拿大的一樁謀殺案中,兇手為了15萬美元的保險,用氯仿謀殺了懷孕中的妻子,一屍兩命。

阿片類藥物,在當時的使用可以用“氾濫”形容。20世紀40年代末,阿片類藥物曾引起過不少問題,有一個知名的殺人醫生John Bodkin Adams,就是通過給病人開出過量阿片類藥物造成慢性死亡,造成了超過100人的死亡。

而另一種重要的麻醉劑——箭毒,當時剛剛被生理學家確認了作用模式,直到柯南·道爾去世後的1942年,才應用於手術麻醉。那寫作的靈感來自於哪兒呢?

有兩種猜想,一是不久前的1857年,法國生理學家克勞德·伯納德(Claude Bernard)闡述了箭毒對神經肌肉傳導的阻滯作用,並揭示了箭毒中毒的可怕後果:中毒者神志清醒卻不能運動,也就是說具有意識、情感,卻要清醒地死去,可以說是最可悲的死亡方式之一了。

另一種猜想,就是柯南·道爾可能看過更早研究箭毒的查爾斯·沃頓(Charles Waterton)的著作《南美漫遊記》,書中,沃頓描述了箭毒對多種動物的肌肉麻痺作用。

以上都是肯定之辭,本著科學的質疑精神,我們也會發現有個別段落顯得牽強——比如對已被氯仿麻醉的人,繼續注射乙醚施救,在醫學上就顯得不太合理。

但這似乎也不是柯南·道爾的錯,因為在當時的文獻中,確實有記載皮下或靜脈注射乙醚屬於公認的麻醉催醒方法之一。這應該算是麻醉發展史上的一個bug。


救命?害人?蒙汗藥的正確用法瞭解一下|不知道

書中的另一個麻醉發展史上的bug,就是可卡因。柯南·道爾寫作時,可卡因因具有改善情緒、緩解疲勞的特性,被美國陸軍醫生Hammond大為推崇,德國軍醫Aschenbrandt還大張旗鼓地把可卡因分發給士兵。弗洛伊德當時也盛讚可卡因的抗抑鬱療效,並將其作為治療嗎啡成癮的藥物。

麻醉發展史話:醉了,就對了

福爾摩斯故事只發生在那40年之間,而麻醉醫學的歷史,遠比40年悠長。

麻醉(anesthesia,希臘文narcosis)一詞的本意是麻木、麻痺,而在醫學中,麻醉的含義是通過藥物或其他方法,使病人整體或局部暫時失去知覺,以達到無痛目的,進行手術治療。溯源而上,麻醉學可能從史前開始,就一直存在。

1.古代麻醉:簡單粗暴

學《醫學史》時,你一定對那張環鑽術的照片印象深刻,在公元前6000年給人的腦袋鑽一個洞,會先進行麻醉嗎?誰也不知道,但我們能確定的是,西亞古國阿西利亞,就已開始利用壓迫病人頸部血管引起昏迷的方法,實施包皮環切術。

此後幾百年裡,麻醉止痛的方法一直進展緩慢,大多屬於粗暴的物理手段:綁紮四肢、壓迫血管、冷凍、放血。

直到中世紀,逐漸開始出現浸有止痛藥或催眠藥物的海綿,如鴉片、莨菪,給病人吸入後發揮麻醉作用。

2.近代麻醉:探索和萌芽

18世紀中葉,化學麻醉劑開始登場。當時人們遭受了種種傷病、手術的痛苦,於是開始努力尋找止痛的方法,期間鴉片、大麻、曼陀羅都曾用於鎮痛,

對於誰是“近代麻醉先驅者”,有兩種說法。一說是美國牙醫威廉·T·G·莫頓(William T.G.Morton,1819-1868),他也以乙醚吸入麻醉的發現者而聞名。他的墓誌銘上,刻著這句話:“因為他,手術的疼痛得以預防和消除。在他之前,手術極其痛苦;在他之後,科學戰勝了疼痛。”

而更被官方認可的乙醚吸入麻醉發明者,是另一位美國醫生——威廉森·朗(Crawford WilliamsonLong,1815-1878),在先於莫頓4年的1842年,他就在摘除頸部腫塊的手術中,實施了乙醚全麻,但這項成就直到1848年才公諸於世。總之,這次手術,被公認為現代麻醉學的開端。

笑氣(一氧化二氮)也在這段歷史上,留下了不少“趣聞”。1924年,德國醫生希克曼給狗、老鼠等動物吸入笑氣,然後給它們動手術,發現動物居然都沒有疼痛感。正當希克曼躊躇滿志地,準備在人類手術中使用笑氣時,卻英年早逝了,令人唏噓。


救命?害人?蒙汗藥的正確用法瞭解一下|不知道

3.現代麻醉:你所熟悉的全麻

20世紀50年代之後,臨床麻醉學呈現了爆炸式的進步。隨著肌松藥的合成、靜脈注射麻醉劑的不斷研發,今天我們大家熟悉的麻醉手段,逐漸形成了面貌。

肌松藥最早的使用者,正如《吸血鬼》裡所說的,是南美洲人。他們用蠍、毒蟻和植物蒸餾液的混合物浸泡弓箭,就能讓中箭的動物即刻麻痺死亡。其中馬錢科植物,馬錢成熟後的乾燥種子——馬錢子,成了人類最早使用的肌松劑。

1942年,肌松藥首次應用於臨床;此後的1948年,具有類箭毒作用的十羥季胺被成功合成;1951年,短效肌松藥琥珀膽鹼被應用臨床,獲得了良好的麻醉效果。再往後,泮庫溴銨、維庫溴銨、阿曲庫銨等肌松藥陸續出現,麻醉技術越來越成熟。

結語:醫學照進藝術

文學、電影,帶給我們更多的是精神的愉悅,但它們同時也反映了所處時代的醫學面貌。

福爾摩斯的故事裡,麻醉劑發揮了各種用途:犯罪、治療、消遣,也折射出了麻醉發展史的蹤影。或許在其他文學、影視作品中,還隱藏著更多關於疾病、醫學的知識,等你去發現。

救命?害人?蒙汗藥的正確用法瞭解一下|不知道

參考文獻:Maltby, J.R. Can J Anaesth (1988) 35: 58.

徵稿啟事

目睹病痛時,你是否有一閃念的感悟?

臨床工作中,你是否有印象深刻的人或事?

拿起同一支筆,在病歷紙背面,寫下這些故事

醫脈通“醫學人文”專欄,期待你的來稿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投稿郵件標題請註明“投稿欄目”

欄目介紹

柳葉筆:敘事醫學,臨床醫生或病患的診療故事

荊棘叢:醫療決策思考、臨床經驗交流

不知道:醫學史及醫學知識科普

岔路口:關於醫學倫理問題的思考和探討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