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人◆抗疫」疫情漩涡中的防疫车生产

「汽车人◆抗疫」疫情漩涡中的防疫车生产


疫情防控车的顺利展开,得益于指挥得当、将士用命,更得益于成熟的生产体系和规范。有了商用车疫情防控车生产的成功经验,为东风公司整体复工也奠定了基础。届时,东风的全面复工,标志着国内车企全面转入正常生产状态。对中国汽车业来说,这是众志成城大反攻的关键时刻。



疫情即军情。在全国其他省份纷纷转入复工复产的时候,湖北仍处在疫情风暴的漩涡中心。截至3月10日,新增确诊数字已经被压到两位数,局面已经向有利方向转移。但决定性时刻尚未来临,湖北省抗疫工作仍须坚持下去。

东风公司是全国车企中受疫情影响最大的车企,攻坚阶段他们面临筹集防疫物资、组织员工和家属抗疫、维护生产设备、激活供应链条等多项重任。空前的重大考验面前,东风的应对有条不紊。一句话,东风的阵脚没有乱。


「汽车人◆抗疫」疫情漩涡中的防疫车生产


不过,还没有哪一家企业,在如此特殊的情况下实现生产。在疫情紧张时刻,东风商用车公司接到来自抗疫一线的紧急订单,从2月25日开始生产1800辆防疫车辆,用于城市环境消杀作业。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企业也一样。任务一来,就在检验东风商用车乃至整个东风公司。


目标和工作节点都非常明确,东风商用车要做的,貌似就是“开线铃声”一响,正式开工,但实际上任务很复杂。


「汽车人◆抗疫」疫情漩涡中的防疫车生产


首先,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既需要采购整车生产所需的一切零部件,又需要备齐所有防疫用品,还要掌握在十堰的所有员工的状况,必须保证所有人在整个过程中都处于健康状态。


采购部的准备


东风商用车总经理助理杨声亮负责物资、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购。从1月24日就开始启动防疫物资的采购,用3天时间实现了收集信息、联系厂家、下单采购、组织运输等工作。


这里面的变数很多,有些供应商的产能被政府接管,需要协调。譬如上海的一家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就需要上海防疫指挥小组的批件才能发货。这种情况下就必须通过集团和政府渠道,与上海方面沟通。


「汽车人◆抗疫」疫情漩涡中的防疫车生产


在采购启动之前,东风就确立了三个原则:不占用医疗资源;不囤积、不抬物价;依法合规采购。这似乎只是企业采购的底线,但在特殊时期,坚持原则,就是坚守东风的价值观。采购遇到再大的困难,也没有采取“变通”的方式去打破原则。采购部陆续采购了8大类、35个批次300万元防疫物资,为生产组织打下基础。


而掌握供应链的情况,在特殊时期成了难题。商用车公司采取分片包干、分兵把守的策略,在全国范围内,利用供应商资源群,进行“地图大排查”。


杨声亮在电话采访中称,已经摸排清楚497家供应商复工情况。“情况”包括供应商的每一种零件、库存生产、物流满足上车的程度,从而分析风险,并做到每48小时更新一次。杨声亮称之为“供应商信息护理”。


「汽车人◆抗疫」疫情漩涡中的防疫车生产


确定267家供应商具备供货能力后,杨声亮带领的小组将工作重心转向物流运输。在封路的情况下,通过改成铁路运输,确保零配件供应。与此同时,工厂利用库存先组织生产。


在严峻的形势下,东风商用车的供应链仍然保持完整。


动力和车身先行开动


物资和零配件有了,进入人员组织环节。东风商用车启动预案,成立了12个工作团队,制定相关应急预案、作业指导文件、工作细则、统计表格等。严格落实政府疫情防控的10个生产条件要求,并在生产前主动邀请卫生部门进行专业检查,以“零感染、零疑似”的结论顺利启动生产。


