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一个“宠”坏了的自恋、自负、傲慢、幼稚的“熊孩子”

关羽,一个“宠”坏了的自恋、自负、傲慢、幼稚的“熊孩子”

关羽,一个“宠”坏了的自恋、自负、傲慢、幼稚的“熊孩子”

关羽“刮骨疗毒”的意志,让人崇拜!

关羽离开曹操,直奔刘备的仁义之举,让文人墨客赞不绝口!

关羽在民间的地位与文圣人孔子并称为武圣人!

地位之高,难以想象!

这些都是凭《三国演义》的渲染,在民间树立的文学形象!

《三国志》中的关羽有点令人唏嘘!

关羽实际上是一个“宠”坏了的自恋、自负、傲慢、幼稚的“熊孩子”,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导致悲剧性结局的直接原因就是关羽自恋、自负、傲慢、任性、幼稚的性格!

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

一,关羽傲慢、任性、幼稚等性格是导致樊城之战失败的直接原因。

关羽,一个“宠”坏了的自恋、自负、傲慢、幼稚的“熊孩子”

樊城之战初期,关羽包围了曹仁戍守的樊城,水淹于禁七军,于禁成了战俘。对此,曹操极为震惊,准备迁都许昌。之后曹操听取部下建议,与孙权联合,并派遣徐晃带军支援樊城。

在这种情况下,孙权向关羽表示,愿意援助关羽。

关羽听到这个消息,很高兴,急切盼望孙权的援军火速赶到樊城。

孙权随后派出使者援助关羽,并对使者说:“你们不能走得太快!”之后又派遣使者提前告知关羽,援军马上就到。

关羽没有及时等到孙权的援军,愤怒地骂道:“孙权这个畜生,敢这样戏弄我!等我攻下樊城,回到荆州,一定要消灭你孙权。”

此时樊城战役,关羽正活捉了于禁,主动权还控制在关羽手里。

孙权听到关羽痛骂自己,反而向关羽谢罪,说:“自己将亲自带着军队前去樊城增援。”

可是关羽不想想:孙权凭什么要支援你关羽?

尽管有孙刘联盟,但是这个孙刘联盟在你关羽眼里早已一文不值。

你关羽在荆州的时候,多次制造边境摩擦。

为了巩固孙刘联盟,孙权曾向你关羽求亲,希望自己的儿子娶你关羽的女儿,结为秦晋之好,同样被你关羽骂得狗血喷头。

孙权多次讨要荆州,你们的汉中王刘备以种种借口,拒绝归还。

为了收回荆州南部三郡,鲁肃与你关羽曾在谈判桌上唇枪舌剑,差一点还擦枪走火。

最后吕蒙通过武力收回了南部三郡,逼迫你们的汉中王刘备坐下来谈判,最后双方达成协议,你们的汉中王刘备不得不在协议上签字,承认南部三郡归孙吴所有。

在这样的情况下,孙权会出兵救援你关羽吗?

想想关羽多么幼稚!

更有幼稚得可笑的还在后面!

徐晃赶到樊城,救援曹仁。

初来乍到的时候,徐晃与关羽遥相招呼,两人聊昔日友谊,甚是痛快,却不聊眼前战争。

关羽幼稚地幻想,徐晃是自己的老朋友,一定会暗中帮助自己。没有想到的是徐晃刚从马上发跳下来,就对他的士兵说:“活捉关羽,赏金千金!”

关羽蒙了,对徐晃说:“老兄,你为何口出此言?”

徐晃回答说:“这是为了国家大事!”

曹仁在徐晃的支援下,立刻扭转了战局,关羽带着十几个残兵败将逃跑了!

二,关羽自恋、自负等性格促成了樊城之战的加速爆发,促成了关羽迅速走向灭亡。

早年,关羽与鲁肃隔江对峙,因为鲁肃是孙刘联盟的倡导者,千方百计维护孙刘联盟,对关羽的挑衅行为较为克制。后来鲁肃死了,换上来的是年轻的吕蒙。

吕蒙通过武力收复南部三郡的过程中,知道了关羽的性格。于是对关羽十分谦卑,不断地拍关羽的马屁,给关羽灌迷魂汤。让关羽稀里糊涂地认为眼前这个年轻的家伙是个草包,于是发动了樊城之战。

樊城之战初期,关羽见吕蒙还在边境线上,还是有些忌惮,留有很多兵力防备吕蒙。于是吕蒙装病,离开了南郡。关羽便将留守在荆州的兵力调到樊城。

吕蒙趁此机会偷袭荆州,终于抄了关羽的后路。

当关羽在前线指挥作战的时候,就有传言传到关羽那里。关羽还以为是孙吴方面制造谣言,蛊惑人心,动乱他的作战指挥部署。

三,关羽自恋、自负等性格,导致关羽在刘备集团众叛亲离。

马超刚刚归顺刘备的时候,关羽写信问诸葛亮说:“马超这个人和谁差不多?”

诸葛亮知道关羽的心思,回信说:“马孟起兼通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诸葛亮知道关羽喜欢自己的胡须,便借机夸奖关羽的胡须。

关羽看罢诸葛亮的来信,捋着胡须说:“马超怎么能和我相比呢?”

