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结束,二线城市的房价会跌多少

疫情结束,二线城市的房价会跌多少

以下内容转自坏嘟嘟

短期内应该是阴跌,长期应该是连续阴跌。

短期来说,两三个月还不上款并不会引起债务链条大规模崩溃。个人可以欠更多的信用卡,企业可以和银行协商贷款展期,房地产企业可以延后支付土地付款和开工,地方政府可以从中央要到更多的债务增发额度。疫情的恐慌实际上现在已经平复多了,恢复交易之后短时间并不会引起暴跌。

但是疫情持续两三个月,企业经营恶化,个人收入大面积受损,谨慎观望态度应该是占主流,所以也不会涨。

长期来看,供大于求的局面不会改变,只能阴跌。现在每年商品房产量一千五百万套以上,算上各种小产权房应该是不下三千万套。钢铁产量都上十亿吨了。而新生婴儿现在直奔一千万断崖下跌。一人三套房,强调,不是一家三套,是一人三套,这个前景已经看得见了。所以就是阴跌,至少四线以下城市普遍跌到鹤岗玉门那个样子。

拿我身边的情况来说,我和我老婆都是第一代城市独生子女,除了自己住的房子以外光是能继承的房子就有五套。这种情况下就算是手里有钱也不会买房,无债一身轻的感觉不是更舒服?城市里的过剩住宅靠我们这些独生子女消化那就是个笑话。还是得靠农村人进城。可是我身边那些进城的90后年轻人,普遍收入是很低的。个别有高收入的,普遍情况是很低,一个月千把块钱的房租都是实实在在的负担。欠钱消费在这些年轻人中是普遍现象,我看着都暗暗替他们叹气。你说这些人怎么在城市里买房?勒啃民工父母呗。凑得出个首付的就买房结婚了,凑不出来的不管男女打光棍的一大堆。

你要明白,中国的房地产就是金融工具,把你的储蓄变成你的负债的工具。

美国人的储蓄大多在股市,欧洲人的储蓄大多在债市。中国储蓄在房产经济以前在银行;房产经济以后主要在房市。

调查中发现,房价工资比太高,只会让很多年轻人不育,年轻来大城市打拼,老了回老家拿着养老金或者存下的一笔钱回低消费的老家,成为很多人的选择。

学区房使教育事业成为了房地产的促销工具;税务部门通过废除小微企业的虚拟地址逼着小微企业租赁高额写字楼,也沦为了房地产的促销工具;各地方通过落户政策,吸引潜在买房者,间接沦为房地产的促销工具…………

如果一个人不生孩子,放弃了学区房的刚需,干嘛要背几十年的债务买个70年的租约?意义何在?

调查中发现,很多年轻人选择了挣钱过精彩的一生,发展自己的事业,培养自己的爱好,体验不同的生活,发展多彩的恋情,周游世界……………这便是后房产时代,越来越多人的新局面。

起于房市,哀于房事,内卷于房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