「汽车人◆抗疫」疫情漩涡中的防疫车生产


后勤方面组织车辆,人员扫码上车、隔座乘坐并提供生活保障措施。在厂区内限制活动区域,依靠内部通讯网络联系。


动力总成事业部总经理杨鹏挑选组织179名体检合格的员工上线工作。在2月25日,实现生产设备100%启动。


魔鬼在细节里,如果不能谋定和掌握生产的所有环节,就无法在特殊时期顺利开工。譬如,如此长的停工期,设备管理科必须每隔5天上电一次,确保数控机床系统参数不丢失。通风、设备维护按周期进行,绝不因为停产而懈怠。有这样时刻备战的执行力,才能在一声令下后就准备就绪。


「汽车人◆抗疫」疫情漩涡中的防疫车生产


就算领取备件、油料、切削液、冷切液等在平时再平常不过的“小事”,动力事业部也做到了无差错、无短缺、零接触。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大考如小测,正是因为动力事业部在防疫管理、OPL、作业指导书和安全管理方面积累的功力,在特殊时期发挥了威力。


2月25日下午,工厂按照原计划生产了30套变速箱。其后几天,产能逐渐提速,进入了日常生产节奏中。


「汽车人◆抗疫」疫情漩涡中的防疫车生产


和杨鹏一样,车身厂党委书记鄢宗云也为上岗职工的生活保障和厂区勤务保障处处操心。在做好消毒防范、体温检测等多重防护措施后,东风商用车车身厂两个冲压车间在25日启动自制件生产;涂装一车间、内饰一车间26日投入生产,装焊车间27日投入生产,日产量从90辆逐步提升至130辆。


鄢宗云介绍称,车身厂遵循“员工数量最简”原则,根据工序和工况分别开工,绝不浪费一分钟人力资源,将上线员工的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整车生产,水到渠成


整车生产的组织之复杂,细节之繁杂,远超普通消费者的想像。


25日,车辆工厂仓储车间、辊压一车间、辊压二车间等81名员工,按照疫情控制预案流程,启动防疫车辆及其相关物资生产准备。


「汽车人◆抗疫」疫情漩涡中的防疫车生产


他们按照制定好的分工计划,完成28套设备点检加油和试机、15辆份调试梁试生产任务和品质的确认,为26日的批量生产提供保障。


27日,在商用车公司上下共同努力下,防疫车辆进入整车装配环节。下午13:30,车辆工厂厂长张金安按动开线铃,整车装配作业有条不紊地开始了,物流小车川流不息地运送物料,装配天车沿着固定路线不断吊运组件,所有工位都实现了物料无接触投送。


为了这一刻的铃声,在10天以前,他就开始亲自抓准备工作。从员工摸排、社区通知、医院体检,再到上下班组织、体温测量、生活保障,事无巨细,都要过问,甚至亲自上阵。


「汽车人◆抗疫」疫情漩涡中的防疫车生产


这些繁琐准备逐一落实之后,才迎来开工的那一刻。截至当天17:30,装配一线顺利下线22辆车辆,完成了春节前生产线上预留车辆的下线工作。后续生产顺利展开,在第三天就达到了平时的下线速度。


张金安称,整车装配工作启动顺利,离不开政府相关部门对公司疫情防控工作的支持和指导,离不开“链条上”所有生产和后勤部门的配合,离不开供应商协同,更离不开公司干部员工的辛勤工作和奉献精神。


东风商用车用防疫车辆生产,吹响了全东风公司抗击疫情攻坚阶段的号角。生产的顺利展开,得益于指挥得当、将士用命,更得益于成熟的生产体系和规范。东风商用车公司员工的出色素质,在特殊时期得到加倍放大体现。


「汽车人◆抗疫」疫情漩涡中的防疫车生产


商用车疫情防控下重启生产的成功经验,为东风公司整体复工奠定了基础。届时,东风的全面复工,标志着国内车企全面转入正常生产状态。对中国汽车业来说,这是众志成城大反攻的关键时刻。东风汽车人在“大考”中的表现,足以赢得致敬和掌声。


以下为《汽车人》就此次防疫车生产对相关负责人的采访实录:


