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專家推崇的“林下養雞”,為何如今不火了?

棒奔霸


林下養雞,主要是果場,現在只要打上“果場雞”的名頭,一隻雞的市場價格比普通雞可高多了,但那雞是不是真的在果場裡養出來的,還是要打上一個問號。


在前幾年,“果場雞”的確非常火,我知道的一個老闆,曾經也跟風在廣東惠州那邊包了一個山頭,移栽了一大批果樹搞“果場雞”,按他的規劃是兩到三年打出一片江山,結果一直沒消息了,後來才知道,上萬只雞被他低價售賣一空,撤場了。

為什麼看似應該不錯,即養雞又能收果的“果場雞”飛不起來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無法有效管理

果場養雞因為成本高,勢必要提高果場面積和養殖規模,通過規模效應來降低成本,提升收益率,但這樣一來就給管理帶來了難處。

雞漫山遍野的跑,到處覓食,想要進行有效管理就得增加人員,但增加人員就造成了成本上升,要控制成本只能控制人員數量,這就陷入了想提升管理——成本上升——控制成本——管理下降的惡性循環。

在缺失了有效管理的情況下,使得雞的各方面,比如作息、飲食、防疫、天敵防範等方面就無法得到保障,造成發育不良、容易生病和受到天敵傷害等情況,本來應該是優質的雞,結果反而變差了。

2、果樹易受到損傷

現在的果樹普遍進行矮化栽培,既提高了果場的通風透光性能,也方便樹勢管理和進行標準化管理與生產,使果實的品質和產量都得到了提升,但同時低矮的果樹容易受到雞的傷害。

雞雖然不是“戰鬥雞”,無法飛行,但是要撲騰到果樹上還是可以的,特別是果場建在山上的話,傾斜的山坡和一些突出的岩石會成為雞們征服世界的踏板。這樣一來,果樹就很容易受到傷害,不但樹皮、樹枝會被啄,到了果實成熟期,滿樹的果實更是分分鐘會成為它們的美食。

雖然種果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給雞們創造一個優良的環境,但收穫果實也是提升收益的一個重要方面,如果白白進了雞們的肚子,那也是非常受傷的。

3、雞糞對果場的影響

雞們可沒有“上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的良好入廁習慣,特別在果場這種比較能放飛自我的地方,那就是走哪兒拉哪兒了,簡直讓人下不了腳好嗎?

雖然雞糞也是一種優質的肥料,但做為禽畜糞肥的一種,雞糞並不能直接用做肥料,需要進行充分發酵腐熟後才能做為有機肥料使用。如果雞糞沒有腐熟,一是在發酵過程中會產生熱量,另外容易滋生有害菌和蟲卵,出現病蟲害,嚴重影響果樹的健康發育和生長,也會使果場的土壤中有害菌增加、肥力和保蓄能力降低。


因此,要做好“果場養雞”或“林下養雞”,需要切實根據當地及自身情況而定,協調林與雞的平衡,並通過合理有效的措施對一些不利情況加以防範和克服,才能達到林和雞雙贏的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