并将诸葛亮的来信传给周围的人看,其自恋、得意的情形无法描绘。

关羽在荆州的部下没有一个能上关羽的法眼。

糜芳本是刘备的国舅爷,南郡太守,关羽平常也没有好脸色给他看。

驻守在公安的将军士仁,更是经常遭到关羽的训斥。

这些人平常敢怒不敢言!

樊城之战开战之前,关羽督促驻守在南郡的太守糜芳、驻守在公安的将军士仁负责筹集军资。这两人因关羽的傲慢,自负,经常受到关羽的的侮辱。所以当关羽前线战况紧张之时,急需军用物资时,糜芳、士仁却不能及时、有效地保障物资供应。由此关羽很恼怒,发誓说:“等到战争结束,回去以后,我一定严厉处置这二人。”

糜芳、士仁听到这样的消息,更加害怕,再加上吕蒙派人策反这两个人,于是糜芳、士仁投降了吕蒙。

开战之初,关羽多次命令驻守在上庸的刘封带兵支援樊城,刘封以种种借口拒绝了关羽的命令。

逃跑路上,关羽再次向驻守在上庸的刘封求救。

刘封本是刘备的义子,没有理由不出兵救关羽,可是刘封偏偏是见死不救!

刘封为什么不派兵救援关羽呢?

关羽,一个“宠”坏了的自恋、自负、傲慢、幼稚的“熊孩子”

因为刘封身边有个副手孟达,孟达与刘封的关系不对劲,借此挑拨刘封,给刘封制造麻烦。孟达对刘封说:“当年,主公要册封你为太子的时候,就是关羽在中破坏,说什么你是义子,没有资格册封太子。”由此,刘封记恨在心,对关羽见死不救。

最后,导致关羽父子亡命荒郊野外,关羽的头颅也被孙吴割下,送到曹操的案前!

综上所述:关羽的悲剧,是关羽自恋、自负、傲慢、任性、幼稚等性格酿成的恶果。

关羽养成这种自恋、自负、傲慢、任性、幼稚等性格,除了关羽自身的原因,关羽生活的环境也有很大的影响。

在蜀汉内部,由于关羽与刘备的特殊关系,刘备对关羽也是十分放纵,其他人对关羽是敬而远之。

《三国志》作者陈寿说过,张飞与关羽的性格某些方面绝然相反。关羽善待士兵而轻视士大夫。张飞敬仰士大夫而轻视士兵。

刘备对此就多次提醒张飞,要善待身边的士兵,不然的话,会有不可接受的后果。而对于关羽轻视士大夫这一点,刘备却不闻不问。这导致了关羽更加自负、张狂。

另外关羽在荆州与部属关系紧张,还时不时训斥国舅爷糜芳,刘备也是置若罔闻。

刘备如此宽容关羽,其他人心领神会。

诸葛亮就是一个迎合关羽、看风使舵的人物。从诸葛亮写给关羽的信中的内容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在蜀汉外部,鲁肃与关羽守在双方的边境线上,对关羽的傲慢,也是十分包容。这些都助长了关羽自以为是、目中无人的坏毛病。

刘备占领汉中后,称汉中王。由此封关羽为前将军,封黄忠为后将军,封张飞为右将军,封马超为左将军。

诸葛亮提醒刘备说:“黄忠原来的地位与关羽、马超相差很明显。现在却让黄忠与关羽、马超同列。马超、张飞等人在此,亲眼见过黄忠的功劳,不会有什么话说。但是远在荆州的关羽听说黄忠与他同列,一定会有想法。”

刘备没有听懂诸葛亮善意的提醒,反而轻描淡写地说:“我自然会劝解他!”

之后,关羽果然如诸葛亮所担心的那样,对黄忠与他同列,意见很大!

刘备想派人前去解释,没有人敢担当此大任,最后只好让费诗去。这时的费诗是前部司马。

费诗知道此行的艰难,但是仍然前行!

到了关羽那里,关羽听说黄忠与他同列,怒气冲冲地说:“大丈夫终究不能与老兵为伍!”坚决不接受前将军的封拜。

费诗笑着说:“夫立王业者,所用非一。昔萧、曹与高祖少小亲旧,而陈、韩亡命后至,论其班列,韩最居上,未闻萧、曹以此为怨。今汉中王以一时之功,隆崇于汉升,然意之轻重,宁当与君候齐乎!且王与君候,譬犹一体,同休等戚,祸福共之,愚为君候,不宜计官号之高下,爵禄之多少为意也。仆之一介使,衔命之人,君候不受拜,如是便还,但相为惜此举动,恐有后悔耳(《三国志·费诗传》)!”

关羽听了有些后悔,最终还是接受了封拜!

这就是关羽,见谁都不服。开始马超过来,他关羽不服;现在黄忠封为后将军,他也不服。他就是这么自负,老子天下第一,这都是刘备极其身边的人惯坏了的结果。所以最终酿成了悲剧!

关羽自恋、自负、傲慢、任性、幼稚等坏毛病,不是不可救药,只是缺少有人真心实意地去关怀。如果有人真心实意地去关怀,去帮助,关羽也许会成为一个更可敬的将军。这从费诗的例子可以看出。

如果蜀汉内部多一些费诗这样正直的官员,敢于捋关羽的胡须;少一些诸葛亮这些看颜色行事的官僚,关羽也许不会变成自恋、自负、傲慢、幼稚的“熊孩子”,也许不会有那么悲惨的结局。


hQ�;��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