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客家?

客家(英文:Hakka,客語白話字:Hak-kâ或Khak-kâ,客語拼音:Hag5-ga1或Kag5-ga1)。

客家民系是中國廣東、福建、江西、臺灣等省本地居民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中國古代歷史上南遷漢族移民群體中的一類,是世界上分佈範圍最廣闊、影響最深遠的漢族民系之一。

古代客家先民的歷史開始於秦徵嶺南融百越時期 ,歷經西晉永嘉之亂、東晉五胡亂華,唐末黃巢之亂,宋室南渡,中原漢族大舉南遷,陸續遷入南方各省,經過千年演化,最遲在南宋已逐漸形成一支具有獨特方言、風俗習慣及文化形態的漢族民系。

客家人以粵贛閩(惠州、梅州、深圳、贛州、汀州、河源、韶關等)為基地,大量外遷到中國各地(含港澳臺)以及南洋(今東南亞)乃至世界各地。 分佈在廣東(2009年約2300萬,約佔廣東人口的27.5%)、江西、福建、廣西、四川、湖南、海南、浙江、香港、澳門、臺灣(臺胞約500萬 )等省區的180多個縣(市/區),總人口達7000萬以上,約佔中國漢族人口的5%;約1000萬分佈於除中國外的80餘個國家,尤其在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等地,客家語是當地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

客家文化既繼承了古代正統漢族文化,又融合了南方(如嶺南)土著文化,有古漢文化活化石之譽,客家語言是古漢語的活化石 。耕讀傳家是客家文化的特點。圍龍屋制度是古代農耕文化的巔峰代表。客家學是當今世界的一門顯學 。

“客家”既是一個漢族民系的稱謂,更是文化層面的概念。至2017年,設有國家級客家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3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