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美國打贏了軍工生產和軍事戰鬥兩場硬仗,奠定戰後霸主地位

導語:中國古代有“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說法,戰爭,從來不是簡單的某一方面的較量。後方備戰和前方打仗其實很像,美國打贏二戰,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打贏了軍工生產這場硬仗。


二戰,美國打贏了軍工生產和軍事戰鬥兩場硬仗,奠定戰後霸主地位


美國通過工業生產奠定軍備戰走向勝利

在很多人心中,美國似乎一直是一個軍事強國,其實不然。在二戰剛剛打響的時候,美國的陸軍規模僅僅是世界第18位,空軍前身的陸軍航空隊擁有飛機大約1700架,部隊人數不到2萬人。這還不是美國軍隊面臨最糟糕的。我們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戰美國派兵參加了戰鬥,在一戰後掀起的反戰思想和經濟大蕭條的影響下,美國的國防預算極為有限,軍備生產行業受到極大的打擊。在這樣的條件下,美國只用了短短五年就重整了軍備,在當時簡直可以說是一個奇蹟。那麼,美國是如何完成強軍之路,將自己打造成世界兵工廠的呢?

二戰,美國打贏了軍工生產和軍事戰鬥兩場硬仗,奠定戰後霸主地位


我們先來講述一個人,正是他奠定了美國軍備戰走向勝利的基礎。這個人是誰呢?正是美國當時的製造業的領軍人物威廉.克努森,是他提出動員私營企業來主導軍工生產的方針。克努森的傳奇人生是從福特汽車公司開始,後來又加入了通用汽車公司,並且在他的帶領下,在1922年一年時間裡就完成了扭虧為盈的轉變,成為首個可以根據消費者意願生產定製汽車的汽車公司。隨後,通用旗下品牌雪佛蘭系列席捲整個汽車市場,通用也變成了全世界最大的工業公司。正是克努森在汽車行業所取得的非凡成就,是他能上任軍工生產負責人的直接原因。在當時,工業生產的最高水平唯有汽車製造業,在羅斯福總統找到管理軍需生產的巴魯克,問他美國工業生產的三大巨頭時,巴魯克說道:“第一大巨頭克努森,第二大巨頭是克努森,第三大巨頭是克努森”。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克努森加入了國防顧問委員會,負責備戰軍工生產。此時,擺在克努森面前的困難有這樣幾個方面。

首先是工業,在經濟大蕭條的衝擊之下,軍事戰備生產基礎太差。舉個例子,製造武器的主要材料是鋼材,而美國在1939年的鋼材產量僅僅只有1929年的一半,處於20年來最低點。因此,工業生產企業的生產組織和管理水平根本不足以支持軍備的快速擴張。

二戰,美國打贏了軍工生產和軍事戰鬥兩場硬仗,奠定戰後霸主地位

20世紀美國經濟大蕭條


其次是民眾備戰意願,一戰後,美國民眾產生了強烈的反戰情緒,政府也奉行孤立主義的政治觀點。在這種整體反戰的氛圍下,要想讓大量的工業企業投入軍備生產很困難。

最後是美國軍方對於軍備生產的不明確,軍方不知道需要生產什麼樣的武器以及需要的裝備數量。

那麼克努森是如何一一解決這些問題的呢?首先克努森找到了負責政府貸款發放的負責人以及包括汽車製造、航空製造、船舶製造等方面的人組成了一個執行團隊。緊接著,他帶領著團隊一家家的去說服企業家們投入軍備生產。同時,他還為投入軍備生產的企業積極的融資,儘可能的吸引更多的企業加入軍備生產中來。

美國能打贏軍備戰的基礎是組織得當。找到了合適的指揮官---克努森,帶領美國工業製造業依靠自身強大的實力支撐著整個美軍的軍備生產。

美國通過規模化生產實現軍備增產

通過克努森及其團隊的努力,調動基於自由市場制度運作的企業生產力,將汽車行業的生產經驗變成了軍備生產,其中最重要的是規模化生產方式,這在20世紀也是剛剛興起。汽車行業是最早推行規模化生產的行業,第一個規模化生產的流水線是在1912年的福特汽車公司,每天可以生產500輛汽車。克努森進入福特汽車公司後,將規模化生產進一步規範化,以提高生產效率。正是他的這個才能,在軍備生產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現在克努森成為了軍備生產的指揮官,擴大軍備生產是他的當務之急。

到1943年的時候,美國生產的飛機產量是8萬6千多架,坦克將近3萬輛,還有各種槍支、戰艦、炮彈不計其數。這些成就都是來自於規模化生產和裝配,最終實現了軍備生產的大爆發。


二戰,美國打贏了軍工生產和軍事戰鬥兩場硬仗,奠定戰後霸主地位

飛機生產


二戰,美國打贏了軍工生產和軍事戰鬥兩場硬仗,奠定戰後霸主地位

坦克生產


美國通過高額的軍備開支吸引企業轉產軍備品

在自由市場制度下,生產來源於需求,要想保持大規模生產軍備的能力,沒有大規模的軍備訂單是不行的。1941年12月7日,日本向美國宣戰,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12月8日,希特勒宣佈向美國宣戰,美國隨即進入了兩線作戰。

二戰,美國打贏了軍工生產和軍事戰鬥兩場硬仗,奠定戰後霸主地位

日本偷襲珍珠港


隨著美國加入二戰,羅斯福宣佈美國在1942年要製造60000架作戰飛機,克努森帶著大量的軍備生產訂單召集了汽車行業高管在底特律開會,並讓參會者領取生產任務。通用公司、福特公司、克萊斯勒公司分別拿下了20億美元的合同。大量的軍備訂單刺激了軍備生產企業,私營企業是逐利的,這就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讓企業有利可圖,使他們自願成為軍備生產體系的一員。

戰爭促進了美國經濟,在經濟大蕭條後,美國工業生產迎來了屬於他們的春天。戰爭促生了大量的新企業,激發了新的生產技術,創造了新的工作機會。這些實體企業幫助美國打贏了二戰,同時也為美國成為戰後霸主打下了基礎。


二戰,美國打贏了軍工生產和軍事戰鬥兩場硬仗,奠定戰後霸主地位


結語

汽車生產行業時至今日任然是工業生產的最高水準之一,是21世紀應用機器人生產範圍最廣、規模最大的行業。擁有完整的工業生產體系,是軍備生產的基礎,也是民生製造的基礎。擁有完整的工業生產體系,才能不被別人卡住脖子,才能在最危急時刻擁有一戰的底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