杨声亮:粮草如何先行


「汽车人◆抗疫」疫情漩涡中的防疫车生产


东风商用车是东风集体的关键板块,也是优势板块,可以说商用车胜则东风胜。


疫情就是责任,防控就是命令。结合到采购领域就是一条主线,守初心,担使命。我们从三个维度来开展工作:战疫情,助复产,勇担当。


我们第一个任务,就是采购抗疫物料。采购部从24号开始,就全面启动防御物资的了解、收集、采购等一系列工作。到了27号,第一批防疫的口罩就到达了十堰。因为一些不太熟悉的领域,我们克服了大量的困难。


我们定了三条原则:不占用医疗资源;不囤积、不抬物价;依法合规采购。我们陆续采购了8大类、35个批次,大概是300万元防疫物资,这对于公司疫情防控,生产前期准备打下了基础。


「汽车人◆抗疫」疫情漩涡中的防疫车生产


我们第二大任务就是助力生产。根据防疫需要,我们紧急生产1800多辆抗疫车辆。采购处于整个价值链的前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物料的话,其他后边的一切制造销售就没有依托。同时,采购还承担着桥梁和纽带作用,对外要联系供应商,对内要连接整个制造销售部门的需求。


从2月1号起,我们启动了对于供应商疫情大调查,我们对于涉及到复产的497家供应商进行了逐一摸排,掌握所有供应商所在地的状况、人员到位的情况,以及库存生产、物流风险,甚至上游的物料准备的情况。


实际上,我们497家供应商中的267家还未复工(2月27日),这些企业大部分是在湖北武汉,还有一些围绕着十堰生产基地布局,受疫情影响严重。


通过队供应商摸排我们取得了很重要的一些数据,保持了渠道的畅通。我们对供应商整个生产的连续性、部分的库存量排查清楚,先把库存的资源利用起来。


我们还采取了一些非常规的手段,在解决道路封闭的难题上,我们联系供应商,通过政府部门将公路运输改成了铁路运输,化解了部分疫情风险。同时,通过政府配合,一些供应商启动了在十堰周边企业的生产,保证复产顺利进行。


「汽车人◆抗疫」疫情漩涡中的防疫车生产


这场疫情对于产业链的破坏性影响肯定是有的,但是长期来说还是可控的。一方面,我们有体系来保证;另一方面,整个供应链是完整的,只要湖北一解禁,我们整个的供应链又会联动起来。可能是对目标经营、绩效有所影响,但只要疫情结束,我们整个供应链的这种影响就能改变。


第三个在勇担当这方面,我们成立了一些爱心小组,很多同志也参与了一些社区志愿者些活动,体现企业社会担当和每一个党员、干部的担当。


在疫情结束以后,我们后续需要反思。


第一,如何保持供应链效率或者稳定性。对于这样的一个突发的公共事件,汽车行业到底应该保持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来应对?阪神大地震以后,丰田就在反思精益生产方式,后来新建的工厂长流水线变成了短流程。这样一旦出现事故,不至于把整个供应链拖垮。这可能是对于整个行业的运营、生产模式带来思考。


第二,有很多与东风共同成长的小零部件企业,如果它一直是依靠东风,没有走出去,疫情对企业生存的运营会带来影响。我们也在评估,疫情对于小规模零部件企业的影响。


鄢宗云:为了防疫车,车身人拼了


「汽车人◆抗疫」疫情漩涡中的防疫车生产


东风商用车处于疫区重地,目前十堰市还处于防疫阻击战的战役阶段。公司成立了疫情防控指挥小组,我们工厂和车间、科室也成立了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层层落实了防疫工作责任制。


从1月20日-2月14日是第一阶段,主要为人员甄别和宣传教育阶段。根据东风公司的统一部署,对公司员工、家属及离退休职工的健康状况建立跟踪管理制度。同时,还要对员工进行宣传教育,在疫情面前要一切行动听指挥。


我们还注重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应急管理、工厂保卫、后勤管理、装备保障等方面成立了党员先锋队,在特殊时期,按照地方政府的要求,对工厂厂区、单身公寓等进行了24小时值守的封闭管理。


