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歷史上的戰事:趙奢率軍駐紮康二城一帶,奇襲閼與,一戰成名


武安歷史上的戰事:趙奢率軍駐紮康二城一帶,奇襲閼與,一戰成名

馬服君趙奢

趙奢(生卒年不詳),嬴姓趙氏,名奢,趙國邯鄲人(今河北邯鄲),戰國後期趙國名將,戰國時代東方六國八名將之一,簡曰馬氏,繫馬氏鼻祖。主要生活在趙武靈王(前324-前299年)到趙孝成王(前265-前245年)時期,享年約60餘歲。後埋在邯鄲市區西北十五公里處的紫山,因此,紫山也稱“馬服山”。唐建中三年(782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併為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包括“趙馬服君趙奢”。

武安歷史上的戰事:趙奢率軍駐紮康二城一帶,奇襲閼與,一戰成名

狹路相逢勇者勝

據《史記》記載:周赧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70年),秦昭襄王以趙國不履行交換城邑的協議為由,派中更(爵位名。秦、漢二十等爵的第十三級。“更”指更卒,即輪流服役的士卒,其爵處左右庶長和大少上造之間,在商鞅改革前是職爵同體,是九卿中第二,地位顯耀。)胡陽率軍攻打當時為韓國軍事要地閼與(今山西省和順縣,又說為武安固鎮的閼與山,至今學術界爭論不休。)

趙惠文王急召名將廉頗、樂乘等,詢問是否可以救援。兩人均認為:“道遠險狹,難救。”又召問趙奢,趙奢對曰:“其道遠險狹,譬之猶兩鼠於穴中,將勇者勝。”趙惠文王於是令趙奢率軍救援。(狹路相逢勇者勝)

趙奢率軍出邯鄲30裡(今武安市城東康二城一代),立即築壘紮營,按兵不動。為隱蔽作戰企圖,傳令軍中:“有敢於談及軍事者,一律斬首。”

秦軍一部進軍武安故城(今武安市冶陶鎮固鎮村,也有午汲或店子古城一說),鼓譟勒兵,武安屋瓦盡震。欲誘趙軍援救武安,鉗制趙軍。(武安瓦震)

趙軍中的一個偵察員請求急速援救武安,趙奢立即把他斬首。

趙軍堅守營壘,停留28天不向前進發,反而又加築營壘,造成趙軍怯弱,唯保邯鄲假象。

秦派間諜潛入趙營探聽虛實,趙奢佯作不知,令屬下讓其任意活動,並放歸秦營。間諜把情況向秦軍將領報告,秦將胡陽大喜,說:“離開國都三十里軍隊就不前進了,而且還增修營壘,閼與不是趙國的土地。”於是放鬆了對趙援軍的戒備。

趙奢看時機成熟,遂率全軍偃旗息鼓,疾馳兩天一夜,趕到距閼與城50裡處築壘設營。秦軍攻閼與不克,突聞趙國援兵到來,倉促分兵迎擊。

武安歷史上的戰事:趙奢率軍駐紮康二城一帶,奇襲閼與,一戰成名

狹路相逢勇者勝

趙奢採納軍士許歷建議,發兵萬人搶佔閼與北山高地。秦軍後到,攻山不下。趙奢乘勢,居高臨下,猛擊秦軍。閼與守軍也出城配合。秦軍不支,死傷逃散過半,大敗而歸,閼與之圍遂解。

趙惠文王賜給趙奢的封號是馬服君,並任許歷為國尉。

陳元靚曾寫到:“國之治亂,內系乎相。國之強弱,外系乎將。 趙之馬服,雄嚴貞諒。吏幹著聞,兵鈴曉暢 。軍賞斯罄,家事攸忘。鬪鼠既觧,晏爵何讓 。廉藺周列,季孟相望。知子之明,至公光亮。”

黃道周也曾寫到:“趙奢田吏,原不臨戎。秦困閼與,其勢甚雄。趙欲往救,頗辭乘同。奢獨譬之,兩鼠穴中。將勇者勝,因備折衝。久淹不進,忽爾猝攻。妄諫者死,善諫者客。北山先據,故成大功。廉藺並列,馬服受封。徒讀父書,兵變不通。長平坑卒,母已先供。朝廷選將,慎匆名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