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日常生活”,給家裡蹲的孩子們一些生活的底氣

街道空空蕩蕩,城市被迫暫停,在家宅的日子,讓我們迴歸生活,迴歸日常。尤其是有孩子的家庭,更能體會到日常生活的可貴。

“日常生活”本就是蒙特梭利教育的一部分。

蒙氏教育講求「生活即教育」,在園所裡,孩子會學會優雅禮儀、練習精細動作、照顧自己、照顧環境等,如打招呼、輕拿輕放、物歸原位、穿衣、吃飯、扣紐扣、繫鞋帶等基本生活技能。

日常生活是我們每天都在做的事,而這種需求循環往復,看似平庸卻滿足了人類最基本的需求。

事實上,沒有其他工作比日常生活教育對幼兒肢體、精神、心智以及道德的發展更為重要。

日常生活是其他一切工作的基礎,第一次接觸蒙氏教育的孩子入園接觸的第一份工作應該就會是日常生活的工作。

日常生活的工作讓孩子最為熟悉,可以幫助他們適應新環境,建立起對周圍的信任,包括對環境中成人的信任。

真實經驗更可貴

在家的日子裡,你會驚奇地發現孩子可能沉溺在洗碗、掃地、擦桌子等家務的樂趣中,他執著於自己去倒水,對植物、鮮花的生命力興奮不已。

因為有了這樣真實的環境:色彩明亮、尺寸精巧的小碟子;小桌上鋪的花邊格子桌布;桌子上放著美麗的花瓶,花瓶裡帶著水珠的百合;用天然材料編織的各式小籃子,籃子裡擺放著水果、蔬菜等。

真實、精緻、美觀,每一個都讓孩子們愛不釋手、流連忘返。

蒙氏“日常生活”,給家裡蹲的孩子們一些生活的底氣

比起那些“假裝”玩具,這樣的真實經驗會讓孩子更有成就感,讓他體驗到他對家庭和環境的責任。

蒙特梭利認為孩子是在與環境互動的過程中獲得經驗,從而獲得成長的養料。換句話來說,孩子是通過與環境互動來認識這個世界的。

用日常工作打下基礎

感官區、語言區、數學區、科學文化區的工作都需要日常生活區的工作做預備。

當我們幫助孩子實現他的獨立時,要尊重孩子能力發展的現狀,幫助孩子一步一步地取得成功。

日常生活中有一些「前置預備工作」,比如開關瓶蓋、大滴管擠水等,這些工作一般都是讓孩子做一些單一的動作:開、關,擠壓、放鬆等。

通過日常生活領域中大量的教具操作,培養孩子的觀察、比較、思考、分析、推理等基礎能力,為幼兒在感官領域中進一步提升觀察大小、長短、粗細、圖形、色彩,比較輕重、冷熱、粗糙光滑,思考相同性、相異性,分析分類、配對、序列等能力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

蒙氏“日常生活”,給家裡蹲的孩子們一些生活的底氣

在工作中鍛鍊動作協調

他們會拿著鈴鐺走路,小心翼翼地不讓鈴鐺發出聲音;他們會頭頂著沙包走路,保持平衡不讓沙包掉下來;他們會拿著一杯水走路,細心地不讓水灑出來……

他們還會通過抓、倒、擠、舀、敲、夾、轉、剪等活動,幫助自己做好每個動作,再配合感官的運用與互助,達到動作協調。

蒙氏“日常生活”,給家裡蹲的孩子們一些生活的底氣

孩子為了完成某個動作,必須依賴肌肉運動與腦部的發展,讓身體和腦力良好配合。在這個過程中,粗大動作和精細動作的協調性,使孩子的動作趨於完美。

在家庭中,我們可以多提供這些機會,讓孩子反覆嘗試、練習,直到熟練。

用日常生活發展獨立能力

孩子需要靠自己的努力,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成人的重要任務是預備環境,來吸引孩子通過工作發展自我和獨立性。

當孩子每一次掌握一個新的技能時,都會讓他產生自信。而這份自信,會鼓勵他去做更多的事情。

在家庭中,把更多選擇的權力交給孩子自己,讓他自己承擔後果。

吃飯自己盛,吃多少就盛多少,根據自己的需要做選擇;玩具借給別的小朋友玩,決定借給別人什麼玩具,允許對方玩多久;獨立穿脫衣服,在有限範圍內自己選擇穿什麼衣服等。

這些自己能夠承擔後果的選擇,也是通向獨立的必經之路。

蒙氏“日常生活”,給家裡蹲的孩子們一些生活的底氣

在家庭中練習“日常生活”

趁在家的機會,看看家庭中有哪些工作適合孩子去完成。

1、照顧自己:包括自己穿衣、洗手、吃飯、戴口罩、擤鼻涕等等。

2、照顧環境:擦葉子、擦桌子、掃地、澆花、洗碗、清洗蔬菜等等。

3、優雅與禮儀:正確擤鼻涕、打噴嚏時候的姿勢、禮貌地打招呼、表達感謝等等。

4、食物準備:剝雞蛋、切雞蛋、剝橘子、切蘋果、切香蕉、塗果醬、揉麵團、包餃子等等。

5、前置預備活動:利用家裡有的工具和材料設置抓、倒、擠、舀、夾、捏、剪、折等活動,讓孩子的協調性動作得到發展。

希望大家照顧好自己的同時也給孩子提供一個可以“大展身手”的環境,不要怕失敗和麻煩,讓孩子獨立成長吧!

蒙氏“日常生活”,給家裡蹲的孩子們一些生活的底氣

以上配圖均來自網絡。

我是Elva,0-3歲蒙特梭利老師,邊工作,邊分享蒙氏育兒理念及方法,和家長、老師們一起解答育兒過程中的疑難困惑。喜歡我的內容歡迎點贊、評論、轉發和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