从2月15日-2月24日是第一阶段,为防疫车生产前的准备阶段。我们从2月18日开始启动部分参与防疫车生产的员工开展体检工作,截至21日晚,工厂体检已按计划基本完成,计划624人,实际完成606人,18人因小区封闭、社区信息填报错误等因素未完成。


从2月25日开始,正式启动防疫车的生产。到27日中午,累计生产了99个驾驶室,平均每天交付33辆。


「汽车人◆抗疫」疫情漩涡中的防疫车生产


根据湖北省十堰市地方政府的要求,目前十堰市对于制造企业还是没有完全放开复工,对所有的居民小区都还在实施严格的管控措施。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需要紧急生产1800余辆各类防疫车辆,这是为了履行央企的社会责任。但是因为各类防疫管控措施,生产组织确实面临较多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生产期间各项防疫管控措施能否做到安全到位,不出现疫情传播?


二是生产人员能否及时、安全地到达工作岗位?


三是协配厂家能否保证充足的零部件供应?


目前看来,要应对这三个“拦路虎”困难很大,我们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应对。


一是在公司疫情防控指导手册的基础上,制定工厂的疫情防控方案,车间也要制定实施细则,从员工家里开始到上班出门再到回家休息整个过程全流程进行管控。


我们的这个防疫方案内容丰富,例如,我们用APP建立了一个上报身体状况的小程序,要求全厂员工每天报平安,监测自己及家人的身体情况。光是测体温这个环节,就有四道关卡。


二是层层落实责任制,并签订了专门的疫情防控责任制目标责任书,对履职不力的严肃追责和考核。


三是主动向十堰市政府报告,通过地方政府防疫车生产前的防疫检查后方可生产。


「汽车人◆抗疫」疫情漩涡中的防疫车生产


以上三点就解决了我刚才说的第一个困难和第二个困难的问题,还有一个困难目前还暂时无解,就是协配厂家能否保证充足的零部件供应?现在我们的生产主要依靠春节前不多的库存,零部件和原材料都有较大缺口。我们有大量的零部件供应商来自武汉这个疫情最严重的地区,他们的生产和物流都存在较多的问题。


还有一些小困难,例如第一天上班的97人,第二天400人,第三天424人,因为目前工厂食堂开放受限等问题,中午又不允许回家,我们要求员工尽量自己带饭,工会给员工发放了一些慰问品救急,例如方便面、火腿肠等等。


总之,为了满足社会的防疫车生产交付,车身人也是拼了。


杨鹏:安全第一,生产第二


「汽车人◆抗疫」疫情漩涡中的防疫车生产


2月初,我们开始筹备生产防疫车,直到2月25号,正式开展防疫车辆生产。


首先,我们针对员工所在地做了一些梳理,确定生产的人员名单;其次,启动员工健康情况的梳理和确认;第三,针对复工员工进行体检;第四,动员员工按照市里要求办理小区出入证。


我们遵从一个原则: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始终作为第一位,生产排在第二位。


1800多辆防疫车,如果资源匹配到位会很快达成,现在初步恢复产能,只能是先保证生产线的开动。


这次小批量生产涉及到的员工也有400多名,绝大部分是我们自己的,也有一些相关方人员。我们也在积极协调供应商,促进他们能够逐步启动这个生产。


「汽车人◆抗疫」疫情漩涡中的防疫车生产


从生产节拍上,我们对人员有些调整,对个别的一些工艺上也做了一些调整和优化。但汽车是工业体系的生产,生产800辆车和生产8万辆车,可能人数上差不太多。


其实目前我们最大的难题还是源自于这些供应链供应商的零部件的配备。比如说这个人的问题、交通的问题,我们这还可以好好解决或者克服一下,但工业供应链是一个体系的问题,体系的问题解决不了的话就不能持续,就需要更多的单元或者是更多的厂家参与进来。


在防疫上,“两个0”的目标都对应到每个人,后续考核追责也都很严厉。真正的生产没什么好担心的,因为现在整个效率也不高,产品都比较成熟。我们的中心还是在防疫安全上,在员工的安全上做一些事情。


现在我们的整体目标没有调整,会对一些生产节奏做一些调整。我们事业部内部也刚刚开完经营分析汇报会,进一步强调了一下要求。今年是动力总成事业部运营的第2年,我们对于后面的一些工作也做了一些调整和追赶计划。


东风商用车有两万多名员工,动力总成事业部差不多占据1/10。我们的龙擎”动力总成品牌,满足国六排放标准,在市场上比较有竞争力。现在疫情对于销量影响很大,过去的2月份已经体现出来了。期待整个湖北疫情尽快好转,我们才能回归正常化。


张金安:把防疫工作做细


「汽车人◆抗疫」疫情漩涡中的防疫车生产


东风商用车紧急生产1800余辆各类防疫车辆,涉及到的车辆工厂有两项业务,车架总成和车辆总装。2月25日,我们启动了车架总成的生产,2月27日,启动总装业务,当日生产线上有220名员工开始上班。


在实现生产之前,防疫工作已准备就绪。在组织保障上面,成立两级疫情防控组织、一个疫情防控领导指挥中心。指挥中心下面有12个工作组,对疫情防控进行整体部署。具体内容涉及检测防护、清洁消杀、就餐管理、会议参与管理、车辆通勤等若干内容。各个行政部门也成立小组,将防控工作细化到各单位的人和业务。我们制定了《车辆工厂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防控指导手册》,做了一些要求和具体化。


12个业务工作组制定了各个业务开展的细化方案与明确分工,每个业务怎么做,谁来做?我们在方法上面也进行了明确。我们发布了防疫工作责任考核办法,把这个防疫的目标、责任、要求细化,保证防疫工作机制、防疫业务布局到位。


「汽车人◆抗疫」疫情漩涡中的防疫车生产


十堰疫情严峻,复工确实难度很大,当地政府要求也比较严。我们工厂的防疫方案,都要得到政府的批准,满足政府的十项要求。生产的时候,员工健康要得到保障,保证不带病。我们对员工通过CT等一些化验检查,保证生产人员身体健康。


在出行方面,我们对交通有严格要求,包括哪个人坐什么位置、上车之前做体检、建立员工的轨迹管理等,这样一旦员工出现了状况,可以立即做排查。我们的防疫物资、口罩、消毒液、防护物资有着足够保障,这些都给员工吃下了定心丸。


防疫车生产的难点之一在于防疫期间员工的协调,另外就是协调零部件配套厂家,我们要负责协助他们完成政府复工审计。零部件企业分布在不同的县市,每个地方要求不一样,工作量比较大,做起来也确实有难度。为此,公司也建立了推进机制,领导层保持与当地零部件所在地政府高层沟通,不断推进零部件企业有序恢复生产。


在整个制造领域,包括职能部门和工厂,每天下午2:00有个协调会,就生产工作进展进行沟通。下午5:00,要在公司层面进行通报。此外,我们每天下午4:30,召开工厂内部推进会和检讨会,这个会议机制保障从上到下、从企业到政府整个问题解决畅通。


「汽车人◆抗疫」疫情漩涡中的防疫车生产


在这些措施保障下,1800余辆各类防疫车辆的生产启动了。工厂首批开始生产的200余人,都是来自十堰城区的业务骨干。另外,就是以党员为中心,从党的纪律层面保障。疫情期间,我们有自己的作业方式,包括班组的建制,各个岗位部门之间进行了一些人员调配和转岗。就总装业务来讲,我们有4条生产线,现在只是启动一条线,其他的生产线作为补充。


从生产的角度来讲,最大挑战是相关部件连续生产的问题,这涉及到零部件企业复工的参差不齐。目前最担心的也是资源的连续性,我们通过前两天生产拉动,把这些问题给它显现出来,然后逐个问题去解决。


尽管受疫情影响较大,但目前东风商用车的目标没有调整。后面怎么追赶,怎么把失去的时间夺回来,我们也在思考,并在制造、销售领域做相关准备方案。(文/《汽车人》张敏)【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